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有关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公文写作素材汇总贴 [打印本页]
作者: 天下秘书 时间: 2012-7-17 06:57
标题: 有关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公文写作素材汇总贴
《中华人民共和国可持续发展国家报告》:
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推动中国可持续发展
2012年6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外正式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可持续发展国家报告》,报告提出,不断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倡导绿色消费,逐步提高发展质量,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
一、背景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规范和扶持服务业发展的法规和政策文件,推进服务业持续较快发展,规模总量不断扩大,占经济的比重稳步提升,对外开放程度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服务业发展拓宽了就业渠道,减轻了经济发展对土地、水、矿产等自然资源的消耗。
二、服务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显著增强
2010年,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7.4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3.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8.5%,比2000年分别提高4.2和3.7个百分点;服务业就业人数占全社会就业人数的34.6%,比2000年提高7.1个百分点,新增就业岗位6 500万个。高技术服务业已经成为服务业增长的重要引擎,中国的移动通讯和互联网用户已居全球首位。
三、服务贸易迅速增长
2010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为3624亿美元,占世界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比重由2000年的2.2%上升到5.1%,服务出口和进口排名则分别由第12位和第10位,上升到第4位和第3位。计算机和信息、咨询服务等高附加值新兴服务出口的规模优势逐步显现,效益逐步提高。以旅游、运输等为主的传统服务出口总额所占比重由2000年的高于68%降低至2010年的55.5%。为推动中国服务贸易新发展,搭建全球经济贸易合作新平台,中国政府将从2012年开始,每年在北京举办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来源:国家发改委老秘网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可持续发展国家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解读:2012年大力促进服务业发展
加快服务业发展、提升服务业层次,不仅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内在要求,而且也是促进中国经济发展转型与升级、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增强产业竞争优势,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客观需要。
我国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不仅表现在现代服务业相对落后上,而且反映在整个服务业发展水平偏低上。“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关于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和服务业就业比重的预期性指标没有完成。我国服务业发展总体水平偏低的格局并未得到根本改变,还存在结构不合理、竞争力不强等突出问题,服务业发展面临的深层体制机制困扰尚未破除,极大地制约了服务业发展水平和活力的快速提升。服务业发展滞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块“短板”,必须尽快加以改变。
加快发展服务业总的要求是,坚持生产服务业与生活服务业并重、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并举,实施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财税、金融政策,支持社会资本和外资进入服务业领域,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要以开放促改革,以竞争促发展,推动服务业制度创新,完善服务业政策体系,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
要加快推进服务领域改革。一要深化社会领域改革。尤其是要搞好服务业改革与事业单位改革的衔接。目前我国一些服务行业垄断性强,不少社会服务或由政府部门包揽,或由事业单位承担。这不利于社会资本进入非基本服务领域,不利于公平竞争,也不利于提高服务效率和水平。要通过深化改革,建立公平、规范、透明的市场准入标准,打破部门分割、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扩大服务业开放领域,鼓励和引导各类资本投向服务业,大力发展多种所有制服务企业,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服务业市场。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二要推进财税、价格等方面的改革。在财税方面,要用好促进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服务业示范园区发展,更要抓紧研究出台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改革举措。如深化增值税制度改革试点,这有利于解决服务行业重复征税问题,改善发展环境。又如推进服务业领域正税清费,可以减少不合理收费,规范发展秩序。再如服务业在用水、用电等方面价格比工业高,不利于服务业发展,也需用改革的办法加以解决。要结合增值税改革,完善生产性服务业税收制度。实行鼓励类服务业用电、用水、用气、用热与工业同价。三要完善土地、金融等政策。现在一些地方发展工业项目,土地政策相当优惠,甚至出现“零地价”现象。金融方面,存在着中小企业融资难、小型金融机构发展不足等问题。而服务业大多是中小企业,迫切需要支持。要统筹研究如何在土地、金融政策上支持服务业发展,落实支持小型金融机构发展的政策措施,为服务业发展创造条件。扩大服务业用地供给,工业企业退出的土地优先用于发展服务业。拓宽服务业企业融资渠道,支持符合条件的服务业企业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
推动服务业大发展,要坚持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并重、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并举。现代服务业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服务业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现代服务业上。我国的服务业既需要提升速度、提高比重,又需要提升质量、提高水平,这就要求把更多精力放在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上。我国传统服务业发展还明显不足,需要抓住重点,解决制约发展的突出矛盾。要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要深化专业化分工,加快服务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加速发展。要有序拓展金融服务业,服务实体经济,防范系统性风险,有序发展和创新金融组织、产品和服务,全面提升金融服务水平。特别是要积极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围绕促进小型微型企业发展、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绿色经济、支持企业跨境经营,以及发展网上交易等新型服务业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以高技术的延伸服务和支持科技创新的专业化服务为重点,大力发展高技术服务业。规范提升商务服务业。要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面向城乡居民生活,丰富服务产品类型,扩大服务供给,提高服务质量,满足多样化需求。优化发展商贸服务业,鼓励和支持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支持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商贸流通企业。积极发展旅游业,完善旅游服务体系,加强行业自律和诚信建设,提高旅游服务质量。鼓励发展家庭服务业,以家庭为服务对象,以社区为重要依托,重点发展家政服务、养老服务和病患陪护等服务。全面发展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来源:中国政府网摘自《政府工作报告问答》)
温家宝:中国服务业发展潜力巨大
服务业是衡量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加快发展服务业,是中国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主攻方向,是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持续改善的内在要求。“十一五”期间,我们制定了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指导意见,出台一系列促进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的政策措施。2011年,服务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达到43.1%,吸纳就业人口约2.7亿;服务贸易总额突破4000亿美元,居世界第四位;服务业吸收外资552亿美元,首度超过制造业成为利用外资最多的领域。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受多种因素影响,中国服务业总体供给不足,结构不合理,竞争力不强,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不高,与经济社会加快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要求不相适应。为此,中国政府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总量的比重要从43%提升至47%,2015年服务进出口总额达到6000亿美元。中国服务业发展潜力巨大,与扩大内需相辅相成,我们完全有信心、有办法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
——我们要深入推进服务领域各项改革。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的改革方向,坚决打破部门分割、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充分释放服务业的发展潜力和活力。要深化金融、电信、铁路、民航等服务行业改革,放宽市场准入,引入竞争机制,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对属于基本公共服务范畴的基本公共教育、基本医疗卫生、基本住房保障、基本社会服务、社会保险、就业服务、公共文化体育等,坚持在政府负责的前提下,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事业企业分开、营利性机构与非营利性机构分开的原则,加快事业单位改革,使相当部分事业单位逐步转化为企业。深化政府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实现由内部自我服务为主,向主要由社会提供服务为主转变。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服务业市场,坚决破除阻碍民营企业投资的“玻璃门”和“弹簧门”。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入的服务领域,都要向社会资本开放。
——我们要积极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中国加快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思路。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谈判中,中国就服务业对外开放作出了广泛而深入的承诺。中国完全兑现了承诺,开放了100个服务部门,其中54个允许外商独资,23个允许外资控股,基本没有设置地域限制、数量限制和歧视性待遇。我们还在一些服务领域实行自主开放,比如开放交强险,提高外资在合资证券公司中的股比等。实践证明,中国是说话算数、勇于担当的国家,是致力于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国家。今后,我们将坚持进口与出口并重、“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的方针,全面提升服务业的开放水平,努力提高服务贸易在对外贸易中的比重。要鼓励软件和信息服务、文化、建筑服务等优质服务出口,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使“中国服务”与“中国制造”并肩进入国际市场;也要积极扩大服务进口,鼓励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端服务,预计今后五年中国服务进口总额将超过1.25万亿美元。要继续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欢迎各国企业来中国投资兴业;也要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在境外建立地区总部、营销网络和研发中心。
——我们要大力优化服务业结构。适应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升级的趋势,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规范提升传统服务业。现代服务业是制造业的“心脏”和“大脑”,是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强大动力。中国处于工业化的关键阶段,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是必须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要适应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大力发展金融、物流、商贸、广告会展、科技服务、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提高制造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同时,大力发展旅游、健身、家政、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满足城乡居民多样化需求。鼓励传统服务企业改革创新和兼并重组,走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之路,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服务企业。
——我们要努力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环境。纠正“重工业、轻服务业”的发展思路,加快实施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逐步实行服务业用电、用水、用气与工业同价。扩大服务业用地供给,工业企业退出的土地优先用于发展服务业。拓宽服务业企业融资渠道,支持有实力的服务企业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取消针对服务业的各种不合理收费,对合理的收费要依法公示并接受社会监督。目前,上海市正在实行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我们将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扩大范围,完善服务业税收制度。(来源:光明网摘自温家宝在首届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开幕式上的演讲)
作者: 天下秘书 时间: 2012-7-17 06:57
国家发改委:我国服务业发展现状
一、2011年服务业运行状况
2011年,服务业增加值完成203260亿元,同比增长8.9%,增速比2010年下降0.9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3.1%,下降0.1个百分点,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从全国37个省(区、市)、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情况来看,服务业增加值增速上升的有11个,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上升的有10个,主要是东部经济发达的地方,其他均呈不同程度的下降。
从2012年1月份非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看,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2.9%,环比下降3.1个百分点,显示服务业增速有所放缓;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63.2%,环比上升1.5个百分点,反映出服务业发展的市场预期向好。
二、2012年一季度服务业发展情况
2012年一季度国民经济增长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完成49622亿元,同比增长7.5%,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1.6个百分点。一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8.1%,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6个百分点。服务业增速下滑幅度与GDP增速下滑幅度持平。
从全国31个省(区、市)的情况来看,一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上升的有11个,增加值增速上升的有9个,持平的分别1个,其余地区上述2个指标均呈不同程度的下降。37个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中,一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同比提高的有26个,下降的有11个。服务业增加值增速上升的有10个,持平的1个,下降的26个。
2012年3月份,非制造业PMI商务活动指数保持在58%的较高水平,服务业呈现平稳增长。4月份的非制造业PMI商务活动指数比3月份下降了1.9个百分点,反映服务业增速有所放缓。(来源:国家发改委网站)
黑龙江省:现代服务业发力五大领域
从黑龙江省商务厅获悉,今年全省现代服务业将以优化结构为主线,以重点项目建设为着力点,积极推进以现代商贸和物流、旅游、信息、金融等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全面构建繁荣发达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全年服务业占GDP比重力争达到40%。重点推进158个重点项目,总投资1862亿元,计划投资532亿元,项目数量和投资额均比2011年实际开工数和实际投资增长1倍以上。
打造商贸核心区。重点培育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大庆等中心城市的区域性商贸中心,发展壮大哈西万达购物广场、大庆兰德置业奥特莱斯世界品牌广场等一批主业突出、管理水平高、辐射范围广、能够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大型商贸集团,建成牡丹江会展中心、大庆市大连万达西城中央商务区一期等商贸核心区。加强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建设20个国家级、30个省级大市场;继续开展家政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开展再生资源体系建设试点,积极发展现代社区商业。以哈洽会为重点,积极推动会展业的发展,鼓励各地举办或承办区域性、专业性、国际化展会,推动会展经济发展。
建设现代物流中心区。做好华南城项目建设相关跟踪服务工作,确保按计划建成运营,带动哈尔滨东部地区相关产业发展。推动农产品物流中心、区域物流园区等一批专业性物流中心区建设。
发展特色旅游精品区。以中俄旅游年为契机,着力开发冬季旅游市场、努力实现四季旅游均衡发展,继续推进全省旅游名镇建设项目,重点开发冰雪游、避暑消夏游、北国风光特色游、生态游、农家游等旅游产品。
构建信息服务业优势区。建设以黑龙江省地理信息产业园、哈尔滨、大庆服务外包核心产业园区为中心的创意外包产业基地。推动黑龙江省物联网、云计算的快速持续发展。
打造金融集聚区。构建以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体系,形成银行、证券、保险、典当、担保、小额贷款公司等多种金融机构协同发展的多元化格局。积极引进各类金融机构,促进市场竞争。着力发展村镇银行、担保、信托、创业投资、小额贷款等地方金融组织。引导金融机构入驻,提升金融整体服务水平。完善政银企对接机制,规范发展资金借贷市场,防范金融风险,创建促进金融与产业融合发展的体系。(来源:人民网)
辽宁省:成为全国第三个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省份
2012年2月,辽宁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启动仪式在沈阳举行,这标志着辽宁省继北京、上海之后,成为全国第三个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省份。
据悉,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财政部、商务部在全国选择部分基础条件好、示范效应强、特色明显的地区开展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工作,探索服务业发展新模式,为全国提供示范经验。经财政部、商务部批准,沈阳、鞍山、营口成为试点城市。到2013年,3个试点市力争建设营业额超50亿元的现代服务业聚集区不少于35个,投资额20亿元以上的重点项目不少于40个。
辽宁是一个老工业基地,是重化工业省份,服务业比重偏低。虽然服务业是辽宁的一块短板,但我们看到,短板也是潜力,是希望和未来。辽宁全面振兴、结构调整、科学发展都离不开服务业。省委、省政府已经下定决心把辽宁服务业抓上去。一是确定了发展目标。在“十二五”期间,辽宁不论遇到什么困难,服务业占经济总量42%的目标不能动摇,我们必须坚韧不拔地完成。二是狠抓了城区经济。城区是发展服务业的主要载体和主力军,抓好了城区工作,就抓好了服务业。我们在全省56个城区抓了区划调整、简政放权两项改革和服务业聚集区、工业产业园区建设。三是狠抓了各市服务业聚集区建设。我们就是要在一个市形成一个服务业聚集区,形成形象和生产力。四是组建了服务业委员会,专门负责服务业发展的组织、协调和推动工作。我们坚信,有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国家各部委的大力支持,辽宁能够摆脱“东北现象”的困扰,能够抓好工业结构调整,也一定能够发展好服务业。(来源:中国政府网)
天津市:做强做大现代服务业 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
日前,天津市委副书记、市长黄兴国在深入东丽区调研时强调,要打造完善的商业链条,吸引更多人流、物流和资金流,进一步增强辐射力、带动力和影响力,满足人民群众各个层次的消费需求,促进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
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市委、市政府加快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建成了一批独具特色、深受欢迎的大型商业综合体和商业街区,繁荣活跃了消费市场,方便了人民生活,促进了经济发展。当前,我们正在按照中央对天津的城市定位要求,加快建设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面临难得的机遇。要把发展高水平的现代服务业放在突出位置,坚持开放理念,创新思路招法,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取得新的突破。
要进一步完善商业综合服务功能,加大招商力度,优化商业业态,进一步增强辐射功能和带动能力。要充分发挥品牌优势,精心策划实施,体现品位特色,努力打造知名品牌,进一步增强影响力和竞争力。要大力培养龙头商业企业,建立健全精细化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水平,提升经济效益。要以满足人民群众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为导向,完善软硬件设施,给消费者提供舒适、温馨的消费环境,用一流的服务赢得市场。各有关方面要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合力,努力促进现代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来源:人民网)
上海市:“十二五”将基本建成25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上海2012年1月发布《上海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显示,“十一五”期间上海率先在全国建设的20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已有16个基本建成,到“十二五”期末,上海将基本建成25个集聚区。
据悉,“十一五”初期,上海在全国率先推出具有开创性意义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概念,发展融合金融、商务、信息、咨询等多种功能的集聚区。经过5年的大力推进和建设,上海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规模逐渐增加、定位日趋合理、功能逐渐增强、特色日趋鲜明。目前,在“十一五”确定的20个集聚区中,浦东新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等16个集聚区已基本建成,占到集聚区总项目的80%。
经过“十一五”的探索和实践,这批各具特色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呈现出“形态凸显、功能初现,重点突出、产业集聚,配套便利、交通便捷,效益显著、效应明显”等特点,成为上海新一轮发展的新载体、新引擎。
据上海市商务委初步统计,到2010年底,上海集聚区建成面积约1556万平方米,完成投资总额约2194亿元,引进全球及中国500强企业408家,从业人员约79万,2010年实现税收476亿元人民币,年度税收亿元以上的楼宇150栋。
从上海市商务委获悉,“十二五”期间,上海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要基本形成定位科学、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发展格局,使集聚区成为发展服务经济、提升城市功能的功能型区域,成为促进经济结构转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创新型区域,成为广泛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智慧型区域,成为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低碳型区域。
按照规划,上海将在2015年新增浦东新区世博园区会展商务集聚区、青浦区西虹桥商贸商务集聚区、金山区枫泾国际商务区、松江区松江新城国际生态商务区和崇明县陈家镇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等5个集聚区。“十二五”末,上海全市将基本建成集聚区的数量达25个,新增建筑面积600万平方米,完成投资1200亿元人民币,累计引进各类总部机构达到500家,吸纳就业达到100万人。
在世博园区会展商务集聚区内,13家央企总部已确定落户,世博轴商业街、高星级酒店群建设均破土动工,形态优化与功能转型也已同步启动,整个区域将建成浦东会展商务新地标。青浦区西虹桥商贸商务区内,世界最大的展览设施中国博览会会展综合体已经开工,3年后项目建成,将有效突破上海会展业瓶颈,提高上海会展业发展水平,并且将与金山、松江、崇明等区县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一起,成为对接长三角区域发展、辐射全国的重要载体,还将为上海市郊新城建设提供大量就业岗位。
上海市副市长艾宝俊表示,上海在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中,要开放融合,注重与上海“四个中心”建设与各项总体发展规划等的衔接,把推进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要群策群力解放思想,突破传统思维模式和不适宜的制度束缚,相关政策优先考虑在集聚区先行先试;要扩大宣传,提升集聚区影响,吸引国内外知名、优质的企业落户在集聚区;要把握集聚区从“十一五”探索阶段进入“十二五”深化阶段的特点,创新工作机制、推进方法、政策引导,市区联动,形成合力,充分发挥联席会议和区县作用,扎扎实实推进集聚区建设,为促进上海服务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做出新的贡献。(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 天下秘书 时间: 2012-7-17 06:58
山东省:2012年服务业增加值占比将力争达到40%
2011年山东全省服务业实现了快速增长,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7418亿元,居全国第三位,比上年增长11.3%,占比达到38.3%,较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增幅居全国第一,在全国排名升至第12位。而服务业投资则占到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50%,完成12969.7亿元,增长23.8%,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山东服务业吸纳社会就业的能力增强,促进消费的作用明显,重点行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今年山东服务业发展的环境,挑战与机遇并存,但总的看是机遇大于挑战。今年山东服务业发展重点是:全面推进十大重点领域发展,重点突破高端现代服务业;全面推进城区园区载体建设,重点突破中心城区和服务业集聚区;全面推进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建设,重点突破服务业总部和龙头企业;全面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重点突破投资、消费、城市化。
为保证目标顺利实现,山东省对今年服务业发展进行了认真部署。一是大力开展“服务业政策落实年”活动,督促已出台的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并结合服务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研究制定进一步促进服务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二是加快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深入推进济南、青岛两个国家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积极推动实施11个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三是努力扩大服务业投资,加大财政资金对服务业发展的支持,积极支持服务业企业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四是加强服务业载体建设,调整完善省级重点服务业城区、园区和企业的认定办法,充分发挥载体建设的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五是继续推进企业剥离非核心业务工作,重点剥离现代物流业务、专业配套服务和中介服务、后勤保障服务。六是加强经济形势运行分析、考核和统计工作,建立健全服务业形势分析制度和工作体系,进一步完善考核办法,突出抓好服务业重点行业的统计。(来源:中国经济导报网)
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国际借鉴及启示
现代服务业是与当代主流技术相联系的服务门类。从广义角度界定的现代服务业包括以下几类:第一类是某些传统服务业经过新技术、新管理理念的改进,或者注入新服务内容,而提升为现代服务业,如物流、金融、房地产、商业等;第二类是伴随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发展而兴起的新兴服务业,如信息服务、技术服务、研发设计、租赁、商务服务等;第三类是与现代技术相联系的第一、二产业中的服务业,如农业中的技术推广、良种提供、专业化机械作业提供等,第二产业中专门从事研发设计、销售和技术服务、电水气输送以及专业建筑装饰等。因此,现代服务业主要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为生产者、消费者提供传统内容和新兴内容的服务业。不断创新是现代服务业的产业本质,也是创造差异化优势和增值的主要源泉。从微观层面而言,Kong-Raelee(2003)认为现代服务业的创新模式主要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由服务业发起创新,通过向广泛的用户提供服务,将服务创新推向市场,即供给驱动;第二种是用户需要特殊的服务解决其所面临的问题,为了满足用户需求,服务提供者进行创新并将之推向市场,即需求驱动。需求可能来自于制造业、服务业等产业,也可能来自消费者;第三种是用户同服务提供者在交互作用的过程中,由服务者提出创新性的服务,用户接受服务提供者的建议,采取新的服务,将创新性的服务推行市场。可见,现代服务在与客户的互动接触和服务过程中,不断推动着组织和管理领域的互补性创新。
从城市产业发展的角度而言,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驱动力同样来自于产业自主创新的供给驱动、需求驱动、或者是二者的共同作用。综观世界着名城市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成功的模式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种。
一、自主创新和需求共同推动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模式
自主创新和需求共同推动的模式是指现代服务业所在区域本身有较好的技术和人才基础,能够通过技术的不断创新推动现代服务业的升级换代;另外,所在地还面临来自上下游产业和消费者的大量需求,日益更新的需求将推动现代服务业不断创新。这一模式的典型是纽约。
1、纽约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路径
纽约的服务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超过80%。纽约历史上即一直以轻工业为主,基本上没有发展过重工业,虽然美国二十世纪主导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是三大主导产业——电器、化学、汽车,但纽约基本没有跟这三大产业有更多联系,其工业结构没有变化,变化在于由标准化批量生产到个性化产品。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纽约在整个世界的经济地位迅速上升,服务业取代传统的轻工业成为纽约的支柱产业,50%的工业部门被新兴的金融、商贸服务取代,服务业在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2000年纽约市的总人口为801万人,个人总收益3008.3亿美元,其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分别为0.6:15.2:84.2。自1960年代起,纽约市工业就业人口减少了一半,制造业就业人口减少了2/3。以信息、金融为基础的服务业构成了纽约经济的主要支撑,另外,知识要素占主导地位的知识服务业在纽约的集聚和长足发展,使得纽约在新一轮的知识经济变革中继续牢牢居于领先的位置。
2、纽约发展模式的特点
纽约处于世界产业链中的最顶端,其产品的价值有70—80%来自于服务,反映了经济增长过程中知识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巨大推动作用。纽约的产业结构在不断调整过程中,淘汰了那些不适应城市经济发展的资源消耗型产业,转而以服务业中高附加价值的金融等为经济基础。纽约现代服务业的特点是高知识含量、低资源消耗,带来的结果是在某些高附加价值产业上的高度集聚,其需求来自全世界的企业和消费者。这些产业包括批发、专业技术服务、信息服务、健康服务等。
作为世界着名的港口和贸易中心,纽约的批发额与零售额之比达到了15.5:1,批发业占据了贸易的主体,而批发业正是城市贸易辐射力的来源,也是贸易中心功能的集中体现。专业技术服务的从业人员总收入总量仅次于金融保险业,是目前纽约的第二大产业。其中,法律服务占到专业技术服务总收入的29.43%,法律服务的从业人员收入总量(70.39亿美元)已经远远超过制造业的从业人员总收入(52.11亿美元),而这些服务业正是集聚和辐射能力极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现代服务业的代表。
3、纽约现代服务业基于都市圈各个城市所构成的整体产业体系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纽约在都市核心区制造业比重下降的同时,通过调整制造业类型及其空间分布,城市的制造业功能并未丧失,核心区传统制造业外迁同时,都市型制造业和金融、商务等服务业进入核心区,都市圈周围从原来的城郊农业为主,转变为以制造业、服务业为主。纽约大都市圈有纽约、费城、华盛顿、波士顿、巴尔的摩等着名城市,它们单独看均显得产业单一,但在都市圈系统中互补协作,联系紧密,综合性整体功能远大于简单的叠加[3]。大都市圈及其周围城市的多样化和综合性整体功能支撑了纽约高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二、二次创新推动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模式
二次创新推动模式是指产业所在地原有的技术和人才优势并不突出,通过先进技术的引进,推动制造业的发展,进而带动相应为制造业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这一模式的典型是东京。
1、东京现代服务业发展路径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如同许多发达国家城市,东京都的产业结构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走过了重化学工业——重工业——都市型工业——现代服务业这一完整的发展历程,逐步形成以高度发达的生产性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作为日本最大都市的东京,一直走在全国工业化过程的前列。经过了二战以后的1946-1955年的经济恢复时期后,东京在1955年率先进行重化学工业化,大力发展机械、钢铁、化工等重工业部门。1955年至1965年期间,包括了食品、纺织、印刷出版、化学、金属和钢铁等多个部门在东京有了很大的发展。1965年至1973年期间,是以机械、钢铁、化工等重工业为中心的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其时包括日本最大的钢铁企业新日铁和最大的综合性化学工业公司三菱化工公司的总部和主要的生产基地都在东京。到1973年,电气机械的比重高达17.2%。
1973年以后,随着各地开发政策所带来的分散化,经济高速发展中工业过度集中所带来的公害和环保问题也日益突出,以及石油危机引发的省资源、降能耗所导致的产业调整的合理化运动,东京都内工业的发展速度及比重相应下降。1975年到1996年21年间,东京都制造业从业人员减少了31.9万人,比重由1975年的25.2%下降到14.8%,下降了10.4个百分点。东京的制造业中都市型产业的集聚效应不断增强,以集聚为特征的出版印刷等“都市型产业” 逐渐成为了东京第二产业的支柱。2000年,印刷出版业从业人员占整个制造业的26.5%,产值占28.9%,是东京都的第一制造业。
制造业功能减弱的同时,产业结构正逐步向生产者服务性质的中枢管理职能转换,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即使在整个经济处于萧条的形势下也不例外。整个服务业的就业比重从1978年以后持续上升,其中主要是除贸易、金融保险和房地产外各类服务业就业人口的增加,1975-1996年期间增加了13.4万人,对整个第三产业就业增长的贡献占有绝对重要地位。批发零售业是第一就业产业,1996年从业人员数为284万人,占总就业人口的31.6%。
从国民生产总值的构成来看,批发零售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是东京第三产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2000年这三大产业总计占整个国民生产总值的47.8%。其中,批发业最为发达,1999年,东京都批发业销售额占全日本37.5%。
2、东京现代服务业基于东京都市圈的多功能定位
东京的产业布局同样依托于都市圈。东京都总面积为2187平方公里,包括23个区(中心区域)、26个市(边缘区域),并与周边的千叶、神奈川、琦玉三县共同营造出整个大东京圈的概念,它同南面的横滨和东面的千叶地区共同构成了(东)京(横)滨(千)叶工业区。东京的城市功能是综合性的,它是日本最大的工业城市,聚集着全国11%的工厂,主要有钢铁、机械、化工、电机、精密仪器、印刷出版和服装等各种产业。既有纽约的金融和总部经济功能,又有华盛顿、伦敦的政治功能,还是发达的先进制造业中心,有学者认为东京是“纽约+华盛顿+硅谷+底特律”型的多功能世界级都市。
3、东京模式特点
东京模式的特点是制造业二次创新推动下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技术的引进吸收和消化改造为日本制造业腾飞奠定了基础,精益生产方式是日本制造业享誉全球的法宝,这就需要专门化高效优质的生产服务做配套。因此在先进技术进入东京的同时,需要将先进生产性服务业引入东京,以专业化的方式为制造业提供高效服务,促使制造业升级。从国外引进先进的生产性服务形态可以打破内部的低端均衡,使生产性服务逐步专业化、外部化,并推动制造业转型,制造业的升级又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因此东京的现代服务业集中于高附加价值、与制造业紧密结合的生产性服务业。
作者: 天下秘书 时间: 2012-7-17 06:58
三、外来制造业和服务业需求推动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模式
外来制造业和服务业需求推动模式是指原来产业基础较好的城市或者区域在转型过程中,将低附加价值产业外迁,留下的产业以高辐射能力的现代服务业为主,其服务的需求来自外来的制造业以及服务业。这种模式的典型是中国香港。
1、香港现代服务业发展路径
半个世纪以来,香港经济结构经历了三次重大转型。第一次是从转口贸易转向工业化(50年代初至60年代末)。是由于当时国际对内地实施禁运,使香港在短时间内从转口港转型为制造业中心。第二次是从工业化转向经济多元化(70年代初至80年代初)。是由于内地推行改革开放政策,香港得以把劳动力及土地密集型的工序迁往内地,而把增值较高的业务环节,例如产品设计、市场推广、以及贸易服务的活动留在香港,令香港从制造业基地转型为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体系,服务业在上世纪90年代已经占香港的本地生产总值超过八成。第三次是从服务业转向发展高新技术产业。2009年《世界竞争力年报》香港排名第二,仅次于美国。
2、香港现代服务业发展模式的特点
首先香港服务业的需求主要来自于国际,表现在80年代以来香港服务出口优势不断强化,服务出口为香港带来巨大外汇收益。具体而言:
第一,香港是重要的国际转口城市。香港是中国内地进出口商品的最大转口港,也是东南亚国家的重要转口港。
第二,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进一步提高。目前世界前100家大银行有81家在香港营业,香港已成为全球第四大银行中心和银团贷款中心,亦为亚太区主要对外投资者和资金供应者。同时,香港又是全球第五大外汇交易市场,世界四大黄金市场之一,股票市场规模居世界第七位,香港拥有亚洲区数量最多的基金管理公司和保险公司。
第三,香港是跨国公司的亚太营运中心。
香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是外来的服务需求与已经转移至内地的制造业共同推动下的发展模式,其服务对象既有内地,更为国际需求服务。因此,香港现代服务业具有高附加价值、低资源消耗、紧密结合国际经济发展需求,同时辐射内地的特点。
四、政府主导的国际外包服务需求推动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模式
政府推动下的国际外包服务需求推动模式是指在所在地区利用自己的固有优势,抓住国际新兴产业的发展趋势和市场空间,由政府制定一系列产业发展政策,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由此形成地区支柱产业。这一模式的典型是印度班加罗尔的软件开发。
1、班加罗尔软件外包产业发展路径
班加罗尔是1990年印度电子工业部第一次批准成立3个软件科技园区之一。2004—2005年度,班加罗尔所在卡邦的软件出口总额约62.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52%,其中大部分软件出口来自班加罗尔。印度软件的最大市场主要是美国。据统计,在2004—2005年度,班加罗尔园区的软件出口市场中,美国和加拿大占63%,欧洲占23%,日本占4%,亚洲其他地区占5%,其他地区占5%。
目前班加罗尔有高技术企业1560家左右,集聚了印度本土三大软件企业INFOSYS、WIPRO和TATA咨询公司以及一批世界着名的跨国公司,如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美国电报电话公司、摩托罗拉公司、朗讯科技公司、微软公司、甲骨文公司、日本索尼公司、东芝公司、德国西门子公司、荷兰飞利浦公司等。其中,园区前十位的大公司占整个地区出口额的50%。
历史的班加罗尔拥有完备的高科技产业基础,1950年代,印度负责火箭和卫星空间研究的国防研究发展组织、印度科学研究组织、国家航空实验室、印度斯坦飞机制造公司等一批国字头的高科技研究机构都在班加罗尔,形成了以空间技术、电器和通讯设备、飞机制造、机床、汽车等产业为龙头的一批产业,为后来软件产业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科研基础。
2、班加罗尔模式的特点
政府主导下,充分发挥原有的比较优势是班加罗尔软件开发业的重要特点。被称作“亚洲的硅谷”的班加罗尔所在的卡纳塔克邦在印度只是一个中等发达程度的邦,该邦经济增长速度甚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禀赋条件差的情况下,卡纳塔克邦对于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给予大量优惠政策,还创新性地采取了两个战略措施:一是主要从美国硅谷企业承接软件开发合同,弥补国内需求不足;二是建造班加罗尔电子城,而没有等待印度整体基础设施水平的提高。除了地方政府的政策扶持之外,印度中央政府层面也推出了一系列以税收优惠为主的发挥竞争优势的政策,终令班加罗尔一跃而成为印度信息产业的领军之地。
五、对中国的启示
综观以上各个城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路径,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对于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启示:
1、因循每个城市产业发展的最初路径,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现代服务产业
最初的产业基础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未来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模式。无论是纽约、东京还是香港、班加罗尔,每个城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都是籍由最初的产业基础,抓住了过程中的各种机遇或者充分利用政府给予的优惠政策,最终实现了产业的腾飞。对于处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各个城市而言,结合自身原有的产业基础、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尤为重要。以上海为例,上海有人才和技术优势,有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的机遇,因此高附加价值和知识密集型的金融服务、专业服务将成为上海现代服务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2、以都市圈为基础,形成现代服务业的梯度发展格局
以上四个城市中除了班加罗尔的软件外包相对独立以外,每个城市都不是孤立的,都是在都市圈的背景下布局其产业结构的。都市圈的中心城市定位和周边城市和地区应当实现差异化,实现高端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与普通服务业、普通制造业的协调发展。使得中心城市充分发挥自身的产业能级优势,对周边地区实现产业辐射;周边地区则为中心城市的高端服务业提供服务或者制造业互补和支持,形成梯度发展的良性循环,最终实现整个都市圈的合理产业布局。
另外,我国拥有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多个都市圈,这些都市圈相互之间的产业布局不可避免地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更要实现一定的差异化定位。在都市圈之间形成一定的产业互补,每个都市圈能够在现代服务某些重点产业的拥有自己的优势领域,最终实现国家整体层面的现代服务产业竞争力。
3、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实现某些优势现代服务业的飞跃
政府的引导作用对于新兴地区和国家的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班加罗尔10多年的发展获得今天的成果,除了良好的基础和其自身内在优势外,印度政府的政策导向起到绝对的影响作用,可以说没有政府的产业引导就没有今天的班加罗尔。对中国而言,需要根据各个地区不同的比较优势,制定切实有效的产业发展政策,引领新兴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对于有一定的人才优势但是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西部城市,如西安、成都,更应当制定各种政策推动新兴现代服务业发展,留下更多的人才,实现地区经济的转型。(来源:中经网)
作者: 天下秘书 时间: 2012-7-17 06:59
刘鹤:发展现代服务业是经济转型主要方向
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的总的政策导向。在这个背景下加快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毫无疑问是贯彻落实国家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方向。
一、深刻认识加快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大战略意义
首先我们需要对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有一个基本的定义,到底什么叫服务业,什么叫现代服务业?经济理论告诉我们,直接取之于自然的产业,被称之为第一次产业,对取之自然的产品进行加工的产业,被称之为第二次产业,同时对第一第二次产业进行服务的产业统称为第三次产业,或者叫服务业。在服务业当中,如果和现代技术相结合都可以称之为现代服务业。在现代服务业中,可能就包括B2B,也包括B2C,既包括生产型的服务业,也包括消费型的服务业。总的来看,我们也认为服务业它的范畴属于实体经济的范畴。
第二是社会结构,特别是人口结构正在发生的深刻的变化引起的需要。首先是中等收入者比重的不断提高。这无疑是未来我们国家服务业发展最主要的动力。与此同时,我们看到人口的年龄结构正在发生很大的改变,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出现了人口老龄化的趋向。60岁以上的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重已经达到了13.3%,今年这个数字会更高一点。
第三是我们制造业分工深化所创造的巨大的需求。当前我国制造业的规模已经很大。在全球500多种统计工业产品当中我们有200多种产品质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一。但是需要看到,我们大而全的现象比较严重,产业集中度低,专业化分工水平没有到位。随着市场条件的变化,特别是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制造业的集中分工深化成为不可避免的一个大趋势。
因此我们认为确实需要真正按照十二五规划的要求,努力开拓服务业发展,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局面。
二、把握好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几个关键的问题
我们认为要创造环境,自主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现代服务业像候鸟,将随着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的变化而迁移。因此在未来一个阶段,加快服务业的发展,首先是要分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政府应该创造比较好的法制环境,竞争环境和市场环境,健全服务业发展要素保障条件,探索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金融、税收、价格制度和统计体系,充分发挥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第二,作为服务业发展的市场主体,则应根据需求变化,按照法制要求,遵循市场规律,积极理性的参与竞争。
三是创新模式引领发展。我们注意到在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条件下,要想成功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我们就不能盲从于既定的商业模式和服务的提供方式,我们必须注重创造性的行为和盈利模式,理解和发现群众和企业的现实需求,在中国我们固然可以通过创造供给来加大需求,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理解和发展广大企业和人民群众现实的需要,也针对性的负责任的做好群体化、个性化、阶层化的服务,使得满足需求、提供服务和创造利润统一起来。
第四点是激励人才优质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关键在于人力资源,关键在于人的创造力、想象力和服务能力,关键在于具有一批拥有国际视野、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企业家,同时必须吸引这方面的人才,而我们要想吸引人才就必须要创造一种利益兼容的新机制。使得个人利益、公司利益、社会利益各种可能存在的经典矛盾得以缓解,从而形成互利共盈的局面。同时我们想说质量是服务业发展的生命线也是服务业的核心竞争力,我们必须把提高服务质量,吸收和扩大回头客作为服务业包括现代服务业在内的一个基础性的策略,增强诚信意识和精品意识,切实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要,切实满足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
我们正处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加快服务业发展,事关国民经济大局,同时也是社会各方面的重要责任,我们中国经济50人论坛愿意与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深化对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研究,和大家一起努力创造一个促进服务业健康、协调、长期发展的良好环境。(刘鹤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来源:新浪财经)
马培华: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农业解决了13亿人的吃饭问题,工业带领国民经济实现了大踏步发展。相对来说,我国服务业发展滞后,不仅明显低于发达国家70%左右的平均水平,也低于中等收入国家53%左右的平均水平。2010年,我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只有43.1%,服务业就业人数仅占就业人口总数的34.6%,远远低于发达国家70%的就业比重。
当代世界经济中,服务业是增长速度最快的领域,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现代服务业是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发展而产生的,创造需求,引导消费,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的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对于扩大就业、改善民生、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意义重大。
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我国现代服务业正处于重要发展机遇期,但由于历史沿革与体制机制等方面束缚,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也存在诸多瓶颈。主要表现在:政府管理缺位和多头管理并存,信息不能共享,行政和区域垄断依然存在;服务业现有税制存在重复征税、税负过重的现象,难以适应发展需要;融资难问题尚未得到解决,以拥有知识产权、人力资源等无形资产为主的服务业企业难以获得银行贷款;生产要素供给与价格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土地、水电等成本较高;创新能力不强,在一些关键领域缺乏核心技术,人才呈现结构性短缺。
“十二五”规划纲要强调,“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并提出了GDP中服务业占比达到47%的要求。为此,我们建议:
一、加强整体部署,完善发展环境
按照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的方向,以创造公平、公正、公开竞争的产业发展环境为重点,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部署,编制并实施好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逐步建立关于发展规划的科学评价体系。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努力营造有利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市场环境。
二、推进服务业税制改革,加快结构性减税进程
扩大增值税在服务业中的适用范围,扩大营业税差额征税的领域范围,尽快建立服务出口退税制度,研究出台服务业所得税减税的优惠政策。扩大技术先进型服务业企业的认定范围,对与科技创新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交易、仲裁、担保等服务获得,给予营业税和所得税减免。
三、优化金融政策
继续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通过建立发展基金、资本金注入、融资担保、无偿资助和贴息等多种方式带动社会投资。完善促进“天使投资”和创业投资发展的政策法规,形成以政府投入引导、民间投入为主、多元投入并存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投融资模式。逐步消除土地使用、供水供电价格方面的差别。
四、完善市场机制
进一步消除体制障碍,加大开放力度。认真落实新“三十六”条,创造“非禁即入”的宽松环境和平等竞争机会。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制订各类服务业统一的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参与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修订前置审批程序,建立全国性统一征信体系平台。
五、注重人力资源开发利用
围绕市场需求,编制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和引进规划,加快高校专业设置及课程改革更新,加强职业教育,进行专业化定向人才培养,多层次、多渠道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制定优惠政策吸引海外人才。
六、提升创新能力,在关键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广泛应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服务业,发展新兴服务业,支持企业在关键领域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标准。抓好新兴服务业产业集聚区和示范区建设,增强产业融合的主动意识,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采取国际并购、建立海外研发基地等方式,提升国际竞争力。(马培华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常务副主席)(来源:人民网)
姜长云:当前服务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一、我国服务业发展形势
今年我国服务业发展形势仍比较严峻。首先,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发酵,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发展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加。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形势日益复杂多变,国际经济和金融市场持续动荡,世界经济增长过程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以及复苏过程的艰难性、曲折性明显上升,并且这种状况不是短期可以根本改变的。这种状况将会对我国服务业发展带来3方面的负面影响,一是通过制约我国经济出口需求的扩张,间接影响国内物流、贸易等服务需求的扩张;二是通过影响国外居民收入和就业,间接影响我国服务贸易和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三是通过影响全球市场信心,加大经济和金融运行的风险,间接影响或推迟服务业投资。
其次,国内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去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出现了放缓的趋势。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国际市场需求减弱,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导致扩外需甚至稳外需的难度增加;又如,我国主动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往往要以短期内适当放慢经济增长速度为代价。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在客观上很可能从市场信心等方面制约服务业投资的增长。
第三,通货膨胀压力导致服务业发展成本提高。尽管目前CPI保持合理水平,但前几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货币供应量过快增长的后续影响仍然存在,成本推动和输入型通货膨胀的压力仍不容轻视。加之提高最低工资、强化社会保障和劳动者就业目标的多元化等,导致服务业要素成本提高的压力不断加大。尤其是今年,随着需求扩张放缓,国内外部分产业产能过剩的风险加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企业压力有所凸显。这不仅会直接制约服务业需求和投资的扩张,甚至会导致部分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将原先的服务外包转向服务自给,进一步压缩服务业市场需求。
还要认识到,如果未来一段时间经济增速放缓的幅度稍大,一些地方政府推进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决心很可能发生动摇,这不仅容易弱化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对服务业的需求,还会影响经济自主增长机制的发育,这需要我们警惕。
二、当前服务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一方面,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有利于强化对服务业发展的需求拉动。近年来,我国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升级对国内旅游、现代物流、创意产业等服务业发展的带动效应正逐步显现,推进产业融合和农业服务化、制造业服务化的效果也在逐步释放,由此形成的对服务业发展的带动效应正逐步增强。
另一方面,我国已经或将要出台的一系列促进服务业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可望在今年陆续产生效果,形成支撑服务业加快发展的因素。近年来,我国在服务业领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这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内需对于服务业发展的拉动力。尤其是国内经济和工业增长放缓,可能导致就业和增收问题进一步凸显。在政策上进一步重视服务业发展,有利于发挥服务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对于促进就业增收和创业就业的载体作用。今年完善房地产等市场调控,对服务业规模的影响依然存在,但由于上年房地产的增长已明显放缓,使得房地产调控不至于成为2012年导致服务业增加值和投资增速放缓的重要原因。优化金融市场调控,甚至还会推动服务业的加快增长。
与此同时,近年来服务业投资的快速增长,相当一部分会在最近一两年内形成服务业产能。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明显加快,比如,2011年1月至4月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均高于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和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服务业投资的快速增长,相当一部分会在最近一两年内形成服务业产能。这会对服务业产出的增长形成重要的带动效应。
而且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化及由此带来的全球经济结构再调整,可能在发展环境、对外合作等方面给我国发展服务业带来新机遇。全球经济增长和需求放缓,正在倒逼我国进一步重视国内需求和服务业作用;也有利于我国以更为便捷的条件、更为低廉的价格,更多地引进国外资金、技术、设备和商业模式,有利于进一步深化全球资本向我国服务业的流动。
与此同时,服务业改革深入推进,可望进一步增强服务业发展活力。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发布,事业单位改革进程将进一步推进,科研、教育、文化等行业中营利性服务单位的市场化进程将加快,由此带动相关服务业发展壮大。而且,各地区为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正在积极启动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等,都会对提升行业服务水平起到积极作用。
三、今年我国服务业发展预测
如果没有新的鼓励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出台,今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的增长,很可能略快于GDP的增长,出现这种格局的可能性在60%至75%。服务业增加值的增速可能在9.0%左右,占GDP的比重有所提高。但也要注意到,今年我国服务业特别是部分行业的发展风险很可能大于上年。这是一。
二是服务业投资增长可能呈前低后升态势。近年来,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保持相对稳定。今年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仍可望保持在20%上下。除前述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外,主要原因有:国家更加关注和改善民生,将进一步加大对教育、卫生、保障性住房等领域的投入力度;国家对农村学校基础设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基地建设等投入将会进一步加大;国家“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很快将颁布实施,由此会带动服务业新项目的启动和固定资产投资的更快增长。同时,受国际经济形势及部分重化工业产能过剩矛盾加剧的影响,工业领域固定资产投资将有所回落,由此会导致部分资金向服务业领域转移。
三是服务贸易增速可能放缓,贸易逆差可能有明显扩大。综合估计,2012年我国服务贸易总额的增长,很可能保持在10%上下;服务出口难度增加,进口压力加大,服务贸易逆差很可能明显扩大。近年来,在我国服务贸易总额和服务贸易逆差总额中,运输、旅游、保险、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属于占比较大的项目。主要经济体国家特别是美、欧、日等传统国际旅游客源输出地的居民收入增长放缓、失业率增加,加之人民币汇率升值等,我国入境旅游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的同比增速可能进一步下滑,影响与旅游相关的运输和保险服务贸易等发展。与此同时,我国出境旅游市场依然活跃,出境旅游人数和出境旅游花费保持较快增长。对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引进规模的不断扩大,也使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的逆差进一步扩大。(姜长云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来源:光明网)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