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铜陵文化“和”的内涵与精致大气 [打印本页]

作者: 铜陵秘书    时间: 2012-9-15 06:46
标题: 铜陵文化“和”的内涵与精致大气
  铜陵文化中“和”的哲学内涵与建设精致大气之城的文化要求基本一致,价值取向大体相近。在“和”的文化氛围中,人们彼此之间比较容易建立诚信和友爱。因此,铜陵文化中的“和”有利于促进人们形成一种公共理性,既为铜陵构筑社会公平和正义奠定了历史建设的基础,更为铜陵建设精致大气之城提供了文明依托

  (一)

  文化哲学把文化结构区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层面。物质文化实际是指在物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物质产品,以及创造这些物质产品的手段、工艺、方法等;制度文化是人们为反映和确定一定社会关系,并对这一关系进行调控的一整套规范体系;精神文化也称为观念文化,是以心理、观念、理论的形态存在的文化形式。因此说,文化是一种综合的意识形态。

  要说铜陵文化的特点和内涵,必须从铜陵的历史来分析。历史上的铜陵,丘陵地貌,人口稀少,人群散居。春秋战国时期,铜陵先后属吴国、越国和楚国,秦统一中国后,铜陵属彰郡(今浙江安吉)。西汉时,彰郡改为丹阳郡,铜陵仍属丹阳郡(今安徽当涂),一直延续到三国时期。西晋到唐朝前期,铜陵又属宣城郡管辖。从北宋开宝七年,历经元、明、清,一直归池州府管辖。近代,虽经多次变更,但铜陵县的设置得以保留,直到1956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铜官山市,铜陵的建制才趋于稳定。

  从历史沿革来看,春秋战国时期,铜陵是吴、楚的边缘地带,同时这一时期铜陵人口稀少,吴文化、楚文化对此影响存在边缘性,其浸润的程度只能在表层,历史上只要某一事件发生,这种影响就像风扫浮云,荡然无存。铜陵设镇较早,在东汉时期就设立了铜官镇,当时的统治者设镇的意图是出于对铜这一特种资源的控制,可以说,铜资源在当时应和现在的黄金一样贵重,既是物质财富,也是战备资源,即使开采,也是在比较秘密的情况下进行。在开采、冶炼技术十分落后的情况下,开采、冶炼工人的大量积聚,带来了各方文化的融合,同时也带来了包括中原文明在内的各地文明,从而形成了具有铜陵区域特色文化特质。铜陵设县在西晋时期,在历史上属于设县建制较晚的地区。而在古代设县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人口的规模,当时,北方战乱,大批北方移民迁徙到江南定居,形成一定规模集镇,铜陵才有了县的建制。北方移民的迁入,应当说对铜陵的农耕文化是一大促进,宋代植物学家陈翥的出现,就是典型的例证。

  从人文和地理的角度分析,只要是有人集居的地方,都应有其区域文化,只不过存在文化影响力的大小之分。因为,人要生存就必须生产和劳动,生产、劳动就形成了社会关系,而这些关系又要有制度来进行规范。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还要追求精神生活。这些都是文化的基本内涵。历史上的铜陵,依托长江水路交通,成为吴国和楚国交流的重要驿站。在这一交流过程中,既有政治、经济的,也有文化、社会的,同时还有民间的。不同的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有其对抗性。铜陵人长期在两种文化交互影响之中生存,形成了对不同文化的认同,以及对不同文化精华吸收的能力,在文化心理、心态的包容性等方面,势必比其他地区要强得多,这种包容性是文化的重要表现。铜陵历史上就是一座移民城市,从西晋时期中原地区移民的大量进入,到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各地的建设者纷纷来到铜陵参加工业城市的建设,铜陵走过了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的进程,虽然说目前的工业文明是由低层次的矿山工业发展而来,但不可否认,这一文明是由移民创造出来的,体现了移民城市共创、共享、共生、共进的优势。所以说,铜陵无论在历史还是现在,人文内涵或说文化内涵中“和”的特色十分明显。这种“和”不是儒家倡导的中庸,而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实践中长期积累,并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共创、共享、共生、共进的生活状态,是一种独特的、具有铜陵特色的文化心态,是一种在和谐中追求发展、追求进取的精神。

  (二)

  建市以来,经过多年建设与发展,铜陵的发展模式走过了一条十分艰辛的道路。从经济层面来说,单一的资源型城市的形象已彻底改变,实现了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效益和科技型发展的转变,经济结构明显优化,产业层次大幅度提高,皖江工业名城已初具规模。从城市建设来说,铜陵的矿山城市形象已彻底改变,脏、乱、差的问题得到较好的治理,城市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特别是一批城市广场、城市雕塑的建成,不仅重塑铜陵的城市形象,也极大地丰富了城市的文化内涵,提升了工矿城市的品位。从社会层面来说,社会功能进一步完善,单一的矿工文化进一步走向多元,人的素质明显提高,基本实现了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在“和”的氛围下走过的历程,更是在“和”的内力支撑下实现跨越的历程。在这一历程中,“和”的因素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每一位市民,特别是影响城市的管理者。同时,“和”的城市文化内涵也在城市发展进程中得到了极大的丰富,由此形成了包含“和美大气、明理敏行、开放包容、创新创造”为主要内容的市民精神,这一精神也反映了铜陵文化中“和”的实质。

  当今社会,是工业文明向科技文明过度的时代,特别是市委九届三次全委会提出了建设精致大气之城的号召,这是铜陵在一定文化背景和文化层次上提出的社会建设的战略新思维,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举措。目前,铜陵发展势头十分看好,能有这一良好的势头,一方面是得益于多年发展能量集聚后的释放,另一方面是得益于“和”的内力推动。因此,铜陵无论是提前八年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幸福城市,还是推进精致大气之城建设,我们更需要重视“和”文化内涵的支撑和推动。

  “和”可以为铜陵建设精致大气之城提供精神动力。文化中“和”的因素如果引导不好,会形成中庸和保守,势必阻碍城市的发展。但“和”的积极因素还是占主导地位。它的优势不仅是在包容,更重要的是便于交流、沟通,使人精神境界上更容易互动。所以,“和”能促进人们思想的统一,在对某一问题的认识上尽快达成共识;能促进人们在行动上的一致,形成凝心聚力、齐抓共管的合力;能促进铜陵人形成“海纳百川”的气势和胸怀,引全国、乃至世界之力为我所用,让资本、技术等要素充分涌流。这些都是建设精致大气之城和现代化城市必不可少的社会基础。

  “和”可以为建设精致大气之城提供文明依托。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应当说,铜陵文化中“和”的哲学内涵与建设精致大气之城的文化要求基本一致,价值取向大体相近。在“和”的文化氛围中,人们彼此之间比较容易建立诚信和友爱。从历史到现代移民的融合,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因此,铜陵文化中的“和”有利于促进人们形成一种公共理性,既为铜陵构筑社会公平和正义奠定了历史建设的基础,更为铜陵建设精致大气之城提供了文明依托。

  “和”可以为建设精致大气之城提供良好的文化基础。从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铜陵文化虽然“和”的内涵丰富,但由于先天的不良,底子较为单薄,文化的张力还不够,难以在更广泛的范围形成区域文化的认同感。而“和”的文化内涵中既包括和谐,同时也包含共创、共享、共生、共进,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孜孜以求的美好境界。因此,我们必须极力张扬和丰富铜陵文化中“和”的内涵,在推进精致大气之城的建设中,打造新平台,创造新载体,不断增强铜陵文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陈严法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