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打印本页]
作者:
第一范文
时间:
2012-5-7 16:09
标题:
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是当前各级党委、政府面临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政治任务。当前来凤县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社情民意不明了,服务管理不到位,诉求渠道不畅通,矛盾化解不及时,已成为处于社会转型期贫困山区社会管理普遍面临的困惑。如何解决这些新问题,必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示范作用,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加快推进“武陵山区经济强县”建设步伐、维护全县稳定和谐具有重大意义。
一、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作用的探索
近年来,来凤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以基层党建创新带动社会管理创新,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加强社会管理能力建设,积极探索社会管理体制机制,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积累了一些经验。
(一)加大投入、打牢基础,夯实社会管理的组织基础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关键在基层。基层党组织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所依靠的最基本、最直接、最关键的力量。2010年以来,通过整合资源,共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加强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其中:投入基层组织活动场所阵地建设496万,新建村级活动场所25个,维修34个,购买1个,村级办公活动场所难题得到了较好解决。加大了基层党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和党员群众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力度,投入资金200余万元,为全县196个村和社区全部建起了规范标准的为民服务室,配备了标准柜台、办公电脑、办公桌椅、饮水设备等一整套服务设施,全县三级为民服务网络进一步健全完善,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得到了省、州充分肯定。投入300多万元,加强了村级其他各项办公配套设施建设,做到了村级办公有阵地、有设备、有保障。县委已经将基层组织基础能力建设纳入城乡统筹大规划,拟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加强农村基层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提升基层组织服务党员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二)建强班子、带好队伍,强化社会管理的力量保证。
基层工作面广量大,人的因素至关重要。只有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社会管理和群众工作中的示范带头作用,紧紧把群众团结、凝聚起来,才能为社会管理及其创新提供不竭的力量源泉。以“三项工程”为载体,着力建强各类队伍。大力实施“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能力提升工程”。对全县村、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的党组织书记、第一书记、政工干部、乡镇基层党务干部、大学生村官进行集中轮训,使他们进一步熟悉基层党建项目和要求。大力实施“党员队伍结构优化工程”。以“签定一份责任状、壮大一支队伍、严把一个关口、整顿一批后进村”“四个一”措施为重点,大力加强发展党员队伍工作,加大软弱涣散村整顿力度,共撤换村书记26名,帮助后进村理清发展思路,选准发展项目,落实发展措施,形成后进村共建合力,加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优化了党员队伍结构。大力实施“后备干部队伍培养工程”。根据基层党组织发展需要,每个村级党组织分别储备了3名以上的村后备干部队伍人才和入党积极分子,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培养。
(三)强化服务、改善民生,找准社会管理的着力点。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核心就是改善民生,赢得民心,促进社会和谐。来凤县委、县政府提出“要让中国最边远山区的群众享受沿海最发达地区的服务”的目标,建立了以县行政中心为龙头,乡镇农民服务中心为纽带,村(社区)便民服务室为基础的三级便民服务网络,并进一步推进三级便民服务网络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系统化,在全省率先探索实施行政服务标准化体系建设,并被省发改委、省质监局确定为全省唯一行政服务标准化试点。全县已有118个村完成便民服务室硬件的规范化建设,在新完成24个村规范化建设的同时,将重点推进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达标和村级服务“1+X”模式和村干部坐班制度的落实。两年以来,三级便民服务网络共为群众办结各类审批及服务事项累计办56万余件。
全县农村基层党组织借“五个基本”建设的契机,大力推行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党务、村务、事务、商务、医务“五务合一”建设,使村级活动场所成为远程教育接收、党员服务点、文体娱乐、医疗卫生、便民服务设施为一体的多功能活动场所,充分发挥“一所多能”的作用,大力开展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致富群众工作,并及时做好各项服务记录,动态跟踪管理服务效果,使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成为党员群众的“议事厅”、教育农民的“大课堂”、面向基层的“服务点”、文娱健身的“主阵地”。目前,全县85%以上的村初步达到了“五务合一”的标准,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四)创新载体,多方搭建发挥党员作用、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平台。
以“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城乡互联、结对共建”活动为载体,通过机关党组织与村级党组织结对帮扶、互联共建,使基层党员形成一种核心影响力,让社区和基层群众在日常生活中真正感受到基层党组织的有效存在,并且有效地与党组织实行互动。一是开展“党员干部亮身份”活动。全县5000多名在职党员上班期间佩戴党员标志牌,亮出党员身份,时刻提醒党员做好工作表率,服务群众。二是开展“党员示范岗”、“党员先锋岗”活动。通过党员在工作岗位上的示范作用,树立党员形象,规范服务来实现党的服务宗旨,推动廉洁、公正、高效的党员队伍建设。三是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全县3000名在职党员积极进社区报到、为社区居民提供了政策宣传、义务就诊、就业培训、维修电脑、资金扶贫等服务。四是开展党员公开承诺活动。以广大党员“认岗承诺亮身份,创先争优办实事”为目标,按照调研访诺、自愿承诺、审核确诺、公开示诺、组织评诺等五大环节,全县629个党组织9867名党员有岗有责有位。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使“要材夜思找支书、有困难找组织、有问题找干部”的观念深入党员群众心中。
(五)多方参与,共同治理,形成社会管理新格局
来凤县在解决社会矛盾、研究发展问题上,改变“为民作主”的传统思维,尊重群众意愿,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创造“让民作主”的条件,营造“让民作主”的氛围,强化社会管理功能,加强社会矛盾源头治理,积极探索新型社会管理和服务机制。比如,绿水乡针对乡镇工作面临人员少、任务重的实际困难,将农村党员和村组干部作为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承接点”,针对事关民生的大事要事,不再让村干部关门“合计”,替民作主,实行组织定题和村民点题方式,通过召开党员会、村民代表会、村民大会决策和民主评议、监督等,请民议事,让民作主,搭建起干部与群众交流沟通的平台,为他们量体裁衣设岗定责,放手让农民自我组织、自我管理,引导他们积极投身于村社居住人员的计划生育、综治维稳、环境卫生、劳动保障、民政等社会事务,将服务工作延伸、拓展到群众家中,达到管理精细化和服务人性化的目的。
同时,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来凤各类社会组织发展迅速,社会团体组织达61个,民办非企业单位达79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累计达到110家,涉及蔬菜、林果、油茶、茶叶、水产、生猪、农机服务、养蜂等12个行业,社员达到1.8万人,带动了4.33万农户共同发家致富。这些城乡社区自治组织、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者队伍作为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与纽带,在社会管理和服务中的重要载体和依托作用进一步凸显,为此探索了多元共生的社会综合治理机制,不断拓宽工作领域,通过党组织带动社会组织,在观念和规制上积极创造条件,引导这些群团组织、中介组织、自治组织等社会组织发挥其独特作用积极参与社会管理,以夯实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共识。全县规模以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已建立党支部34个,其中独立建立党组15个,挂靠19个,拥有中00员137名,通过开展“党员先锋岗”、“我向企业进一言,我为企业献一计”等系列活动,使非公企业党组织的整体形象及影响力、号召力通过党员实际行动充分体现出来,引领了非公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认真总结和回顾探索和实践,主要有以下几点启示:一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要发挥好党组织和党员联系群众的优势,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形成合力。二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要忠实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服务中做好群众的教育和引导工作。三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自身建设。
二、影响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创新社会管理中发挥作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对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认识还不到位。
有的基层党组织对社会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只要抓好经济工作就行,无需顾及社会管理工作,特别是对于来凤这个贫困落后山区来讲,这种现象比较突出;有的基层党组织对社会管理工作理解不够,把社会管理的制约因素主要归因于资金投入有限等经济性因素,对参与组织管理方面归因相对较少。在改善农村社会管理措施方面,被访村民与村干部、高度一致选择比例由大到小依次是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增加村民收入、激发村民参与、加强党政领导、增多农村社会组织等;有的基层党组织虽然认可社会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但在推进实际工作中“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遇到困难绕着走,缺乏一种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韧劲;一些基层党组织找不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切入点,党建和社会管理“两张皮”现象比较突出,就党建抓党建,党建工作与社会管理工作结合不紧密。
以上问题的存在,从客观环境讲,有当前社会建设普遍落后于经济发展的客观原因,来凤作为少数民族贫困落后山区面临抓发展、摆脱贫困落后面貌的强大压力,使得重经济、轻社会观念的有一定的社会土壤,基层组织自身拥有的工作资源、服务资源相当有限,投入基层的资源与需求差距大,基层力量薄弱的情况一时难以解决;从主观因素讲,各级党组织的社会管理责任还不够明确,缺乏明晰的考核评价机制和有效的激励保障措施,使得将外部压力内化的传导机制缺失,造成部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加强社会管理的动力不足,对于创新社会管理想的不多、做的更少。
三、对策与建议
作为少数民族贫困山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面临基础条件差、体制不顺、认识不到位等诸多不利因素,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重经济建设、轻社会管理向更加重视社会管理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转变。紧紧围绕“武陵山区经济强县”发展目标,深化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社会管理功能、完善社会管理体系,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的难点热点问题,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保持社会稳定,努力把党组织政治优势转化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优势,为维护社会稳定、推动转型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一)理念先行,促进基层党组织创新社会管理
一要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贯彻这一理念,必然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更加自觉地关注民生、增进民利、维护民权、保障民安,回应人民群众对社会安定、公平正义的新期待,让人民尽可能多地分享发展的资源和成果。
二要树立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理念。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中国特色社会管理新格局,首先要发挥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但不能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视为社会管理就是党委和政府包办一切。需要各级党委和政府组织因势利导和择机而动,通过必要的制度化渠道和良性互动,有效激发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和公民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以真正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
三要树立依法管理、综合施策的理念。要健全法治体系。依靠法律来规范个人、组织的行为。要借助道德力量。道德在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中发挥着持久性的基础作用。要善于运用道德的软力量,把法治与德治结合起来,发挥道德力量的示范和引导作用。要依靠科技支撑。信息化建设是提升社会管理效能的必由之路,要加强社会管理信息网络建设,及时准确掌握社会动态基础信息。要善于舆论引导。舆论引导是社会管理的重要方式。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提高舆论引导能力,通过舆情了解社情民意,理顺社会情绪。
(二)转变职能,完善党委领导社会管理的框架体系
1、健全党委领导社会管理的组织架构。顺应新时期群众工作的需要,在党委增设类似“党委群众工作部”(海南已设立了全国第一个省级层面的群众工作部)的机构,由其在党委领导下统筹安排社会管理事务,研究部署和指导推动群众工作,反映社情民意,协调涉及群众切身利益政策的制定,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处理信访工作;定期分析社会管理工作,追踪评估社会政策,为党委解决社会管理中的重大问题提供决策参考。
2、健全领导体制,严格考核机制。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纳入基层党建目标管理,纳入各级领导干部考评体系,把社会管理的责任量化分解到各个部门、岗位和工作人员,确保社会管理上下联动、政令畅通,并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教育管理、奖惩的重要依据,激发基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加强社会管理的内在动力。
3、加快基层党组织职能转变。一是做好服务群众的工作,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二是扩大基层民主,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加强和完善思想道德建设,树立良好社会风尚;四是积极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五是加强对基层各类社会组织的引导和管理,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
(三)建章立制,提升基层党组织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围绕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的机制,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
1、深化党员领导干部和党代表联系基层制度。建立党员领导干部社会管理联系点制度,定期开展民情走访、民意征询、驻点办公等活动;结合党代表任期制,完善党代表“一岗双责”联系服务基层制度,搭建党代表为选举单位领办实事的活动平台,听取基层群众意见,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探索开展“党代表选区巡访接待、履职承诺”等活动,在破解基层问题中,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基层和谐稳定。
2、完善基层民情沟通和民主决策机制。积极推广党员干部民情联络员、党员议事会(会客厅)、领导干部接待日、民主恳谈会等制度,畅通基层党组织了解民情和党员群众表达诉求的渠道,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反映意见建议。建好社会工作室,积极推广社会公益服务项目,疏导困难人群情绪,搞好社区矫正等,促进社会和谐。
3、建立规范高效的社会动态基础信息采集机制。建立定期联系走访、工作例会、解决问题“挂牌销号”和跟踪督办等制度,定期向群众公布问题解决情况,接受群众监督,形成涵盖民情收集、分析、解决、反馈、通报等环节的工作运行机制。
(四)创新组织设置模式,夯实基层党组织社会管理基础。
适应当下农村和城市社区发展的特点,切实推进基层党组织社会管理的扁平化管理、网格化管理,根据区域集聚、产业布局、就业结构、组织形式和党员流向的发展变化,重点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居民和城乡一体新社区中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
1、突破传统模式建立党组织。打破按单位建立支部的传统模式,在网格上建立党总支(如: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构建社区“大党委”制),使“党委下沉”,下辖干部服务团队支部和各村党支部,由党总支牵头区域内党组织的活动。凡区域性服务中心工作的干部,都把组织关系放到中心支部,由中心负责人担任总支书记,同时吸纳各村支部书记、区域内具有较高威信的党员为总支委员。
2、立足服务需求建立党组织。建立特色党支部,将服务团队中的乡镇干部、大学生村官、社区责任医生、学校教师、联点民警的党员组织关系纳入特色党支部管理,加强城、乡党员的交流互动,增强服务团队的凝聚力、战斗力,促进服务基层工作重心下移。
3、把“支部建在连上”内涵延伸到把“支部建在社会组织上”,推行单独组建、联合组建、挂靠村(社)组建、行业组建、市场组建、协会组建、区域统建等组建模式,切实抓好非公有制企业和新社会组织等新领域的组织和工作覆盖。把党员的教育管理、作用发挥和市场营销、技术培训、产销服务等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党组织党员在推动产业发展中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 “全覆盖”。
(五)强化队伍,切实提高基层党组织社会管理能力
一是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建设。切实抓好基层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坚持把“配强一把手”作为重中之重,全面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建设。努力把那些致力于服务发展、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优秀人才选拔进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引导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把精力集中到服务科学发展、热心为民奉献、兴办实事工程上来,增强基层组织执政能力,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是创新教育培养使用模式,增强领导社会管理能力。
围绕打造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全面加强社会管理教育培训,开展党员干部大轮训活动,突出抓好基层党组织书记、党务工作者、大学生“村官”、新党员的社会管理教育培训,建立完善基层一线锻炼培养、到信访局等直接参与群众工作部门挂职锻炼等制度,切实提高党员干部社会管理的实践能力。加大基层普通干部培训力度,激励其争当“民意调研员、综治联络员、纪检监察员、政策宣传员、致富领航员”,把社会管理工作延伸到最基层,把党员干部培养成社会工作的优秀人才,把社会工作优秀人才培养成党员干部。
三是加强基层后备队伍建设。培养了一批有思想、有能力的致富带头人、退伍军人、回乡大学生、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进入基层党组织,建立入党积极分子后备人才队伍库,积极鼓励各类人才向基层流动,逐步优化党员结构,夯实基层党组织人才基础。 文/张达炜
作者:
冯晓斌
时间:
2012-5-12 14:25
今天真的很给力,让下了这些,真的谢谢。
作者:
qq375537139
时间:
2012-5-15 13:47
学习学习,谢谢LZ分享
作者:
fengjiexian
时间:
2017-2-6 10:32
真的很好真的很好真的很好真的很好
作者:
Apollo
时间:
2017-2-6 17:33
急需此类材料参考,社会管理系统工程
作者:
千江月
时间:
2017-3-25 23:24
学习学习,谢谢LZ分享
作者:
陌上桑语
时间:
2022-7-18 20:56
学习一下,借鉴一下,希望能不断提升自己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