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课题研究的方法有哪些 [打印本页]

作者: 以文化人    时间: 2012-10-5 21:26
标题: 课题研究的方法有哪些
 教育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5 o0 @' `; R! G) i% _3 r3 [

" @# X, F9 y8 f5 a" ]3 R) T  一、观察法
" h$ Z6 u. v* z+ u1 C5 d2 d' a( g1 j! ?( v! Q6 J$ F
  1.观察法:为了了解事实真相,从而发现某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3 w/ |( \- {9 i) H. R5 \
( k: L0 ~1 y3 i  2.观察法的步骤:观察法的实施分为以下三个步骤,步骤之一就是进行观察研究的设计,此步骤可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 c0 U( h9 ^5 U" r7 \4 H, H6 M" e( Q, i% E' ^3 v
  (1)作大略调查和试探性观察。 6 N( |* _5 Q3 T8 V

+ K' G$ D2 l$ u9 F; n* h# x% q# S' }  这一步工作的目的不在于搜集材料,而在于掌握基本情况,以便能正确地计划整个观察过程。例如:要观察某一教师的教学工作,便应当预先到学校大致了解这位教师的工作情况,学生的情况,有关的环境和条件等等。这可以通过跟教师和学校领导人谈话,查阅一些有关的材料,如教案、教学日记、学生作业等,以及听课等方式进行。8 \5 U# d* S; S9 i+ p, S
" _  C% Y; a. N% C: w) b- G/ w
  (2)确定观察的目的和中心。   o7 G2 y0 ]4 |( U+ ^4 M
# R( M1 c9 [& b* E  L
  根据研究任务和研究对象的特点,考虑弄清楚什么问题,需要什么材料和条件,然后作明确的规定。如果这规定不明确,观察便不能集中,结果就不能深入。观察不能有几个中心,范围不能太广,全部观察要围绕一个中心进行。如果必须要观察几个中心,那就采取小组观察,分工合作。4 E4 s4 z" U2 S4 R, [
* Q7 J' l% e; ]; P6 a; m
  (3)确定观察对象
7 w+ e2 H$ R9 k- B/ V9 D( a: U
6 ?' [+ a$ `4 F1 h; D; q  一是确定拟观察的的总体范围;- d) T% u/ R, @' i; {5 `4 ?* T
' n% q% U5 X) f) j
  二是确定拟观察的个案对象;% C# Q# v. O3 |5 e

+ \5 w$ z( B8 R- e3 w  三是确定拟观察的具体项目。比如,要研究新分配到小学任教的中师或大专毕业生在课余时间进行业务、文化进修的情况,那么,拟观察总体就是教师工作年限达一年或两年的新教师。在这一总体范围内,再定下具体观察哪几所小学,哪几个教研组中的哪些教师。具体观察名单确定以后,再把拟观察的时间、场合、具体观察项目确定下来。
0 f& ?# T, D; e! A- A9 m: C
. ~% j8 s, ~8 c# z  (4)制定观察计划3 e8 ^7 B- l5 W; A. i! V1 r

  ?- D6 @* D$ x' U' }  观察计划除了明确规定观察的目的、中心、范围,以及要了解什么问题、搜集什么材料之外,还应当安排观察过程:观察次数、密度、每次观察持续的时间,如何保证观察现象的常态等。
, E/ r9 c7 y$ h! d4 m. f0 K
: ^6 h+ d4 B" ^* \  (5)策划和准备观察手段 ( s: ?! p% u2 p" t; ?
2 \2 y: i, E  x& |
  观察手段一般包括两种:
* a: s/ E4 ]) A  o) l2 d& _1 J# u6 [# N
  一种是获得观察资料的手段;一种是保存观察资料的手段。
" _+ q9 b$ i0 M! v
- _/ R! X# w3 l4 d8 D* F  获得观察资料的手段主要是人的感觉器官,但有时需要一些专门设置的仪器来帮助观察,如观察屏、计算机终端装置、更高级的如动作反应器等。这些仪器主要起两方面作用:保证观察的客观性与提高观察的精确性。3 x& w2 t- y# b+ L

8 H: x9 @' i& U2 n* P3 m  在保存资料的手段中,人脑是天然器官。但这种与观察主体连在一起的保存手段缺乏精确性和持久性,也不能实现资料的客体化。因此,人们先利用文字、图形等符号手段,进而又利用摄影、录音、录像等技术手段,把观察时瞬间发生的事、物、状况以永久的方式,准确地、全面地记录下来,供研究地反复观察资料和分析资料所用。
8 K, u/ R7 l* V! m- i
0 R( n& p1 Y! T( e  f# d7 R) S  无论哪一类手段,都应在观察开始前就准备好,对观察中使用的种仪器也须事先作好功能检查,以保证在使用过程中不出现障碍。对于观察人员来说,必须掌握使用仪器的基本方法,并知道在观察中应做些什么。如要详细、全面拍摄一堂课,一部摄像机是不够的。观察者应准备几部摄像机,并事先作好分工。即使是作观察记录,也需要事先作好设计。在记录纸上印好以一定的格式排列的必须记录的项目,还可以约定一些记录符号,以尽量减少现场记录时书写文字的时间。6 K7 C9 l: a% ~" P, Y8 i
9 V$ h# |" A, f: U) j9 x0 ~! g: T
  我们以中学生课堂行为记录为例,见表5-1。在下面表格中,研究人员根据研究需要,列出他认为在课堂上学生可能发生的行为。但估计所列不会完全,所以留出一些空格,让观察员在需要时使用。研究者如果要请别人帮助观察,必须事先和观察人员讲清楚每一个项目的具体所指,遇到意外情况的处理方法,要求他们熟悉每一个项目的所在位置。为了稳妥起见,还可以在正式观察前先作几次观察练习,帮助观察人员熟悉表格的内容;如发现表格的缺陷,可在正式观察前作出调整。
( U, k# `% _; s& v$ k8 L0 a8 u6 W1 w# o% g2 C
  (6)规定统一性标准
4 d$ `4 }# M& t: l& W. J( f- w1 S! E  f4 {, i- @3 v6 ]' @3 @
  为了增加观察的客观性,为了便于衡量和评价各种现象,为了易于用数量来表达观察的现象,为了使观察结果可以核对、比较、统计和综合,必须事先考虑自己的观察可能涉及到的各种因素,并对每一因素规定出统一的标准。每次观察或观察同一现象的不同观察者,要坚持采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这主要在于,不同的研究项目常会涉及到不同性质的标准。如:有的涉及到单位问题,如怎样衡量学生表现的知识质量;有的涉及到定义问题,如怎样才算违反纪律;有的涉及计算方式问题,如怎样登记和表达学生之间产生的矛盾的频率,等等。对类似问题,都应事先做好统一规定。
/ z' E( }8 Y" I  V- a& \8 q. H/ S8 {' C& E( }: Q, R
  (7)逐段提出观察提纲 1 _$ g! A, {9 A+ A& ?0 Y) ~
' `9 ?# b0 P/ J% a
  在观察计划的基础上,应对每次或每段(几次同一性质上一内容的观察组成一段)观察提出具体提纲,以便使观察者对每一次观察的目的、任务和要获得什么材料非常明确。观察提纲可以包括本次观察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并且应当在前一次观察的基础上,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提出来。亦可采用表格的方式,以便于分类统计。
. W+ O& ^* h' D3 R; y& Q" Q  O, o0 w" h
  观察实际过程,加以分析研究,得出某种结论。也许可以形成某个研究课题。
/ D" O5 |, F6 x5 W, @( y+ \/ X( E* M7 [* j5 A
  二、调查法 :- @' _1 y& g  f

$ u' T( l& P, f/ L  R! q  同样是为了了解事实情况,分析事实情况,得出结论,证实某种问题,以便改进工作(包括改进研究方法)或形成新的研究课题。
$ U8 X( M* @! g; c6 o& b8 l' J
% S  v$ T! Y  [+ M! h  包括问卷调查、访问调查等。了解事实情况、分析情况、认真研究,得出结论,寻找解决办法或进一步研究的方案。9 D/ K& W( \9 y. K2 Z" U
/ q" h$ ?5 a2 C$ M, Z) A
  举例说明调查法的操作过程:% ~) t+ o* {) f3 ~& `7 p' G
0 g; H6 b6 r( w2 X& x
  抽样调查的主要步骤 + k* C% ~1 p, x: \
& H4 F* v( N9 e* ^6 z3 W
  在实际的抽样操作中,整个过程可大致分为如下步骤:
' U; x; X- u1 E- x/ Z
  S# h4 z7 w5 y5 P1 y  1.确定调查的目的(确定问题,形成假说;通过调查验证假说,使问题明确化,得出结论)。: O! ]. f! n& `* I4 c

: x8 _3 Y/ x% U, c; t; o( D  2.确定抽样总体。要从中进行抽样的总体应与要得到信息的总体(目标总体)一致。从样本得出的结论适用于被抽样总体,超出这个范围结论的适用程度取决于被抽样总体与目标总体的差异程度。
6 \( N- H& Y! |' b5 v1 q7 z* P0 Q
6 L7 i$ S+ f4 \6 v! `, g3 c  3.确定待收集的数据。一般只收集与调查目的有关的数据,过长的调查表会降低回答的质量。
6 M8 a$ P- X/ O0 z7 O
3 g. _# }/ ~0 u# d7 r+ W/ w  h  4.选择抽样方法。这时总体中的哪种单位作为个体基本上可定下来。- \$ f- ?8 y& D- V

5 i: ^. W$ s% {; r  5.编制抽样框。如学校名录、学生花名册等。
/ r: g  g- F* Z0 Y/ n
# L1 P0 h9 V" {5 v2 l, l5 s9 j' u( s# y  6.确定需要的精确度。因抽样调查是要由样本推断总体,会带有某些不确定性。一般是对相对误差或绝对误差作出概率水平上的要求。 & m6 z8 \$ G  G! o

  u2 f6 h& f' t, M$ {  7.估计样本容量,估计费用。
1 Y7 ]) C: {7 q
% ?; v/ c3 B3 u- P, e+ M- _+ F" J  j  8.抽样试验,在小范围内试填一下调查表,做些必要的改进。
$ G8 X3 v7 X2 p- ?; K  B9 Z# N5 g/ j+ z, _9 R& a2 G
  9.实地调查工作的组织。按抽样方案进行调查。对收回的调查表的质量及时进行检查。对不回答的表要有处理方案。
* D4 d. b3 u1 j
! h& r$ a6 u5 Y8 t- ?, s  10.根据所用的抽样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 k" c/ z, ^2 a6 K$ M

; W, s' h& d& _8 c) A  g9 P  11.可对同样的数据采用其它的分析方法,以作比较。
. c: \5 V) z, H6 K* v$ F
/ K4 V& c" C- T# @  12.写出调查报告。留存有关总体的信息,它们可能对将来的抽样起指导作用。
( s0 C: ^0 u2 X. {
4 x2 {" T, a& Q/ P# D  对于教育现象,有时难于进行严格意义上的概率抽样,可以考虑采用下列方法抽样:从总体中选出若干有代表性的大单位(群),在群内进行概率抽样;从一个小总体中选出接近于研究者对总体平均数的印象的那些个体;样本限于总体中易于取到的部分;样本是随便选取的;样本由自愿被调查的人员组成;等等。但对这样得到的样本要选择适当的数据分析方法,对结论也要慎重,应充分利用其它信息进行核查、确认。在教育现象的研究中,研究者的智恝、经验和抽样技术的有机结合,是获取好样本的关键。
' Z- D2 s6 [$ ?( B' C4 }# m9 n4 ^0 Z8 R; U% j
  三、测验法: ' d3 `8 N$ H; W& |- {

8 i& g# J! I$ R( Y) k( |" _+ c  是想描述某些行为的状况,或推论某些行为的状况(包括:能力与成就,个性、兴趣、动机、态度、观念及心理需要等);从而考虑改建的策略或方案,或进一步形成新的研究课题。
! [. Z1 F  P$ a. Q+ L 7 Y" K* p! ?, W
  在教育学和心理学中,测量被用作定量研究的重要方法。主要功能是评估、诊断和预测。(举例,如XXX老师所做的“学生自学能力测验(试验)”,就是为了了解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自学能力究竟能达到何种程度)。
. B; J! Q" k( ^3 J" B4 y& P$ ^4 ?
. N4 @8 T- v; b: ^  所谓测量就是根据一定的法则,将某种物体或现象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用数字或符号表示出来的过程。测验法是教育和心理学测量的一项主要内容和形式。( S: s5 S. J, A# E1 j, ]; i
  6 @9 o2 f+ K$ ~
  测验的客观性是关于测验系统化过程好坏程度的指标。测验的控制,在不同时间对于同一个被试,或同一时间对于不同的被试,其意义都应该是相同的。保持刺激的客观性则要遵照一定的程序予以控制。(如周文琴老师在做这一测试前邀请我去在他们的家长会上的讲话,目的就在于排除和避免人为因素影响,排除测验的随意性和不真实性,实现评测标准的同一性)。$ k8 F/ K$ Z4 F3 r$ q
* ]# y  J" d; @2 e3 t
  推论的客观性指对同一结果不同的人所做的推论应该一致,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对同一结果的所做解释应该相同。
% L$ m* w4 c0 g% ~+ {) E' _- l8 S4 |# ~! ^
  四、经验总结法:3 k* ?: _8 B% l  q) R

/ }0 B# Y5 e; L7 P- K. s) [* C& z  这是教师可以常用的方法。教育经验总结法是根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分析概括教育现象,挖掘现有的经验材料,并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以便更好地指导新的教育实践活动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关键是要能够从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出实际经验中的规律;从而更好地更加理性地改进自己的教学。进行教育经验总结要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t1 Z: C8 \  s6 P8 ]3 o9 ?
3 g9 p# c+ p) t' Q2 g
  1.要注意经验的先 进 性(观念必须更新)! x# I! B( F  C6 z
7 F5 p/ G5 L; _4 a
  2.要全面考察总结的对象,充分占有原始的事实材料;且做到有“点”有“面”,“点”、“面”结合,防止以偏概全的片面性。
0 Z5 u0 [3 V9 S2 V, U5 g$ W9 \3 v( b- L, O! ~3 g
  3.要以教育实践活动为依据,不能凭空想当然,那是毫无价值。+ o) g3 T8 U- d/ W4 k
* {! E. k7 t! R9 v2 C" }! n" \
  4.要善于进行理论分析
. r" W  _& D5 M' g& S3 D
4 d0 K- ~# I0 W: u, e/ X7 p. S" d- h  五、文献法:
0 `5 V. h* r. n9 B) J, R9 q# ~0 N! Z3 w- W9 f# ~
  分类阅读有关文献(包括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理论价值和资料价值的材料),得出一般性结论或者发现问题,寻找新的思路。
. `' }& ?0 }" t: D
- T) u( O8 x/ j2 h) ?  J# l3 }  k* V  文献按内容性质分,有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零次文献是未经发表和有意识处理的最原始的资料。一次文献指直接记录事件经过、研究成果、新知识、新技术的专著、论文、调查报告等文献。二次文献是指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整理,包括著录其文献特征、摘录其内容要点,并按照一定方法编排成系统的便于查找的文献。三次文献是指工具书和在二次文献的基础上,又对众多一次文献的综合研究结果。& q( |2 s/ j4 U
' h0 q* m7 t( V3 Y
  六、个案研究法: ; X; T6 ^7 [! P. N- a* ~3 {$ k* Y

: e7 ?% o2 O4 W  个案研究法就是对单一的研究对象进行深人而具体研究的方法。
. \3 ]7 s+ s9 k- S" O
( u) J) B$ H  X: Q1 A/ T; ]  个案研究的对象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个别团体或机构。前者如对一个或少数几个优生或差生进行个案分析,后者如对某先进班级或学校进行个案研究。个案研究一般对研究对象的一些典型特征作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也就是所谓“解剖麻雀”的方法。
$ H. H6 p  q. U9 @) k2 l' ?" v) y& d9 C  H
  个案研究中,原始的资料积累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个案研究不仅停留在对个案的研究和认识的水平上,而且需要认识教育与发展之间的因果关系,提出一些积极的教育对策,以改革教育教学方法。也可能通过对某个案的研究而形成假说,进而产生新的研究课题或教改实验。
; q( L1 q; S9 |; F" a, G
# q6 g% |# m( F1 B9 Y/ i  观察或追踪一个人、几个人、一个团体、一节课……的过程,时间可长可短,依需要而定,进行分析概括,透过现象看本质,得出规律性的结论,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个案研究的对象少,研究规模也较小;同时个案研究一般都是在没有控制的自然状态中进行的,也不要在一段时间内突击完成。所以,个案研究就特别适合教师的研究。教师可以抓住一两个典型的学生或一类学生,结合教学、教育工作实践进行研究。对于每一个教育实践工作者来说,总可以在班上找到研究对象,而且也不需要什么特殊的处理,不影响正常的教育活动)。
  X8 r# C* W6 I' q
. ^# o- w: |7 i& R2 T6 ^7 U% `  七、案例研究法:
: j/ ^4 D; a+ n$ |! w: ^% ]& B- m1 R1 m& E5 W6 t
  什么是“案例”?中外学者尚无普遍公认的、权威的定义,一般认为,案例是对现实生活中某一具体现象的客观描述。教育案例是对教育活动中具有典型意义的,能够反映教育某些内在规律或某些教学思想、原理的具体教学事件的描述、总结分析,它通常是课堂内真实的故事,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的真实记录。对这些“真实记录”进行分析研究,寻找规律或产生问题的根源,进而寻求解决问题或改进工作的方法,或形成新的研究课题。在案例法的研究中,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是关键。
$ i  b" ]" d2 d. k
6 I( N4 ?! w- v6 i! d# B# U$ X  关于案例含义的基本观点:
% b: Z5 O9 I4 b, p& e) o7 |3 @$ Z" \2 h% n1 O; w: g2 ~
  第一,所有的案例都是事件,但并不是所有的事件都可以成为案例。教育上的案例首先表现为一个事件。但是能够作为案例的事件必须要具备这样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在事件中必须要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换句话说,没有问题在内的事件不能称为案例;二是这个事件应该具有一定的典型性,通过这个事件可以给人带来许多思考,带来若遇到同样或类似事件如何应对的借鉴意义和价值。
* @0 B0 [; f+ G) V) g" T& W
$ h- G) Y- C, W6 z+ \+ w9 \  第二,所有的案例都是故事,但并不是所有的故事都可以成为案例。案例讲述的肯定是一个故事,并且许多情况下讲述的一个有趣的故事,其中会有一些生动的情节、鲜活的人物。作为案例的故事至少应该具备这样两个两个条件:一是这个故事必须是一个真实的事例,不能是编制者自己凭空想象杜撰出来的,没有真实发生的故事不能作为一个案例;二是这个要有一个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情节,片段的、支离破碎的无法给人以整体感的所谓故事不能成为一个案例。; B& i1 u1 t0 U- F& p

# ~, f$ s9 c+ `9 y+ c/ S" p  第三,所有的案例都是对某一个事例的描述,但不是所有事例的描述都可以成为案例。% U$ s6 _. O6 x5 Y- J
- g0 ^# j; O! y, U0 d; X
  除了满足上述两个方面的要求外,在案例的叙写上,要具备下列条件:
0 G, m4 ^  V* ]& a$ b8 r" D8 M) h5 U; F% S
  一是事例的描述中要包括有一定的冲突;二是事例的描述要具体、明确,不应是对事情大体如何的笼统描述,也不应对事情所具有的总体特征所作的抽象化的、概括化的说明;三是描述中要把事例置于一个时空框架之中,也就是要说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等;四是事例的描述,要能反映出教育教学工作的复杂性,揭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态度、动机、需要等;五是事例的描述要能反映出故事发生的特定的背景。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虽然一项练习、一个难题、一篇文章或其它近似于案例的材料,也可以在课堂上起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效果,但它们并不能称为案例。既然任何案例的基础,都是个人或一个单位在实际情景中所面对的事实,若把虚拟的材料、没有任何问题或疑难包含在内的材料也纳入案例的阵营,案例的主要特征也就几乎不存在了。
# R$ L$ Z8 i& a2 T& W' H
8 ]+ J1 S0 o3 A1 b+ U# I  案例的结构(每个完整的案例大体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A& x9 J( O; M. [3 c1 w( O, z& U
. V2 U8 v5 f$ y6 s8 a, o
  ①主题与背景——每个案例都提炼出一个鲜明的主题,它通常应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核心理念、常见问题、困扰事件,要富有时代性、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和改革精神。" D4 w3 [3 Q; ^, ?

% L9 M3 _/ z9 C, Q( ]" ?# z2 A% v  ②情境描述——案例描述应是一件文学作品或片段,而不是课堂实录,无论主题是多么深刻、故事是多么复杂,它都应该以一种有趣的,引人入胜的方式来讲述。案例描述不能杜撰,它应来源于教师真实的经验(情境故事,教学事件)、面对的问题;当然,具体情节要经适当调整与改编,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紧紧环绕主题并凸显了讨论的焦点。
4 b! ~9 U3 m: x7 B9 g# D& O9 Q9 C3 d: g- k" M( o0 c% `1 W7 M6 |
  ③问题讨论——首先可设计一份案例讨论的作业单,包括学科知识要点、教学法和情境特点,以及案例的说明与注意事项。然后提了建议讨论的问题,如学科知识问题、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学方法和情境问题、扩展问题。! y4 {. ^- ~6 U8 i: f( D7 p/ t
( f0 W5 W: j+ o# D: o4 @
  ④诠释与研究——对案例作多角度的解读,可包括对课堂教学行为作技术分析,教师的课后反思等,案例研究所得结论可在这一部分展开。这里的分析,应回归到对课堂教学基本面的探讨才能展现案例的价值。最后,案例可以是单个的,也可以是多个的,例如横向的差别比较,纵向的改变和进步,各有不同的作用。! m7 u3 g" E6 r, ^7 t$ G$ X
: F4 T, _& r' L, V8 ~( [* M' o
  八、实验法: ! ~5 j  G6 K9 w; B3 {
! s& w) D+ N+ f4 U' ?' F& Z
  1.什么是“实验法”8 B# @! D9 N+ M5 W$ D
% z  z- d; b; Q+ g
  通俗地说,这是一种先想后做的研究方法(相对来说)——“想”:从已有的理论和经验出发,形成某种教育思想和理论构想,即“假说”(亦可称“假设”);——“做”:就是将形成的假说在积极主动有计划有控制的教育实践中加以验证。通过对实验对象变化、发展状况的观察,确立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有效的验证和完善假说。
( ]$ m7 E' T% N# E& v% R& a9 W2 D/ U5 z( X9 z& A$ a
  2.试验法的特征:“验证假说”和“控制条件”是一切实验方法所具备的共性。但教育实验还有伦理原则、有限控制、控制下的形成性(其过程是很有价值的)等特征。0 t/ @9 l: V4 J5 P

6 ?; @2 ^5 K! H# v2 v% ^  教育实验的几层含义:首先,教育实验必须确立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其次,教育教学实验必须科学地选择研究对象。再次,教育教学实验也必须控制和操纵实验条件。实验应当具有可重复性,亦即应不仅具有效度而且具有信度(即经过重复实验后所得到的实验结果应大致相同)。+ m# u$ I" j0 z; }

/ Q1 E$ E8 H, i+ p) j  3.什么叫“假说”?
7 @1 e$ n( F7 k0 T; l% D; }  O, N* Z* N/ ~+ v. W& [, {
  所谓“假说”,就是根据事实材料和一定的科学理论,对所研究问题的因果性和规律性在进行研究之前预先做出一个推测性论断和假定性解释。假说的形成是一个理论构思过程。一般经过三个阶段:发现问题——初步假设——形成假说。% l; x0 f9 h  m# H( R8 j

0 G5 k$ H7 L& p: C/ u  4.教育实验中的“变量”
2 C2 b6 V* i3 Y0 S( F: ]( m# A. c$ l/ W$ @! Y+ P
  ①自变量(又称做实验因子或实验因素因素)。它由实验者操纵,由实验者自身独立的变化而引起其它变量发生变化。举例如:考察不同教材对学生的学习影响。在这里,教材就是实验自变量。再如我校构建“‘乐学·会学’式课堂教学基本模式”的实验……。一个实验因子至少要有两种水平(比如两个组、两个班级等等)才能进行比较(如上所举就必须至少要有两种教材)。否则其本身就不能构成实验因子。
) L" k! @$ o& b5 s6 e
$ l; X$ a' X2 Q( K4 g; Z, u9 z5 T  ②因变量。因变量是一种假定的结果变量是对自变量的反应变量,或曰“输出”。它是实验变量作用于实验对象之后所出现的效果变量。实验因变量必须具有一定的可测性。* R' `4 J4 c9 F# x0 a3 F& l9 G8 z  v% @
; K4 w7 N/ {( o3 h: E2 Q
  ③无关变量(也称“控制变量”)。那些不是某实验所需要研究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外的一切变量,这些统称为该实验研究的无关变量,也称非实验因子或无关因子。例如不同教材的比较实验,教材之外的教师水平、学生原有基础、家教、学习时间等一切可能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都是该实验中的无关变量。
+ i, }; l. L6 X. E( E; g8 N
* X- v. W/ v" ?, N9 F  控制无关变量非常重要:为了很好地探索因果关系,以确实保证因变量的变化是由自变量的变化所引起的,就必须排除其它无关因素的影响,控制无关因素,使实验除了自变量以外的其它条件保持一致,这样才能保证实验实验研究具有一定的效度,否则,实验就失败了。5 d9 J( Q! N$ D
3 i7 g4 v/ ^7 A7 n% A; m! N
  5.实验的操作(严密控制实验过程至关重要):——形成假说
. r7 ]' w2 ]! X$ J  q- @
! a, Y& b4 u3 h: A  ——研究制定严谨科学的实验方案(选择被试、确定对比组、实验方法过程的设计、实验材料和工具的选择、研究无关变量及其控制措施、实验的阶段划分、原始过程性资料积累的方案与分工、成果形式的确定等等)
4 t" U( ]- Z% o6 q3 t" ^5 C
$ v8 a. h; |% ?! ]  —— 按照方案实施实验. L  h9 A0 z( e; T: O7 s

# c! g. m7 h# n% `3 R2 C  —— 形成实验的阶段性报告和总结性报告。
: F# ^2 n/ O& }4 ^  ]7 ]( N! J4 _! H; W2 W6 N$ |' C- \3 b
  —— 对实验进行评价论证。
* x+ H. E6 U, j/ |! |* V7 c% G# ~, ?4 G2 U% c6 w9 P* [
  教育科研的方法当然不只是上述这些。但以上方法是一般教师都可以方便使用的方法。, l' F& u% A+ v- l! F; u% S! L

& Z: ~0 @* I0 ]$ n
作者: 以文化人    时间: 2012-10-5 21:27
明确课题研究路径 提高课题研究质量
+ Y* h9 U- K$ V! d$ P) {: k! ?& `0 J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入,广大教师科研意识不断增强和业务素质逐步提高,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日益重视课题研究工作,不断提出“科研兴教、科研强校”的口号,与此同时,纷纷提出打造“研究型、专家型”教师队伍的目标。
8 X: j6 b+ s6 h; \/ C基础教育为什么要开展课题研究?这里可以用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席话来解释,他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快乐,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该引导你的教师走上研究这条幸福之路上来”。
& b5 p  ?0 \( [: ?$ \但是,在学校的课题研究工作中,从学校的层面往往存在课题管理不规范、环节不完整、过程不持续,课题研究质量不高的问题;从教师的层面存在“原地推磨” ——学习不够;“浮光掠影” ——思考不够;“井底之蛙” ——培训不够的问题。9 [4 m; }# `7 W7 r' _- \! [+ K# [
近年来,笔者对课题研究工作的组织与实施进行了一些探索,认为要提高课题研究质量,必须明确课题研究的步骤与路径,夯实课题研究的基础。
& ~  e8 e4 K% Y概括起来,课题研究工作应该包含以下十个环节,按照以下十条路径来管理:①追溯教学问题,确定课题研究方向→②对确定的课题研究方向进行科学有效的调查研究→③对确定的课题研究领域广泛深入开展文献综述→④课题申报与评审→⑤课题开题论证报告→⑥阶段性课题研讨会→⑦中期报告→⑧课题结题报告→⑨课题成果鉴定→⑩课题成果的推广与应用。
0 O2 V2 V' s7 d1 d# X+ O一、追溯教学问题,确定课题研究方向——课题从哪里来?
% ~8 _9 c& v  m8 H! U中小学基层学校的课题研究必须立足于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服从服务于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课题应该从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当中来,“问题即课题”。
" L  H9 t5 z5 J那么,怎样去追溯问题?根据“问题即课题”的原则,开展课题研究首先要通过问卷调查、师生访谈、会议研讨等途径对长期或当前制约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深层次问题进行层层追溯,寻根究底、刨根问底,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透过现象看本质,最终寻找到“真”问题,根据“真”问题确定课题研究方向。目前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是:①有的课题根本不是问题;②有的课题是自己想象的问题。
( l5 H. z) X+ o& w关于“问题即课题”以及追溯问题的重要性,原中央教科所所长朱小曼的一席话非常值得我们思考:“直面问题的研究是有价值的,或者说才是一个有价值研究的开端和起始。如果不是一个面对问题的研究,我们就不可能获得一个好的研究质量。所以我们现在要反复追问研究者,你研究的问题究竟是什么?通过反复地追问、逼问,把那个问题逼出来。在我们的博士生教育中,也是这样。我不断地追问,他们反复地给我说清楚到底要研究什么问题。一次没讲清楚下次再说,十天没讲清楚,一个月后再讲。问题从哪里来? ”3 Z0 W1 t, N% C! Q# N, c, a; D  o
这边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学校高二英语备课组目前正在做的课题名称叫《主体教育视野下的英语阅读教学研究》,这个课题是怎样形成的?最初,科任教师对学生英语考试成绩差感到困惑,然后,在学生当中调查,学生对英语学习有比较严重的厌学情绪,寻着这个问题再追问,产生英语学习的厌学情绪主要原因是英语课堂比较沉闷,课堂沉闷的问题主要在于学生长期沉浸在“哑巴”英语教学中,没有养成在阅读中学习英语的习惯,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很差、水平很低,没有比较强烈的英语语感。而专家研究表明,阅读是学习的基本习惯,阅读能力是最基本的学习力。一个没有较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的人难于提高学习效率和认知水平。基于以上追问,高二英语组的老师们把学生英语学习的问题定位在阅读能力差、水平低上面。同时,又由于英语课堂沉闷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而沉闷的课堂又与排斥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密切关系,要改善英语课堂学习环境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课堂于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所以,该备课组的老师们通过调查研究、层层追溯,最后把课题确定为《主体教育视野下的英语阅读教学研究》。
$ t8 w0 y% G( E  A) g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要详实填写“教学问题追溯调查表”,保存问卷调查、师生访谈、会议研讨等资料。& }3 G: ?' \8 Z0 i: C- G, {& o
二、对确定的课题研究方向进行科学有效的调查研究
; E2 S: S  _9 ~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对确定的课题研究领域要在师生当中进一步开展调查研究,调查的形式有问卷调查、师生访谈等,设计调查问卷、访谈内容时一定要有明确的调查表的设计依据、指导思想或调查目的,要服从和服务于该课题研究的方向,题目内容必须是“真” 问题和有意义的问题,避免“假”问题和无意义的问题。在问卷调查、师生访谈时要精心组织,确保调查在常态下进行,最终确保调查的真实性、有效性。调查结束后,相关教师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调查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访谈的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最后撰写成完整的调查报告。调查报告的撰写要有理有据、经得起检验,要透过现象揭示内在的本质和问题的实质,要有明确的调查结论和问题解决意见。相关教师要认真保存调查研究资料。$ i1 X6 p  v9 S9 \/ W% `8 P" U  z
三、对确定的课题研究方向广泛深入开展文献综述
2 p- _2 |0 A: ]( _  A: X5 D) S; b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确定的课题研究领域要广泛深入开展文献综述。+ t+ e0 s+ Z# r! g+ c) I, ^7 q- N
为什么要开展文献综述?开展文献综述的目的是让我们学会与不同观念的人共处,并且学会评价别人的经验,也就是一位专家说的“学术知识考古”。通过文献综述,把握该问题的起源与发展,把握该问题当前的热点、争论点,尤其要把握该问题在我国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 z- l/ Q! d& V0 x1 h怎样开展文献综述?首先进行文献检索即如何获取别人的经验?具体的途径有:就该研究领域在互联网上查询①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②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③相关教育专家的专著论述。据此,把握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组织撰写该课题研究方向的文献综述,文献综述在行文结构上由前言、主体、结论和参考文献表四个部分组成,在内容上应包括本研究领域的历史回顾、目前状况、争论焦点、存在问题、未来展望和最新进展,以及自己的评判观点,在方法上应经过自己消化、分析、归纳、综合、整理而成。相关教师要认真保存文献综述资料。: ~7 A- f7 X1 e
四、课题申报与评审
( ~& D& _$ c$ C( {在对确定的课题研究领域进行文献综述和调查报告基础上,相关教师最后确定明确的课题名称,建立课题组,填写课题申报表,向学校课题管理领导小组申请课题立项,申请时一并提交课题申报表、教学问题追溯调查表、文献综述和调查报告。  Z6 l0 E1 b) ~' {) R6 k( F
课题选题的基本原则:①价值原则——是否值得研究?②可行原则——是否能够研究?③创新原则——能否成为课题?1 s$ c4 M2 I" g9 p+ A9 ]3 Q* }
在上述原则指导下,课题选题必须满足以下条件:①对学校、本地区乃至全省、全国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②具有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立论充分,目标明确,内容具体,方法与步骤可行;③符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向。针对现实问题,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推广价值;④课题负责人和主要参加者有一定的理论素养和较强的研究能力,具备按计划完成课题的条件;⑤坚持 “近一点、小一点、实一点”选题的原则。* _9 G! y$ D9 V" P
五、课题开题论证报告2 z3 a: r4 P% g$ ]: B
学校课题管理领导小组经研究同意其开题后,课题组要做好开题论证报告的准备工作,填写课题开题报告表,提前呈送课题管理领导小组成员,明确开题的时间、地点、主讲人、评议人员、参与人员,明确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课题的背景、研究的设想、组织分工、研究进程、工作安排、预期成果、经费保障等)。# r6 S+ E3 k* e5 d" M9 V
课题管理领导小组组织召开开题论证报告会,课题组负责人在会议上陈述课题申请的理由、该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前期所做的准备工作、课题研究的设想和预期的成果等。课题管理领导小组成员、课题组全体成员参加会议。有条件的情况下,邀请该研究领域的名师、专家参加会议进行指导。
0 ^* D6 N4 J" y) |课题管理领导小组在听取课题组负责人相关陈述和查阅该课题研究的文献综述、调查报告基础上,进行评审投票表决,获三分之二(含三分之二)以上票数,通过立项申请,确认为校级课题,填写评审意见,列入学校管理。
: V& R- G9 T" r6 I1 Y( d* |课题开题报告内容的核心要件:①所依据的历史和现实材料全面、充分、客观(对课题历史与现实的把握);②准确地表述研究问题;③界定该研究课题的核心概念;④明晰合理的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案。
  p- K# O7 n  c! O6 a/ c8 O六、阶段性课题研讨会
0 \: L* v# U, G; z0 }0 s. b课题研究的重心始终落脚到课堂上,课题组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在常态下不断组织听(观)课、评(析)课,把教学课题聚焦在课堂上,关注学生、关注教师。围绕课题的指向设计问卷调查和师生访谈活动,使课题研究朝纵深方向发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要善于积累资料(包括纸质资料、影像资料、音频资料、网络资料等)并对资料进行加工整理,提高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在收集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召开阶段性的课题研讨会,不断回顾总结、反思提高。在召开课题研讨会前要设计会议方案提交课题管理领导小组审核。: p1 |( J. @! P# N7 {, @2 w

1 j7 W4 f6 F& }+ r6 q1 o. [ 1 \! b2 Z0 M; i' w
七、中期报告0 p+ H# f2 o+ I8 q
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进入到中期阶段,课题组对前期课题研究开展的情况进行回顾总结,对前期课题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对后期的课题研究工作提出修改意见,形成课题研究的中期报告,呈送学校课题管理领导小组进行鉴定。课题管理领导小组要及时提出指导意见,协调解决课题组提出的问题。
) D6 Z5 r" O: C9 d八、课题结题报告5 j0 c: [0 W. X0 A
课题研究完成后,课题组负责人必须向学校课题管理领导小组递交完整的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并办理结题手续。结题报告应包括报告会的时间、地点、主讲人、评议人员、参与人员,明确结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含结题的依据、研究的过程、取得的成果、存在的问题、获得的经验等)。学校课题管理领导小组接受结题报告后组织对结题报告进行评审,以确认是否符合结题要求。经评审符合结题要求的,通知课题组负责人按提交的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如期召开结题报告会。课题管理领导小组成员、课题组成员及其他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参加会议。课题组负责人在会议上概述课题研究实施的过程、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涌现的好人好事、对该课题研究的心得体会、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等。课题管理领导小组对课题负责人做的陈述报告和课题组提交的结题报告进行评估。最后,进行投票表决,获三分之二(含三分之二)以上票数,该课题准予结题。学校课题管理领导小组颁发结题证书,并发放课题研究奖励经费。
4 w1 ?7 n& J: ]2 [- d6 ~  o! e% U九、课题成果鉴定
7 Q1 f: _& o3 r+ Y到了课题结题阶段,课题负责人要做好工作总结、资料归档和财物清理等工作,撰写课题成果研究报告,对取得的成果作出自我鉴定并送学校课题管理领导小组。课题管理领导小组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邀请有关专家组成评议组,召开鉴定会,根据成果鉴定的指标体系与方法作出成果鉴定等级报告。将研究成果存入科研业务档案,作为学年考核和评奖的依据。
+ m. C2 Z# ?# }. O课题通过鉴定的基本要件:①课题意义和价值重要;②研究问题真实;③研究前提可靠;④研究方法适当;⑤论证分析严密充分;⑥结论合理可信。, `8 l# S( z6 o3 ?' l
十、课题成果的推广与应用, o0 i3 {* w& {3 X: o. `
课题成果的推广与应用是一个循环往复、不断发展的持续过程。成果的推广与应用不能停留在简单模仿上,简单模仿不能充分实现应有的价值增值。为了对推广活动的价值进行判断,同时为了对原有成果及其推广方案进行调整和完善,为下一轮的推广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学校在进行了一个阶段的推广活动后要进行总结评价。总结评价的主要内容一是推广与应用的过程,二是推广与应用的效益和价值。学校通过总结评价使优秀的课题成果更好地为广大教师所接受、理解、内化和改造,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教育教学效益。( b# \% V, y$ q; b9 B
总之,课题研究是一项系统而又复杂的工作,如何有针对性地开展课题研究;如何引导教师聚焦课堂,关注教学的有效和高效;如何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将课题研究的成果在学校、本地区、乃至在全省、全国范围内应用等十个环节,均为课题研究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环环相扣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善始善终,一步一步地夯实。
3 o0 B9 h6 k) Y( `) B1 q8 B% r6 P$ Z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