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源县扩大劳务输出促农增收的探索与实践
[打印本页]
作者:
荷塘秘书
时间:
2012-8-22 07:09
标题:
源县扩大劳务输出促农增收的探索与实践
发展劳务经济、转移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是破解“三农”问题的核心,是推进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加快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村群众稳固脱贫的一条必由之路。近年来,浑源县委、县政府在实施“争先发展,特色崛起”战略、加快转型跨越的实践中,始终把扩大劳务输出,发展劳务经济作为一项重要产业来抓,坚持“政府组织重引导、打造品牌提档次、强化培训增内力、拓展基地广输出、理念创新强服务”五项重点,积极发展劳务经济,做大做强劳务输出品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正朝着组织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劳务经济已成为全县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和县域经济跨越发展新的增长极。目前,全县外出务工总人数5.53万人,输出率占全县富余劳动力的83%,劳务收入达4亿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1.6%,劳务输出对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5%。浑源县被列为全国劳务输出工作示范县,“浑洲餐饮服务员”、“浑洲搓澡工”两大劳务品牌已通过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正式注册,沙圪坨镇刘国梁荣获“全国优秀农民工”称号。
一、政府组织重引导,筑实劳务经济助农增收之基
浑源县是大同市人口最多的农业大县,也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县总人口35万,其中农业人口30万,占总人口的84%。农村劳动力13万人,除一、二、三产业分布的人员外,有富余劳动力6.7万人。如何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这篇大文章,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促进农民增收,县委县政府认识到,转移农村劳动力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直接动力,是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重要渠道,是提升广大农民科技素质的有效途径,是促进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的最佳切入点。没有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没有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劳动力转移越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就越快,只有农村劳动力转移达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平,整个县域经济才能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为此,县委、县政府把劳务经济作为一项重要产业纳入“十二五”发展规划,把农村劳务输出作为增加农民收入、实现脱贫致富的着力点,作为推进“工业新型化、旅游产业化、农业精品化、城市现代化、社会和谐化”的支撑点,从促进全县经济转型跨越发展,再造一个新浑源的战略高度,不断加快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进程。
一是建立了严密的组织制度。
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领导组,研究制定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方针、政策、工作目标及优惠政策,优先解决劳务输出中遇到的难题,优先保证劳务经济发展所需的各项资金,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是健全了转移就业服务机制。
县乡村三级普遍建立劳动就业服务机构,完善了基层劳动保障事务所,规范了工作职能,在全县各乡、村选配了92名劳动保障信息员,着力为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提供快捷、高效、优质的就业服务,全面推行了免费信息服务、免费求职登记、免费职业介绍、免费职业指导、免费培训服务、免费办理保险的“六免”政策。
三是建立了转移培训体系。
按照“招聘——培训——输出”的流程,实行阳光培训工程,以培训促转移。先后筹集资金60多万元,建设了劳动部门直属的理论教室3个,计算机教室1个,实训基地3个。同时,整合县就业训练中心、县职业介绍中心、大方和新苑职业技能学校的培训资源,综合调用各种办学力量,形成了劳动部门、社会培训机构及乡村组织共同参与的就业培训体系。
二、打造品牌提档次,铸就劳务经济助农增收之魂
品牌既是影响力,也是竞争力。我们立足打造劳务品牌,深化品牌内涵,发挥品牌效应,把优势培育、宣传发动、技能培训、信息传递和基地建设等各个环节整合为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不断提高劳务输出规模和组织化程度。
1、依托优势,塑造品牌
一是立足地域优势塑品牌。浑源地灵人杰,钟灵毓秀,文化底蕴深厚,自然特征分明,是本土文化、黄河文化和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等多元文化的融合地,特有的人文环境造就了浑源姑娘天生丽质、清秀高雅的气质和神韵,形成了浑源男子吃苦耐劳、敢闯敢干的品格。立足这一优势,针对从业人员多、集中程度高的餐饮服务员和搓澡工群体,采取因需设教、因人施教的形式,开展技能和综合文化素质的培训,大力培养品牌劳务,收到了良好效果。二是立足传统优势塑品牌。浑源自古是区域集散中心,传统手工业门类众多,较为发达,民间能工巧匠分布广泛。基于此,我们深入全县乡村调查摸底,建立了能人数据库,并采取技艺保护、深度开发等措施,逐步提高了浑源泥瓦工、浑源木工的信誉度和影响力,品牌效应日渐显现。去年以来,全县培训输出3100名餐饮服务员、理发美发师和搓澡工,有305人分别被人民大会堂、中央党校、国家财政部招待所、民政部体育中心、北京振远护卫中心、天津美善酒楼等知名单位和部门录用。先后有80多名外出务工人员走上了管理岗位,并进入高等院校深造。
2、加强培训,提升品牌
劳务品牌的核心在于务工人员要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综合素质,多层次开展培训,提高务工者素质和就业能力,促使劳务输出由体能型向技能型转变,是形成劳务品牌的必经之路。
一是立足订单输出抓培训。按照品牌要求,有针对性地开设了餐饮服务、理发美发、计算机、搓澡等专业课程,培训后统一按“订单”输出。去年以来,举办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班10期共计2360人,培训后的学员80%以上输往用工基地。二是立足实践磨炼抓培训。根据农民工就业特点以及不同行业、不同工种的要求,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技能培训,并安排学员到指定实训基地具体实践专业技能,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互促相长、有效统一。三是立足充实师资抓培训。先后选聘了8 名中级以上职称的讲师作为理论教师,聘请专业人员担任实训教师,同时,特邀转移就业成功典型代表进行经验介绍,极大地提升了师资水平。四是立足品牌提升抓培训。在提高专业培训质量的同时,我们把诚信、勤劳、吃苦、敬业作为我老秘网县劳务品牌的文化理念,着力提升劳务档次。从县直部门聘请专业人员讲述法律知识、社会公德、择业观念、竞争意识、安全生产、知识修养等,让农民工知法懂法用法,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增强法律、诚信和爱岗敬业意识,收到良好效果。实践证明,浑源农民工信誉好、素质高,赢得了用工企业的广泛赞誉。
3、扩大宣传,推广品牌
一是专题宣传。通过召开各种会议、举办农民工宣传周活动,宣讲劳务输出的意义、政策,印发宣传资料、岗位信息,免费发放到农民工手中,营造劳务输出氛围。二是媒体造势。广泛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宣传推荐劳务品牌特色和优势,进一步扩大浑州餐饮服务员、浑州搓澡工和浑州理发美发师等品牌在全社会的影响。三是典型引路。组织优秀外出务工人员典型,到各乡村巡回讲演,现身说法。在广大农民中,尽快形成依靠品牌劳务稳定致富的共识,使打造劳务品牌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四是项目包装。建立农民工联席会议制度,动员各有关部门充分利用招商洽谈会、项目衔接会和工作安排部署会等各种政务活动及参观考察机会,进行劳务用工专题调研,全力推介浑源劳务品牌。今年以来,先后与省外9个大中城市的20多家用人单位签订用工协议22份,共涉及13个专业2000多岗位。
4、拓展基地,壮大品牌
拓展输入基地是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核心。我们实施走出去战略,采取“三联两带”输出模式,积极扩展省内外劳务基地。
一是联手省市职介搞订单劳务输出。县劳务输出部门与北京、太原、大同等42家用工城市劳动保障部门签订了常年劳务输出订单。二是联络可靠用工单位搞定点劳务输出。从有过用工合作的单位中,筛选出中央党校、国家财政部等诚信可靠、工资兑现及时、劳动保障合理的大中型企事业单位40家,签定常年合同,搞大块、集体、定点劳务输出。三是联系对口单位搞“一站式”、“服务型”、“跟踪式”劳务输出。团委青创中心、妇联妇女就业指导站、工会下岗职工再就业部门积极与省市团委、妇联、工会联系就业岗位。四是是靠能人带动输送。政府对外出人员实行档案化管理,对劳务输出人员的姓名、输出地点、工作状况等内容登记造册,对先走出去的能人,鼓励他们以先带后,铺路搭桥,领着家乡人出去。五是靠诚信带动输出。由政府实施统一组织的劳务输出,由于规模大、好管理、信誉高且稳定可靠,深受用工单位和农民喜爱。目前,在巩固北京、天津、太原、大同、内蒙、西安、济南等周边大中城市的基础上,在省外先后与广州、福州、南京、上海、苏州、大连等省外大中城市用工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在省内先后与太原、大同、长治、晋城、朔州、运城等10个城市通过职介部门和劳务经济人队伍建立合作关系。截至现在,已签订了用工协议36份,涉及8个专业2830个岗位。
三、创新理念强服务,巩固劳务经济助农增收之本
培育素质高、技能优的劳务大军,品牌是关键,服务为根本,搞好各项服务工作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我老秘网县遵循“全程服务、全程免费、铺筑绿色通道”的理念,着力转变工作方式,强化服务意识,促进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
1、由单一就业服务向综合服务转变
将求职登记、职业介绍、就业指导、政策咨询、技能培训等业务全部集中在劳动力市场服务大厅和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实行“一条龙、一站式”服务。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各项事务集中在一起办理,一次办完,限时办结。据统计,今年1-3月份,共为1300多名农民工提供了全程服务,与用人单位密切配合,指派专门人员直接护送到岗到位,顺利就业,直到生活得到适当安置,先后有756人实现了就业。家住永安镇的韩晓峰、王跃、张志宇等22人,在工作人员的帮助指导下,于3月6日踏上了“就业直通车”,到全国知名企业内蒙古阜丰集团上岗就业。
2、由分散服务向重点服务转变
根据大范围、宽层面就业形势的要求,我们及时转变观念,做到服务跟上抓重点,帮扶就业成批次。通过组织举办专场招聘会、用工洽谈会、信息发布会等形式,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集中就业服务。今年一季度,先后举办招聘会11场,其中,在乡村举办基层现场招聘会5场,现场求职人员达到1300人。先后有513人找到了工作,天津自行车厂一次就招用了22人。此外,针对外出务工人员权益易遭侵害的情况,成立了农民外出务工维权机构,随时受理外出务工人员各类投诉,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还建立了外出务工人员定期联系制度,适时与外出务工人员及家人保持沟通,通过召开座谈会、寄发慰问信和登门慰问等形式,及时了解他们在外务工和家庭实际情况,帮助解决具体困难和问题,切实解除了外出务工人员后顾之忧。
3、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
组织职业介绍服务中心、就业训练中心和劳动力市场的工作人员,一方面深入各企事业单位、商场、饭店、超市以及大型施工单位,调查收集用工信息,寻找就业岗位,统一填写《空岗登记表》,以台帐的形式汇总蓄存。另一方面,组织专门人员分片开展进村入户送政策、送岗位活动。通过摸清供求底数,有的放矢地帮助农民工实现就业。截至目前,先后走访用人单位187户,送政策送岗位进村入户330户次,共帮助扶持211人实现了就业。家居蔡村镇的田四根、靖伟东等12名农民工,过去一直在天津务工,因企业裁员被迫返乡,通过进村入户了解情况后,仅用5天时间就为他们在内蒙古找到了工作。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