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 R. ?1 F" D& J+ f7 R5 m- L 一曰破坏“社会契约”,地方政府非理性投资。在现行的投资体系下,政府经济类的投资,尤其是基建投资,很容易为投资决策者博得政治资本,而民生等相关的社会投资则缺乏动力。如果民众对政府民生政策的期望长期无法兑现,自然会影响社会契约的履行问题。到头来,即便是政府有意愿加强社会投资,老百姓也会持怀疑态度,而不会当真。, @! P, S/ D# R+ y, {% b4 C
' i1 P0 i1 C6 Y% ?1 { 二曰“暗箱操作”,公开fubai。一般来讲,“暗箱操作”常见于经济和人事领域,特别是指在招标、采购、录用和审批过程中以权谋私的权力寻租行为。久而久之,老百姓对此心知肚明,习以为常。最后,一般民众对反fubai和规制化就产生了“改革疲劳症”,不再信任把这些法律和纪检公共制度看成是“我们的”,而把政府官员列入“他们的”行列,甚至发展成一种“仇官”心态。 + X5 q5 ^9 G& ]8 T4 W$ G+ Y # Z& h6 n) C$ \2 x! r 三曰官员跋扈行为。其中最具爆炸性的、最典型的,就是2009年的“邓玉娇案”和2010年的“李刚案”“钱云会案”。这些事件可以导致官民虚拟空间的对立,出现一种“任你如何解释,我都不会相信”的状态。究其根本,还是在于民生和fubai这些民众长期关注的因素,已经严重地破坏了民对官信任的基础。 1 d( B/ _6 ^! R( b& e5 M2 x" D s8 s; R% m) x; s$ ?- p
政府于民众失信,作为国家权力代表的官员不被信任,作为国家权力规则的法律不被信任,作为国家行为具体化的政策不被信任,官民之间无信任可言,不仅会影响到当前相关工作的开展,而且更会带来不堪设想的影响深远的后果。重建社会信任,迫在眉睫,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中国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0 M- u6 }+ ^2 H5 t G
: x4 X( v3 l3 | r5 a
重建社会信任,是一项系统工程,有待于社会经济的整体改革。当前,建立官民之间的相互信任,首先,应当从强化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公仆意识入手,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建立牢固的“支撑点”。战争年代,党和根据地人民鱼水情深、充分信任。当部队或个别干部、战士遇到特殊困难时,只要随便给老乡打个“白纸条”,承诺等革命胜利后予以归还,农民们就心甘情愿地献出他们宝贵的粮食和仅有的物资。这种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值得十分珍惜和发扬光大的。: X5 l/ N/ l/ y1 d7 }; j
8 r" E1 \: u) `' c8 [9 ^$ f" S. x 其次,凡遇重大决策,要把人民群众的意愿放在首位。对于人民群众不赞成、不拥护、不满意的事情,要反复论证,防止和避免凭长官意志贸然决策,减少地方政府非理性投资。8 y, }7 P4 Y; j( Y, H( c
4 e' a. g9 G" S1 j6 H4 Y0 }
第三,要加大监督力度,增加行政的透明度。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纪检监察机构、新闻媒体等多种渠道的作用,对政府与官员进行全方位的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有效地杜绝暗箱操作等短期行为,提高政府和官员们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Q6 E+ U" ~& m% P% t
3 u0 X, B8 D8 r3 ?' h
写到这里,笔者想起了一代伟人毛泽东1938年在延安时曾经就官兵关系方面存在的问题所讲的一段非常精辟的话。他语重心长地说:“很多人对于官兵关系、军民关系弄不好,以为是方法不对,我总告诉他们是根本态度(或根本宗旨)问题,这态度就是尊重士兵和尊重人民。从这态度出发,于是有各种的政策、方法、方式。离了这态度,政策、方法、方式也一定是错的,官兵之间、军民之间的关系便决然弄不好。”今天重温毛主席的这段话,备感亲切。这一段话,特别是对于检查官民之间存在的问题,消除官民之间的信任危机,进而密切官民之间的关系,重建社会公信,仍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李庆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