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秘书如何恰当地纠正领导的错误
[打印本页]
作者:
临武秘书
时间:
2012-10-23 08:14
标题:
秘书如何恰当地纠正领导的错误
在与领导相处的日子里,秘书总会发现,领导在某些方面,在某些知识上,不如自己涉猎得面宽。这是很正常的。每当谈论到这些问题时,领导可能会出现某种差错。这种“差错”,秘书心里是清楚的,但由于一时没有现成的根据,即使秘书当面把正确的答案讲出来,领导由于种种原因,也不一定服气。这就很容易产生“无现成答案”的争论,使双方都不愉快。
! ~; u; ?( K, Q- U
* t2 ^" S5 k& g, a8 }
在一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政治教育中,政治部陈干事跟随B领导下部队抓试点。讨论过程中B领导说:“人生,不管别人如何评价,自己首先应该为别人多办好事。记得大诗人郭小川曾经写过一首诗:‘有的人活着,但他死了;有的人死了,但他活着’。这诗写得多好啊!”
4 a. O. G4 _) f" t5 V
$ x$ i" m6 {& ~7 r- } G
B领导正讲在兴头上,陈干事插话了:“领导,这首诗是臧克家写的,不是郭小川写的。”
- S( \ Z6 o8 U% q( U$ I
3 Q$ z, B3 t" l' T' g
B领导不高兴了。“怎么是臧克家写的?明明是郭小川写的嘛!”
3 T" q$ Y; \; X- L! q
" y6 H4 Z; z9 I ?. o; R
陈干事不服,补充一句:“是臧克家写的!等我回去给您查一查。”
, t4 F; I- e) J* w
* j$ |4 I6 y7 d# L0 z$ S" @
B领导讲话的兴趣没有了。屋子里死一般的沉寂。
3 T' R7 \7 _# J/ S# \) ]
7 v' E: l! q5 m' X+ `
明明是领导错了,但由于没有现成的“答案”,领导不服气,陈干事也觉得很委屈。退一步讲,即使找到了正明的答案,领导输了,又能怎样呢?
: y# k0 a3 [5 v+ X6 o; ]) T
( A, _5 E1 ?, v$ `8 D; n
那么,这是不是说,故意让领导错下去才对呢?——也不对。纠正领导类似的问题,正确的做法应该是:
& H% j( r. N) v8 w! K5 G. n: ~
9 g( u; n* m9 \0 Z0 \6 L
(一)不必过分认
真
. U0 ~7 i2 d: P9 G( [2 @9 B( b
$ H# n+ t: E8 A$ U8 H8 ?
对一些非原则问题,对一些无关大局的问题,领导说错或做错了,就让他错去。不要非弄个水落石出,让领导低头认错不可。而是找个适当的机会,采用一种能让领导接受正确答案的做法,更为合适。比如上面这位陈干事,完全没有必要在领导讲话兴趣正浓的时候,当头给领导一击,使领导下不了台。可以利用某一个机会,拿着《诗选》对领导说:“领导您看,您上次讲到的那首诗,原来是臧克家写的。”领导一定会说:“是嘛?我怎么记成是郭小川写的啦?不是你这么纠正,我还不知道错到哪一天呢!让人笑话!”然后,领导又补充了一句:“小陈呀,你的学习很刻苦,大家都说你是‘活字典’。还要努力呀!”
! L I ~( R" |$ [
1 P2 S& W( u0 |" c
指出领导弱点的方法巧妙了,两方皆大欢喜。
, a0 q6 H: {0 J0 r6 T# F
( Q4 F5 `0 E$ R6 @) m5 Z
(二)只反驳一
次
) N) i/ D# y* w* G" K$ U8 W/ W- W& O# _
) f9 f0 q+ `4 F+ Y8 Z" N+ _
领导的某些弱点暴露出来以后,秘书如果实在看不下眼,可以当场予以纠正,但最好只纠正一次。如果领导不认同,秘书就不必再还嘴。
/ @ q1 [/ o6 W3 ]4 e6 x, G i4 `5 o
2 I5 Y' I. Y' n4 A) Q5 R/ t
领导说:“我看从咱们营房到县城至少有30公里。”
8 `% E5 O. J( l3 |. u
9 P3 C' l# G7 Z& q7 |
秘书说:“没有吧?只有28公里。”
3 [& @2 x$ x ~; U" x! e
3 z D; U. S( s3 D
领导说:“你这个人呀真是个书呆子,怎么何止28公里呢?”
4 Z5 [9 m. S' R( q( y
) a% ?- H( A6 r
尽管28公里是正确的,但秘书的反驳应就此打住,不必再争辩下去。因为又不是打仗,28公里和30公里相差无几,即使找到正确的答案又有多大意义呢?如果秘书还想把领导的毛病纠正过来,以后还有很多机会。
4 A B3 d- S( G$ f/ i/ @
' X: i& Z ]! f
(三)多用疑问
句
2 L: U% x" ^, ?/ q2 b7 V
& \0 }: O0 X! w$ z. w' g
秘书在纠正领导某些缺点毛病时,使用疑问句,主要是为了“进退两便”,给领导留一个思考和回味的余地,自己也不至于在论理过程中“顶死”在一个地方。
7 B! h1 q1 F0 G7 F! _, y9 ^
' g9 M; u' B- b! B7 M
领导说:“A领导现在是上将了。1955年授衔时,才是个上校。”
# w/ L% y% T1 K T( a; u; }* u& i
3 z' Y% z" d7 }( ]: t8 M5 A3 |" u9 R
秘书明明知道领导讲得不对,1955年授衔时,A领导已经是少将了,但无论当时授的是上校,还是少将,都无关大局,只是记忆上的错误。于是秘书回话:
" R5 c) s9 e# \6 _7 ]: [- m1 J
/ I; b, [, s; E0 J% V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