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新官”也要理“旧事” [打印本页]

作者: 学习啦    时间: 2012-4-30 22:39
标题: “新官”也要理“旧事”
最近笔者到基层调研,听一些党员群众说,乡镇、村换届后,一大批新官上任了,但“新官”不理“旧事”的问题却较为普遍,群众意见很大。
8 y, A; Y3 ^4 a$ c    现实中,班子一换思路变,前任定的都不算,一届班子一个调,一任领导一张图的问题大有存在,表现在行为上就是“新官”不理“旧事”。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新官的政绩观不端正。一是不想理“旧事”。认为理“旧事”是给前任“扫尾”,干得再好都是为前任“贴金”,体现不出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反映不出个人的政绩,因而对前任遗留下来的“旧事”,能拖则拖,能躲则躲,能停则停。二是不愿理“旧事”。认为对“旧事”没有责任、没有义务,相反理“旧事”还会影响自己快出政绩,因而对前任遗留下来的“旧事”则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三是不敢理“旧事”。“旧事”一般都是棘手问题,处理难度较大,一些新官担心自己能力有限,刚上任就啃“硬骨头”,万一处理不好会影响自己在群众中的威信,因而不敢去理。" i; r3 G: H4 j. b1 c0 O: Z
    干部新老交替,是党和人民事业的延续,也是历史发展的一种必然。“新官”“老官”都是党的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需要保持工作的连续性。从这个意义上说,要不要理“旧事”,善不善理“旧事”,既体现新官的政治责任与素养,又反映新官的领导能力与水平,更是检验新官群众观念与宗旨意识的试金石。笔者认为,“新官”要理“旧事”,主要基于以下四个方面。
0 |$ Y5 U% p6 j. |. u0 o    “新官”理“旧事”是组织要求。必须承认,一些重点项目、民生工程和重大发展规划的实施,由于时间、资金、人力、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不可能在一届任期内完成,这就需要换届后的“新官”拿好“接力棒”,跑好“接力赛”。尤其是对那些既符合当地实际、又符合群众意愿的事,无论是哪任定下的,作为继任者都应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工作的连续性,持之以恒地抓好办好。这既是对前任劳动成果的尊重,也是组织对新官履职的基本要求。如果一届班子一个招,后任否定前任,如此恶性循环,必然违反党性原则,损害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4 O; q. E2 U+ d. y( ]- Y
    “新官”理“旧事”是为官之责。新官不理旧事实质上是一种迂腐落后的为官处世方式,它折射出某些“新官”缺乏敢于负责、勇于担当的勇气。作为“新官”,一方面要时刻牢记手中的权力来自于人民群众,实施权力必须把真心实意为民谋利、为民造福作为出发点,不论是做“新事”,还是理“旧事”,最终目的都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另一方面要敢于负责、勇于担当。“新官”既接权力,更要接义务;既要为党和政府形象负责,更要深怀为民之心、恪守为官之责。对真正解民所困、急民所需的“旧事”,要尽快解决;对于带有“形象工程”性质、不利于群众生产生活的“旧事”,要坚决纠正;对于因财力、物力或其他方面原因暂时不能够解决处理的“旧事”,要耐心地向群众解释清楚,争取早日解决。
8 w2 O( s7 C9 i5 x; s    “新官”理“旧事”是群众期望。新官不理旧事的直接后果是失信于民,造成干群关系激化,导致一些矛盾和问题,给社会稳定带来隐患。“旧事”不会因“老官”的离开而自动消失,也不会因“新官”的无视而不存在,反而因为关系群众利益、关系经济社会发展迟早会成为突出问题。如果新官不理旧事,势必会导致一些工作半途而废,一些遗留问题束之高阁。无论是老官新官,都是党的干部,无论是旧事新事,都是党的工作,不分旧新,只分利民与否。新官只有把关系群众利益的“旧事”理好了,才能赢得民心、提高威信,才是为百姓着想、对人民负责的好干部。( E  G& a9 X) A% g- B
    “新官”理“旧事”是重要政绩。必须明确,任何新的成绩都是在原有基础上取得的,而不是无源之水、空中楼阁,今天的成绩离不开前任的辛勤耕耘。而“新官”不理“旧事”,归根结底是不正确的政绩观在作怪。新官履新职,无论是新事旧事,都应该做好,这既是责任所在,也是创造政绩的载体。一方面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论新事旧事,只要是对党的事业、对人民群众有利的事,都要尽心尽力去做,而且在创造性地理好“旧事”的过程中,一样可以创造出骄人的政绩,一样能显示出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新官”理“旧事”作为考核新官政绩的重要内容,从政策与机制上强化和引导新官办新事不忘理旧事,让广大新官自觉理“旧事”、积极理“旧事”,真正实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 ~/ K9 u* J" K5 n    当前正值地方换届,一大批“新官”将陆续上任。新老接替不是“新老划断”,新起点也不是“零开始”。作为新官、继任者,必须客观地对待前任工作,理性地规划未来工作,既要努力谋求“新政”、办好“新事”,又要正确对待“旧事”、理好“旧事”,切忌标新立异、急功近利。作者:刘庆斌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 决策参考    时间: 2013-3-11 08:24
“新官不理旧事”,是仕途中的积弊,它秉承的是圆滑的为官处事原则,是典型的私心作祟。这种陈旧观念,应该毫不犹豫地摒弃掉。领导干部履新职,职务范围内的事,无论旧事新事,都是应该去理的,而且新官理旧事,如果处理得当,也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8 Y6 D+ [4 X0 s8 `1 I7 t9 U2 |* C1 X
一、“新官不理旧事”的缘由' Q- x1 s$ l" a. x/ f& V
2 ^, k* J3 s3 x, {9 j
所谓旧事,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正常的旧事,即前任领导提出的一些工作目标、规划、要求等还没有完全落实;另一种是历史遗留下来难以解决的旧事,例如长期拖欠的债务、职工的福利待遇难以落实等的“老大难”问题。对于前一种情况,一般来说,如果坚持继承创新的精神,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就可以得到正常的解决。然而,对于后一种情况,则必须高度重视,谨慎处理。从新官与旧事的关系来看,理不理是态度问题,理得好不好是水平问题。处理得好坏,将直接影响本届班子的政绩。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新官一直抱有不理旧事的观念。5 U$ m+ w/ K# C9 \

0 G% _, _5 S6 e1 l1 R, O- E“新官不理旧事”之所以被官员们所津津乐道,是因为旧事不仅解决的难度大,而且其中的关系错综复杂,是一条明显的“高压线”,一旦处理失当,其后果难以预计。这可以从旧事的几个特征中体现出来。. A0 O0 x" ?9 ]9 G* A4 N- W: T
1 y* {& A2 K/ V$ k; Z
一是难度系数大。一般情况下,难度不大的事,前任早就解决了,问题之所以遗留下来,多是一些难啃的骨头。7 \7 U5 a& v+ g6 ^' I

( m( B$ K. S- E/ a! s二是牵涉关系多。有的旧事解决起来本来没有什么难度,但是,由于这件事所牵涉的人员关系比较复杂,也使这件事变得复杂起来,前任或前几任在复杂的关系面前却步,最后将它留给新官。8 N. @+ y; T6 ~% B+ \
, W% |1 p' B2 t
三是历史包袱重。这主要体现在前任或前几任领导留下的债务,有欠银行的,有欠企业的,有欠单位的,有的甚至是欠群众个人的,等等。债台高筑,新官自然不愿意一上任就背上沉重的包袱。还有一种情况是,前任领导做了许多承诺,但是,还没来得及兑现就被调走了,有的则是由于没有能力或其他各种原因而不能兑现,结果将兑现这些承诺的重任留给了新官。
1 A8 J- [7 q( `& V: x9 M1 b9 ^+ D7 g2 {$ K
四是耗费精力多。“新官上任三把火”,新官大概都希望有所作为,以不负群众的信任和重托,留下一个好的“官”声。“三把火”烧得好坏,直接影响到上级对其政绩评价的好坏。因此,大多新任领导一般都是将着力点放在如何创造新的政绩上,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弃旧创新,铺新摊子,上新项目。在他们看来,理旧事,难以显现创新意识和新的政绩。' v5 {0 u# c+ c" w# m; o

# x- U$ K# [* R) k' y0 C- {二、理旧事与不理旧事的利弊: o0 L! p, S8 W" _0 ^" b

9 s/ N# h, E  y; \* U/ H“新官不理旧事”看似可以避免上述提到的各种冲突和矛盾,但实际上却存在很多的弊端和隐患。
- w1 `4 ~- K4 O& W9 o7 v( _, y
0 |" A- [* Q" s. G不理旧事,民心难得。群众对新官大多采取观望态度,在看清新官对待旧事的态度的时候,群众心中的那杆秤就开始发挥作用了。旧事其实很多都是和群众利益直接相关的,“群众利益无小事”,假如新官避开旧事,不是从群众利益出发,而是以个人得失为重,那么必将处于“失民心”的境地,侵蚀了政府的信用。
  H' Q' A/ L5 W" R1 B3 j, n* Z& d4 {
6 d/ K7 a( N  ^; I  J$ ]不理旧事,新事难立。对于新任领导班子来说,都将面临着一个怎样对待旧事与新事的问题。一些新上任的领导怕前任留下未解决的难题会给自己添麻烦,总觉得理旧事体现不出自己的水平,反映不出自己的政绩,于是就不愿理旧事了。殊不知,旧事牵涉关系复杂,历史包袱沉重,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必将成为新事的“绊脚石”。0 R: q# [% u* t1 ^

/ F# R. ?, f/ w. T& A& M不理旧事,政绩难显。新官对待旧事的态度,不仅仅影响到民心的得失,而且也直接影响到自己政绩的好坏。如果以“这是上届班子留下的,不是我们造成的;弄成这样,我们也没有办法”来推诿,那么失去的除了民心之外,更多的则是上级的信任和期望。4 ~& ^2 J: Q2 u" [& U3 a

  [) f8 B. K* k" l% y新官理旧事需要一定的胆识和能力,也会遇到很多的挫折和困难,但如果处理得当,却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 |1 Y  T2 D' ?
7 V+ Z, c7 O% E$ h) ~$ |理旧事,有利于开拓新的局面。一方面,旧事给新官提供了一个熟悉情况、研究问题的好机会。通过理旧事,不但可以保持一个地区或单位工作的连续性,而且可以为以后提出新思路、树立新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解开旧事的缠绕,会理顺方方面面的关系,去掉沉重的历史包袱,为轻装上阵创造条件。此外,理清旧事会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这为群众配合和支持领导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j; ?7 x& v% x0 y( I; c
. E3 d7 j* M# \  a! P9 D
理旧事,有利于树立新的形象。有的新官履职后,对棘手的旧事往往采取推诿的方法。殊不知,在推的同时,新官的好形象也被推掉了。如果新官能正确对待旧事,无论多棘手的事都勇于面对,有能力解决则解决,暂无能力解决则做好解释说明工作,那么新官就会在群众中迅速树立起良好的形象。
& I5 Z1 D" b) B  E- z
( Y) S3 @2 t) [+ }: _% v理旧事,有利于创造新的政绩。新官妥善地处理旧事,能够为政府创造良好的干事环境,这本身就是政绩。即使针对那种所谓的旧项目之类的旧事,如果处理得当,也能创造出良好的政绩来。
! Y3 C7 x1 M8 c+ k* f, v
* f1 d- k- B: k8 W8 v三、新官理好旧事的艺术
0 M% T' x% m& z3 }8 q2 W, L$ w. f/ f  O3 u3 J
如何处理好旧事,往往是对新官工作能力和水平的一次检验,也关系到新官到任后能否展开拳脚的问题。新官要理清旧事,不仅要有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精神,还必须掌握解决旧事所必需的技巧。
& V0 U, L% M1 X: T
, O6 D$ H6 E$ K, b$ J深入调查,理清脉络。新官理旧事,首先应深入实际搞好调查研究,弄清旧事的背景、原因和相关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一是向前任了解。利用工作交接班的机会虚心向前任请教,听取前任对旧事的看法,以及处理旧事的设想及意见等。二是向班子成员了解。通过办公会、形势分析会和个别谈心等,认真搜集有关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三是向群众了解。要善于倾听党员干部群众的牢骚话,从牢骚话里捕捉有关旧事的信息。由于前任、班子成员和群众所站的角度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也不一样,因而通过多层次、多侧面的了解,能够比较全面地把握旧事的来龙去脉,从而为实施正确决策奠定良好的基础。
7 i; B2 L. R1 n
' l# F  f" k+ q; j: `8 J抓住时机,迎难而上。首先要做好外围的工作。先要在领导层征求意见,统一思想,达成共识,然后通过会议等方式在群众中广泛宣传,要在本单位造成一种有利于解决问题的良好舆论氛围。其次要制定详细计划。要根据旧事的特点、性质等,确立解决的原则、方法和步骤。另外要注意解决问题的节奏,根据旧事中的难易程度分清轻重缓急,做到统筹兼顾、层层递进,防止眉毛胡子一把抓。此外还必须等待时机成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时机一旦成熟,应立即采取措施,防止优柔寡断而错过时机。
' B9 m$ o0 ~$ h* e- z% F. ]- k6 n0 x' V1 B( [2 Z! v" T  j
持之以恒,一抓到底。新官理旧事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对处理旧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复杂情况和不利因素,尽可能考虑得细致、周到、全面。要树立打攻坚战的思想,决策一旦出台,就一抓到底,不能半途而废,要坚持“两个必须”。一是必须树立信心。新官在处理旧事中有不受人情干扰等有利因素,因此,要充分发挥和利用积极因素,客观分析困难和优势,树立一抓到底的信念,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理好旧事。二是必须顶住压力。由于解决旧事会牵扯到个别人的切身利益,必然会遇到来自上级、同级或亲朋好友的说情及来自其他方面的责难、非议甚至无理取闹、谩骂攻击、威胁恐吓等。对此,作为新官,一方面要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另一方面要坚决顶住压力,不能退缩。$ J+ K; g# x) }& m9 K- a" Y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