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哲学视野中的“领导”概念
[打印本页]
作者:
学习啦
时间:
2012-10-8 07:26
标题:
哲学视野中的“领导”概念
在我们通常的语境中,“领导”这个概念,与所谓“当官的”这样的概念,几乎是等同的。比如说,科长是个领导,县长是个领导,省长是个领导,等等,而其他的人,都不能被称之为领导。这就是说,“领导”必须是一种“官职”。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所谓“领导”不一定就是一种“官职”,尤其是在现代民主政治中,就更不应该作这样简单化的理解。那么,在以现代民主体制为基础的政治哲学中,“领导”这个概念的内涵,究竟应该包括哪些实质性的内容呢?
我们先从“领导”概念的本来含义说起。“领导”这个概念内涵的实质内容,是引领、指导之义。比如,我们常常这样说,某某名牌商品,“领导世界新潮流”;或者说,某一种重要思想观点,成为当前社会舆论中的一种领导力量;或者说,某某学者,已经成为某个学术领域的领军人物;或者说,某某人的理论主张,使他实际上在某一工作中起了领导作用,比如,在近代史上有一种说法是,陈独秀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总司令;如此等等。
这些说法本身说明,从“领导”概念的本来含义来看,说某某领导人的领导作用,实质上是指他们在思想上的引领,方向上的指引,方法上的指导,等等。当然,对于有某种职务的领导人来说,他们要发挥自己的领导作用,是有其职位权力在起作用的;但是,这种职位权力在发挥领导作用的过程中,起的是一种杠杆的作用,很显然,杠杆并不是领导力量的来源。如果我们认真分析领导活动的实际过程,就可以看出,领导力量的真正来源,是领导者思想主张的吸引力,是他的精神影响力,是他受公众欢迎的引导能力。当然,这是民主主义领导观念的应有之义。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民主主义领导意识与专制主义领导意识有着本质的区别。专制主义领导意识,是以现实的权力为核心的;而在现代民主政治体制中,行政权力或者政治权力,是实现领导作用的条件,而不是领导活动的核心或者实质。所以,作为民主政治哲学概念的领导,与所谓“牧民”、“统治”、“控制”等等,是不能同日而语的,其本质区别,表现在领导与被领导之间的实际关系上。两种领导概念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呢?这就是领导与被领导之间,不是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而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
对此,邓小平对共产党与人民群众之间应有的关系,阐述了一个深刻的观点。他在 1956年党的八大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说:“同资产阶级的政党相反,工人阶级的政党不是把人民群众当做自己的工具,而是自觉地认定自己是人民群众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完成特定的历史任务的一种工具。共产党——这是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中先进分子的集合体,它对于人民群众的伟大的领导作用,是不容怀疑的。但是,它之所以成为先进部队,它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群众,正因为,而且仅仅因为,它是人民群众的全心全意的服务者,它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并且努力帮助人民群众组织起来,为自己的利益和意志而斗争。确认这个关于党的观念,就是确认党没有超乎人民群众之上的权力,就是确认党没有向人民群众实行恩赐、包办、强迫命令的权力,就是确认党没有在人民群众头上称王称霸的权力。”
邓小平认为,共产党对人民群众的领导,其实质内容,就是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反映人民群众的意志,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他明确指出,这就是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党的观念”。从根本上说,我们可以把邓小平所说的“党的观念”,进一步概括为“党的领导工具论”的思想。这个理念的实质就是,共产党是人民群众实现历史任务的工具,而决不能把人民群众当做实现自己目的的工具。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他更加明确地提出了“领导就是服务”的理念,这是对“党的领导工具论”思想的进一步发挥。
这样的民主主义领导概念,核心是正确对待领导者、领导集团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问题。历史的经验教训一再证明,“党的领导就是人民群众的工具”,“领导就是服务”,这样的领导观念,是正确地反映了关于领导者、领导集团与人民群众之间关系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
在现代民主政治体制中,领导者、领导集团、人民群众及其各种群体或者个体,都是社会职业分工体系中不同的责任主体,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这个民主政治中的领导观念,其核心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都是独立的社会权利主体,他们在政治上、人格上,是平等的,应该是互相尊重的。当然,这其中,领导者必须具有清醒的民主政治意识,决不能“一朝权在手”,就高高在上,作威作福,称王称霸;相反地,应该深入民众,倾听民声,反映民意,在必要的时候,则应该率先垂范,身先士卒。作者:宋惠昌 来源:学习时报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