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江苏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打印本页]

作者: sunny-y    时间: 2012-7-12 11:55
标题: 江苏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
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
在中国共产党江苏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罗志军
(2011年11月6日)
同志们:
中国共产党江苏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是在江苏发展进入新的阶段、推进“两个率先”处于继往开来关键时期召开的。
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六个注重”,全力实施“八项工程”,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为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而团结奋斗。
现在,我代表中共江苏省第十一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一、科学发展迈出坚实步伐的五年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江苏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国内外经济环境复杂变化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团结带领全省人民,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紧紧围绕“两个率先”目标,抓住新机遇,应对新挑战,协调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胜利完成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这五年,是江苏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城乡面貌显著变化、人民群众得益更多的五年,是民主法制建设积极推进、社会和谐稳定局面不断巩固发展的五年,是在科学发展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在“两个率先”征程上阔步前进的五年。
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全省生产总值跨过4万亿台阶,预计今年可超过4.8万亿元,人均GDP有望突破9500美元。同口径财政总收入超万亿元,预计今年一般预算收入可超过5000亿元。今年预计实际利用外资320亿美元,进出口总额超过5000亿美元。交通、水利、能源等一大批重点项目相继建成,基础设施支撑体系日趋完善。全省总体上达到省定全面小康指标,今年底将有近2/3的县(市)达标,“两个率先”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
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今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六大新兴产业销售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可分别达到35%和24%。现代高效农业比重超过38%,粮食实现连续八年增产的历史性突破。区域创新能力位居全国前列,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55%。苏南经济加快转型升级,苏中苏北占全省经济比重五年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加快,全省城市化率达到62%左右,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生态省和绿色江苏建设成效显著,“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如期完成。
人民生活得到较快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五年分别增长85%和83%左右。新增城镇就业每年超过百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在3.5%以内。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城乡低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面实施。困难群众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城市低保和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住房保障实现应保尽保,全省农村年人均纯收入25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今年底可提前一年脱贫。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学有所教目标基本实现,全省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2%,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扎实推进,计划生育、体育、残疾人、老龄等事业加快发展,惠及广大群众的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民主法制建设积极推进。人民群众享有更加切实的民主权利,当家作主、政治参与的积极性持续提高。人大和政协重要作用充分发挥,爱国统一战线发展壮大,工青妇等人民团体工作取得新成绩。国防动员、“双拥”共建活动扎实推进。法治江苏和平安江苏建设成效显著,科学立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管理及创新得到加强,人民群众社会治安满意率居全国前列。
文化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断深入,创业创新创优成为江苏新的时代精神,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显著增强,精神文明创建、公民道德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全面推进,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普遍提高。宣传思想工作持续加强,文化体制改革释放活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文艺创作更加繁荣,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党的建设得到全面加强。理论武装工作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不断深化,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有效提升了各级干部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创先争优活动有力加强了基层党组织建设,开展领导干部下基层驻点调研、“三解三促”活动,了解民情民意、破解发展难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干群关系融洽、促进基层发展稳定、促进机关作风转变,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回首过去五年的历程,我们在实践中形成了符合江苏省情的工作特色,也积累了宝贵经验。第一,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之路,是江苏发展的鲜明导向。我们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行动指南,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强化又好又快的发展导向,主动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倒逼压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发展创新型经济、实施产业升级计划、建设教育强省和人才强省、加强科技创新、加快沿海地区发展、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创新社会管理、建设生态文明等作出部署并抓好落实,增强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构筑江苏长远发展的战略优势。第二,与时俱进推进“两个率先”,是江苏实践创新的集中体现。我们始终坚持把“两个率先”作为引领全省人民开拓奋进的一面旗帜,目标上坚定不移,思路上与时俱进,举措上务实创新,从提出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实行富民优先、科教优先、环保优先、节约优先,到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再到全面落实“六个注重”、大力实施“六大战略”、全力推进“八项工程”,努力使“两个率先”的道路越走越宽广。把深化改革开放作为发展的动力之源,深入推进行政管理、财税金融、科教文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农村综合改革。团结依靠全省人民群众,注重发挥基层创造活力,集中全省上下智慧和力量,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第三,牢固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是江苏全部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始终坚持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有机统一,扎实推进创业富民、就业惠民、社保安民,每年兴办一批民生实事和惠民工程,大幅增加民生和社会事业投入,切实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第四,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是江苏各项事业发展的坚强保证。我们始终坚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新一轮“强基工程”、发展党内民主、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加强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五年来的成就,为今后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五年来的实践,为继续前进积累了宝贵财富。所有亲身经历这一不平凡历程并贡献了自己力量的人们,所有关心支持江苏改革发展的人们,都会为我们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感到自豪。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历届省委继往开来、接力奋斗的结果,是全省上下开拓进取、团结拼搏的结果。我代表中共江苏省委,向全省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爱国人士,向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驻苏部队,向中央各部委、兄弟省区市及其驻苏单位,向海内外的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骄傲自满。必须清醒地看到,江苏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是: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科学创新能力还不够强,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的任务还很艰巨,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社会管理与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不相适应,民主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还存在薄弱环节。党的建设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执政能力与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完全适应,党风廉政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存在的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全省广大党员和干部一定要更加兢兢业业地工作,全省人民一定要更加同心同德地奋斗,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不为任何困难所阻,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在新的起点上把“两个率先”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二、奋力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
今后五年,是江苏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并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关键阶段,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综观国际国内形势,我们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具备在世界经济格局大调整大变革中抢占先机的有利条件,同时也面临更加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需要应对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可能遇到的风险和挑战。我们必须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国内外发展趋势,更加积极地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再创一个黄金发展期,铸造江苏发展新辉煌。
今后五年全省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新要求,牢牢把握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江苏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全面落实“六个注重”,大力实施科教与人才强省、创新驱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经济国际化、区域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全力推进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农业现代化、文化建设、民生幸福、社会管理创新、生态文明建设、党建工作创新工程,在新的起点上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奋力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
今后一个时期全省总的奋斗目标是:到2015年,全省以县为单位达到省定全面小康指标,全面建成体现党的十七大要求、惠及全省人民的更高水平小康社会,苏南等有条件的地方在巩固全面小康成果基础上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使江苏的发展更科学、社会更和谐、文化更繁荣、生态更文明、人民更幸福;再经过五年的努力,到2020年全省基本实现现代化,总体上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两个率先”是总体统一、既有区分又紧密衔接的两个阶段,第一个率先是第二个率先的前提和基础,第二个率先不仅是第一个率先量的提升,更是质的跨越。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持续快速发展,全省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发展活力更加旺盛,特别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考验中,江苏科技创新和产业竞争能力加快提升,创新型经济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全省人民发展信心更加坚定,各级干部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有了新提高,这些都为我们向第二个率先迈进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现实条件。我们要根据中央对江苏工作的新要求,适应发展阶段的新变化,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盼,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不失时机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努力建设江苏更加美好的明天。
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比,基本实现现代化要求更全面、内涵更丰富。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江苏特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提升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水平的过程,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共同富裕、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进程。我省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主要目标内涵是:
——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万元以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成效,基本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服务经济为主体、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3%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45%以上;区域创新体系更趋完善,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2.8%,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进步贡献率大幅提升。
——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升。全省人民共同富裕步伐不断加快,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万元,城乡居民家庭尤其是中低收入家庭财富普遍增加,收入差距逐步缩小,中等收入者比重稳步扩大。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均等化程度大幅提高,人均预期寿命超过78岁,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12.2年。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人的全面发展得到有效促进,人们生活得更有尊严、更加幸福。
——发展协调性可持续性显著提升。统筹城乡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和功能互补、特色鲜明、优美宜居的现代城乡形态基本形成。三大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格局更加优化,发展差距逐步缩小。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大幅提高,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下降,生态环境质量大为改善。
——社会文明和谐程度显著提升。公民政治参与有序扩大,社会主义法治更加健全,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得到切实保障。社会建设和管理科学化水平明显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管理机制更趋完善,社会安定有序、诚信友爱、文明和谐、充满活力。
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创新驱动。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在推进“两个率先”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我们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转变发展方式主线,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更好地把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与率先发展统一起来,更快地使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着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努力实现发展水平、发展质量走在全国前列。
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凝心聚力。伟大的实践呼唤伟大的精神。过去,正是在“四千四万”精神、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精神和“三创”精神的激励和引领下,江苏大地上才有了一个又一个发展奇迹。在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征途上,我们必须传承好江苏人民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大力培育与弘扬“创业创新创优、争先领先率先”的新时期江苏精神,进一步提升推进“两个率先”的“精气神”,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永不自满、永不懈怠、永不停滞,把各方面创造热情充分激发出来,把全社会发展活力充分释放出来,不断开辟“两个率先”实践的新境界。
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全省不同地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决定了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进程必然有先有后。开启第二个率先新征程,经济发达地区要先行先试、提供示范,既为巩固全省全面小康成果、促进其他地区加快发展增强动力,更为破解中等收入阶段发展难题、引领全省基本实现现代化探索路子。今后五年,苏南等有条件的地区要当好第二个率先的先行军,到2015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苏中地区要提高全面小康建设水平,不失时机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苏北地区要加快全面小康建设步伐,为基本实现现代化打好基础。要充分发挥我省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的导向、激励和监测作用,科学引领第二个率先的创新实践,使江苏的现代化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符合时代进步潮流、符合人民群众意愿。
我们坚信,经过全省上下的不懈努力,到2020年全省基本实现现代化之时,江苏将成为经济更加发达、文化更加繁荣、综合竞争力更强的省份,成为人民普遍过上富裕安康生活、具有更高文明素质、享有更好生态环境的省份,成为人民群众权益得到充分保障、社会和谐稳定、更具创造活力的省份,成为全省人民引以自豪、为国家富强作出更大贡献的省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在江苏展现出更加蓬勃的生机。
三、全力推动经济强省建设
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最根本的是发展先进生产力。要坚定不移把科教与人才强省作为基础战略,把创新驱动作为核心战略,全力打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战,推动江苏加快向经济强省跨越。
(一)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努力实现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及时研判和准确把握经济发展走势,保持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增长。大力实施转型升级工程,把产业优化升级作为主攻方向,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坚持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着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强化市场规模优势和技术领先优势,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突出抓好生产性服务业、新兴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和比重。运用先进技术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全面提高工艺、技术、装备、管理水平。把扩大内需作为战略重点,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同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在保持投资、出口稳定增长的同时,加强供给管理,优化消费环境,推动消费需求快速增长,使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把推动集约发展作为重要途径,加快发展特色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做强做大企业集团,全面提高投入产出率、资源利用率、产业竞争力。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要支撑,大力推进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等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
(二)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显著增强核心竞争力。以实施科技创新工程为抓手,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使江苏成为创新型经济蓬勃发展、创新人才加速集聚、创新活力充分释放的地区。加大产业技术创新力度,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创新潜力,推动产学研更加紧密结合,突破更多重大关键技术,培育更多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创新型企业,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打响“江苏创造”品牌。构建科技多元化投入机制,推动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大力发展创业投资、风险投资,促进政府引导性投入稳步增长、企业主体性投入持续增长、社会多渠道投入大幅增长。优化区域创新体系,推动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南京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升苏中苏北科技创新能力。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支持国家专利审查协作江苏中心、专利战略推进与服务(泰州)中心建设,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能力。
(三)坚持人才优先发展,增创江苏长远发展的战略优势。落实人才优先投入的政策措施,深入实施“十大人才工程”,统筹抓好以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形成适应“两个率先”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以推进人才国际化为引领,创新人才培养和引进模式,在全球范围引进科技领军人才、拔尖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着力提高本土人才国际化素质,打造江苏人才高地。引导创新创业人才向企业集聚,注重培养优秀企业家和一线技术创新人才。进一步营造尊重人才、支持创业、鼓励创新的环境,完善人才激励保障机制,充分激发各类人才创造活力,真正让人才优势成为江苏科学发展的第一优势,人才竞争力成为江苏的第一竞争力。
(四)在更高层次上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着力提高发展协调性。推进“两个率先”,必须把“三农”放在重中之重位置,坚持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乡发展一体化同步推进,健全以城带乡、以工促农机制,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加快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着力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积极构建现代农业体系,提升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集约化、信息化水平。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不断提高防洪保安、水资源保障、水环境保护和服务民生能力。大力实施美好城乡建设行动,持续推进农村实事工程,重点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显著改善城乡面貌和人居环境。加快建设沿江、沿海和沿东陇海线城市带,积极推进南京都市圈和宁镇扬“同城化”建设,提高苏锡常都市圈要素整合与互动发展水平,充分发挥徐州都市圈在淮海经济区中的带动作用,促进大中小城市和重点中心镇协调发展。继续抓住用好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和江苏沿海地区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叠加机遇,加大统筹区域发展力度。支持苏南转型升级,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继续当好全省科学发展的排头兵。支持苏中加快崛起,更大力度推进江海联动开发和跨江合作开发,促进苏中尽快融入苏南经济板块。支持苏北全面振兴,继续推进财政、产业、科技、人才“四项转移”和南北共建开发园区,实行“一市一策”,支持宿迁发展实现更大突破、徐州老工业基地振兴和淮安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设,确保2015年苏北人均GDP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把沿海开发作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中之重,深入实施《沿海开发五年推进计划》,积极推进连云港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和盐城滩涂综合开发试验区建设,支持南通建设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在港口建设、产业发展、城镇建设、滩涂开发上取得更大突破,使我省沿海地区尽快成为我国东部重要的经济增长极。继续做好对口支援新疆、西藏、青海工作。
(五)深入推进改革开放,不断增强科学发展的动力与活力。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加大改革攻坚力度,加强统筹设计和整体配套,在行政管理体制、经济体制和社会领域改革上取得更大进展。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国有企业改革,更大力度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深入推进南京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扎实抓好省直管县与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农村改革试验区等国家试点工作,大力推进苏州城乡发展一体化综合改革、无锡“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等试点工作,为全省改革积累经验、提供示范。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深入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加快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以开放促改革、促创新、促发展。继续稳定和拓展外需,加快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竞争力的新优势,积极发展服务贸易,鼓励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和重要能源资源进口。大力引进国际高端产业、智力、人才和技术,推动金融、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对外开放,发展服务外包,稳步开放教育、医疗、体育等领域,扩大地方友城务实交往。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开辟国际化经营新空间。充分发挥各类开发园区的示范、辐射作用,增强在全球范围内吸纳优质生产要素的能力。建立大通关电子口岸统一信息平台,促进电子口岸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
四、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旗帜。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省有机统一,扩大民主,健全法制,巩固发展江苏民主团结、政通人和、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一)进一步健全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充分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有效实施党对各个领域的政治、思想、组织领导,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到坚决贯彻落实。改进和完善党委决策机制,健全决策公开、决策咨询、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决策失误纠错和责任追究制度,使各项决策更加符合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加强和改进党对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领导,充分发挥他们在组织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和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方面的重要作用。坚持党管武装根本原则和制度,积极推进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坚持走军民融合式发展之路,大力支持驻苏部队建设,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的大好局面。
(二)切实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保障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职权,使立法、监督、决定重大事项和人事任免更好体现人民意志、维护人民利益。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支持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积极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更好发挥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重要作用。把扩大基层民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基础,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提高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水平。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着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切实维护职工权益。积极推进基层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丰富基层民主形式,拓宽基层民主渠道。
(三)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旗帜,大力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政治协商和合作共事,支持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加大党外代表人士培养力度,加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选拔和推荐优秀党外干部到各级国家机关担任领导职务。认真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深化与港澳台交流合作,加强与海外侨胞、归侨侨眷联系,为推动江苏发展、促进祖国完全统一赢得更广泛力量支持。
(四)深入推进法治江苏建设。坚持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引领、构建社会主义法治秩序为目标,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提高法治江苏建设水平。加强和改进地方立法工作,重点推动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保障和改善民生、创新社会管理等方面的立法,完善与国家法律法规相配套、与“两个率先”相适应的地方性规章。加快法治政府建设,坚持依法行政,规范行政执法,强化行政问责,推动法律法规正确实施。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保证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促进公正廉洁执法。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扎实推进“六五”普法工作。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完善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制度。继续开展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深入实施法治惠民实事工程,提高人民群众对法治建设的满意度。
 五、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实现“两个率先”,物质是基础,精神是导向,文化是灵魂,改革创新是动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深入实施文化建设工程,牢固确立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是党的工作一条主战线、践行科学发展观一个主阵地、推进“两个率先”一支主力军的地位,加快建设文化凝聚力和引领力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强、文化人才队伍强的文化强省,更好地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高文化的凝聚力引领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是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党员干部、教育群众,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两个率先”宏伟目标凝心聚力,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大力弘扬“三创三先”的新时期江苏精神,巩固全省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推进面向科学发展实践的理论创新。加强和改进新闻舆论工作,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营造健康向上、生动丰富的主流舆论,提高舆论引导的有效性、权威性和公信力、影响力。高度重视互联网建设,运用和管理,注重网络民意,规范网上信息传播秩序,唱响网上思想文化主旋律。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心理健康教育,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使全省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二)全面提升文化事业发展水平,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全面建成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普遍实行公共文化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完善政府购买重要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的长效机制,加快公共文化资源数字化,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改革发展成果。加强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主流老秘网等重要媒体建设,大力发展新兴媒体,推进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三网融合”,构建技术先进、传输便捷、覆盖广泛的现代传播体系。加快城乡文化发展一体化,合理配置城乡文化资源,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基层倾斜、向农村覆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引导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生活,创作生产出更多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作品和在全国有影响力的精品力作。加大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对江苏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保护和传承,使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先进文化交相辉映。支持南京市承办好亚青会和青奥会。
(三)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提升江苏文化竞争力。发展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举措。要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积极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加强文化产业集聚区建设,推进文化与科技、旅游、金融深度融合,使文化产业成为江苏的支柱产业。着力培育大型文化企业和战略投资者,支持重点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和上市融资。加快文化“走出去”步伐,扩大对外文化传播和交流。拓展文化服务消费,提高基层文化消费水平,培育新的文化消费增长点。加强文化产品市场和文化要素市场建设,大力发展现代文化流通组织形式,强化文化市场监管,营造公平竞争、健康有序的文化市场环境。
(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充分激发文化发展活力。全面推进文化事业单位各项改革,引入竞争和激励机制,增强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能力。深化经营性文化单位改革,推动转制企业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和资产经营责任制,增强发展活力。引导社会资本有序进入文化产业领域,以多种形式投资文化产业,参与重大文化项目建设。完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加大公共财政投入,落实文化经济政策,健全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环境,激发文化战线创造活力,努力造就一批知名度高、影响力大、德艺双馨的文化拔尖人才和领军人才,造就一批懂文化、会经营的文化企业家,造就一批热爱文化、精通文化的文化管理工作者,形成一支规模宏大的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
六、加强以增进民生幸福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民生幸福是发展的根本目的,是衡量现代化实现程度的重要标志。要大力实施民生幸福工程和社会管理创新工程,把加强社会建设、保障改善民生贯穿于“两个率先”全过程,努力建设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的幸福江苏。
(一)全力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把增加收入作为民生幸福的重要基础,在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基础上,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尤其是中低收入者收入,确保2017年全省居民收入比2010年实现倍增,坚决兑现对全省人民的承诺。坚持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按照共同富裕的方向,加大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力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合理调节过高收入,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坚持统筹兼顾与突出重点相促进,拓宽就业、创业、投资、社保、帮扶等居民增收渠道,强化全民创业理念,优化创业环境,让更多的人通过创业增加经营性收入。突出中低收入者和困难家庭增收,完善农民持续增收长效机制,提高扶贫开发水平,促进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长。加大物价调控监管力度,稳定物价总体水平,落实好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使困难群众生活不因物价上涨而受到影响。
(二)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按照符合省情、惠及全民、公平公正、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加快构建终身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基本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社会养老服务“六大体系”,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提高质量为核心、促进公平为重点,高水平普及15年基础教育,创新发展职业教育,全面提高高等教育办学水平,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健全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满足群众多样化学习和发展需要的终身教育体系。把充分就业作为民生之本,统筹城乡就业,完善融培训提高、就业帮扶、创业带动为一体的就业服务体系。以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为目标,扩大覆盖范围,提高保障标准和统筹层次,推进城乡保障制度接轨,健全以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为基础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健全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落实基本药物制度,形成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和药品供应保障“四位一体”的基本医疗卫生体系。以解决中低收入者住房困难为重点,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协调推进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推动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促进房价合理调整,完善多渠道、多形式解决群众住房问题的住房保障体系。适应社会老龄化趋势,加快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加快发展体育事业,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统筹做好人口、慈善、残疾人等工作。
(三)着力提升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以社会管理创新工程为统揽,积极推进理念思路、体制机制和方法创新,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和谐。加强社会管理制度建设,健全群众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权益保障机制,提高源头治理、动态协调和应急处置能力,强化法律规范、道德约束,完善社会诚信体系。加强人口管理服务,建立人口基础信息库和管理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完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制度,做好特殊人群管理服务工作。加快推进村级有集体收入、有活动阵地、有信息网络、有双强带头人、强化党组织领导责任的“四有一责”建设,全面推行“一委一居一站一办”社区管理服务模式,健全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坚持积极引导和依法管理并重,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四)深化平安江苏建设。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以建设和谐稳定示范区为目标,实现基层平安创建全覆盖,加快建设基础更牢、水平更高、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平安江苏。深入开展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强化大调解机制建设。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依法规范信访秩序,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根据防得住、控得严、打得狠的要求,更加注重科技防范,健全点线面结合、网上网下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打防管控一体化的现代治安防控体系,强化重点地区、重点部位和场所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密防范和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加强国家安全工作,坚决防范和打击各种分裂、渗透、颠覆、窃密等破坏活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完善安全生产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加大公共安全投入,切实提高安全监管水平,特别是要健全覆盖城乡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加强生产、流通全过程控制,确保人民群众食品安全、用药安全。
七、更大力度建设生态文明
面对日益趋紧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入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工程,严格落实节约优先、环保优先方针,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实现经济持续增长、污染持续下降、生态持续改善,使生态文明成为江苏的重要品牌。
(一)坚定不移推进节能减排。把节能减排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严格落实目标责任,实行结构调整、技术进步、管理创新“三管齐下”,铁腕治污、刚性降耗,确保完成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
突出抓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节能减排,严格控制高耗能和产能过剩行业扩大产能,禁止新上高排放项目,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加大节能减排共性技术、关键技术攻关力度,推进高耗能、高耗水、高排放企业的技术改造,促进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的广泛应用。健全节能减排的约束机制、激励机制和工作机制,深化资源、环境价格改革,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在节能减排中的基础性作用。
(二)加大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力度。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问题为重点,深入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大力实施“清水蓝天”工程,持续提高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满意度。把太湖治理作为重中之重,促进湖体水质持续改善,让太湖重现碧波美景。加强大江大河、大中型湖泊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扎实开展海洋生态保护。切实加强饮用水源管理和保护,加快推进区域集中供水,确保城乡人民饮水安全。突出抓好城市大气污染控制和治理,大幅度减少灰霾天气。深入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强土壤污染防治与修复。重视重金属、危险固体废物、有机毒物污染防治,强化核与辐射环境安全管理。加强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全覆盖。全面实施村庄环境整治行动计划,使农村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坚持不懈推进生态省和绿色江苏建设,广泛开展植树造林,重点抓好生态防护林建设和村镇绿化。深入开展山体保护复绿和工矿废弃地整治,加强近岸海域、河湖水域和沿海滩涂湿地保护。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加快建立生态保护转移支付、重点河流上下游污染补偿制度。广泛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市(县)、环保模范城市创建活动,提升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水平。
(三)构建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探索破解土地资源硬约束的思路和办法。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大力促进绿色低碳发展,鼓励发展清洁能源、绿色能源,推进传统行业低碳化改造,发展新型低碳产业。深入推进工业园区生态化建设和改造,构建绿色产业链和资源循环利用链,把省级以上开发区建成生态工业园。广泛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大力弘扬生态文化,在全社会倡导绿色消费理念,努力形成节约、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使生态文明观念深入人心,成为每个公民、每个家庭、每个单位的自觉行动。
八、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关键在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要适应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新形势新任务,坚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深入实施党建工作创新工程,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加快建设能够担当历史重任的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推动江苏党的建设同经济社会发展一样走在全国前列。
(一)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把加强学习作为关系党的建设和事业发展的战略任务,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科学新思想新知识,学习历史特别是我国近现代历史和中00史,不断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坚定理想信念,增强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自觉性。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加强对改革发展中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善于用改革创新的思路破解发展难题,努力使各项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适应推进“两个率先”的新任务和实施“八项工程”的新要求,继续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不断增强党员领导干部领导科学发展、服务人民群众、驾驭复杂局面、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
(二)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推动党内民主健康有序发展。始终坚持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以扩大党内民主增强党的生机与活力。进一步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全面推行党代表任期制,继续做好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工作。充分发挥全委会对重大问题的决策作用,健全和规范常委会向全委会定期报告工作、述职述廉并接受监督制度,实行全委会成员民主推荐重要干部制度,完善党委讨论重大问题票决制。营造党内充分发表意见、进行民主讨论的环境,拓宽党员意见表达渠道,提高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参与度,积极探索党内基层民主多种实现形式。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党的坚强团结和集中统一。
(三)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强化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鲜明导向,健全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机制,广开进贤之路,鼓励多渠道推荐干部,把各方面人才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改进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度,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考核评价办法,扩大和完善干部工作中的民主。健全差额选拔干部制度,促进公开选拔、公推公选、公推票决、竞争上岗等选拔干部方法制度化、常态化,不断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和群众满意度。选优配强各级党政正职,注意从基层一线选拔优秀干部充实各级领导班子。进一步加大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力度,综合运用定向选拔、破格使用和关键岗位锻炼等举措,促进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重视培养女干部,认真做好老干部工作。
(四)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要坚持以创先争优统揽基层党建工作,深入推进“强基工程”,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全力以赴争科学发展之先、同心同德创社会和谐之优,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和工作机制,突出抓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等领域党建工作,积极探索农村、社区、高校、机关、企业等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加快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努力实现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在各个领域有效覆盖。以创建服务型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争创群众满意窗口单位为载体,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把服务群众、做好群众工作作为基本职责,更好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健全基层党组织负责人选配、培训、管理、保障等机制,真情关怀、真心爱护广大基层干部。加强到村、社区任职大学生选派培养工作,使他们干事有劲头、创业有舞台、发展有空间。
(五)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作风。反腐倡廉事关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落实省委关于惩防体系建设5个文件,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创新,不断完善惩治和预防fubai体系,坚定不移地把反fubai斗争进行到底。把反腐倡廉教育贯穿干部培养、选拔、管理、使用全过程,筑牢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提高制度执行力,从省委领导班子和各级领导干部做起,牢固树立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理念,使法规制度真正成为广大党员干部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认真落实党内监督条例,加强和改进巡视工作,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服务。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绝不让任何fubai分子逃脱党纪国法的严惩。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深入开展领导干部下基层“三解三促”活动,把群众放在心坎上,做人民的好公仆,真正做到科学发展向上攀登、联系群众向下扎根。全省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带头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带头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真抓实干,以更加奋发进取的精神、更加卓有成效的工作,不断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新业绩,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更加鲜明地写在江苏党员干部队伍的旗帜上。
同志们!
实现现代化是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百年梦想,是几代江苏人不懈奋斗的目标追求。上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以苏南为例,提出了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构想。进入新世纪,江泽民同志和胡锦涛总书记殷切希望江苏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现在,第一个率先已经展现出令人鼓舞的现实模样。我们相信,不远的将来,第二个率先也一定会在江苏大地上成为美好现实。
伟大的时代赋予我们光荣使命,伟大的事业召唤我们开拓奋进。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锐意创新,同心同德、扎实工作,坚定不移朝着“两个率先”的目标奋勇前进,为开创江苏科学发展新局面、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