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在全市创新发展工作大会上的讲话范文 [打印本页]

作者: 海门秘书    时间: 2012-5-11 07:12
标题: 在全市创新发展工作大会上的讲话范文
   为深入贯彻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关于实施“八大工程”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动员全市上下解放思想、抢抓机遇,保障和促进海门经济在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中保持领先优势,在有保有压的宏观环境中实现稳步增长,市委、市政府决定召开全市创新发展工作大会。刚才,姜书记作了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实施创新发展工作的重大意义和基本内涵,明确提出了“十二五”时期我老秘网市实施转型升级工程和科技创新工程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各地、各部门一定要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成绩,正视存在差距,切实增强加快创新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近几年来,全市上下面对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宏观调控的巨大压力,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定不移调结构、促转型,全力以赴抓创新、促发展,产业升级的战略地位日益突出,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显著增强,创新发展工作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一是产业升级成效显著。全市三次产业占比由“十五”期末的10.7:58.8:30.5调整到“十一五”期末的7.4:58.6:34。农业经济质量明显提高。中高效农田面积占比超过67%,成为全省唯一四度蝉联“高效设施农业先进单位”的县市。工业经济质效显著提升。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海宝工业园、海新重工、中国建材等重大装备制造业项目相继落户。企业规模明显扩大,2010年,全市金银铜牌工业企业达95家,应税销售超亿元企业达63家,比“十五”期末分别增加71家和43家。上市企业、中国名牌均实现了零的突破,有4家企业入围全国民营企业500强。服务业经济总量实现跨越。2010年,全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60.9亿元,近五年来年均增长16.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跻身长三角地区县级城市前20强。

    二是创新能力持续增强。科技实力大幅提升。“十一五”期间,我老秘网市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工程县市;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1.8%;全市专利申请量累计达到1.4万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1607件,分别是“十五”期间的16.1倍和43.4倍。创新活力明显增强。各类创新要素加速向企业集聚,形成了一大批创新企业集群,全市90%的科技创新平台建在企业,85%的高层次人才工作在企业,89%的科技获奖成果来自企业。产学研合作深入推进。成功举办金花节产学研活动、海门科技合作院校行等活动,与国内500多家高校院所建立稳定合作关系,构建校企联盟400多个,省级以上产学研合作载体30个,实施科技合作项目300多个。科技发展环境不断优化。积极完善科技创新制度安排、政策设计和措施保障,在促进企业创新、改善服务软环境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营造了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同时,各类科技园区蓬勃发展,海门都市科技创业园成为我老秘网市首家国家级科技孵化器。

    三是各类人才有效集聚。人才总量不断增加。目前,全市拥有各类高层次人才7000多人,其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3人。引才举措不断创新。在企业层面,大力推进“东洲英才计划”和“550企业聚才工程”,先后引进省以上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双创计划”等领军人才27名,引进博士、硕士等高学历人才300多名,引进工程技术关键人才和急需紧缺专业人才1000多名;在政府层面,深入推进“520揽才工程”,共引进52名硕士学历以上人才,充实到党政领导干部后备人才库。保障措施不断完善。市财政安排1亿元专门设立了人才专项资金,专项用于省“双创人才”等配套奖励,以及实施高层次人才、技能人才岗位津贴发放制度,目前,已累计发放奖励、津贴资金达3000多万元,极大地激发了各类人才的创业创新热情。同时,强化人才服务体系建设,对高层次人才在工作调动、医疗保健及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享受“绿色通道”服务。

    回顾五年来全市创新发展工作所取得的成绩,主要得益于一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面对宏观环境趋紧带来的困难和挑战,市委、市政府把握中心、稳掌航舵,坚持定调子、给政策,帮助企业“御寒过冬”;广大企业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坚持引技术、引人才,抱团取暖、共克时艰。政企联动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挑战,缓解宏观调控压力,实现在紧环境中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二是面对转型升级的倒逼形势和广阔前景,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谋转型发展之策、鼓转型发展之劲、造转型发展之势,发动全市上下把转型升级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第一要务来抓。广大企业善于抓住机遇、勇于攀高争先、敢于创新突破,以调整促增长、以转型促升级,为未来赢得了更广阔、更持久的发展空间。三是面对区域联动的发展格局和日趋激烈的竞争态势,市委、市政府一方面着力构筑新的产业集聚平台和科技发展平台,以招引大企业、落户大项目、打造大产业培育新亮点;另一方面通过加大科技投入、优化政府公共服务,为企业构建了有利于技术进步、创新创业的服务支撑体系,营造了加快转型发展的良好环境。广大企业勇于在行业内找标杆,敢于在境内外拓市场,不断加快做大做强步伐,提升社会贡献份额,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老秘网市在推动创新发展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和差距,主要表现在“三个不”:一是动力不足。部分企业家进一步创业创新、做大做强的意愿不强,导致投资不足、后劲乏力。经历金融危机洗礼后,我老秘网市大部分企业虽然都意识到转型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但因粗放式发展仍有空间、低端产业产品仍有市场、不规范市场条件下仍有利可图,一部分企业在渡过暂时的难关后缺乏“脱胎换骨”的魄力,缺乏宏观战略的思维和打造“百年基业”的抱负,转型升级的主观能动意愿不强,导致产业“低小散”的格局尚未根本改观。二是实力不济。目前,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建立研发机构的比例只有17.3%,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仍低于全省2%的水平;去年全市虽然获得授权专利4167件,但授权发明专利只有31件,占授权专利总数的比重仅为0.74%。因而,我老秘网市许多企业在核心技术、关键领域上没有话语权,产品仍以引进、模仿为主,仍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环节。三是氛围不浓。从政府层面看,虽然近年来各地、各部门思发展、谋转型、抢跨越的意识不断增强,但少数部门服务转型升级、支持企业创业创新的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从企业层面看,少数企业家因浮躁心理和短期利益驱动,关注点发生转移,热衷于竞争公共资源,将主要精力、财力投放于房地产和虚拟经济,围绕实体经济发展谋划不多、投入不大。对此,全市上下务必高度重视,进一步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到加强创新、加快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特别是要把握好“三个变”和“三个不变”。

    第一,尽管宏观经济形势有所变化,但创新发展的地位和作用不会改变。国际金融危机在给我们的工作带来巨大挑战的同时,也让我们更加清楚地看到了转型升级的巨大力量。在金融危机期间,我老秘网市不少企业困难重重、步履维艰,但是振康机械、通光集团、冠东车灯等企业因为注重科技创新,不仅没有受到危机影响,反而逆势而上,拓展了市场新空间、赢得了发展新机遇。这些企业的成功表明,转型升级是一个企业、一个地区经济“抵御严冬”的最好“棉衣”,是“强身健体”的最好“良药”。当前,世界经济实现复苏,不确定、不可预料的因素仍然较多。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正在改变消费方式,国际需求减弱短期内难以改观,我老秘网市外贸出口依然面临较大压力。在这样的“后危机时代”,我们唯有坚持以科技创新、人才引进为动力,加快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步伐,努力将经济发展建立在结构改善、质量提高、效益提升的基础上,全市经济才能保持持续稳定增长。

    第二,尽管发展的机遇有所变化,但各地的竞争态势不会改变。区域发展的无数事实证明,差距往往是在抢抓机遇中拉开的。例如,无锡抓住了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机遇,成为世界太阳能光伏研发制造的“中国硅谷”;昆山抓住了IT产业的发展机遇,成为世界笔记本电脑“制造之都”。当前,各地的发展越来越面临资源瓶颈制约、环境压力加大的严峻挑战,主要依靠物质消耗、要素投入和低成本优势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就兄弟县市看,加快发展、你追我赶已成常态,一些原落后我老秘网市的县市在创新发展上不少指标和工作已赶超我老秘网市。在这样的形势下,要在新一轮的发展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就迫切需要通过产业升级、科技创新和人才集聚,推动和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如果海门抓不住这个机遇,不仅在新一轮发展中与先进地区进一步拉大差距,就是在与兄弟县市的竞争中也将优势难保。对此,全市上下一定要居安思危,知危思进,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对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决不能低估,对创新发展组织协调的力度决不能放松。在充分放大我老秘网市桥港时代独特优势、江海资源宝贵价值的基础上,倍加奋发进取,倍加真抓实干,倍加争先创优,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抢得先机、赢得主动。

    第三,尽管创新发展的内在要求有所变化,但强化政府推动的要求不会改变。当前,海门正进入由全面小康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能否尽快基本实现现代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走上转型发展、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应当看到,加快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党委、政府的行政推动能力和思想解放程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因此,全市各级必须从加快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大局出发,坚持把创新发展作为基本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动力和重要支撑。特别是各级党政一把手要切实负起抓“第一生产力、第一驱动力”的责任,以更多的精力、更大的力度推进创新发展工作,亲自过问并研究解决转型升级、科技创新等两大工程实施中的重大问题,抓好各项任务的落实。同时,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各企业都要自觉加强学习科技知识,切实提高科学素养,深入了解最新科技成果及其产业化前景,准确把握世界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发展趋势,努力成为推动创新发展的行家里手。

    总之,推进产业升级、科技创新和人才工作,我们虽然有压力、有挑战,但更有动力、有机遇。全市上下一定要认清形势,统一思想,进一步增强加快创新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让创新发展真正成为海门跨越赶超的动力之源。

    二、咬定目标任务,明确发展方向,加快推动我老秘网市经济发展实现新提升新跨越

    创新发展是以科技创新为主要推动力,以转型升级为着力点,以高层次人才集聚为依托,体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要求的经济发展模式。当前,我老秘网市正处于加快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两化”融合,加快城市化建设步伐的重要时期,处于传统工业化向新型工业化转变的关键阶段,发展机遇与严峻挑战并存,现实矛盾与长期问题交织。面对“十二五”时期新形势新任务,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顺应时代潮流,大力推进创新发展,既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抢抓机遇、破解难题、培育优势,努力实现“十二五”目标的关键举措。我们务必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切实把创新发展作为当务之急、长远之策,推动我老秘网市经济社会发展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提升、新跨越。

    “十二五”时期,我老秘网市实施创新发展的主要任务是:一是新兴产业形成规模。先进装备制造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等五大新兴产业加速扩张,确保产出规模超过1300亿元。二是支柱产业高端迈进。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步伐,确保产出规模突破1200亿元。三是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5%;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机构建设率达100%,建设成为创新体系健全、创新要素集聚、创新效率较高、创新效益良好的创新型城市。四是企业实力显著壮大。坚持引进和培育相结合,引导企业向规模化、高端化发展,力争打造应税销售超百亿元大企业1家、超50亿元4家、超30亿元10家、超10亿元30家、超亿元企业100家,培育上市企业10家。五是对外开放深化拓展。实现外贸出口60亿美元,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25亿美元,力争新引进大型跨国公司和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不少于20个,其中总投资超亿美元项目不少于10个。六是两化融合大幅提升。信息技术在工业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过程控制、营销管理等方面得到普遍应用,全市金银铜牌企业信息化率达到100%,规模企业信息化率达到70%以上。七是人才支撑更加有力。到2015年,全市人才总量力争达到21万人,年增长10%左右,每万人中人才拥有量达到2100人,每万劳动力中研发人才达到98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达到32%,各类高层次人才数在人才总量中占比达到10%。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任务,下阶段的工作主要把握三个方面:

    1.坚定不移地把产业升级作为创新发展的主攻方向。一是全力推动招商引资转型升级。要有效提升招商质量。坚持以规划、产业、载体为引领,一二三产项目并举,重点引进先进制造业规模项目,高新技术、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以及现代农业项目。年内,开发区和滨海新区要确保在超50亿元项目上有新突破,力争引进超100亿元项目;海门工业园区、临江新区和海门镇要在超10亿元项目上有新成效,力争引进超50亿元项目;各乡镇要在超5亿元项目上有新进展,力争引进超10亿元项目。同时,要进一步提升项目投资强度,严格执行《海门市工业项目准入预评估实施办法(试行)》的有关要求,确保四大园区和海门镇引进的项目每亩投入强度不低于300万元,其他乡镇引进的项目每亩投入强度不低于200万元。要切实转变招商方式。在更加突出领导招商的基础上,坚持以企引企、老乡招商、小分队(专业)招商、驻点招商、委托招商、网络招商等多种招商方式并举,全面提升招商引资组织水平。要高度聚焦招商重点。在境内,重点突出上海、浙江、苏南、北京、广东等地;在境外,重点突出台湾、日本、新加坡、香港、韩国、欧美等地,特别是要牢牢把握当前对台经贸合作有利时机以及日本震后产业转移的机遇,加大台资、日资的引进力度,确保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当前,要在做好9月23日深圳招商成果跟踪落实的同时,精心组织好11月中旬上海、12月上旬宁波等专题招商活动,以专业化的招商活动谋求最大化的招商实效,确保全年工商注册外资6亿美元,到账外资4亿美元,引进市外民资70亿元。二是全力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要力促新兴产业规模化。深入实施“新兴产业扩张计划”,按照“有一个目标明确的产业规划、有一套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有一批紧密合作的高校院所、有一条龙头企业引领的产业链、有一套运转高效的工作流程”的“五个一”要求,着力围绕先进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软件及服务外包五大新兴产业,切实加强政策支持和规划引导,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实施一批牵动力强的重大新兴产业项目,全力推动新兴产业规模化扩张、裂变式增长。要力促主导产业集群化。大力推进“传统产业升级计划”,按照“聚合优势、提升档次、增创特色”的要求,进一步加大技改投入力度,大规模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培育龙头企业带动、关联企业集中、协作配套紧密、规模效应显著的产业集群,重点推动现代家纺产业向海门工业园区及德胜镇、海门镇集聚,精细化工产业向临江新区集中;电子信息产业向开发区、海门镇集合,轻工建材产业向开发区、常乐镇集群,力争“十二五”期末传统产业规模突破1200亿元。要力促骨干企业梯队化。要深入开展“规模企业创牌”工程,引导骨干企业比投入、比规模、比增幅、比贡献,努力形成企业“争金夺银”的良好局面;要积极实施“微小企业进规模”工程,强化扶持,因企施策,重点推进成长型、效益型、创新型企业的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后续力;要重点培植中兴能源装备、金雪集团、通光集团、联海生物等一批主业突出、实力雄厚、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全力打造一批彰显海门影响、体现海门水平的“品牌企业”,力争年内应税销售突破500亿元,五年后达1600亿元。同时,要加大信息化推广力度,大力推进研发设计数字化、生产过程智能化和企业管理网络化,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不断提高工业信息化水平。三是全力推动园区转型升级。要完善园区规划。四大园区要按照转型升级的要求,进一步明确产业定位,加快编制完善园区总体发展规划和控制性详规。同时,各乡镇也要根据产业特色和比较优势,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工业集中区规划,加速集聚优质资源要素。要找准产业定位。各园区发展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实现错位发展、差别竞争,选择最有基础、最具潜力的主导产业实施重点突破、形成优势。要按照园区产业定位,注重引进和培育一批处于产业链高端的龙头型、基地型、规模型企业,不断做大做长产业链,促进产业集聚集约发展。要提升功能配套。要瞄准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重要组合港”的目标,在沿江,全力推进通海港区海门段、新江海河、启海港区三厂作业区、灵甸港四大港口建设;在沿海,加紧实施东灶港深水海港、国家级中心渔港、三期围填海工程、疏港河建设四大重点工程,尽快构建结构合理、功能完善、差别发展、联动互补的江海港群。当前,要在尽快拿到海门港工贸区保税物流园批文的同时,加快推进沿海10万吨级码头和东区围填海工程,确保年底竣工。同时,着力推动疏港运河工程实质性启动。要提升贡献份额。开发区要瞄准争创“国家级开发区”的目标,加快海宝工业园区、亚洲新能源、中远钢构、复旦复华等在建项目建设进程,全年力争引进世界500强或央企5-8个;海门工业园区要以核心交易区开业为契机,快推赛城科技园、南非工业园等项目,全年叠石桥市场成交额突破400亿元,确保五年内园区综合实力跻身省级开发区前50位;滨海新区要着力推进“港口、港区、港城”联动,紧盯中建材、中复集团、中航重机等成熟项目,全年确保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超30个,全力争创全省沿海开发实验区;临江新区要积极推进现代制药等重大项目建设,全年确保工业应税销售突破60亿元,力争三年内打造成为“百亿园区”。

    2.更加自觉地把科技创新作为创新发展的基本策略。要坚持把推进科技创新工程作为实施创新发展的主要抓手,集中力量,集聚资源,着力抓好三项重点任务。一是突出投入,促进创新体系建设。政府投入要稳步增长。充分发挥政府投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通过建立科技引领重大专项资金、科技计划扶持资金、科技进步奖励资金、科技项目管理资金等形式,重点支持重大技术突破、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平台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企业投入要持续增长。进一步加强对企业的政策辅导,帮助落实好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重点政策,继续发挥奖励政策的杠杆作用,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全社会投入要多渠道增长。积极开展科技金融,创新体制机制,突破瓶颈障碍,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创新投融资体系。积极探索政府、银行、创投、担保“四位一体”的科技金融模式,成立以政府为引导的创业投资机构,探索建立科技银行(支行)和科技贷款担保机构。今年起,市里将设立财政科技金融专项资金并逐年增加。同时,四大园区和海门镇等有条件的镇区也要积极设立产业扶持资金,支持不同层次的创新型科技企业加快发展。二是突出载体,促进创新平台建设。要加大科技创业园建设力度。四大园区、海门镇、常乐镇、正余镇、海永乡和市科技局要以高端化、专业化、特色化为方向,重点围绕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智能装备、节能环保等产业,全力推进“三创”载体建设。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更要做好融资、人才、审批服务等软环境建设工作,推进科创载体不断提档升级。海门科技创业园、海门复旦科教园、复旦复华高新园、叠石桥创意设计园、临江生物医药科创园等要尽快建成省级以上科技创业园。要加速公共研发平台建设。积极引进大企大园大学大所在海门设立科技产业园、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建立产业技术研究院,为海门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要尽快启动海门工业园区家纺产业技术研究院、开发区先进装备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临江新区生物医药产业研究院的筹建工作,加快建设开发区复旦复华高新技术园区、复旦大学科技园和滨海新区复旦大学生物技术转化基地。要提升企业研发载体质态。加快企业研发平台建设,支持龙头骨干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建技术研究院、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研究生工作站,支持重点骨干企业普遍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中心。到2013年,实现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的制造业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全覆盖;到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制造业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全覆盖。三是突出实效,促进创新工程建设。要深化产学研合作。规模以上企业都要与国内高水平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紧密型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促进企业生产经营关口向研发前移。市科技局要精心组织“金花节产学研活动”和“海门科技合作院校行”等重大活动,收集并经常发布供需信息,形成信息资源的共享机制。各乡镇、各园区要结合工作实际,自行开展各具特色的产学研活动。“十二五”期间,全市要建立产学研合作载体100个以上,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500个以上。要加快产业技术创新。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双提升”计划,促进高新技术成果加快向产业的转移和转化。全面推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优势产业向高端化、品牌化发展。围绕产业上规模、产品上档次和企业发展有后劲的目标,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努力培育高新技术产品群,积极培育高新企业和创新型企业,不断调优产业结构,实现高新技术产业贡献份额和结构层次同步提升。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大力提升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创造能力,鼓励企业之间组建技术联盟和知识产权联盟,共同转化知识产权成果,形成合理的产业链和成果转化的群体优势。大力实施技术标准战略,支持鼓励企业、科研机构、检验检测机构和行业协会牵头或参与制订联盟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业化成果。

    3.坚持不懈地把集聚人才作为创新发展的有力保障。要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承认人才的价值,尊重人才的创造,在用产业吸聚人才的同时,强调用人才集聚产业,进一步完善引才、育才、用才机制,努力开创“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人才辈出”的生动局面。一是着重引进高层次人才。以“东洲英才”计划为统领,以产业发展为目标,以紧缺急需为导向,深入持久推进重点人才工程。要深入实施“名校揽才”工程。去年和今年的揽才工程成功引进硕士和博士研究生52名,今后三年将继续面向全国“985工程”和江苏、上海的“211工程”高校招录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应往届毕业生,改善党政领导班子结构,不断提高党政人才队伍整体素质。要全力推进“企业聚才”工程。围绕我老秘网市重点产业发展、关键领域突破和科技创新需求,开展“百企董事长高校行”、“高层次人才海门行”等重大对接活动,从海内外引进50名左右的“两院”院士、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级以上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千人计划”、省“双创引进计划”、省“企业博士集聚计划”资助对象等领军人才;引进500名以上的博士、硕士或具有高级职称的高层次人才,充分发挥人才引领产业升级、助推经济转型的积极作用。要积极实施“海外猎才”工程。致力推动经济技术国际化,全力拓展海外市场,大力引进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5年内力争引进外籍专家、归国留学人员200人,其中国家“千人计划”5人,省“双创计划”20人。要继续实施“优生优进”工程。根据教育、卫生、农林、水利等事业发展需要,学校、医院、农科院所等事业单位计划内招录人员,凡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的优秀毕业生,经政审合格,实行免试录用,直接签约,待遇从优。定期组织市内优秀企业面向高校宣传推介海门人才政策和创新创业环境,吸引高校高层次人才与我老秘网市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柔性引进高校人才为企业服务,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利用。二是着眼培养高素质人才。积极探索更加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从海门的实际出发,抓好高水平创新创业人才、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实用人才等“四高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实施公务员能力素质提升工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工程、技能人才振兴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程等“四大工程”,努力构建人才培养目标同阶段性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相适应、人才结构同产业结构相协调的人才开发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认真总结人才培养工作经验,制定完善促进各类人才加快成长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强各类学术团体、高层次人才联谊会建设,积极组织并支持企业、科研机构举办各类学术交流、高层研讨、合作对接等活动,促进资源整合,提高创新能力。深化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培训机构人才培养合作,建立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定期选送优秀人才到创新基地接受培训。加大人才培养投入,在人才专项资金中设立人才培养资金,用于支持各类人才培养。鼓励人才培养与科研创新相结合,优先支持优秀人才承担重大攻关项目。制定并落实优惠政策,树立鲜明导向,积极引导用人单位加强人才培养。三是着力建设人才支持体系。要积极推进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加快推进特色产业园、科技企业孵化器、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投融资服务平台、工程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等载体建设。加强与重点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速建成一批产业定位精确、研发导向明确、设施水准一流、精英人才汇集的重大研发平台和特色科技园区,以高水平创新创业载体集聚高端人才,催生新兴产业。要着力健全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整合部门及社会资源,设立人才工作服务站,完善服务功能,开辟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等“绿色通道”,开展人才健康体检、考察疗养等活动,为各类人才的工作、生活提供便捷优质的服务。要加快实施人才安居工程。以政府为主导,四大园区和重点乡镇为主体,扎实推进人才公寓建设,研究制定人才公寓管理、使用办法,加快周边交通、商业等生活配套设施,学校、医院以及图书馆和文体中心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另外,还要发挥企业在人才开发中的主体作用,引导企业经营管理者转变人才观,真正使企业成为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的主体。

    三、弘扬创新激情,优化发展环境,聚力把全市创新发展的文章做实做好

持续推进创新发展,事关全市发展大局,事关“两个率先”进程,必须在工作推进上有更大力度,在政策措施上有更大突破,在营造环境上有更大作为。

    (一)就广大企业来讲,要勇当创新发展的“排头兵”、“主力军”。具体而言,要过好“五个关”:一要敏于度势,过好思想关。企业必须保持创新活力,增强前瞻性、预见性,把握当前创新发展大势,紧抓当前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机遇、市场机遇,主动作为,科学调整生产经营理念、策略和方式。二要善于筑巢,过好人才关。企业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广大企业尤其是企业家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在人才上舍得花重金,根据自身实际和发展需求,想方设法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三要敢于攻坚,过好技术关。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所在、关键所在,要切实摆上战略优先位置,加大研发投入,强化科技攻关、科研合作和成果应用,实现更多的产品创新,掌握更多的核心科技,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四要巧于活血,过好资金关。资金是企业的血液,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特别是当前宏观货币政策、金融政策以及原材料价格、劳动力成本刚性上扬的形势下,企业更应该优化资金投入结构,不断提高运转水平和利用效益。五要勇于破茧,过好制度关。企业制度创新既是破茧化蝶、脱胎换骨的过程,也是做大做强的重要根基。要积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换经营管理组织,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为企业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特别是要学习通光集团等企业成功上市的先进经验,进一步加快企业上市步伐,实现“蛙跳式”发展。

    (二)就政府层面来讲,要善当创新发展的“保障队”、“服务社”。具体抓好三个方面:

    同志们,推进创新发展事关全局、事关长远,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也是市委、市政府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决策。全市上下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解放思想,抢抓机遇,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推动海门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作者: 笨笨球    时间: 2012-5-12 09:52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作者: nthujc    时间: 2012-5-26 15:06
创新是经济发展动力之源
作者: jqfgwms    时间: 2012-5-28 10:40
好好学习了,感谢分享~~~
作者: ahfywangding    时间: 2012-5-28 11:04
感谢楼主提供这么好的学习文章。{:soso_e142:}
作者: ahfywangding    时间: 2012-5-28 11:05
谢谢楼主提供这么好的经典文章,给我学习的机会。
作者: riwkha    时间: 2012-5-31 08:18
坚持有空就来学习一下
作者: cecilia    时间: 2012-6-5 22:41
努力学习,天天向上,加油加油
作者: busyyw    时间: 2012-6-7 14:02
写得很好,值得一学。
作者: loulan222    时间: 2012-6-17 10:20
很有气势,结合本地实际有调查研究,有建议意见,借鉴参考了,以后多贴好文章.顶一个..
作者: 不服输    时间: 2012-6-26 15:35
好地很{:soso_e102:} 好地很{:soso_e102:} 好地很{:soso_e102:}
作者: 科科    时间: 2012-8-28 21:50
看了这么久,就你这个比较好,谢谢!
作者: lj9076    时间: 2012-9-20 23:53
{:soso_e182:}
作者: 不留名    时间: 2012-9-23 14:4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平凡布衣    时间: 2012-9-24 15:43
这篇文章写的很精彩,用功很深,值得认真学习
作者: 维丫头    时间: 2012-10-30 09:52
RE: 在全市创新发展工作大会上的讲话范文 [修改]  还可输入 80 个字符

作者: 大司空    时间: 2012-10-31 09:48
借鉴一下,谢谢分享。
作者: 大司空    时间: 2012-10-31 09:50
借鉴一下,谢谢分享。
作者: gp001    时间: 2012-11-5 10:59
努力学习,天天向上,加油加油

作者: 扎拉图斯特拉    时间: 2012-11-23 11:17
好好学习!谢谢分享!
作者: 君当如竹    时间: 2013-1-18 00:45
感谢提供如此精彩的文章
作者: 药监局秘书    时间: 2013-1-21 10:31
一篇不错的讲话稿,学习了,受益很深……
作者: 涂蓝    时间: 2013-2-9 15:49
创新是经济发展动力之源
作者: QQ_153584    时间: 2013-5-2 10:44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字数还是不够呀!!!
作者: 春秋    时间: 2013-5-4 11:39
这篇讲话写得不错,学习参考一下,谢谢楼主辛苦发贴
作者: henry48    时间: 2015-10-5 21:56
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精神要义
作者: hudeg123456    时间: 2015-10-9 09:32
内容全面,层次突出。
作者: lianglxf    时间: 2015-12-25 11:06
我想看全文内容,谢谢分享
作者: 奔跑小马    时间: 2015-12-25 15:48
感觉受益匪浅,里面内容也为我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感谢。
作者: 学习时报摘记    时间: 2016-2-29 09:15
以创新发展促供给侧改革,关键要从创新主体入手。从宏观角度来看,创新体系的核心必须是企业,只有企业能够最好地打通资本、技术和市场三个环节。从企业内部来看,创新又要靠人,尤其靠两类人:一类是具有企业家精神的管理人才,以企业内部的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来提升效率;一类是具有科学家精神的技术人才、产品经理,他们是新技术、新模式的直接创造者。创新驱动战略能不能落实好,关键在于能否将上述几方面的积极性都充分调动起来。
作者: gz20050910    时间: 2016-2-29 10:16
十分精彩,值得借鉴,条理清晰,论述有力,学习了!!!!!!
作者: 小航模    时间: 2016-3-8 16:45
感谢楼主提供这么好的学习文章。
作者: yanszfc    时间: 2016-8-11 16:31
文章思路清晰,结构缜密,非常值得学习。
作者: 求知    时间: 2016-8-17 17:07
感觉受益匪浅,里面内容也为我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感谢
作者: 陈桥海涯    时间: 2016-9-7 09:09
就广大企业来讲,要勇当创新发展的“排头兵”、“主力军”。具体而言,要过好“五个关”:一要敏于度势,过好思想关。企业必须保持创新活力,增强前瞻性、预见性,把握当前创新发展大势,紧抓当前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机遇、市场机遇,主动作为,科学调整生产经营理念、策略和方式。二要善于筑巢,过好人才关。企业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广大企业尤其是企业家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在人才上舍得花重金,根据自身实际和发展需求,想方设法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三要敢于攻坚,过好技术关。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所在、关键所在,要切实摆上战略优先位置,加大研发投入,强化科技攻关、科研合作和成果应用,实现更多的产品创新,掌握更多的核心科技,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四要巧于活血,过好资金关。资金是企业的血液,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特别是当前宏观货币政策、金融政策以及原材料价格、劳动力成本刚性上扬的形势下,企业更应该优化资金投入结构,不断提高运转水平和利用效益。五要勇于破茧,过好制度关。企业制度创新既是破茧化蝶、脱胎换骨的过程,也是做大做强的重要根基。要积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换经营管理组织,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为企业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特别是要学习通光集团等企业成功上市的先进经验,进一步加快企业上市步伐,实现“蛙跳式”发展。
作者: wangfujun3316    时间: 2017-4-27 09:34
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
作者: wangfujun3316    时间: 2017-4-27 10:17
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是长期保持竞争力的重要抓手
作者: 小小毛    时间: 2017-8-29 13:15
就政府层面来讲,要善当创新发展的“保障队”、“服务社”。具体抓好三个方面:
作者: 沙罗双树    时间: 2018-3-11 13:47
精品好文章,赞赞赞,超级赞
作者: 赵和平    时间: 2019-6-25 20:09
来学习了,写的非常好。受益很多。
作者: 念念不忘    时间: 2019-6-26 16:37
,过好制度关。企业制度创新既是破茧化蝶、脱胎换骨的过程,也是做大做强的重要根基。要积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换经营管理组织,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为企业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特别是要学习通光集团等企业成功上市的先进经验,进一步加
作者: my5123    时间: 2021-4-13 09:59
要敢于攻坚,过好技术关
作者: 不懂走江湖    时间: 2021-5-20 20:55
坚持创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核心地位。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