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综述 [打印本页]

作者: 福建老秘    时间: 2012-7-29 07:51
标题: 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综述
会议的基本情况

  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是在我国发展进入“十二五”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满怀信心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党中央对开好这次会议高度重视,明确了大会指导思想,成立了以吴邦国委员长为组长的党的领导小组,确保大会在党的领导下顺利进行。3月2日,王兆国副委员长主持召开各代表团召集人会议,对会议各项工作进行全面部署。3月3日,中央召开“两会”党员负责人会议,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对开好这次“两会”提出了明确要求。在党中央的领导和大会主席团的主持下,经过全体代表的共同努力,大会顺利完成了预定的各项议程,取得了圆满成功。
  (一)总结过去,谋划未来,会议取得了重大成果。会议指出,“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国内外复杂形势和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我国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显著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明显改善,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国家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会议对过去五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成就进行了全面总结。会议认为,“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从国际看,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从国内看,我国发展的有利条件和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会议对今后五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形势任务进行了深刻分析和全面部署。会议审议通过政府工作等各项报告,审查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如期形成,确定了今后五年奋斗目标和今年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等各个方面实现有法可依,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十二五”规划纲要的顺利实施,我国的综合国力就会有更大的提升,人民生活就会有更大的改善,国家面貌就会发生更大的变化,从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二)畅所欲言,共商国是,会议形成了高度共识。会议期间,与会代表本着对人民、对国家、对历史高度负责的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个主线,充分发扬民主,倡导良好会风,积极建言献策,认真履行职责。围绕国家中心工作,密切联系各地实际,着眼于科学发展,代表们就今后五年我国经济社会等各项建设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大会秘书处编发简报300期(其中浙江代表团9期)。至大会议案截止日期即9日中午12时,代表共提出议案560多件、建议2960多件(其中浙江代表提出议案78件、建议305件)。这些都为大会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也有利于推动国家各方面工作。根据代表们的审议意见,规划纲要(草案)和各项报告分别进行了认真修改和完善。通过认真深入地审议,全体代表更加深刻地领会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更加清醒地把握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背景,更加全面地了解我们国家的基本国情,形成了高度共识,真正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对国际国内形势分析判断、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部署上来。会议通过法定程序把党的意志转变成国家意志,作出的各项决议集中了人民的智慧、反映了人民的意愿、体现了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次会议不仅进行了科学决策,而且凝聚了科学发展的共同意志,从而成为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十二五”时期目标任务而团结奋斗的一次动员大会。
  (三)求真务实,开放有序,会议展示了良好形象。这次会议共七项议程、九天半时间,安排四次全体会议、六次代表团会议、七次代表小组会议,周密紧凑、环环相扣、精简效能。会议期间,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和各党派、各人民团体一律不召集有代表参加的会议,确保代表集中精力开好会议、履行好职责。党和国家领导人率先垂范,以普通代表身份,深入各代表团参加审议,与广大代表一道共商科学发展大计,共谋转变发展方式良策,共同倡导良好的会风。我省再次得到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深切关怀。3月8日下午,习近平副主席到驻地亲切看望浙江代表团全体代表,在听取省情简要汇报之后作出重要指示。3月7日上午,李克强副总理参加浙江代表团审议,对浙江发展提出了殷切希望。3月5日下午张德江副总理、韩启德副委员长参加浙江代表团审议,3月10日下午路甬祥副委员长参加浙江代表团审议,都对浙江发展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国务院、全国人大常委会和“两高”分别派人到各代表团认真听取意见,回答有关询问。大会引起国内外媒体高度关注,共有3498名中外记者(其中外国记者915名)对大会进行采访报道。解放军代表团除外的34个代表团都向境外记者开放了团组会议。大会秘书处共安排新闻发布会、记者会、采访会和在线答问交流等数十场,温家宝总理在大会闭幕后会见了中外记者。这次会议向世界宣告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胜的信念,充分展示了我国人民清醒、坚定、创新、求实的良好形象。作为东部沿海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份,浙江代表团又一次成为新闻媒体关注的热点。3月6日下午,浙江代表团开放团组活动,召开记者集体采访会,共有46家中外媒体的66名记者参加了采访,较好地宣传了浙江代表认真履职的情况和浙江科学发展走在前列所取得的最新成就。

“十二五”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共十六篇六十二章,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规划纲要具有六个明显特点。一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围绕主题主线确定政策导向、设置规划目标、明确战略重点;二是力求做到五年与十年、当前与长远的有机结合;三是努力体现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需求的导向,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四是坚持民生优先原则,在分配、就业、医疗、教育、住房、社保、基本公共服务等诸多方面提出明确目标和具体要求;五是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动力;六是在体现规划战略性、前瞻性的同时,努力增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一)“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今后五年,要确保科学发展取得新的显著进步,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基本要求是:第一,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第二,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第三,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第四,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第五,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二)“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政策导向。按照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重大部署紧密衔接、与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紧密衔接的要求,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科技教育水平明显提升,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成效显著,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规划纲要明确了“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24个量化指标,分为预期性和约束性两大类。其中有两点非常重要:一是今后五年国内生产总值预期年均增长7%,低于“十一五”时期预期增长指标0.5个百分点。二是全国总人口、耕地保有量、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森林增长、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等约束性指标处于重要位置,这些都与保护环境、改善民生密切相关。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上述目标,必须明确重大政策导向:一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二是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三是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四是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五是依靠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六是促进区域协调互动发展,七是健全节能减排激励约束机制,八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九是加快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十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三)“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和主要任务。一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完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加大强农惠农力度,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二是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根据科技进步新趋势,发挥我国产业在全球经济中的比较优势,发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推进山东、浙江、广东等海洋经济发展试点。三是推动服务业大发展。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拓展新领域,发展新业态,培育新热点,推进服务业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不断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四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构筑区域经济优势互补、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发展格局,逐步实现不同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浙江舟山群岛新区”被列入重点推进区域发展的行列。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科学制定城镇化发展规划,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五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六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教育、人才规划纲要,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教育改革发展,发挥人才资源优势,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七是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坚持民生优先,完善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等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八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适应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加强社会管理能力建设,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九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弘扬中华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十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更加重视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则,明确改革优先顺序和重点任务,深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进一步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十一是提高对外开放水平。适应我国对外开放由出口和吸收外资为主转向进口和出口、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的新形势,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不断拓展新的开放领域和空间,扩大和深化同各方利益的汇合点,完善更加适应发展开放型经济要求的体制机制,有效防范风险,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十二是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十三是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从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推进“一国两制”实践和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深化内地与港澳经贸合作,推进海峡两岸经济关系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努力。十四是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从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出发,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

各项报告的主要内容和代表审议时
关注的热点问题

  审查批准“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各项工作报告,确定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宏伟蓝图和今年工作目标措施,是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
  政府工作报告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回顾。报告首先以数据和事实简要说明过去五年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接着从五个方面回顾了政府所做的主要工作,从四个方面总结了做好政府工作的认识和体会。二是“十二五”时期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报告首先分析了“十二五”时期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明确了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三是2011年的工作。报告提出了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等主要预期目标,接着从十个方面对今年工作进行部署,对于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发展方式、稳定物价、楼市调控、收入分配、社会保障、食品安全、反腐倡廉、教育医疗就业、社会管理创新、统筹城乡发展等等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问题都进行了认真的回答,分别提出了新的有力措施。
  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共分三个部分。一是2010年的主要工作,包括紧紧围绕如期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立法工作、紧紧围绕推动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加强监督工作、紧紧围绕常委会中心任务做好其他经常性工作等三个方面内容。二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大意义和基本经验。三是2011年的主要任务,包括在新的起点上继续加强立法工作、在新的形势下继续加强监督工作和在发挥代表作用、开展对外交往、加强自身建设等方面取得新进展等三个方面内容。以浓重笔墨和较长篇幅重点论述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大意义和基本经验,成为今年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在内容结构上的一大特点。
  计划、预算和法院、检察院等报告也对去年工作进行了认真总结,对今年工作进行了周密安排。代表们对国务院、全国人大常委会和“两高”去年工作表示充分肯定,对今年工作的基本思路、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表示赞同,对“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各项报告表示满意。同时,围绕以下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审议。
  (一)关于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当前,物价上涨较快,通胀预期增强,这个问题涉及民生、关系全局、影响稳定,引起了代表们的热烈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把稳定物价作为今年头等大事来抓,明确表示要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充分发挥我国主要工业品总体供大于求、粮食库存充裕、外汇储备较多等有利条件,努力消除输入性、结构性通胀因素的不利影响,消化要素成本上涨压力,正确引导市场预期,坚决抑制价格上涨势头。代表们对此表示完全赞同,同时还特别强调,要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全面加强价格调控和监管。一是要有效管理市场流动性,控制物价过快上涨的货币条件,把握好政府管理商品和服务价格的调整时机、节奏和力度。二是要大力发展生产,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生活必需品、重要生产资料的生产和供应,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三是要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农超对接”,畅通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完善重要商品储备制度,增强市场调控能力。四是要加强价格监管,维护市场秩序,特别要强化价格执法,严肃查处恶意炒作、串通涨价、哄抬价格等不法行为。五是要完善补贴制度,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绝不能让物价上涨影响低收入群众的正常生活。
  (二)关于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解决13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办好这件大事。代表们对此产生了强烈共鸣。在审议中代表们指出,要坚持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一是要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首要目标,毫不放松地抓好农业生产,确保农产品供给。继续实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今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每50公斤提高5到7元,水稻最低收购价每50公斤提高9到23元,这有助于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二是要大兴水利,全面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中小河流治理、小型水库和病险水闸除险加固以及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全面提高防汛抗旱、防灾减灾能力,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努力为农民建设美好家园。三是要加大“三农”投入,完善强农惠农政策,财政支出重点向农业农村倾斜,确保用于农业农村的总量、增量均有提高,今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安排9884.5亿元,比上年增加1304.8亿元。四是要深化农村改革,有序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探索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机制,继续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年底前,在全国普遍建立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
  (三)关于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要推动经济尽快走上内生增长、创新驱动的轨道。为此,一是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改造提升制造业,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服务业,加强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二是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全面落实各项区域发展规划,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在体制机制创新和发展方式转变上走在全国前列。三是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相互促进,充分尊重农民在进城和留乡问题上的自主选择权,切实保护农民承包地、宅基地等合法权益,把有稳定劳动关系并在城镇居住一定年限的农民工逐步转为城镇居民。四是要加强节能环保和生态建设,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突出抓好重点领域节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污染治理,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五是要扩大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也是促进经济均衡发展的根本途径和内在要求。同时,大力优化投资结构,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对结构调整的引导作用,促进社会投资稳定增长和结构优化。
  会议前夕,国务院批准了《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坚持陆海统筹,推进海洋经济发展。我省代表在审议中对此进行了热烈讨论。代表们认为,浙江作为海洋资源大省,具有加快海洋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在全国沿海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代表们指出,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是浙江贯彻中央精神、实施海洋强国和“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区域战略的重要举措,是浙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抓手。代表们一致表示,要以国务院批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为契机,深化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加快建设“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深入推进港航强省建设,努力把浙江打造成为我国重要的大宗商品国际物流中心、海洋海岛开发开放改革示范区、现代海洋产业发展示范区、海陆协调发展示范区、海洋生态文明和清洁能源示范区,为把浙江建设成为海洋经济强省而不懈努力。
   (四)关于加强社会建设和保障改善民生。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经济越发展越要重视加强社会建设和保障改善民生,并对2011年社会建设和保障改善民生作出具体安排。一是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首位,做好重点人群就业工作,今年中央财政投入423亿元,用于扶助和促进就业。二是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着力提高城乡低收入群众的基本收入,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大力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尽快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努力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多分享改革发展成果,这既是一项长期任务,也是当前的紧迫工作。三是加快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40%的县,推进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积极推进机关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四是坚定不移地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扩大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落实和完善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建立健全考核问责机制,稳定房价和住房保障工作实行省级人民政府负总责、市县人民政府负直接责任,对工作不力而影响社会发展稳定的要追究责任。五是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在基层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抓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完成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任务,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确保医改三年实施方案的顺利完成。六是全面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七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广泛动员和组织群众依法参与社会管理,发挥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完善社会管理格局。篇幅分量重、政策措施多、决心力度大,是政府工作报告关于今年社会建设和改善民生工作的显著特点。代表们对此表示充分肯定,同时认为好的政策措施关键是要认真抓好落实,尤其是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建设、150万户农村危房改造等改善民生的实事要不折不扣地办好。代表们强调,在这方面,各级政府必须切实负起责任,一定要把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从而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五)关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加强文化建设。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科技、教育和人才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和根本,必须始终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同时还强调,文化对民族和国家的影响更深刻、更久远。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以两大块内容部署教育、科技、人才和文化工作,显示了国家在这方面的坚强决心。在教育发展方面,报告提出加快发展学前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重点学科建设、支持特殊教育发展,抓住了优先发展教育的重点和关键。代表们认为,当前要抓紧解决“入园难”问题,切实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增强高校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力,落实和完善国家助学制度,无论哪个教育阶段都要确保每个孩子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在人才工作方面,代表们认为,一是要突出高层次高技能这个重点,加快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二是要深化选人用人制度改革,营造平等公开、竞争择优的社会环境,激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人尽其才的良好局面。在科技创新方面,代表们认为,一是要加强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力争在一批核心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二是要推动建立企业主导技术研发创新的体制机制,对于符合国家战略方向的项目,政府要从政策和资金上给予支持;三是要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促进科技资源优化配置、高效利用和开放共享;四是要保持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率;五是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提升知识产权的创造应用保护管理能力,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在文化建设方面,代表们认为,关键是要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文化需求,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六)关于深入推进改革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改革开放作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必须毫不动摇地长期予以坚持。代表们指出,当前我国改革已经进入重点领域和攻坚阶段,要着重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健全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机制;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健全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税体制;深化金融企业改革,加快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积极稳妥地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完善成品油、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和各类电价定价机制,推进水价改革,价格改革要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特别是低收入群众的承受能力。代表们强调,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要积极发展互利互惠的多双边经贸关系,不断拓展新的开放领域和空间;要切实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在大力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要推动对外投资和利用外资协调发展,加快“走出去”战略,鼓励企业积极有序开展跨国经营;要坚持积极有效利用外资的方针,切实提高利用外资的总体水平和综合效益。会议期间,我省代表获悉国务院批复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的消息,都感到非常振奋。代表们认为,要以此为契机,通过体制创新,促进外贸发展方式转变,进一步提高我省对外开放水平,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强大支持和坚实体制保障。
  (七)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吴邦国委员长正式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如期形成,在与会代表中产生了强烈反响。代表们在审议人大、法院、检察院等三个工作报告时,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之后的人大、法院、检察院工作进行了深入讨论。代表们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把国家各项事业纳入法制化轨道,夯实立国兴邦、长治久安的法制根基,确保国家永远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奋勇前进,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逐步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代表们认为,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总体上解决了有法可依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问题就显得更为突出、更加紧迫。为此,在继续加强立法、完善法律体系的同时,要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切实保障宪法和法律的有效实施。一是要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和尊严。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二是要坚持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国家行政机关要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办事,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国家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三是要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让各级领导干部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带头遵守宪法和法律,善于运用法律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广大人民群众懂得依法按程序表达利益诉求、解决矛盾纠纷,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形成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人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四是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依法行使监督权,加强和改进监督工作,确保宪法和法律得到正确实施,确保行政权、司法权得到正确行使,确保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得到尊重和维护。同时,还要通过法治促进廉洁自律、开展反fubai斗争、维护干部队伍的纯洁性,更好地推动和加强国家机关建设。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