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瓦房店市探索县域经济发展新模式 [打印本页]

作者: 学习啦    时间: 2012-10-15 08:17
标题: 瓦房店市探索县域经济发展新模式
   谈到“瓦房店模式”,很多人都会概念不清;可是说到以“大规划、大项目、大投资、大舰队”为特征的工业模式,大家又很自然地联想到这个中国轴承工业的摇篮。“瓦房店模式”到底是种什么模式?瓦房店市作为一个远离大城市、历史包袱沉重的县级市,何以由过去名不见经传的小字辈,成为东北县域经济的排头兵?
    2011年,辽宁省派出一个专门调研组,深入瓦房店十几个重点企业和4大工业园区调研,并与近百名干部职工和企业家进行了广泛接触和交流。调研组将瓦房店市县域经济迅速崛起的现象,称之为“瓦房店模式”:以航母型重大项目为主导,组建产业集群式联合“舰队”,发展培育现代工业和农业,带动整个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简而言之,就是打破了“城市工业、农村农业”的传统经济发展方式。
    近几年来,瓦房店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善民生为立足点,通过创先争优活动,以工业带农业,以发展促和谐,让百万市民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果。正是有了这样的“经济基础”,“瓦房店模式”不仅创造了东北老工业基地县域经济发展的崭新模式,也为全国县域经济发展增添了一抹浓重的现代大工业色彩。近期,中央党校报刊社县域经济调研组一行数人在瓦房店亲身体验了引领东北县域经济样板模式的独特魅力。
    打破传统发展方式   
    瓦房店市有70多万农业人口,占瓦房店全市总人口的 70%,而农民的人均耕地还不足1.5亩,农业资源十分有限;水果、畜牧、水产、蔬菜生产是瓦房店市的传统农业项目,但以往和许多农村一样,农民都是一家一户卖原粮、原果、活禽等附加值很低的初级产品,小农经济的生产经营方式长期制约着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如何寻找农村发展的突破口,实现城乡协调发展?近年来,瓦房店市打破“城市工业、农村农业”的传统经济发展方式,创造出农业发展的“瓦房店模式”:以工业理念、机制和举措,大力发展工业化的农业,走集约型特色化农业发展道路。
    其一,发挥本地绿色农副产品优势,瓦房店市出台财税、土地征用等方面多项优惠政策,大力培育农副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建立颇具规模的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畜禽加工示范基地和水果加工示范基地,使农副产品附加值成倍增长。目前瓦房店市除了两大市级工业园区,其他21个开发区、工业园区全部在乡镇,依靠乡镇的工业化带动乡镇的城市化。
    目前,瓦房店市现有销售额500万元以上的各类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136家。这些企业的产业链条逐步延伸,也正在使传统意义上的农业和农村发生着巨大改变。瓦房店发展集约化的果树栽植、花卉生产、蔬菜保护地、海参养殖、畜禽标准化养殖等特色现代农业。同时,借助本地绿色农副产品的独特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畜禽加工示范基地和水果加工示范基地,在多个农副产品领域进行初加工和深加工,使农副产品的附加值成倍增长。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每年以 20%以上的增幅,成为瓦房店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目前瓦房店农村广泛推广的“公司+农户+基地”的生产经营方式,集约型加工企业使农民与企业互相依托,让农家大院田地变成了“第一生产车间”。
    其二,农业集约化使一个个农村产业化集群初步形成,农民的生产和生活逐步集中,几大农村支柱产业正在创造一个又一个全省、全国之最。瓦房店是闻名中外的“苹果之乡”和国家重要的果品出口基地,全市果树栽培面积达60万亩、水果产量突破 60万吨,产值 20亿,水果产量、质量及储藏能力也位居全省首位。以“驼峰”、“东马屯”和“威云”为代表的驰名品牌,享誉国内外。瓦房店肉类加工业的肉鸡、生猪、肉牛综合加工能力为国内县级之首。其中肉鸡屠宰能力每年可达4亿只并带动周边地区农户从事肉鸡养殖产业。成达食品有限公司的设计宰杀能力为每年 1亿只,雪龙黑牛采取科学饲养方法,可与日本河牛媲美的雪龙黑牛填补了国内高档牛肉生产的空白,销售价格每公斤最高可达1200元。瓦房店还建成了环渤海地区规模最大的海珍品种苗繁育和海参养殖基地,其池塘设施、工厂化育苗水体、浅海投石造礁规模庞大,海产品产量达到22万吨;全球超市连锁企业沃尔玛在东北第一家“中国果菜无公害生产十强市”瓦房店设立了3个水果、葡萄、蔬菜直接采购基地(在中国县域共设有13个);在小商品生产领域内,瓦房店还创造了小商品大市场的典范,其辣根出口量居全国首位,份额占欧美市场60%以上,占日韩市场90%以上。也就是说,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吃到辣根,都可能发现“瓦房店”的标签。
    正如辽宁省调研组专家、辽宁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林木西教授所评价的那样:“‘瓦房店模式’最重要的启示在于创新,主要包括企业创新、产业创新、区域创新、发展模式创新和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瓦房店模式’为全国县域经济发展增加了一抹浓重的现代大工业色彩,即形成了东北老工业基地县域经济发展的崭新模式。”
    互为支撑协调发展   
    在瓦房店新一轮的产业规划版图上,其产业布局大气磅礴:其布局态势宛如弯弓射海,弧形的沿海经济带如弓背一样在漫长的西部滨海路上展开,东西走向的城八线犹如一支箭,连接新老城区,并以老虎屯镇为中心节点形成崭新的城市走廊,而沈大高速公路沿线经济带在弓弦部位南北呼应。瓦房店经济发展趋势就如同这个弓弦箭形布局一样,弓如满月、箭似流星。
    从县域经济的定位,到几十个开发区的布局;从县域向西部海滨迁移,到新农村建设的统筹安排,处处体现了规划先行的理念。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以来,瓦房店市又从规划入手调整了战略布局,确定要进行发展方向的转型:城区转身向海、农民转移进城、园区转为链型,将新城与老城、城市与乡村、产业与城镇同步规划;并确定了明确的目标,要实现城市在海边、园区在路边、清新空气在上边、文明和谐在身边的经济社会发展新目标,整个县域城市规划呈现面向大海“弯弓射箭”的框架。
    近年来,瓦房店市工业规模不断扩大,“十一五”期间,瓦房店市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主要经济指标以 20%以上的速度高速增长。在工业规模壮大的同时,土地等资源也变得越来越稀缺。一方面,瓦房店市要继续领跑东北县域经济,就必须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瓦房店得天独厚的岸线资源却在沉睡着:瓦房店市一半乡镇临海,漫长的海岸线为全国县域第二,太平湾等深水资源国内稀有。国家实施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战略后,瓦房店市委、市政府视野大开,并顺势而成了“面海发展、瓦长互动、全域谋划”瓦房店市新的战略布局。
    这个新的规划图重点突出可持续发展的高新产业和低碳经济,农村加速城市化步伐,农村经济突出集约化、产业化、现代化,并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条。瓦房店市市长赵阳将这一轮布局简称为“两轴、一带、三园、四区”。“两轴”即按照大连市提出的组团式布局、链条式发展,推进全域城市化的总体要求,东西向以境内城八线为轴、老虎屯为中心节点、复州城为次中心,连接沿海经济区和主城区,规划建设新城区走廊。南北向以境内沈大高速公路为轴,辅之以202国道、长大铁路等一级交通网络,规划建设中心城镇组团;“一带”就是滨海路两侧的新兴产业发展带;“三园”就是西郊清洁能源产业园、祝华装备制造工业园、三台新兴纺织园三大市级工业园区;“四区”即沿海经济区、红沿河核电循环经济区、太平湾临港经济区、龙门旅游度假区。整个规划以沿海开发带动全域城市化步伐,突出“面海发展、全域谋划”的思路,城市重心向西部海滨迁移,工业项目向沿海经济带集聚,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低碳经济。整个规划以沿海开发带动全域城市化步伐,遵循“宜港则港、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的发展原则。
    新的空间布局以沿海四大经济区为中心,掀起了瓦房店市“十二五”时期大开发、大开放的新浪潮。四大经济区不仅具有完备的城市功能,也承载了瓦房店市百万人民全域城市化的梦想。沿海经济区将构建新兴工业城市标志区和沿海开发的核心区,打造生态宜居的海滨新城,其新兴绿色纺织园“十二五”期末将形成百亿以上的产业集群;正在兴建的大连太平湾临港经济区规划面积达到500平方公里。以47公里深水岸线为依托建设的太平湾港,是大连距东北腹地距离最近、拉动作用最大、竞争力最强的港口,被确定为大连三大核心港区之一。依托港口建设,临港经济区将实施港区联动,重点发展现代物流和临港装备制造,形成港口、物流、产业和城市四位一体格局;龙门旅游度假区已成为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重点支持区域,规划面积265平方公里,目前基础设施与项目同步建设,正在全力打造高端、时尚、浪漫的旅游度假区;现已编制完成的红沿河核电循环经济区,将以沿海关联产业为主体,以清洁能源产业为基础,以人海关系和谐为理念,重点发展海水淡化、盐化工、海洋防腐化工、海洋生物化工、海洋娱乐和旅游业以及核电装备制造、核电辅助设备制造、核电的相关配套产业,全力打造一个全国核电循环经济、清洁能源经济和低碳经济的示范区。
    正是有了这种沿海与腹地互为支撑、协调发展的大规划作为前提,瓦房店市的经济建设驶入快车道。201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813.9亿元,同比增长17.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7500元,增长19.3%;农民人均纯收入11822元,增长15.3%。在第十一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列13位,比上届提高了5个位次,继续领跑东北县域经济。同时,瓦房店市也是东北县级首家“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
    工业集群推动产业延伸   
    航母型企业是产业“舰队”的核心。围绕八大支柱产业,瓦房店市着力培养和引进牵动力强的工业企业。作为中国唯一的“轴承之都”,瓦房店市目前已建立起布局基本合理、产业门类比较齐全、大中小企业并存的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目前,瓦房店规模以上企业已发展到 800余家,这些航母型企业迸发战力,驶上了发展的高速航道。
    从瓦房店产业布局的历史来看,“出路在于道路”。新中国成立初期,瓦房店的轴承、阀门、铸造等制造业沿哈大铁路线一字排开;上个世纪80年代,随着沈大高速公路开通,瓦房店在这条号称神州第一路的两侧,布局了系列产业园区,工业集群迅速形成,老工业基地也迸发了新的活力。随着城市规模和产业集群的不断扩大,辽南重镇瓦房店的经济社会也进入了快速发展期。但瓦房店有着70多万农业人口,城乡协调发展还有着一定的差距。尤其是辖区的西北部,沿着渤海东岸一字排开的多个乡镇,大部分还都是欠发达地区。除了长兴岛临港工业区之外,瓦房店的沿海地区还依存于传统的渔农经济,漫长的海岸线还是一片处女地。
    瓦房店市市长赵阳介绍,“2010年,瓦房店抢抓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和大连全域城市化双重战略机遇,认真履行辽宁省和大连市赋予的新任务、新使命,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迈出新的步伐。”他说,瓦房店按照“面海发展、瓦长互动、全域谋划”的思路,沿着西部渤海岸线,从北向南依次布局了龙门旅游度假区、太平湾临港经济区、红沿河核电循环经济区、瓦房店沿海经济区4个产业区,加上原有的西郊工业园、祝华工业园,构成了功能互补、全域联动的产业新格局。目前,沿海经济区和龙门旅游度假区分别被纳入到辽宁沿海经济带重点发展区、重点支持区,太平湾港被确定为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核心港区、辽宁省重点建设十大港口之一,这些都为瓦房店建设环渤海地区现代化新兴城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瓦房店的百里海岸线已经成为沸腾的海岸。”目前,瓦房店正举全市之力推动沿海新区开发开放,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全力做好招商引资,提升综合实力,让新区影响越来越大,聚集产业的条件越来越好,成为新兴产业聚集的高地。
    市委书记巩其庄对调研组说,以旗舰集结舰艇群,推动产业规模扩张和链条延伸,规划了西郊、祝华、松木岛等21个市级和乡镇级的工业园区。目前,市属三大工业园区已经形成特色鲜明的产业集聚区及配套产业区。西郊工业园区突出风电装备、光电等绿色工业产业,祝华工业园区突出发展装备制造业,松木岛化工园区突出发展精细化工等循环经济。2010年在上海世博会上使用的 5台海陆两用风机都产自西郊工业园区……这些园区着眼于发展链形专业化生产,以航母型企业为龙头,通过政策引导,吸引生产关联产品的企业在园区内协作,以互为客户的专业化深加工或再加工,拉长产业链条,从而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和地区专业凝聚力。如今,分布在全市的工业园区,犹如一个个优良“港湾”,承载着各具特色的产业“舰队”。
    大规划、大项目、大投资、大舰队、大和谐是瓦房店经济发展模式的五大特点,这也让调研组见识了瓦房店人的大气魄、大智慧。瓦房店模式突破了传统“城市工业”、“农村农业”的城乡经济功能定位,建立起合理的产业布局和分工战略机制,为全省其他县域经济摸索出了城乡错位发展的最佳途径。同时,瓦房店在高起点上抓好大项目建设,以航母型项目为牵引,形成集群化舰队,通过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互相融合来破解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难题。
    实践证明,哪里有超强的“吸金”能力,哪里就有大发展的实力。经过多年改革开放的淬火大灶,瓦房店市已经成为一块令人注目的投资热土。据有关资料统计:2011年,瓦房店投资总量稳居全省县域第一名,并高于部分地级城市的投资规模。打造航母型产业集群和一批重量级产业舰队的举措,被认为富有鲜明的瓦房店特色,彰显出独特的地区优势,不仅在省内县域经济中独树一帜,在全国2000多个县(市、旗)中也属罕见。此举打破了过去县域工业中小企业居多的结构,大大提高了县域经济的竞争力,这是瓦房店经济崛起的根本所在。
    同时,在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中,瓦房店市紧紧围绕2012年进入全国百强县(市)十强的奋斗目标,以扩大开放、招商引资为重点,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工业强市、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建设,不断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并且在工业强市方面,以产业集群建设为突破口,探索独具特色的产业集群优化升级之路。按照既定的发展思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项目落地投产、加紧企业运行达效。承接发达地区资本、技术和产业的梯度转移,加速产业集聚,加快传统支柱产业产品研发和技术改造,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瓦房店模式”的特征意义及精髓   
    从区域发展的角度看,“瓦房店模式”的实质就是,以工业为主的发达地区在县域率先实现发展现代经济的模式。
    其基本特征主要有:第一,以大城市为依托。瓦房店市紧紧抓住大连市产业转移的机会,将大机床、大化工、大重工、起重以至大船这些航母型企业部分地引进瓦房店。第二,以开放创新为引导。瓦房店市及时实现了三个转变:开放领域由以工业为主向一、二、三产业并举转变;开放形式由单纯利用外资向引进技术、管理和资本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转变;开放对象向腹地更大的发展空间转变。第三,以大企业集群为支撑。其产业集群有鲜明特点:一是有大量的以国有经济为主的混合经济集群;二是多为具有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重化工业集群;三是以大企业为主导、系列中小企业配套的“轴轮式”集群;四是中小企业集群、高科技企业集群和民营企业集群蓬勃发展。第四,以大招商、大项目为牵动。一是眼睛向外,瞄准全球500强和国内200强企业开展登门招商;二是眼睛向上,瞄准中央、省及大连市属的国有大型企业开展定向招商;三是眼光聚焦,瞄准与本市产业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的行业龙头企业开展产业招商;四是眼球灵活,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开展特色产业招商、产业链条招商和专业园区招商。第五,以工业化、城市化、城乡一体化为动力。一是明确城市发展的目标和定位,努力打造城区人口50万、面积50平方公里的中等城市、现代新兴工业城市、东北县域科学发展示范城市;二是实行规划先导,拉开城市建设的骨架;三是以县域经济发展带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四是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第六,以和谐社会建设为目标。瓦房店市加快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发展,努力实现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即做到公共基础设施城乡共建、城乡联网、城乡共享。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巩固创卫、创模成果,推进“两型”社会建设。
    “瓦房店模式”的重要意义:一是为发达地区实现率先发展、促进后发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辽宁省经济总量与沿海发达省份的差距主要在县区。如果辽宁省 44个县(市)的地区生产总值平均达到300亿元,那么辽宁省在全国的排名大体上可提高2—3个位次。如果具有瓦房店经济总量的县占辽宁省县域 1/3,辽宁经济将是又一个新局面。在这方面,瓦房店的许多经验可以借鉴。二是为承接产业转移、实现区域经济梯度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瓦房店在依托大城市、招揽大项目、发展大企业集群等方面,有很多独到之处,一些具有普遍性或共性的做法值得学习。三是为辽宁省加快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步伐,以县域经济发展带动新农村建设树立了新的标杆。瓦房店着力破解二元结构,以工业反哺农业,以城市带动农村,开创了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四是为全省乃至全国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借鉴。“瓦房店模式”最重要的启示在于创新,主要包括企业创新、产业创新、区域创新、发展模式创新和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瓦房店模式”为全国县域经济发展增加了一抹浓重的现代大工业色彩,即形成了东北老工业基地县域经济发展的崭新模式。
    “瓦房店模式”的精髓:第一,善抓机遇,立意高远。瓦房店市委、市政府抓住大连市重化工业转移的重要机遇,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对本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功能区划、基础设施建设和小城镇建设等进行了大手笔规划。立足面海发展,全域谋划出“两轴、一带、三园、四区”的产业布局和“弓箭型”发展空间。第二,立足基地,特色发展。如瓦房店从 2004年就开始着手建立专门生产和研发轴承、机床的祝华工业园区,并确立“做强轴承、扩大机床、聚集产业、形成基地”的园区发展思路。目前正在规划建设专门用以吸纳和承接轴承及其关联产业项目基地,为建成全省唯一、中国最大、世界知名的轴承产业基地而努力。此外,还建设了辽宁地区规模最大的畜禽养殖加工基地、优质水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等。第三,培育航母,带动发展。一方面,注重引进大项目,推进产业集聚。在轴承、化工、核电、风电、造船、光电等产业已经引进投资少则在4个亿以上、多则500亿的一批大项目。另一方面,大力扶持规模企业,把知名品牌企业培育成航母型企业。鼓励轴承、化工、核电、风电、造船等航母型企业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第四,集约经营,规模发展。工业的集约经营以产业园区为载体。瓦房店大力发展工业园区、开发区,按照链条型生产模式,将上下游产品进行专业化生产,在园区内协作和衔接。农业的集约经营以发展优势农副产品基地为载体。发展果树栽植、花卉生产、蔬菜保护、海参养殖、畜禽养殖等,同时建设了农产品加工基地、畜禽加工示范基地和水果加工示范基地,促进了优势产品规模化快速发展。第五,统筹城乡,和谐发展。统筹城乡规划、城乡优势产业、城乡分工、城乡招商引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就业、城乡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城乡生态环境建设等,促进了城乡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
    总之,“瓦房店模式”,是瓦房店市紧紧抓住中央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双重机遇,主动承接大连市产业转移和城市产业辐射,探索出的一套以大工业集群和现代农业为“主打牌”的全新发展模式。
    (中央党校报刊社县域经济调研组成员:刘 询 林树臣王保国 张宇辉)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