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关于我老秘网区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打印本页]

作者: 文鉴    时间: 2012-8-19 17:32
标题: 关于我老秘网区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7月15日,区政协七届三十四次主席会议就我老秘网区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采取听取情况通报、召开座谈会、实地察看本地文化企业等多种形式,初步了解了我老秘网区文化产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现就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老秘网区文化产业发展概况
近几年,我老秘网区十分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繁荣群众文化、丰富群众生活、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特别是随着“江苏沿海开发战略”的加快推进,我老秘网区文化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和带动力逐年提高。目前我老秘网区文化产业正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以人为本,谋求文化事业发展显特色。为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区相关职能部门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全面加强社区和乡街文化站、农家书屋、全民健身点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拓展文化活动的内容和方式,促进文化体育信息资源共享。目前,我老秘网区24个社区文化中心、19个村级文化室、21个“农家书屋”全部建成。利用城乡共建文化先进村、“三下乡”等活动载体,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开展送书送戏送电影下乡活动,组织文艺工作者为群众演出,使政府对文体事业的投入直接转化为百姓受益。为积极推进“五大”文化建设,断丰富城乡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区相关职能部门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和特色旅游文化资源,定期举办夏季海滨广场文化活动、社区艺术节、中老年艺术节、企业文化节、幼儿文化艺术节、全民读书节、全民健身等“九大”文化系列活动。从2006年至今,全区已组织文化活动400多场,形成了“连云港之夏”和“海滨广场活动”等特色文化品牌。
2、转变思想,开启文化产业发展新征程。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环境与文化的协调发展,都已成为当今全球化发展的重要趋势。区域竞争正呈现由“经济竞争”到“文化竞争”,即由“硬实力”向“软实力”转变的趋势,文化发展意味着继承和拓展民族的习俗、道德、文明,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十一五”期间我老秘网区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居民文化娱乐消费年均增长12%,涌现出13类、50余家文化企业,2009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达7176万元,占全区第三产业3.07%,GDP1.49%。“魅力连云”的文化旅游形象进一步确立,2010年,全区旅游接待人数超过405万人,实现旅游收入42.2亿元,连云区文化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
3、政策给力,创造文化产业发展好环境。“两大一新”战略任务的落实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加快,给文化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深入实施沿海大开发,为文化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点建设提供了充裕的物质条件;苏北沿海城市群和区域经济高速发展,加快建设苏北经济区,推进新型城镇化,打造沿海国际性海滨城市,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我老秘网区积极顺应文化事业发展的新要求,牢固把握经济发展新机遇,制定了文化连云区十二五规划,确立“文化强区”的实施意见,发展重点文化产业、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健全文化市场体系、推进文化科技创新,调整归并区文化、体育、旅游管理职能,设立区文化体育旅游局,着力突破依靠行政方式和财政支持办文化的传统模式。成立东部城区文化工作协调委员会,与港口集团、海关、金海公司、国检局、海事局等10多家单位缔结长期文化合作关系,加强政府与驻区单位的整合与互动,在实现全区文化资源一盘棋上下功夫,实现文化资源的共建、共享、共用,共同打造富有“山海港魅力”的文化名区。
4、拓宽渠道,搭建文化产业发展大平台。我老秘网区积极尝试建立文化产业发展基金,鼓励民营资本和外资向文化产业流动,形成以政府资金为引导、以企业投入为基础、以银行信贷和民间资金为主体的多元化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弥补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巨大资本缺口。积极探索“政府主导、企业运作”模式,创新融资手段,2010年,文化部门完成招引内资3500万元,外资30万美元。2011年5月份,我老秘网区在连云港(深圳)文化产业投资说明会上,成功签约深喜嘉瑞宝国际广场、东方世贸港两个文化旅游产业项目,总签约额19.6亿元。截止目前,区内先后开设高档KTV等娱乐设施30多处,总投资近3亿元,快速推进后云台山旅游开发及法起寺、科教文化创业中心等项目全面健康发展。其中,连云港科教文化创业中心建设项目是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艺术剧院、体育馆、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于一体的重大文化项目,文化馆、图书馆已于2010年底主体封顶;“十二五”期间,将加快建设大型多功能科教文化创业中心,确保艺术剧院、文化馆、图书馆、健身馆等一批项目明年投入使用,建成后将壮大文化产业的规模,提升文化承载能力,充分满足东部城区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5、强抓管理,培育文化市场发展肥土壤。围绕文明城市创建和平安连云建设等中心工作,重点抓好文化旅游市场平安建设和文化市场综合整治活动。开展专项整治,打击文化市场非法经营。先后开展清理校园周边环境行动、非法经营场所专项检查、版权保护专项行动。2010年,检查音像出租、零售单位66家次,书报刊单位35家次,共出动执法人员78人次,收缴非法、盗版音像制品1100余盘(张)、书报刊1200余本(份)、电子出版物120余盘,取缔非法出版物经营地摊2家,有效地打击了文化市场的非法经营活动。创新工作手段,加强网吧市场管理。全年共检查网吧80余家次,出动执法人员150人次,警告3家,行政处罚4家。充分发挥网吧监管平台的作用,全区互联网经营单位“净网先锋”安装率达100%,在线率达95%。

二、我老秘网区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以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纵深推进区域性中心大城市建设中,我老秘网区文化产业的发展取得了不斐的成就。然而,相对于经济的快速增长,我老秘网区文化发展仍显滞后,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文化自觉性偏低,缺乏开放和创新精神。文化自觉是指一个国家或区域在文化上的觉醒和觉悟,包括对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条件和规律的主动把握,对文化发展权力和责任的勇敢担当。文化自觉与文化产业的发展自信息息相关,我老秘网区的文化产业政策还相对滞后,文化的发展理念落后,对文化自身发展的规律认识不够,这直接导致我们的文化产业管理模式落后,资本结构单一,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的科技含量还很不够;发展的办法不多,路子不宽。

三、加快我老秘网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这为文化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文明和社会进步的标志,是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文化对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显而易见,可以说,没有文化的发展繁荣,就难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因此,针对存在的问题,就进一步促进我老秘网区的文化产业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1、培养文化自觉意识,认清文化产业发展涵义。区域竞争正呈现由“经济竞争”到“文化竞争”即由“硬实力”向“软实力”转变的趋势,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今后五年的发展目标,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经济社会建设规划了宏伟蓝图。通过《建议》我们充分认识到文化发展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一是文化产业是创意产业、低碳产业。文化产业发展主要依靠精神成果和智力投入,所满足的文化消费是一种可持续的消费,它将消费和人类自身的发展有机地结合了起来,不但对环境、资源的破坏作用小,而且能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满足精神文化需求。由于文化产业的优良经济特性使得文化产业成为社会经济发展新的引擎;二是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根本标识。“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要增强民族认同感、归属感和凝聚力,就必须培育和形成共有的精神家园;三是文化是凝聚人心、继承传统、弘扬中华美德、振奋精神的重要承载。文化是一个民族生活方式所依据的共同观念体系。在这个意义上说,文化发展意味着继承和拓展民族的习俗、道德、文明,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环境与文化的协调发展,都已成为当今全球化发展的重要趋势。
2、完善文化部门机构,突破文化产业发展障碍。勇于突破制约服务效能提升的“瓶颈”问题:重视文化设施等硬件建设,做好基层文化服务设施规划,充分发掘文化基础设施潜能,重视文化作用发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效率,解决好人员、资金、编制问题,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考核机制,完善公共文化设施服务公示制度,明确公共文化机构功能定位,服务目标,创新服务方式,丰富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
3、创新文化体制改革,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方式。文化体制改革要做到三个方面:
一是推进文化服务均等化。大力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各种公共文化网络,发挥地区文化协调会作用,统筹平衡城乡、区域、群体之间文化资源,促进民间文艺团体增强自我发展和开拓市场的能力,大力培育文化消费,建设多样、多元、多层、多彩的公共大众文化,满足人们的基本文化需求,促进东部城区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二是开发“文化+科技+旅游+金融”新兴集群产业发展模式。大力实施文化强区战略,积极推进文化娱乐业,加快建设大型多功能科教文化创业中心,大力发展高端旅游业,以建设区域性旅游中心为抓手,打造连岛、前三岛以及云台山国家森林公园5A级景区;重点发展前三岛旅游,打造海上垂钓基地;优化高公岛、宿城、港口、核电等资源配置,形成山海、岛屿、港口、湿地、森林等多种资源相融互补的产业链。培育一批骨干文化企业与本土品牌,建设一批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发挥科教文化创业中心的孵化作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培育文化产业新业态。建设好、经营好科教文化创业中心,以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为东部城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新的增长极。
三是建立多层次文化产业投资体制。由以“破”为主向以“立”为主转变,冲破旧体制,建立新体制,挖掘、扶持、培育新的文体资源和文体组织。具体来说就是除了政府加大文化产业的资金投入,还要完善社会力量投入公益文化建设政策环境,鼓励社会力量以建立文化基层、建设文化设施、兴办实体、赞助活动、免费提供设施等多种形式参与文化建设。
4、强化市场监督管理,确保文化产业良性发展。要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加强文化导向的管理。一要认真贯彻执行文化娱乐和旅**业的法律、法规,完善文化旅游市场管理体制和执法机制,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群众监督和举报奖励制度,做好文化市场和旅游经营单位的审批、查验、转报、备案及年检工作;二要规范网吧、音像制品经营场所、娱乐场所、旅行社以及星级饭店等行业单位的经营行为,纠正低星级饭店和个别旅行社不重视安全管理的意识和做法,要求各行业单位落实责任制,健全安全生产措施,确保行业生产安全无事故;三要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和各类专项治理工作,坚决打击政治性、邪教类、淫秽**出版物和经营非法音像制品行为;四要严厉打击黑车、黑导、黑社、强制购物和零负团费等扰乱旅游市场秩序行为,创造信誉度高的市场环境;五要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深入开展行业评优活动,实现文化旅游综合服务水平高质量、高水平的快速提高。
5、激活人才成长机制,促进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积极实施人才兴文战略,着力建立一支有文化、懂经济、会管理的文化产业人才队伍。早在1997年,美国学者戴维·布鲁克斯就曾指出,伴随信息经济发展的一代新人,是“新的技术力量创造出来的”,是“技术专家,是商人,又是艺术家”,“喜欢新概念,新思想,新的思维方式,喜欢变革,喜欢破除传统的东西”。我们要适应劳动方式和劳动者的变化,在观念上和体制上营造出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的条件。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形成尊重知识、尊重创造、尊重个性的良好氛围;形成部门内外、体制内外人才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培养造就大批创新型、复合型、外向型、科技型文化专业人才和文化管理人才;打造高端文化创业平台,吸纳文化创新人才,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知识支撑和人才支持。

作者: 文鉴    时间: 2012-8-19 17:41
三、推进全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文化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也是最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文化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日益成为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指标和关键因素,成为经济全面持续协调发展的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为加快全市文化产业发展步伐,建议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宣传,提高认识,形成全民参与的良好文化氛围。文化产业的特征决定了要以产业为手段来发展,以文化为资源来进行生产经营,向社会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要提高文化产业意识和发展文化产业的紧迫感,进行文化产业的观念革命。要确立提高文化资源的商品化、市场化意识,积极主动地寻求并拓展文化资源与市场之间的结合点。要强化文化产业的宣传,充分发挥报刊、电视等媒体的作用,提高文化产业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要依托重点镇街和重点村居,积极培植产业集聚区和文化产业园,通过建设民间艺术展览馆、举办文化节、建立专业xin的交易市场等措施,整合生产业户和产品种类,加大各类文化活动的宣传和推介,规范艺术品交易,使我老秘网市民间艺术产业成为在全省乃至全国叫得响的品牌。
  (二)完善政策,加大投入,扶持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市政府要明确认识抓文化产业就是抓经济建设的思想,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提高发展文化产业的自觉xin和主动xin。一是要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设立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采取项目补助、奖励等方式重点扶持文化产业龙头企业、重点文化产业基地、重点文化产业园区、重大文化产业工程、具有示范xin或导向xin的文化产品生产和文化服务项目等。二是要发挥税收政策促进作用。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对文化体制改革和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出台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进一步加大税收政策宣传力度,优化纳税服务,提高办事效率,加强税收执法监督,为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和支持文化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税收环境。三是要落实土地优惠政策。鼓励文化企业以短期租赁方式使用土地,或租用现有物业从事文化产业经营。公益xin文化设施建设和相关配套设施项目的行政事业xin收费,按照规定程序批准后进行减免,不断提升文化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三)创新载体,拓宽渠道,培养引进专业管理人才。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培养一批精、深、优、博的文化继承人,塑造一支善经营、懂科技、会管理的人才队伍,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关键环节。要尊重文化产业人才,建立行之有效的文化产业专业人才准入机制。要制定文化经营人才资源开发规划,开辟引进经营人才的绿色通道,采取特邀、合作、接纳优秀毕业生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吸引各类文化专业人才,加强地方艺术创作和艺术人才培养工作,为全市文化产业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要拓宽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渠道,采用多形式、多途径的立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充分利用各种方式培养文化专业人才,满足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大量人才需求。
  (四)拓展思路,完善机制,健全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经济发展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而文化产业的繁荣又促进经济质量的提升。要正确认识经济发展与文化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经济力量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推动作用,促进经济与文化的和谐发展。要建立多渠道筹资的文化产业发展机制,依靠政府和社会力量共同支持,保证资金投入。要建立文化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鼓励金融机构适时开展知识产权质押业务试点。要采取担保业务风险补偿和担保资金支持的方式,鼓励担保机构为文化企业提供融资担保。要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各地企业、个人来投资兴办文化产业,鼓励发展个体私营、合伙经营、股份合作制、股份公司等各种文化企业。
  (五)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确保文化产业健康持续发展。要搞好产业规划引导,制订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中长期发展战略,明确产业发展的目标定位、产业布局、发展举措等,引导和推进我老秘网市文化产业科学合理发展。一方面,要面向市场,积极开发地域特色文化。充分发挥我老秘网市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努力打造红高粱文化品牌,打造高密文化产业名气,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化、规模化的形式带动产业发展。要加强对扑灰年画、剪纸、泥塑、茂腔等重要非遗项目的保护和开发,积极扶持民间工艺大师和特殊优秀人才、扶持专业xin的研发机构,加强民艺研究和改革创新,逐步改造提升工艺水平,增强产品的艺术感染力和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要强化项目和园区建设。充分发挥规模化产业经营的集聚效应,以文化带动周边休闲、娱乐、餐饮等行业发展,形成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服务。积极推进红高粱民俗村、电影大厦、惠影科技等在建项目工程,协调和扶持晏婴生态文化园、半岛动漫基地、胶河生态休闲旅游渡假区等一批文化产业项目加快建设进度。同时,要建立协调机制,加强各部门之间协调配合,增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合力,努力推动文化产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
作者: 文鉴    时间: 2012-8-19 17:43
二、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困难和问题
  全市文化产业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处于起步、培育的初级阶段,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产业结构不合理。一是体系不够完善。集中表现为传统文化产业比重过大,新兴的文化产业比重偏小,基本上以传统文化经营为主,以信息化、数字化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如软件业、影视业、会展业、音像业等发展缓慢。文化产业还没形成完整的文化产业链和滚动发展的良xin循环机制,还没有建立起占领市场、优势明显、特色突出、带动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二是缺乏统筹规划。当前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不够突出,少数文化经营单位无序竞争,滋生了一些不良现象,公平公正的文化市场秩序亟待规范。三是规模效应不强。传统文化企业规模小,布局分散,园区集中的规模效应、集聚效应和知名效应还没有充分发挥,现有的园区功能定位和规划有待进一步明确。
  (二)投资主体单一。政府投入是文化产业初始发展资金的重要来源,但现行的文化投资和融资体制严重滞后,多元化、市场化、社会化的投融资渠道严重不畅。目前,由于投融资体制不够完善,吸引社会民间投资文化产业尚未突破瓶颈,再加上文化产业化的意识淡薄,对打造全市的文化品牌缺乏大局观念,民营文化企业对文化产业的投资尚处于观望阶段,投入少、规模小,难以形成强势。市场对人才、资金、信息、项目等文化资源配置功能较弱,文化资源得不到有效整合和利用。
  (三)专业人才匮乏。人才是产业发展的核心资源,创新xin专业人才匮乏成为制约我老秘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目前,不仅发展文化产业的人才储备不够,而且结构也不尽合理,如策划、规划、设计、市场分析人才等十分匮乏,新兴文化产业人才总量、结构、素质还不能够适应产业快速发展的要求。对文化产业的属xin和规律把握不够,既缺少通晓文化产业内容、擅长经营管理的人才,又缺少灵感迸发、创意迭现的创作者,全市文化人才队伍总量与质量亟待加强。
  (四)市场化程度偏低。我老秘网市历史文化资源和人文文化资源丰富,但对各类文化资源整合不够,对文化的产业化认识不足,只注重文化的精神属xin,而忽视其产业xin质。文化与经济没有更好的结合,导致资源配置较低,对文化产业资源的开发存在着资源闲置、不足和浪费等问题。文化产业的市场化程度还不够高,对GDP的贡献偏低,文化产业整体框架还没有形成规模化优势。受产业规模和集约化小的限制,对内涵丰富的文化资源缺乏深入的挖掘和创新,尚无法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品牌产品和品牌企业,导致发展后劲不足,使得文化资源和高新技术结合的高附加值和高回报的文化产品难以大量涌现,真正具有核心版权和自主创新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还比较缺乏。
作者: 文鉴    时间: 2012-8-19 17:44
为推动全市文化产业更好更快发展,前段时间,市人大常委会组织调查组,对全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其间,到姜庄镇、夏庄镇、井沟镇进行了实地调研,听取了市政府关于全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的汇报,召开了由文化产业管委会、文化广电新 闻 出 版局、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局等部门主要负责人和部分城区项目单位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并实地察看了城区部分文化产业项目现场。现将有关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市政府按照十七大提出的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xin文化产业群建设的要求,紧紧围绕市委工作部署,立足于实现和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有力地促进了全市文化产业稳步健康发展。目前,我老秘网市登记在册的文化企业和工商业户有700余家,从业人员2.2万人。2010年,全市文化产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50.2亿元,文化产业核心层投入42.3亿元,居潍坊各县市区第一位,增幅达107%。
  (一)重视产业扶持。市政府将文化产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进行宏观规划,在积极落实上级扶持文化产业发展优惠政策的基础上,结合我老秘网市实际,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国有文化资产管理的意见》、《文化产业发展引导资金管理办法》和《文化产业发展考核办法》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为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从体制机制入手,创新文化资产管理体制,成立了文化产业管委会,指导、协调全市文化产业发展,并将文化产业考核指标纳入全市经济社会考核体系,调动各级各部门抓文化产业项目、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积极xin。同时,成立了国有文化资产经营投资公司,对国有文化资产实施产权管理,搞好资产经营,建立融资平台,为文化产业项目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二)重视项目建设。全市文化产业主要涵盖民间艺术资源开发、创意设计、生态旅游、会展经济、节会经济、红高粱系列文化等多方面。目前,全市共有文化产业合同、协议项目17个,投资过亿元的项目6个。总建筑面积8.2万平方米的电影大厦,已与10多家动漫企业、创意设计业户达成进驻意向。惠影科技注重文化产业应用设施研发,开拓了一条发展文化产业的新路子。2010年在美国创业板成功挂牌上市,被评为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先进单位。莫言文学馆二期工程、历史名人馆、隆运汽车博览园、职教文化中心、城市综合体等一批文化项目正在规划建设中。2007年开始,实施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科技馆、规划展览馆等五馆联建,目前,每年接待参观团队300多个、观众20多万人次。同时,实施市场化运作,通过对外租 赁、广 告招商、出 售冠名权、会员制管理以及承揽各类文展、会展、赛事等形式,先后承办150余次大型文体活动,并与15家企业签订了场馆租 赁、场地冠名等协议,实现了文体公园体育场多渠道资产运营。特别是通过积极打造小康河文化市场,整合全市经营资源,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搭建了交流平台,逐步形成了文化产品经营市场的雏形。
  (三)重视品牌推广。市政府立足于我老秘网市文化产业资源优势,积极推广红高粱、三贤四宝等文化品牌,带动了一大批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去年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高密)红高粱文化节,内容丰富,涵盖面广,商业化运作成效显著,对弘扬红高粱文化、培养相关文化产业起到了重要作用。截至目前,全市已发展扑灰年画、剪纸、泥塑、木版年画、红纸、墨陶、雕刻、布艺、绢花等民艺文化产业40多个品种。2010年,全市第三次文物普查共发现200多处文物遗址,还顺利通过国家文化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检查验收。将姜庄镇聂家庄村纳入“省千里民俗一线游”的一个旅游景点的申请,已顺利通过了潍坊市旅游局的检查验收,“聂家庄特色旅游村”成功挂牌,并设立了10多个旅游景点。借助潍坊风筝会、鲁台会、文展会、红高粱文化节等节会,加强了对传统艺术的发掘传承,发挥了传统文化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四)重视监督管理。市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