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立足“五大”工程加快文化强市步伐 [打印本页]

作者: 铜陵秘书    时间: 2012-11-4 08:11
标题: 立足“五大”工程加快文化强市步伐
  日前,我老秘网市已出台《关于全面加快文化强市步伐的实施意见》,提出了文化强市建设的目标。这一目标既立足我老秘网市文化建设中全局性、根本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又紧扣我老秘网市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为我老秘网市加快文化强市建设指明了方向。

  .   一、坚持以人为本,实施公共文化提升工程,打造文化惠民之城

  加大文化建设投入力度,保障文化强市战略顺利实施。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把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纳入公共财政经常性支出预算,保证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逐步设立各级文化建设专项资金,建立多元化投资结构,鼓励各类文化企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

  提升城市文化建设规划水平,优化城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格局。高起点编制我老秘网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规划,推进社区公共文化设施与新开发小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全面实施广播电视“户户通”等一系列文化惠民工程。规划建设市文化馆新馆等一批公共文化设施,建成市博物馆新馆并积极申报命名为中国铜文化博物馆,形成区域文化地标。

  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和产品供给,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全民共享。探索建立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和产品菜单,为市民“定制”文艺演出、公益讲座等文化服务。积极发挥公益性文化单位的主体作用,积极整合学校、企业、社区等社会资源,形成共享、互动的局面。培育发展“一社区一品”、“一乡镇一品”的特色群众文化品牌。抓好“城市文化社区建设”示范项目创建工作,使之成为在全国具有示范性的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标杆。

  二、坚持先进文化引领,实施城市文化塑造工程,打造文化魅力之城

  大力塑造精致大气城市精神风貌。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大力弘扬科学先进文化和传统优秀文化,深入挖掘和科学提炼城市文化的实质和内涵,着力培育具有时代特征的“铜都精神”, 坚持精致大气的文化发展之路,塑造具有历史传承、与时俱进、个性鲜明、博采众长的城市新文化,提振城市精气神。

  传承创新地域特色文化。强化对历史遗址的保护,形成较为完善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办好青铜文化学术论坛。出台“非遗”保护办法,力争将“传统失蜡法”等项目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合理开发利用文化和现代铜工业旅游资源,支持大通镇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打造凤凰山铜矿遗址公园等“非遗”景观亮点。

  不断推出文艺精品力作。构建艺术生产激励机制,深入挖掘铜文化内涵,吸收皖江流域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等元素,以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为抓手,加强对原创性文艺和铜文艺精品创作的扶持,三年内累计扶持20部左右,并以此推动我老秘网市文艺精品创作和生产整体水平的提升。

  着力推进文化品牌建设。立足铜文化、凤丹文化、白姜文化等区域文化特色,将文化品牌的规划和评选等方面纳入城市整个品牌创建体系之中,重点培育和激励、表彰文化品牌。拓宽对外交流渠道,推动我老秘网市文化产品“走出去”,彰显城市形象和特色。

  三、坚持跨越发展,实施文化产业升级工程,打造文化实力之城

  实施优势文化产业突破战略,培育特色文化产业品牌。确立铜文化的产业形态和战略性支柱产业地位,推动铜雕塑和铜艺术品、铜生活品和铜装饰品等相关产业规模化发展,建成3-5个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铜文化产业项目。实施品牌提升战略,形成与“世界铜都”形象与地位相匹配的特色文化产业“生态圈”。

  实施龙头企业示范带动战略,打造有竞争力的文化产业园区。加快推进青铜帝国铜文化产业集聚区、国际铜文化创意产业园等10个以上投资超亿元的重大项目建设。积极引进富有创意、有竞争力的战略投资者,开发建设大通古镇旅游休闲、大铜官山森林公园等一批文化大项目,尤其要以产业集群为主要形式,培育文化企业核心竞争力。在“十二五”末,建成15个左右市级以上文化产业园区(基地),以文化园区的高地效应,带动我老秘网市文化产业核变式发展。

  实施文化与科技融合战略,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提高文化产业科技含量和自主创新能力,实施创意驱动战略,推动文化资源、文化生产、文化传播的数字化,重点培育3-5家骨干文化科技型企业。鼓励企业开发具有核心文化价值的文化产品。通过文化、科技、旅游的有效嫁接融合,促进相关产业内涵扩容,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坚持人才优先发展,实施文化人才培育工程,打造智慧之城

  优化文化人才引进机制,建设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健全乡镇综合文化站组织机构,按照配备3名以上编制的标准,配好乡镇综合文化站(中心)专职人员;按照至少配备1名政府补贴的文化管理员的要求,加强行政村和社区文化队伍建设,以灵活的用人机制,稳定和发展专兼职结合的基层文化队伍。

  健全文化人才选拔、评价、激励机制,建设文化人才群落。充分发挥民间艺人、文化能人在活跃城乡文化生活中的作用,注意扶持业余文艺团体、群众性文体协会等社会组织,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吸引一批国内外文化艺术名人、创意设计大师在我老秘网市建立工作室,增强文化人才的集聚效应。

  创新文化人才培育机制,建设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认真落实人才培养规划,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扎实推进宣传文化“六个一批”拔尖人才培养工程,多层次、多渠道培养和造就懂文化、善管理、会经营的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和扶持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经营有方的文化经纪人、制作人及文化企业管理人才,努力造就高素质、有影响的专业文化艺术人才队伍,为智慧之城建设夯实人才基础。

  五、坚持文化创新,实施文化创新驱动工程,打造文化活力之城

  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着力巩固和拓展文化体制改革成果,以深化和完善体制机制为重点,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促进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和有利于文化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不断创新文化市场体系。推动转企改制和新组建的文化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大力培育合格的文化市场主体。鼓励国有文化企事业单位整合资源,推动形成一批综合性或专业性的文化传媒集团。积极培育和发展文化要素市场,实现金融资本等与文化资源有效对接。

  加快构建文化传播体系。加强对媒体的管理和现代媒体建设,大力发展新兴传播载体,推进“三网”融合,加快数字化转型。发展网络新技术新业态,占领网络信息传播制高点,培育文明理性的网络环境,进一步提升世界铜都的对外传播能力和影响力。

  强化制度设计。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互动。如建立健全公共文化供给、共建机制;探索和出台文化辅导员和文化志愿者管理等相关制度;建立文化产权交易和投融资平台,以制度创新指导实践。

  (课题组组长:侯化林 执笔:朱斌峰)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