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三明市加工贸易企业发展状况的调研
[打印本页]
作者:
范文轩
时间:
2012-10-10 07:05
标题:
三明市加工贸易企业发展状况的调研
当前,受欧债危机深化、国际市场需求萎缩等因素影响,全球经济面临二次探底,对“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企业(简称加贸企业,下同)冲击尤为明显。2012年前7个月,福建省加贸进出口总值同比下降8.4%,占全省外贸总值的比重跌至25.7%的历史低位,三明市加贸业务降幅超过全省平均数,占全市外贸总值比重降至1.2%。在严峻形势面前,三明海关成立了课题组,对三明加贸企业发展状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三明市加工贸易企业发展概况
(一)分布状况。在2004年至2012年7月,三明10个县(市、区)先后出现加贸企业31家。其中:梅列、沙县、尤溪县各6家,三元、将乐、大田各3家,永安2家,明溪、宁化、建宁各1家。宁化、建宁加贸企业先后退出,清流、泰宁2县无加贸企业。当前,三明市开展加贸业务的仅有梅列、沙县、大田、尤溪、永安、三元、明溪、将乐8个县(市、区)的16家企业。
(二)发展阶段。逐步恢复期(2004-2006年):加贸企业共20家,办理加贸手册共计140本,备案进口总值2356万美元。其中,2005年有18家企业从事加贸业务,办理手册65本,备案进口总值1153万美元;快速萎缩期(2007-2008年):加贸企业仅8家,办理手册41本,备案进口总值1020万美元,退出企业多达12家。其中,2008年加贸企业仅6家,手册量降至17本,备案进口总值537万美元,三项均为统计时段最低值;稳步发展期(2009至今):加贸企业数回升至16家,手册量回升至101本。备案进口总值激增至5379万美元,为统计时段最高值。
二、调研情况汇总
整体情况:三明加贸企业以轻工制造、纺织服装、冶金化工为主,拥有自有品牌的占50%;2009年,三明市加贸企业雇员总数为7500人,2010年升至7620人,2012年达8395人,表明加贸企业成为三明市吸纳社会就业的重要力量;超6成为3年内的新企业,10年以上老企业仅占6%。新老交替过频,热点扩散效应差,制约了三明加贸企业的整体规模。今年以来,加贸业务萎缩的企业家数达50%,涉及全市加贸就业总人数的58%。业务萎缩的以5年以上老企业为主。对于影响因素,业务萎缩的企业认为是外部市场环境恶劣、产品定位低端,而经营形势较好的则认为是形势判断准确、产品竞争力强。
对未来前景的看法:63%的加贸企业认为前景不容乐观。当前加贸企业的困难主要有6项,从高到低依次为:外部市场不景气(88%)、生产成本上涨过快(81%)、招工难(50%)、三明地区交通成本高(44%)、外贸人才缺乏(31%)、融资难(31%)。
对加贸法规的认知:81%的加贸企业表示对较为熟悉;63%的企业认为易于掌握;38%的企业认为海关对加贸规定宣传很到位,63%的企业认为比较到位;加贸企业对现行加贸制度合理性的评价较高,仅一家认为海关加贸规定过于繁琐,不符合企业生产实际。
对三明陆地港项目的看法:88%的加贸企业看好该项目前景。其中,13%的企业表示迫切希望通过陆地港平台办理进出口业务,75%的企业表示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通过三明陆地港平台办理业务。
陆地港项目应体现的优势:56%的企业认为应体现在港口功能齐全上,22%认为应在经营成本降低上,22%认为应在进出口时间缩短上。这些都为三明陆地港项目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三、三明市加工贸易业务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区位劣势。一是比较优势缺乏。不沿边、不靠海的区位劣势,决定了三明加贸企业发展要比沿海城市更难。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三明常住人口年均递减0.3%。受其影响,三明市人工成本居高不下。相对于江西、湖南等内陆省份,三明市在自然禀赋上与其相似度高,但在劳动力、土地、人工、政策优惠等要素上均处劣势。比较优势缺乏是制约三明加贸企业发展的“瓶颈”。二是通关便利短板。经努力,三明市形成了海陆联运、海铁联运、区域通关等多种通关模式。但是由于成本高、效率低,受制于口岸等缺点,本地加贸企业难以享受到与沿海一样的通关便利。同时,由于缺少海关特殊监管区,辖区加贸企业呈漫山放羊状分布,缺少凝聚核心。
(二)政策限制。近年来,加工贸易禁限类商品目录范围不断扩大,进出口“两高一资”的商品基本受限,部分企业无法继续开展加工贸易。铙山纸业集团及福建三农集团均因进口原料列入禁止类目录,不再以加贸方式进口料件。由于当前政策不允许以进口木片为原料开展加工贸易,导致青山纸业产能受限严重,企业陷入困境。
从海关监管模式看,海关现行政策是以保税料件的流转为中心设计的,与企业以订单为中心的生产经营存在差距,造成企业为迎合海关要求,在账册管理、料件存放等环节上做大量冗余工作,抵消了部分政策优惠。同时,当订单发生变动时,就要再次往返海关、外经局等部门审批,耗时费力,增加成本。
(三)人才短板。三明市加贸企业普遍规模小、科技含量低,会计账册不规范,企业发展缺乏后劲,缺少加贸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一些老企业虽基本达到海关监管要求,但传、帮、带作用发挥不好,加贸人才成长困难。而多数企业虽知道加工贸易能为企业带来好处,但普遍认为加工贸易“门槛高”,企业在帐目、仓管等方面较难达到海关要求。在对法规理解不到位情况下,易发非主观故意违规情景,无形中助长了“畏难”情绪。
四、几点建议
(一)“守柔曰强”,扎实提升三明加贸产业比较优势。一是充分挖掘、放大三明在原料、市场、资本等要素上的比较优势,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当前,可将生物制药产业作为三明加贸转型升级的支撑点,推动明溪南方制药、将乐万科药业开展加贸转型升级试点。此外,基于三明市干支流纵横的自然优势,可探索三明与沿海水路运输的可行性,破解三明企业物流成本过高的难题。二是抓住承接产业梯次转移的契机,把加工贸易作为承接载体,采取政策倾斜、财政补助、税费减免、搭建劳动力供需培训平台等方式,营造有利于加贸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吸引沿海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项目落地投产,做大加贸基数。
(二)“倍道兼进”,稳步拓展陆地港口岸功能。一是完善配套。瞄准企业最看重的“三省”(省事、省钱、省时)目标,除海关和检验检疫局入驻外,还须协调金融、海运、物流、劳务中介等配套单位进驻,为辐射半径内的企业提供其他项目无法比拟的“超便捷”的综合配套服务;二是壮大体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坚持“以外为主,内外分离”的原则下争取尽可能多的企业入区经营,做大物流基数,为港区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人流和物流支持,帮助入区企业安渡“阵痛期”,让陆地港尽快“活”起来。三是拓展功能。吸引各地加贸企业入区经营,变“漫山放羊”为“圈养”,合理搭配供需链条,培育产业集群。待入区企业达到一定基数,及时申请设立保税监管场所,拓展港区保税物流功能。
(三)“止于至善”,进一步优化属地海关监管服务。通过举办培训班、政策宣讲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强化加贸政策的宣传推广,为地方培养一批加贸人才,引导企业用好用足政策优惠。针对行业性问题,积极开展政策研究,并及时向上反映。近年来,三明海关先后成功推动欧鳗制品出口退税3年“缓冲期”、重竹地板增列税号子目两项全国性税政调整。当前,三明海关正在推动“2932.9990.21紫杉醇、2932.9990.24十去乙酰基紫杉醇、2932.9990.26 7-表紫杉醇、2932.9990.27 10-去乙酰 7-表紫杉醇、2932.9990.29多烯紫杉醇等5个税号商品出口退税率恢复为13%”的政策提案。目前,该提案已由上海归类分中心受理,近期拟向海关总署提交。●吴 锋 张灿明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