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应急百例警示录》给我们的启示 [打印本页]

作者: 范文轩    时间: 2012-5-14 08:48
标题: 《应急百例警示录》给我们的启示
   当2011年春天日本的特大地震、超强海啸和严重核泄漏三大劫难不期而至时,“人类要不要敬畏大自然”的话题又被重新提起。+ }+ o& l, J' N7 C
    飞机涡轮发动机的发明者、德国人帕布斯海恩曾从飞行安全的角度进行深入研究,提出著名的“海恩法则”。他认为:一起重大的飞行安全事故背后都会有29个事故征兆,每个征兆背后又有 300个事故苗头,每个苗头背后还有 1000个事故隐患。这个法则告诉人们:一是事故的发生是一些隐患量的积累的结果;二是再好的技术、再完美的规章,在实际操作层面,都无法取代人自身的素质和责任心。也就是说任何安全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而防范事故灾难,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从非典、禽流感、甲型 H1N1流感,到三聚氰胺、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塑化剂、镉大米,再到刚刚爆出的毒胶囊,从接二连三的桥梁坍塌到高铁动车追尾,一个个重大安全事件一次次牵动着国人的神经。国内外公共危机事件层出迭现,愈来愈多的事故灾难警示我们,必须切实加强管理,加强对重大风险的识别与评估,预警防范,提高风险意识,健全风险管理机制,提高社会管理和危机处理水平。  g, D4 L, E! x, I6 K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新近出版的《应急百例警示录》一书从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的角度收集整理了 100个鲜活而典型的案例,涉及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在回放事件的同时,更注重所实施的应对举措以及对事件的评析反思。作者桂维民先生现任陕西省人大常委会秘书长,同时还担任西北工业大学应急管理研究所所长、民政部应急救援中心应急管理专家组成员,长期致力于应急管理的实践与研究,出版多部应急管理方面的论著。
$ }3 y0 n$ \- j- A    作者对书中 100个案例的分析总结颇有见识,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使书中的叙述既有学术视野与背景,又非不接地气的纸上谈兵。
" x0 o9 ~. Y! J, O    100个触目惊心的案例为事故频发的当今社会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资料,更留给我们许多重要的启示。
! P# S7 H3 I5 |4 A" ^0 P. U    启示一:当今中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人们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加之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安全等因素相互交织,地缘、宗教和文化冲突与政治经济矛盾相互作用,不稳定、不确定、不安全因素增加,这要求我们必须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则无患。
; E* H7 \( \, N) d    启示二:当今社会,各类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的关联性越来越强,互相影响并转化,往往会产生次生或衍生事件,引发一系列相关事件,即所谓的“灾害链”。本书中的第一个案例——日本大地震的警示,就是典型例证。这告诉我们灾难预警机制已经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选择,这其中既包括技术的进步,更重要的是要树立人们的危机意识。人类无法消灭自然灾害,但我们可以把灾害减低到最低程度。
& U: E- c8 j7 c) N& u6 r  ^    启示三:目前我国的城乡发展中,一方面是高风险的城市,一方面是不设防的农村。吉林商业大厦火灾、上海高层居民楼火灾、成都公交车燃烧事件,反映了现代城市的脆弱性以及城市灾害的突发性、复杂性、多样性、连锁性、集中性、严重性、放大性等特点;而新疆、甘肃、四川、贵州等地的灾难又说明我国东中西部的地域差别大、城乡差别大,农村的防灾减灾基础和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尤为薄弱。一个国家只有拥有可靠的社会备灾机制,才能真正拯救生命。* c5 J* M* A5 C4 B
    启示四: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现代化程度的提高,信息产业和各类高新技术以及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在为国家和个人提供全新的发展机遇和生活空间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安全风险,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在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随着人民群众物质文化需求的不断增长,人们的法律意识、权利意识明显增强,突发事件不时成为舆论的焦点,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的力度空前加大,对公共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
6 o7 v' k" L9 ]$ {    启示五: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国内发生的涉外事件越来越多,在国外发生的涉我突发事件也越来越多。对一些特别重大的突发事件,正在从一个国家应对转向全球或区域联合协同应对,如对甲流、印尼强烈地震、中日撞船事件等的应对和处理。全球合作以及政府、专家、媒体和全社会共同参与,调控、协同、互补、互动、互助,科学、理性、有序解决问题和矛盾冲突是现代社会处理突发事件的有效方式。
. \! n. g) f, S  ]. X+ D. A    快速发展的世界需要快速的反应能力,不断变化的社会需要快速的应变能力,要做到以不变应万变,就需要我们从已发生的案例事件中总结经验,在实践中深化对应急管理的规律性认识,构建可靠的社会备灾机制,筑起保障生命安全的防火墙,不断提高公众的健康素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前行中的质疑、批评、困惑和思考等众多因素虽然纠结,但也成就了不断进步的社会。一个善于从灾害中总结和吸取经验教训的民族,必定是日益坚强和不可战胜的。社会只有在不断反思中前行才能走得更踏实。不要“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以使后人而哀后人。”预警防范比应急救援更重要。不要再让列车脱轨,不要再让桥梁坍塌,不要再让道路成陷阱,不要再让房屋成危楼,杜绝“高停停”、“楼脆脆”、“桥断断”、“窑塌塌”对生命构成的威胁!这是科学发展和以人为本的要义。作者:曲炜
! |0 C7 @6 t+ D/ d3 P9 Q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