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论语》中的和谐思想 [打印本页]

作者: 秘书三味    时间: 2012-9-13 08:51
标题: 《论语》中的和谐思想
 作为四书之一的《论语》,其思想千百年来被人们所重视,其中的许多句子至今仍然活跃于人们的生活中,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因此,对它作注疏的历来不断,如,魏晋何晏《论语集解》,皇侃《论语义疏》,宋邢昺《论语疏》,清刘宝楠《论语正义》等等。历史是发展的,分析事物的方法和观点也随着时空的变化也在不断的变化。让我们也从《论语》中去用和谐的眼光,寻找和谐的思想。
  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而》)

  对此句,邢昺疏曰:“郑玄注《大司徒》云:‘同师曰朋,同志曰友。’然则同门者,同在师门以授学者也。”但程树德先生在《论语集释》中考证:“‘朋’即指弟子。”程先生又说,“朋来正是学成之验。……又以得教学相长之益,人才造就之多,所以乐也。”这是和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为乐相通,因此可知此处“朋”应为“弟子”,并不是邢昺所说的“朋疏而友亲,朋来既乐,友即可知,故略不言也。”既然“朋”被认为是“弟子”,那么在校园和课堂上,师生应构建和谐气氛,这样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把“老师教,学生学。”变为“老师,教学生学。”

  二、礼之用,和为贵。(《学而》)

  我们现在理解“和为贵”时,多是指为人处事中,以态度温和,和睦团结为贵。邢昺正义曰:“‘礼之用,和为贵’者,和,谓乐也。……”《礼记中庸》说:“……和今言适合,言恰当,言恰到好处。”由此得出,“礼之用,和为贵”应理解为“礼的作用,以遇事都做得恰当最为可贵。”可见“礼”与“和”的关系,礼是从属于和谐的。孟子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这里的“人和”指人民的团结,人民齐心合力团结一致是取得胜利的决定性条件。庄子则提出:“与人和者,谓之人乐;与天和者,谓之天乐。”将“和”视为取得快乐的根本,有“和”才有乐,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和谐无间,那么就会其乐融融,怡然自得。荀子则认为人之所以“最为天下贵”,是因为人能“和”,而“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人与人之间和睦协调就能团结一致,团结一致,力量就强大,力量强大,就能战胜外物。

  三、三十而立。(《为政》)

  《论语注疏》曰:“有所成也。”什么有所成,注疏不明。今人多以“三十而立”来表示人到了三十岁左右就应在事业上有所成就,能在社会上立足。我认为,据《论语·泰伯》中有“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季氏》中有“不学礼,无以立。”可见“立”在《论语》中是由其特定意义的,即为“立于礼”之意。因此,《为政》中“三十而立”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