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 [. I2 a1 l 一、 做个爱学习有志向的人1 q) ]8 J3 c+ ~: R- R
: a' H5 o `: g 我觉得学习是做人和做事的前提和基础。人非生而知之,不学习是万万不行的。为什么要学习?学什么?怎么学?习学好了,既解决了认识问题,又解决了方法问题,做人就有了目标,做事就有了办法。关于学习庞局长、卜局长已经讲过,我这里只简单说点看法和感受。一直以来,我们以为导致思维改变的学习才是好的学习,而现在国际上有一个通行的说法,认为好的学习是导致行为改变的学习。在今天 ,只有导致一个人整个价值体系重塑,行为方式变的更有效率,更便捷,更合乎社会要求的学习才是好的学习。在我们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最大的苦恼是信息太多,我们最大的难题是选择的难题,因此就更需要有选择,有规划的进行学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一定要一边学,一边想,一边应用。做事需要学法,学政策,学业务;做人则需要学的太多,且很难有一个全面准确的说法。培根曾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精密,哲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所以我建议大家学习伦理学,学习经典,从孔子那里读到一颗爱心,构建和谐社会,在孟子那里读到一股正气,平治天下,在墨子那里读到一腔热血,救助苦难,在韩非那里读到一双冷眼,直面人生,在老子那里读到生活辩证法,在庄子那里读到艺术人生观,在荀子那里读到科学进去心。从经典里可以读人、读人生、读智慧、读社会。我们就是要用我们民族最美好的精神食粮来滋养我们的心灵,用人类最有价值的思想来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学习的过程就是探求真理的过程。真理有两个,用中国人的话说就是德和术,用马克思的话说就是世界观和方法论。其实关于学习还有三句话,一句是处处留心皆学问,书到用时方恨少;第二句是活到老学到老,第三句是说学习的三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建议大家记住并仔细体会。 ( T( K; _7 A; }, [: f9 m4 D: }, P X0 Y
过去的年代人们喜欢谈论理想,现在似乎少了。现在社会,物质极其丰富,但许多人并不觉得幸福,为什么?八十年代,我国曾参加过一次国际调查,当时我们国民的幸福指数(GEOSS NATIONAL HAPPINESS)只有64%,到91年提高到73%,这得益物质生活条件的提升和很多改革措施的实施,但到96年,这个指数下跌到68%。这是一件很令人困惑的事情,它说明,即使一个社会物质文明极大繁荣,享受着这种文明成果的现代人仍然有可能存在极为复杂的心灵困惑。诚然,谁都不愿意过苦日子,但是单纯依靠物质的极大丰富同样不能解决心灵的问题。其实,人往往是向外看,无限宽广地拓展世界,但往往忽视了向内看,无限深刻地去发现内心。人人都希望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而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同内心相连,和信仰有关。有志向也就是做人应该有信仰,应该有信心。信仰是引导我们走向成功的航灯,自信是达到人生顶峰的动力。美好的前途来自于自强、自立、自信,不达目的不罢休,咬定青山不放松,打跨自己的往往不是别人而是自己,不要把一次的失败看成是人生的终审。逃是懦弱的,避是消极的,退就显得更加无能。成功的道路得靠自己闯,做人有困惑,做事有困境,世上没有一帆风顺的事,只有坚强不倒的信心与毅力。成功时,不要醉倒,失败时,不要灰心丧气,不要怨天忧人,面对“山重水复”之关卡,唯有勇往直前,持之以恒,用信心去克服一切困难。想成就一番事业,就要立个志向,树个目标,人生才有行走的方向。心在那里,路就在那里。有了志向,才有做人的本事、气魄和胆略。中国人的人格理想概括讲六个字“神于天,圣于地”。即既有一片理想主义的天空,可以自由翱翔,而不妥协与现实世界上很多的规则与障碍;又有脚踏实地的能力,能够在这个大地上进行他行为的拓展。只有理想而没有土地的人,是梦想主义者而不是理想主义者;只有土地而没有天空的人是务实主义者不是现实主义者。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就是我们的天和地。这里,还想谈一个成功观的问题。在激烈竞争的现实社会,每个人都在努力发展着自己的事业,收入多少、职位高低,似乎成了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志。其实这是不正确的。那么成功究竟是什么呢?成功不是你有什么,而是你是什么。正确的成功观是理想与现实的结合剂。我们的理想就是成功地过上我们心灵所真正向往地生活。 ! C+ X9 O# {# U2 [( r1 r. K" W: j* {1 ^! K
二、做个善良有教养的人1 t: p) ]; a1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