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关于村干部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打印本页]

作者: 自有人评说    时间: 2012-8-16 17:18
标题: 关于村干部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村干部队伍是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重要力量。建设一支高素质村干部队伍是各级党组织的重要任务。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有关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近期,我们组织调查组,对近年来村干部队伍建设情况进行调查。调查情况表明,村干部在成为我老秘网市农村“三个文明”建设一支重要力量的同时,也面临着新形势下的新挑战、新问题,强化措施,不断提升村干部队伍建设水平势在必行。
     一、我老秘网市村干部队伍建设在改革中不断加强
全市有57个乡镇(街道),1397个建制村。2008年村“两委”班子换届后,共有村干部5884人,其中村主职干部1560人。近年来,市委立足于农村日益变化的新形势,注重把握规律性,不断强化措施,切实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出现了可喜变化。           
     1、拓宽选任渠道,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近年来,各级党组织把选好配强村干部队伍作为农村发展的一件大事来抓,采取多种措施,切实把“能人”、“强人”选入村干部队伍。在合理确定村“两委”班子职数的前提下,积极探索推行村“两委”“两推一选”和“一票直选”、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村“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等综合改革措施,选举出来的村干部年龄、文化和能力结构均有了明显改善。全市村干部平均年龄42岁,比上届下降1.6岁,高中以上学历比上届高8个百分点;2008年以来,共选聘大学生村官100人,从县乡干部中选派153人进入村“两委”班子;从回乡创业农民党员中挑选236人进入村“两委”班子,其中任村党组织书记的有31人,增加了村干部队伍的生机和活力。
     2、加强教育培训,素质能力进一步增强。坚持以集中培训为主,以专题讲座、研讨交流、参观学习为辅,力求贴近实际,与时俱进。去年以来,市县两级党校分别举办了村主职干部培训班,共培训1560人次;充分利用县、乡、村三级党员服务网络、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和“双建双带”基地,对村副职干部和部分党员进行了培训,村干部的培训面达到100%。在培训内容上,根据村干部的特点,结合新农村建设需要,注重加强宗旨意识、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思想工作等方面的培训教育,促进了村干部服务群众、执行政策、发展经济、应对突发事件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能力。在培训经费上,各县(市、区)加大了投入,落实了专项资金。据统计,2008年全市各地共落实农村干部培训经费200余万元。
     3、落实相关政策,待遇出路进一步改善。为进一步调动村干部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措施,不断改善村干部待遇。各县(市、区)结合本地实际,确定了村干部的基本报酬,并建立了绩效工资制度,基础工资实行镇统筹,村转移支付,直达个人账户。目前,全市村主职干部年平均工资7300元,副职干部年平均工资5720元。对村干部的养老和离职干部的生活补贴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市委组织部先后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意见》、《关于落实离退职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待遇的意见(试行)》,各县(市、区)结合实际,对任10年以上的村主职干部,按年限给予了每月50至100元的生活补贴。今年,根据全省统一部署,对全市村主职干部的养老保险进行摸底,并正结合实际组织实施。各地大力总结、宣传、奖励成绩突出的优秀村干部,市委每年“七一”表彰,坚持向农村倾斜。同时,还积极探索从优秀村干部中招聘乡镇公务员,2007年以来,共从村(社区)主职干部中录用22名乡镇公务员。
     4、推进制度建设,管理监督进一步规范。围绕选好人、用好钱、管好事等群众最为关心的热点问题,进一步完善了相关制度,使管理监督更加规范、科学。各地坚持每年都与村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目标任务、工作职责。京山县对村干部工作实行千分制量化考评,将经济工作、社会发展、基层组织建设三个方面工作量化为1000分,与村干部工资的40%挂钩,年终进行综合考评。结合农村工作实际,积极探索村级事务民主管理制度。钟祥市大力推行以“四个六”为重点的基层民主管理机制,促进了村级事务透明化、决策科学化、群众参与经常化和监督制度化建设。东宝区推行村级党员干部“双述双评”制度,年初公开村年度工作目标和要办的实事,村支书和村干部年底在党员和群众代表会上述职,接受评议。
     二、村干部队伍与新农村建设新要求仍不太适应
    当前,村干部队伍面临着城乡统筹发展的新形势,肩负着带领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经受着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向纵深推进的严峻考验,承受着市场经济矛盾高发期和凸显期带来的巨大压力。在这些新的挑战面前,我老秘网市村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着一些不太适应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村干部的能力素质与加快科学发展的新形势不适应。2008年换届后,全市村干部队伍综合素质虽然比过去有所提高,但与加快科学发展的新形势需要,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一些村干部被群众称为“三不如”,即:讲政策不如材夜思户、讲技术不如专业户、讲收入不如个体户。一是与发展现代农业的新任务不相适应。当前,市委提出建设现代农业强市,坚持走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业机械化、服务社会化“四位一体”整体推进现代农业强市建设的发展路径。这就要求村干部懂政策、懂管理、懂科技,具有较强的带领发展能力,成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的基层骨干力量,并通过其示范作用引导广大农民积极参与。但有些基层干部能力不强,引导不力,服务不够,群众想的盼的实现不了。还有的村干部“等、靠、要”思想严重,缺乏自力更生改变落后面貌的勇气和魄力,不善于动脑筋、想点子、找信息、跑路子,对新形势下如何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带领农民致富的办法不多。据统计,全市村“两委”干部中办有经济实体或参与其他经济组织的仅有1648人,占28%,其中主职干部447人,占32%,多数还是传统型的农村干部,与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二是与乡村治理结构的新变化不相适应。改革开放30年来,农村政治、经济、社会结构和利益主体发生了深刻变革,村民自治组织、各种经济组织、农村民间组织开始形成一种各自独立又分工协作的关系,村民自治组织在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方面作用得到进一步加强。在新的形势下,一些基层党组织不能对自身地位和政治功能进行很好定位,依然存在着计划经济时代的“路径依赖”,不能根据变化的客观实际,突破思维定势,积极担当起乡村和谐治理的领路人。三是与农村改革的新要求不相适应。取消农业税后,村干部从繁重的征收工作中解脱出来,一些村干部仍然习惯于传统的老套路,没有把工作重心转变到研究市场农业、规模经营、产供销配套服务、积极发展农村经济上来;没有定位在自身示范做样子,教育群众换脑子,引导农民找路子,建立一套适应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新机制上来。面对新情况、新问题,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不善于用民主、法制、市场的办法开展工作。
     2、村级现有工作基础的薄弱性制约了村干部作用发挥。当前,不少村集体经济收入少,村级组织运转难,严重影响了村干部工作积极性。一是集体经济薄弱。省委省政府去年要求,经过3-5年的努力,力争全省90%以上的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但我老秘网市的村级收入除转移支付外,有较稳定村集体经营性收益的村仅有510个,占35%,其中5万元以上的村131个,仅占9%,与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差距很大。一些村干部想为群众办实事,但村集体却没有这个条件。二是村级债务沉重。由于历史原因,很多村干部为还旧债、保运转所困,陷入工作窘境,弱化了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据统计,全市共有村级债务97352.92万元,村平69.6万元,负债300万元以上的村有15个,资不抵债的村有467个,占33%,仅有120个村无负债,占9%。三是公共服务难满足。目前,全市仍有96万多农村人口存在饮水不安全问题,占农村总人口的近50%,60%以上的村还没有通客车,还有一些村不同程度存在着就医难、子女上学难、抗灾自救难等问题。现有的物质条件难以满足农民的生活需求,极大地削弱了村干部对村民的管理能力,农村普遍存在“有田有粮不找你,不偷不抢不怕你,外出赚钱不理你,出了问题就找你,不给解决就骂你,解决不好就告你”现象。
     3、农村有关政策措施不完善影响了村干部工作积极性。一是村干部选拔措施不完善。客观上,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大部分优秀青年择业趋向非农岗位,居住趋向城镇集中,渴望从“农民”变为“市民”,妇女、儿童、老人成为农村的主体,村干部“无人干、特别是无能人干”的问题日渐突出,导致村干部可供选择范围小。主观上,部分乡镇、街道党委及村党组织受“资历、经历、势力”等传统观念的束缚,没有真正把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企业骨干、致富能手、外出经商者等人才资源纳入视野,出现村干部“无优可选”和“蜀中无大将,廖化称先锋”的现象。二是村干部待遇保障措施不完善。中央要求按照不低于当地农村劳动力平均收入水平确定村主职干部工资,而我老秘网市村主职干部平均工资为7300元,比全市农村劳动力平均收入8788元低1488元。尽管有些地方在探索解决离退职定补和村干部养老保险问题,但门槛高,保额低,投入不稳,且全市没有统一的政策支持。据统计,全市现职村干部办理养老保险有297人,占5%;全市离职村干部享受补贴的有3238人,占27395名离职干部的12%。在政治待遇上,2007年以来,全市虽然从村(社区)主职干部中招录22名乡镇公务员,但仅占主职干部的1.4%,且招录时要求35岁以下、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标准高、要求严,98%的村干部连报名的资格都没有。三是村干部培育措施不完善。对农村干部的专题教育少,以会代训多;形式多样的学习少,读报、读文件的多。这种培训教育活动缺少吸引力和感染力,农村干部普遍认为效果不明显。2008年,全市村干部虽然全部轮训一遍,但90%以上的培训是在县乡党校进行,依托城乡产业化基地、龙头企业进行的实用技能培训不到5%。据对500名村干部及群众代表的问卷调查,70%的人希望加大对现代农业、实用技术等经济方面的培训,使理论知识与农村的生产生活有效对接,实现成果转换。同时,对后备干部队伍教育培养缺乏统筹规划,后备干部的成才率比较低,即使有些村采取结对帮、师徒带等方式进行培养,但也仅仅是停留在布置一些零星任务进行“帮”、“带”,缺少企业挂职、社区跟班、外出学习等机会,使后备干部在较低的起点上成长,难以有脱胎换骨的变化。如我老秘网市实施的“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虽然连续进行了3年,培育了800余名青年大学生,但只有126人选上村干部,多数因“海选”等原因选不上,培养与使用脱节,致使农村后备干部发现、培育、使用的问题更加突出。
     三、几点思考
     村干部处在农村工作的前沿阵地,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最直接的桥梁和纽带,是党的各种惠民政策的贯彻者和执行者,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动员者、组织者和实践者。村干部队伍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关系到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因此,必须站在政治的高度来谋划、部署和推动村干部队伍建设,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1、着眼于“选准人”,完善选拔任用机制。一是拓宽渠道选人。注重从农民企业家、复退军人、农村致富能人中选拔村干部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注重从乡镇机关、企事业单位中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村任职,选派坚持“四不变”和“两优先”,即任职期间原职级、工资、福利和列支渠道不变,对表现优秀的,优先列为镇领导班子后备人选、优先提拔使用;注重面向社会选聘大学生担任村党组织副书记或村主任助理,作为村主职干部后备人选进行重点培养,不断拓宽村干部来源渠道。二是坚持标准选人。按照“政治有头脑,带富有本事,治村有能力,处事有公心”的标准,选准配强村级班子。特别是要加大选拔公道正派、具有发展经济能力的人进班子的力度,村党组织书记中,经济能人要达到50%以上,村干部中有致富项目的要达到50%以上,积极发挥村干部以强带弱、以富带贫的作用,实现“选准一班人,带富一个村”。三是创新方式选人。在坚持和完善村“两委”“两推一选”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方式,积极推广“一票直选”和公开竞选。即:在不提候选人的情况下,由党员大会直接选举产生村党组织领导班子,进一步简化程序、降低成本、彰显民主。要把公开竞选作为村“两委”换届选举的重要环节认真落实,积极创造平等的机会和环境,鼓励有能力的党员参与竞选,实现好中选好、优中选优的目标。继续实施“三培养”工程,即:把致富能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人,把党员中的致富能人培养成村干部、特别注重培养成村党组织书记,有效解决村干部存在的青黄不接问题。今后,要以“一村一名”大学生为主体,每个村配备1名30岁以下的团支部书记,其职位不占村“两委”职数,可采取半脱产的方式,给予一定的报酬。让团支部书记列席村党支部会议和其它有关会议,每年进行定目标、定责任,给他们锻炼的机会,使其尽快适应当前农村工作环境,提高解决村内事务的能力。
     2、着眼于“育强人”,完善教育培训机制。一是突出灵活性。采取轮训、调训、学历教育、外出考察、跟班学习、基地培养等形式,整合教学资源,创新培训途径。市里依托农村基层干部培训基地,三年内对村主职干部轮训一遍,各县(市、区)要以党校为主阵地经常开展村干部轮训,县(市、区)主要领导每年要为村主职干部上1-2次党课,每次培训要集中解决1-2个突出问题。深入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把年龄在40岁以下的村干部作为重点培养对象。有计划地组织村党组织书记参加学历教育,提升文化层次。大力开展实践教育,在钟祥市彭墩村建立全省农村党员干部示范培训基地,县(市、区)坚持以产业为支撑建立县(市、区)级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基地,依托基地开展村干部培训。二是突出针对性。针对新时期农村工作的新情况、新要求,将培训内容的重点由以理论培训为主转变为以能力训练为主,以培养实际操作能力为中心,逐步把驾驭市场经济、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强市建设等方面的理论知识转化成村干部的操作能力、应变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新任务、新要求。同时,针对村干部的工作需要,按照“现代农业、市场经济、法律法规、实用技术、民主管理、服务群众”等内容进行分类,开展“菜单式”点题培训。三是突出实效性。各县(市、区)要紧紧围绕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这一中心任务,以全面提升村干部队伍素质为目标,把村干部教育培训纳入大规模干部培训总体规划。制定村干部教育培训三年规划和年度培训计划,并抓好组织实施,力争通过3年努力,逐步建成一支适应我老秘网市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要求、胜任农业农村工作的高素质村干部队伍。
     3、着眼于“激活人”,完善保障激励机制。一是真正重视给荣誉。坚持每年“七一”表彰都拿出20%以上的名额给村干部或党员,并列支专项资金,对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村干部进行奖励。同时,在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上开辟“优秀村干部风采录”专栏,组织“十佳”村党组织书记在全市巡回宣讲,广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使那些愿干事、干成事的村干部在社会上有地位,经济上有实惠,政治上有荣誉。二是要真心关怀给空间。建立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乡镇公务员制度。招录对象为大专以上学历,任职3年以上的优秀村主职干部和服务期满3年,选聘到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着眼建立来自工农一线的党政干部培养链,探索从优秀村干部中选拔乡镇领导班子成员新途径。提高村干部选任党代表、人大代表的比例,增强村干部的政治责任感和荣誉感。三是要真心爱护给待遇。完善村干部工作报酬正常增长机制。从2009年起,按照不低于当地农村劳动力平均收入水平,确定村主职的工作报酬,主副职干部的报酬待遇要有所区别。继续实行绩效工资制度,按照6:4的比例,将村干部工资分为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集体经济发展较好的村,适当增加村干部岗位补贴。推进在职村干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工作。从2009年起,按照《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北省村主职干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鄂政办发【2008】88号)有关规定,为在职的村主职干部办理养老保险。在职的村副职干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可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基础上适当提高标准实施,具体办法由县(市、区)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研究制定,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统筹安排。有条件的地方,为在职村干部办理综合商业保险。实行离任村干部生活补贴制度。从2009年起,对未纳入基本养老保险范围、表现好、未受撤职以上处分、正常离任的村干部,经乡镇党委考核、县(市、区)委审批,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的,发放一定生活补贴。对累计任村主职干部10年以上(含10年)的离任干部,按人平每年1000元标准,由省财政给予补贴,具体发放标准和办法由各县(市、区)研究确定。对其他离任村干部,县(市、区)可根据本地实际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或一次性生活补贴。
     4、着眼于“管严人”,完善监督管理机制。一是强化上级监督。村党组织要建立党员个人档案和村级后备干部档案,乡镇党委要建立规范的村干部档案和党员信息库,县(市、区)委组织部对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任免实行备案管理。二是强化专门监督。推行在村设立纪检组织,设党委的村可以设纪委,设总支的村设专职纪检委员,较小的村可以联合设立纪检组织,承担对基层党员的日常监督,及时解决村民反映的问题,维护农村的发展稳定。同时,以村务公开为重要手段,加强对集体“三资”,即资源、资产、资金的监督,促进民主理财。三是强化民主监督。坚持和完善村级事务民主决策制度,建立村(居)民议事会制度,保障农民群众的决策权。推行“双述双评”制度,年初,村“两委”班子要公开村年度工作目标、要办的实事,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干部年底在党员和群众代表会上述职,接受评议。评议结果作为评优和享受相关待遇的重要依据。
     5、着眼于“用好人”,完善发挥作用机制。一是搭建目标管理平台。各地每年都要与村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目标任务、工作职责。建立村干部工作百分制量化管理办法,将经济工作、社会发展、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工作量化为100分,与村干部工资挂钩,年终进行综合考评,实行奖惩。二是搭建交流锻炼平台。坚持每年组织100名村干部到大专院校、农广校学习锻炼,组织100名农村干部到机关部门、城市社区和企业挂职,开阔视野,提升素质,为其对外交流合作提供机会。三是搭建作用发挥平台。进一步加强农村信息网建设,注重发挥各地龙头企业的作用,鼓励村干部创办农业经济实体,领办农民合作组织,建立农业示范基地,为村干部创业和参与经济活动提供帮助与支持,不断提升村干部发展经济的能力,充分发挥其带头富、带领富的作用。

作者: 凌小峰    时间: 2018-6-1 20:07
各级党组织把选好配强村干部队伍作为农村发展的一件大事来抓,采取多种措施,切实把“能人”、“强人”选入村干部队伍。在合理确定村“两委”班子职数的前提下,积极探索推行村“两委”“两推一选”和“一票直选”、村党支部书记和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