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在全市加快小城镇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打印本页]

作者: lj9076    时间: 2012-7-24 21:48
标题: 在全市加快小城镇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这次全市加快小城镇建设工作会议,是市委、市政府确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主要是按照中央和省委“扩权强镇”精神,研究小城镇建设工作,动员各级各部门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创新工作思路,完善政策措施,扎实推进小城镇建设。刚才,大家参观了莒南县大店镇小城镇建设现场,3个镇作了典型发言。从刚才参观的现场看很不错。近年来,大店镇抓住扩权强镇试点的机遇,主动开展规划和项目建设工作,镇区面貌发生很大变化。兰陵、探沂两个镇也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规划建设起步比较好,呈现出比较强劲的发展势头。希望大家很好地学习借鉴。下面,就加快小城镇建设工作,我讲三点意见。

一、正确把握形势,深化思想认识,增强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性

小城镇是城镇体系建设的基础,是农村区域性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是市委、市政府从全局和战略高度,立足于未来一个时期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作出的重要决策,对于加快我老秘网市发展方式转变、抢占新一轮科学发展先机,意义重大;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之策,必须切实抓紧抓好。

(一)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意义重大。从我老秘网市城镇化发展进程看,相对于中心城市的迅速崛起、县城的加快扩展,小城镇的建设发展明显滞后。推动县域经济跨越发展、实施城镇化主导战略、协调推进“三化同步”发展,重点在小城镇,难点在小城镇,突破点在小城镇。首先,加快小城镇建设是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突破口。近年来,我老秘网市的经济发展较快,增长幅度连续多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是,综合实力不强、人均水平不高的局面仍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人均 GDP 仅为全省人均水平的 60%,人均地方财政收入不到全省平均水平的 40%。整体实力和人均水平较低的主要原因,是县域经济不强、镇域经济薄弱。实现县域经济发展,离不开镇域经济发展;镇域经济发展离不开小城镇的带动,这是一个相辅相承的关系。镇域不富,县域就不富;镇域不强,县域就不强。许多同志到过“长三角”、“珠三角”,他们的小城镇建设起步早、发展快,GDP过50亿元、100亿元和地方财政收入过5亿元、10亿元的小城镇比比皆是。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信息看,2010年全国百强镇被广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沿海五省市垄断。从最近统计部门发布的全国千强镇看,苏州市入选全国千强的镇多达81个,无锡市71个;苏州、无锡两市小城镇经济总量已经占到县域经济的80%以上,许多小城镇的经济实力比我们的一个县还要强。从我老秘网市看,2010年,全市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15.5亿元,130个小城镇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8.2亿,仅占全市的15.7%。如果经过3-5年的努力,我老秘网市有10个小城镇财政收入过2 亿、30个镇过1亿元,其它小城镇达到5000万元,我老秘网市的小城镇地方财政收入将超过100亿元,相当于再造了一个现在的临沂市。到那个时候,我老秘网市无论是总量还是人均,都将上一个大的台阶。其次,加快小城镇建设是实施城镇化主导战略的支撑点。近年来,我老秘网市的城镇化进程步入快车道,城镇化率每年以 2 个百分点的幅度提升,这主要得益于中心城市和县城的快速膨胀。但我老秘网市城镇化率仍低于全省 2个百分点,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城镇化发展“头大尾小”,在于小城镇的这个支撑点不牢固、不强壮。我老秘网市小城镇建成区人口多数不到万人,过三万人的寥寥无几。而苏、浙、粤三省的小城镇人口规模多数超过3万人,有的超过10万人;江苏的盛泽镇人口多达30万,80%是外来人口。发达地区经验表明,小城镇建成区人口达到2万人之后,镇域经济发展进入快速增长期;达到5万人之后,进入高速增长期。只要我们把小城镇发展作为战略重点,集中推进,加快建设,就能使更多的农民进入小城镇。经过3-5年的努力,如果全市12个优先发展的重点镇建成区人口都超过3万,其余镇建成区人口超过1万,我老秘网市的小城镇规模将有一个大的扩张,对于拉动城镇化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第三,加快小城镇建设是实施“三化同步”战略的主抓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发展,是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对新形势下构筑新型工农关系、城乡关系的科学把握。小城镇既是城镇化发展的重要环节和支点,又是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平台。“三化同步”聚焦小城镇,显示出小城镇的重要作用。我老秘网市正处于工业化加快转型、城镇化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提升的重要历史阶段,小城镇建设发展的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三化同步”战略的实施。特别是在城市产业转向农村、农产品加工企业向园区聚集、农村人口向城镇化链条加快转移的形势下,小城镇的载体作用更加凸显。引导农村人口有序向小城镇转移,不仅可以缓解农村人多地少的矛盾,减轻新农村建设的压力,而且能够降低农民进入城镇化链条的成本。实践证明,在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广大农民不可能全部转移到大城市,相当一部分农民要在中等城市或者小城镇安家兴业,必须发挥小城镇的聚合功能,吸纳农村人口以及经济活动由农村向小城镇集聚。

(二)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机遇难得。在“十二五”开局之年,我们面临着“三化同步”推进的重大历史机遇,市委、市政府作出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战略决策,正当其时,切实可行。从政策层面看,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缓解特大城市中心城区压力,强化中小城市产业功能,增强小城镇公共服务和居住功能。”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构筑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制定支持小城镇发展的资金、人才等鼓励政策,培育一批有一定产业基础、辐射带动能力强、特色鲜明的经济强镇、区域重镇和文化名镇。”同时,中央和省委正在积极开展“扩权强镇”试点工作,并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2010年,中央编办等中直六部委联合下发了开展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就加快推进体制创新、下放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创新机构编制管理等试点内容提出明确要求;省委、省政府确立了全省首批10个重点镇,实行优先发展,并制定出台了具体的发展意见和政策。由此看出,中央和省委对小城镇建设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扶持力度前所未有。从发展条件看,一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济基础。我老秘网市1995年实现整体脱贫后,经济发展不断跃上新的台阶,2010年GDP达到2400亿元;产业门类比较齐全,二十多个产业集群遍布城乡,支撑小城镇发展的能力显著提升。另一方面,夯实了城镇化发展基础。“十一五”时期,我老秘网市通过实施城镇化主导战略,做大了中心城区这个龙头,其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九县围绕中心城市打造“半小时城市生活圈”和“一小时城市生活圈”,规模迅速膨胀,承载能力显著提升。另外,我老秘网市坚持走以城带乡、统筹发展的道路,推动了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公共文明向农村辐射,被评为“中国城乡建设范例城市”,创造出的城镇化发展“临沂经验”,被编入中国村镇建设白皮书。从资源优势看,作为地域大市、农业大市、人口大市的临沂,相对于南方发达地区,小城镇发展的空间大、开发的潜力大;我老秘网市山好、水好、生态好,历史文化厚重,农产品资源丰富,旅游景点遍布城乡,适宜打造各具特色的小城镇;另外,我老秘网市有农村人口近700万,其中劳动力近400万,他们既是小城镇发展的受益者,也是建设者。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正处于难得的历史机遇期。

(三)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具备良好基础。“十一五”期间,全市完成路、水、电、气等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72亿元,比“十五”期间增长125%,加快小城镇发展具备了一定基础。一是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全市共有180个乡镇(街道),其中街道27个、建制镇130个。截至2010年底,建制镇总人口643万,超过5万人的73个,占总数的54.9%;建制镇建成区面积达到295 平方公里,人口112.5万。二是承载能力不断增强。2010年底,建制镇人均道路、人均住宅分别达到13.6平方米、27.5平方米;用水普及率、燃气普及率和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82.3%、59.1%和 17.4%。共规划包括小城镇社区在内的农村社区1600个,已建成328个;新建农村住房45万户、改造农村危房5万户。三是镇村面貌不断发生新变化。全市 65%的行政村完成“五化”达标任务;3100公里路域环境得到优化,城乡“五个结合部”得到有效整治;1100个村居实行物业化管理,240个农村社区完成“三上工程”;“户集、村收、乡镇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理长效机制逐步健全。

同时必须清醒看到,我老秘网市小城镇建设与发达地区相比,与科学发展的要求相比,无论是发展速度,还是发展质量,都存在较大差距。一是城镇规模偏小。多数小城镇规划起点低、定位不清晰、发展规模小,基本上是“一条水泥路、一排卷帘门”,绝大多数小城镇连一个像样的社区都没有,驻地基本上沿路而建,没有形成合理的规划,还是在较低层次上形成的自然模式,与小城镇规划发展的要求差距很大。目前,建成区人口超过1万的镇仅有63个,占总数的47.4%。二是经济实力普遍不强。普遍存在农业大而不强、工业支撑能力弱、服务业层次低的问题。地方财政收入超过2000万元的建制镇仅有18个,过亿元的仅有兰山区的2个。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发展视野不开阔,对外经济交流合作少,自我封闭,受资金、人才等限制,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三是基础设施落后。大部分小城镇基础建设档次差、水平低。多数小城镇“五化”建设不达标、缺少污水处理设施,功能不完善、不配套,以路代街、以街代市现象突出,对周边农村集聚吸纳、辐射带动的效应不明显。四是特色不够鲜明。一些小城镇布局不合理,建筑杂乱无章,形式单一,风格雷同,缺乏个性特色,制约了小城镇的发展。

总之,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机遇与挑战同在,困难和优势并存。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把握机遇,用辩证发展的眼光看待小城镇现状,理性看待困难和差距,切实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将劣势转化为优势,将差距反转为潜力,下决心在小城镇建设上尽快实现大的突破。

二、坚持优先发展,实施重点突破,全面提升小城镇建设水平

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小城镇建设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抓住中央、省委“三化同步”推进和“扩权强镇”的机遇,按照“规划先行、突出特色、注重民生、分类指导、重点突破”的原则,以体制创新、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完善城镇功能、提升承载能力为基础,以培育特色产业、壮大镇域经济为重点,积极培育发展一批重点镇、特色镇。力争经过3-5年的努力,全市打造30个建成区人口过2万、财政收入过亿元的小城镇,走出一条具有临沂特色的小城镇建设之路。

(一)坚持规划先行,引领小城镇有序发展。规划是发展的蓝图、建设的龙头,是小城镇建设的基础性环节。小城镇建设是否有特色,是否与当地的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否能为小城镇居民的生产生活提供舒适环境,能不能对周边有较强的辐射带动能力,很重要的就是要有好的规划。规划得好,事半功倍,惠及子孙;规划不好,事倍功半,殃及后人。小城镇建设规模搞多大,功能如何定位,先建什么,后建什么,都要根据地理环境、交通条件、经济贸易、人流物流的走向和发展辐射能力等多种因素来统筹考虑。现在我们的许多城镇发展存在的问题,都是由于缺乏科学规划、或者规划实施不到位造成的。必须从功能定位、区域布局、产业支撑、文化品位和建筑风格等方面,搞好小城镇规划,做到因地制宜,统筹谋划,突出特色。

一要体现规划的超前性。要超前考虑小城镇规划,决不能急于求成,急功近利,搞所谓的“先上马,后规划”、“干一段,看一段”;也不能因为现有人力、财力的限制,就降低规划标准,不能再干“今天建、明天拆”的事,要给后人留下财富,留下空间,不要留下包袱和遗憾。编制小城镇建设规划,要尽量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规划得细一点、设计容量大一点。既要有全市小城镇总体规划,又要有每个小城镇的详细规划;既要有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又要有产业园区发展规划,还要有社会事业发展规划,拉开建设框架,拓展发展空间。对市里确定的 12 个优先发展重点镇,要按照建设县域次中心的标准要求,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力求规划在可预见的时期内不落后。

二要体现规划的科学性。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不要好高骛远,盲目攀比,跟风效仿。既要保持传统风格,又要体现现代气息;既要注重借鉴吸收,又要注重发明创造。要把小城镇的规划与自然环境、历史底蕴、文化背景、产业发展协调起来,不能简单照搬照抄。城不在新,名在特色;镇不在大,优在功能;楼不在高,美在环境。一定要打造个性,彰显特色,防止千篇一律。我老秘网市山清水秀,红绿兼备,文化丰富,产业鲜明,要将这些优势凸显出来,特色体现出来。沿河的要做好水文章,展现水乡风情,建设滨水小城镇;靠山的要突出山区风光,与生态建设、乡村旅游结合起来,建设秀美城镇;沿路的要依托交通优势,突出商贸特色,打造区域性商贸强镇。

三要体现规划的严肃性。要坚持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规划一经批准实施,就具有法律效力,任何部门和个人都不能随意变更。要充分听取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意见,既重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又提高规划的公认度、知晓率。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把好项目审批许可关、项目跟踪检查关和监督约束关,对违反城镇规划的行为,依法追究有关领导和当事人的责任。特别是县里的有关负责同志和小城镇的党政负责同志,一定要强化规划意识,防止工作的随意性。小城镇的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认真研究制定好规划,对前届制定的规划要认真地搞好衔接,保持规划建设的连续性。要教育引导在小城镇工作的负责同志,强化规划意识,一届接一届地把规划实施好,把城镇建设好,真正造福于民。

(二)完善服务功能,增强小城镇吸纳能力。建设小城镇,基础设施是关键。要抓住国家和省大规模投资农村水利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集中力量,集中财力,规划建设一批小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力争 3-5年内有大的突破。一要加快完善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小城镇建设,必须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一些小城镇之所以面貌比较差、对周边人口的聚集作用不够强,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基础设施滞后。服务设施越好,在这个地方生活工作越方便、越舒适,城镇的聚集作用就越强。所以要高度重视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列入市县重点建设的小城镇,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要把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工作的重点,尽快改变基础设施薄弱、聚集作用不强、发展后劲不足的状况。要按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要求,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重点搞好道路、供排水、绿化、路灯、污水处理、垃圾无害化处理站场基础建设,配套建设地下管网,加快向周边村庄延伸。要加强供电、通讯、燃气、消防、环卫、专业市场等公共设施和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体育等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小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二要抓好城镇社区建设。要把城镇社区建设与当前正在开展的中心村建设、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结合起来,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十百千”工程要求,加快推进,加快建设。每一个小城镇驻地要重点抓好 2-3个城镇社区,以社区建设带动人口聚集。要配套建设社区服务中心,完善服务功能,吸纳更多的人进入小城镇居住和生活。三要突出抓好重点镇建设。要引导优先发展的12 个重点镇,以争创市级园林小城镇、市级生态小城镇、环境优美小城镇为抓手,以更高的标准、更大的力度,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利用今明两年的时间,确保实施好“五个一”工程,即建成一个规范化的城镇社区、一个设施配套齐全的市级经济园区、一个规范管理的大型商贸市场、一个多功能的文化广场、一个与城镇规模相适应的垃圾处理场,增强小城镇服务功能,努力将12个重点镇打造成名副其实的县域次中心。

(三)强化产业支撑,加快镇域经济跨越发展。建设是外在形象,产业是内在支撑。我老秘网市之所以小城镇建设滞后,之所以与南方发达城镇差距如此大,根本原因在于我们的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在于我们的产业支撑力度不够。要建设几万人、十几万人的城镇,在短期内可以通过改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环境、吸纳周边的富裕农民来居住,这在一定时间内是完全可以的。但从长远看,必须有产业的支撑,要吸纳这么多人,靠什么来吸纳?吸纳来干什么?最终还是产业问题。所以说,小城镇建设,既是一个规划建设问题,也是一个经济布局发展的问题。加快小城镇建设,必须高度重视产业的规划和发展,这是一个更带有根本性的问题。要解决“有镇无市”的问题,就必须通过产业发展带动人气、商气、财气集聚。要将产业发展规划纳入城镇总体规划,以经济园区为载体,推进产业、企业聚集,形成规模效应。要坚持“产业兴镇”战略,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培植骨干企业,不断延长产业链,壮大镇域经济实力。要按照“一镇一业”、“一镇多业”、“一镇一品”、“一镇多品”的发展思路,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沿河、沿路、重点旅游景区等城镇,要根据资源、地缘和产业基础,因地制宜地发展城镇工业、商业、贸易、旅游、文化、科技等产业,建设一批“工业重镇”、“商贸大镇”、“外贸强镇”、“旅游名镇”,真正把小城镇建设成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蓄水池”、农副产品流通的“周转站”、主导产业发展的“聚集地”。镇域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支撑小城镇发展的相关产业项目,需要各县区认真规划研究。作为一个镇而言,要想把产业发展起来,既要立足当地优势,突出当地特色;又要发挥优势,吸引工业项目。因为一个镇的面积是有限的,影响力是有限的。从我们临沂的情况看,有些镇是可以通过商贸和旅游拉动获得发展的。但是对更多的镇来讲,要真正支撑这个镇持续发展,在相当规模和层次上发展,还要靠工业项目的推动。这几年,我们一些县区除了搞好县里的开发区、园区以外,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县城和重点镇的发展,支持重点镇把一些项目安排在镇里的项目区,搞好项目区的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对项目的吸纳能力,这种做法对支持小城镇建设是非常必要的。一个小城镇没有几个像样的达到一定规模的产业,怎么发展?所以说,把适合镇里发展的资源型的、劳动力密集型的、有传统优势的项目放到镇里,形成支撑小城镇发展的产业优势,是小城镇建设的一条基本途径。特别是随着劳动力供需、供求的变化,民工荒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正加快向劳动力最集中的乡村转移。要抓住这个机遇,把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尽可能地安排到乡镇去,这也是必然的趋势。只有这样,才能长久地解决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在小城镇的产业发展上,要认真研究、精心布局。以商贸为主的小城镇,要重点发展贸易、餐饮、物流等服务业,建成一批区域性特色专业市场。以旅游为主的小城镇,要重点发展旅游及配套的餐饮、住宿、交通、贸易和娱乐等相关服务业,提高对游客的吸引能力。以加工产业为主的小城镇,要把工业发展作为建设经济强镇的重点,科学规划工业项目区,将项目优先向园区集中,形成产业集聚效应;要充分利用城市商贸物流业比较发达、各类资源相对丰富、农村劳动力相对充裕的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新上一批依托商贸市场的地产品加工项目,依托当地资源的工矿业加工项目,吸纳当地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劳动密集型项目。力争经过3-5年的努力,全市培植10个工业产值过百亿、利税过10亿和20个工业产值过50亿、利税过5亿的经济强镇。

(四)广泛融通资金,支持小城镇发展。城镇建设资金匮乏是一个突出问题,迫切需要研究解决。解决资金问题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支持帮助小城镇增强融资能力。要建立融资机制,改善投资环境,扩大招商引资,增强本地经济实力;通过增强实力,又可归还贷款,能够更多地融资,形成良性循环。当然,最困难的是起步,县区和市直各部门要给予支持帮助,使其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融资的办法和路子不少,关键是要开阔思路,开拓创新。一要“用好”本地财政资金。要树立支持小城镇建设就是支持“三农”的思想,适度整合投放农村的各类资金,引导其向小城镇建设倾斜。从今年起,市里每年每个优先发展的重点镇安排500万元,县财政按照1:1配套,专项用于重点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在我老秘网市财力并不宽裕的情况下,拿出这块资金用于小城镇建设,可以看出市委、市政府对小城镇建设的重视程度。要将这块资金运用好,用在刀刃上,使其真正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财力相对宽裕的镇,也要尽可能地挤出资金,扩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二要“用足”上级扶持资金。前几年,我老秘网市有9个镇列入全国重点镇、23个镇列入省级中心镇,去年大店镇又被列入省级优先发展的重点镇。对这些重点镇,上级都有相应的扶持政策,中央和省每年都安排专项资金用于重点镇建设;国家有关部委和省直有关部门,每年都有专项扶持资金下拨。希望市直有关部门和县区要加强配合协作,主动与上级部门对接,最大限度地争取中央和省里的资金扶持,千方百计挤进政策“笼子”。实践证明,这项工作谁跟得紧、工作主动,谁争取的扶持力度就大,谁就能率先发展。三要“用活”金融部门资金。金融部门对临沂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在小城镇建设上要一如既往地给予倾斜,特别是在产业发展、项目建设上,要给予更多的信贷扶持。在优先发展的重点镇,要探索建立城镇建设投融资公司或设立村镇银行,增强小城镇的融资能力。四要“用够”社会民间资金。我老秘网市民营经济发达,民间资本丰厚,经过多年的发展,一大批民营企业的老板已经完成了原始积累。这是小城镇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要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通过各种融资平台,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小城镇建设。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要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通过政府出政策、搞服务,调动民间资本的投入,促进城镇的产业项目建设。启动民间资本,关键是一个利益问题。民间资本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要把利益关系协调好,寻找投入以后相应利益的切入点。基础设施建设有些可以带来经济效益,有些不能直接带来经济效益,那就考虑它的回报体现在哪里?是不是可以体现在房地产项目的开发上?体现在工商业项目的优惠上?等等。要把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工商业发展、房地产业发展通盘考虑,统筹实施,给民营资本投入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留下回报的空间,这样就能调动民间资本投入。五要“用巧”经营城市资金。经营城镇的理念这几年已被广泛接受,并在城镇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要借鉴中心城区经营城市的经验做法,创造性地做好经营城镇的文章。要在把握好国家土地政策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盘活存量资产,有效挖掘和提高土地的收益,从土地资源的升值、房地产资源的增值中聚集资金。

(五)优化管理机制,巩固小城镇建设成果。“三分建、七分管”,小城镇的管理工作不可忽视。要把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将管理工作贯穿小城镇发展的全过程。要抓好每个建设项目的管理,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杜绝跑、冒、滴、漏现象的发生,千方百计降低成本。要对供水、排水、道路、环卫、园林绿化、市政维护等基础设施推行市场化、物业化管理,推动小城镇管理升级。要把管理的重点从主街主道向背街小巷延伸,从地上向地下延伸,从镇驻地向农村延伸。要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积极推行“门前四包”、“庭院三包”责任制,加大对违法占道、乱倒垃圾、乱设摊点、乱停车辆、乱设广告和以路为市等违章行为的查处力度。要把小城镇文明建设与正在开展的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和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结合起来,大力开展文明乡镇、文明街道、文明社区、文明楼栋创建活动,提高城镇居民的文明意识,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六)创新管理体制,增强小城镇发展活力。体制活,则动力足。要按照中央和省里的要求,逐步扩大小城镇管理权限,理顺职责关系,优化管理结构,增强小城镇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努力破解小城镇发展遇到的体制障碍。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根据省里的统一要求,对大店镇赋予一定的县级管理权限,在统一核定编制的基础上,赋予镇政府县一级设置机构和人员配备的权力,并在项目审批、干部管理、城镇建设等方面享受相应的权利。其它重点镇要借鉴大店镇的经验,依据发展需要,逐步赋予相应的管理权限,建立与其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原则上县一级的管理权限,只要是重点镇需要、能够下放的,都应该下放重点镇。当然这有一个过程,需要根据镇的发展情况,逐步来实现。作为重点镇,权限扩大,关键是用好。权限也是责任,不是说权限越大越好,比如机构设置和配置的权限,如果利用不好,乱设机构、超配人员,就会形成沉重的包袱,不仅不利于工作,而且会严重制约城镇的发展。对这些问题,一定要认真研究,妥善把握。要按照“相对集中、重心下移”的原则,进一步理顺小城镇管理执法体制,向镇一级派驻城管执法中队。县级部门派驻或设在镇的机构,要接受镇党委、政府的统一指导和协调;对派驻机构的考核实行条块结合的办法,其主要负责人的任免应事先征得重点镇党委的同意。对工作不力的派驻机构主要负责人,重点镇党委可向其上级主管部门提出调整建议。这一条非常重要。有些重要的职能部门,大多都是条条管理,这种管理是全省的一个大体制。上级部门要认真地听取镇党委、政府对直属机构工作情况和干部表现的反映和评价,使各项工作在一个镇的范围内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希望市直有关部门和县区都要认真地研究,支持、督促派驻在镇里的直属机构,自觉接受和服从镇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协调,全心全意地为所在镇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三、加强组织协调,凝聚发展力量,形成推进小城镇建设的强大合力

小城镇建设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任务重、要求高。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小城镇建设工作列入重要工作议事日程,形成整体推进合力,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一)加强领导,协调推进。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小城镇建设工作,真正将其作为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发展和推进“三化同步”的重要举措,抓紧抓好,抓出成效。为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市里成立了加快小城镇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领导小组要切实承担起组织协调、综合调度和监督考核等工作,认真研究解决小城镇建设中的重大问题。要实行市级领导、市直部门联系优先发展重点镇责任制,建立重大事项定期研究制度、联席会议制度、专项会议制度,协调推进小城镇建设工作。各县区主要领导同志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全力靠上抓,建立专门协调推进机构,配强工作力量。新闻媒体要营造舆论声势,推广典型经验,引导全市上下关心小城镇建设、支持小城镇建设。

(二)落实责任,明确分工。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明确分工,强化责任,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推进速度。规划部门要加快编制小城镇发展规划,以规划促发展;建设部门要牵头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工作,提高小城镇承载能力;财政部门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发挥好财政资金的奖励和导向作用;民政部门要牵头抓好城镇社区建设,改善居住环境;发改部门要认真研究产业政策,搞好产业布局,促进小城镇可持续发展;人社部门要牵头研究统筹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加快农村劳动力向小城镇转移;公安部门要认真研究户籍制度改革问题,为农民进入小城镇创造宽松环境;工商部门要牵头研究市场建设和管理问题,繁荣发展小城镇经济。市直各部门都要从小城镇建设的大局出发,发挥各自优势,全力支持小城镇建设工作。

(三)完善政策,破解瓶颈。这次会上,下发了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意见》,各级要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抓好贯彻落实。小城镇建设难度大、难题多,除了资金问题之外,土地问题、人才问题、户籍问题是制约小城镇建设的三大瓶颈。关于土地指标问题,要在认真执行相关政策的前提下,通过实施旧村改造、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空心村整合、农村社区建设等办法,积极争取增减挂指标,统筹解决好小城镇建设用地难题。关于人才问题,要结合今年领导班子换届,进一步加强乡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建设。有计划地从市直和县区直部门、单位选派一批熟悉小城镇建设工作的人员,充实到重点镇领导班子及相关单位。要抓好镇、村干部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镇、村干部的思想认识水平,使他们更多地了解掌握城镇建设的相关知识,成为抓小城镇建设的明白人。要注重在高校毕业生中选派一批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城镇后备人才,充实到小城镇工作中。关于户籍问题,要研究适应小城镇发展需要的户籍制度,真正从体制上让进入小城镇的农民变为居民。同时,要注重抓好小城镇居民就业、社会保障、子女入学、合作医疗等方面的制度创新,让小城镇居民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样的待遇。

(四)加强考核,兑现奖惩。要把小城镇建设工作纳入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列入年度考核目标。要制订科学的考核办法,由市加快小城镇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制订小城镇建设考核方案,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统计部门要把小城镇发展的数据纳入统计范畴,为小城镇考核工作提供参考依据。要建立动态评价机制,对发展快、成效大、达到目标要求的小城镇,纳入重点镇管理。通过抓先进、督后进、带中间、促平衡,推动全市小城镇建设上水平、上台阶。对组织领导有力,推进效果明显的小城镇,市委、市政府给予表彰奖励;三年内达到发展目标的重点镇,主要负责同志可由副县级干部担任。对措施不力、工作滞后、达不到年度目标要求的小城镇,在全市予以通报;对连续三年完不成发展任务的重点镇,对相关负责同志进行必要调整。

同志们,“十二五”时期是我老秘网市小城镇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任务艰巨,使命光荣。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奋进,大胆实践,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努力开创我老秘网市小城镇建设的新局面,为建设富裕美丽的“大临沂、新临沂”作出应有的贡献。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