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以“分类治理”创新信访工作 [打印本页]

作者: 学习啦    时间: 2012-4-23 07:10
标题: 以“分类治理”创新信访工作
实践证明,以压制或牺牲弱势群体利益为代价,实现短期内社会稳定,不仅治标不治本,反而会维护和固化既有利益格局,对社会公正造成严重损害,为社会积累更多的不稳定因素,陷入积重难返的维稳陷阱之中。“维权才能维稳”意味着维稳要从“权力维稳”向“权利维稳”范式进行转移。

    我国正处于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同时又处于新旧体制转换,利益分配格局深刻调整的社会转型期。在这一特殊历史时期内,人民内部矛盾无论在总体特征抑或在表现形式上都与过去存在诸多不同。与此同时,影响社会稳定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也在不断涌现。
    实践证明,以压制或牺牲弱势群体利益为代价,实现短期内社会稳定,不仅治标不治本,反而会维护和固化既有利益格局,对社会公正造成严重损害,为社会积累更多的不稳定因素,陷入积重难返的维稳陷阱之中。“维权才能维稳”意味着维稳要从“权力维稳”向“权利维稳”范式进行转移。
    近年来,全国各地通过积极开展积案化解、“四访”等活动,尽管大量社会矛盾得以化解,将社会稳定控制在可控范围之内,但信访热点集中、信访主体多元化、信访规模集群化、信访形式多样化、信访时间择机化、信访影响扩大化的特征与趋势表明:在当前,信访维稳工作仍然面临着巨大压力。在实践中,迫切需要通过信访工作创新来回应维稳压力。
    从大量信访案件处理实践中可以看出,在信访维稳处置上,除了应坚持处理问题人本化,防止问题扩大化、矛盾激烈化、不稳定长期化等原则之外;还应该针对不同信访维稳案件的特点对症下药,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对大量信访案件进行梳理,大体上可以分为劳资纠纷、村民自治、疑难积案、突发事件等四大类。实践证明,采用分类治理的思维治理信访维稳问题,可以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
    劳资纠纷类:注重沟通协商,重视机制建设。劳资纠纷是近年来比较常见的集体材夜思案件。处置这类案件要和属地相关职能部门紧密配合,加强劳资双方的沟通,制定双方都能接受的工资补偿方案,促进劳资双方理性的协商谈判。首先,政府要保持客观中立的立场,取得劳资双方的信任。始终站在中间人的角度,深入细致地掌握有关细节和事实。在准确把握细节和事实的基础上进行协调斡旋,达到“让工人相信,让企业放心”的理想效果。其次,建立谈判、协商机制。努力为纠纷的劳资双方创造谈判空间,着力改变双方僵持、对立的状态,把他们拉回到谈判桌上“有话好好说”,心平气和地协商解决问题。再次,采取分而治之的策略。在处理事件过程中注重“平衡双方利益,尽量分化处理”。比如,年资长的员工比较关注社保金、要求额外补偿,甚至还会提出继续留在企业内工作等要求;年资短的员工则倾向于领取补偿后尽快找到新工作。通过甄别不同年资员工的不同诉求,设计出能够兼顾各个利益群体需求的补偿方案,以需出发,分别协调解决。最后,要注重制度建设,批量处理劳资纠纷。比如,在预防建筑工程纠纷方面,要建立建筑工程保证金制度等机制,充分发挥制度的作用,从源头上防止问题的发生。
    村民自治类:善于做群众工作,善于抓主要矛盾。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凭借“土地红利”迅速发展起来。但与此相配套的治理机制却未得到相应的发展和完善。在发达的农村地区,农民集体材夜思频繁出现。甚至于一些曾经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和谐的“样板社区”也出现了集体材夜思。实践证明,凡是有可能出现以下五对矛盾的农村社区最有可能发生集体材夜思案件。一是集体经济增长快与村民福利增长慢,这将导致村民对两委班子的认同感越来越低。二是管理层工资奖金高与普通村民收入低。这将会积累村民对管理层的怨气,为冲突产生创造情绪环境。三是村民民主意识强与社区事务、财务透明度低。它的后果是割断村民与管理层之间的信任纽带。四是公共基础设施负担重与村民收入渠道少。一方面,“村改居”后,虽然财政加大了对社区公共事务费用的投入,但村民的负担也可能会相应加重;另一方面,村民的收入却比较单一。通过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考察发现,村民的收入主要来自家庭物业出租和集体分红。五是村民对集体资产期望值高与集体资产经营效益低。处理这类信访维稳案件首先要善于做群众工作,善于通过分析抓住主要矛盾。处理群众诉求时,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给予积极回应。通过满足村民一些实际诉求增加村民对工作人员的信任度,在积累信任的过程中,顺利推进各项调处工作,最终全面平息事件。但解决此类信访问题的根本,还是在于加大力度推进村民自治,提高农村干部的素质和法律意识,积极推进村务公开,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村民收入的渠道来源,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疑难积案类:先期预警、综合施策,掌握主动权。在实践中,重复非正常材夜思,往往是比较棘手的问题。这类积案起因多是由于信访人对某个案件判决不满,以至于到各级政府缠访、哭闹,甚至身穿印有“冤”字的T恤,挂着白底黑字的牌子,在机关和繁华闹市等人群聚集的地方喊冤行乞,谋求社会大众和舆论的关注与同情。对于这类缠访闹访案件要先期预警、综合施策。一是积极应对舆情,把握舆论的主动权。通过召开案件情况通报会、解答新闻媒体问题的方式,让社会大众全面客观地了解事实,有力回应社会舆情,把握信访维稳工作主动权。二是做好重点时期的信访工作。在重大节事活动的敏感时期,重点关注这类陈年积案。对于这类疑难积案,先期预警,抽丝剥茧,逐层化解。三是用好用活信访专项资金。信访专项资金在化解各类疑难信访问题过程中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要用活机制、用好资金,对信访人以适当救济,为做通信访人的思想工作,促成息诉罢访提供有力支持。
    突发事件类:现场处理果断有力,善后处理兼顾“情理法”。当集体信访事件演变为围攻机关企业、堵塞道路交通等影响社会正常秩序的群体性事件时,在积极化解矛盾的同时,要果断行动,及时稳妥地平息事态,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要使现场处理果断有力,在实践中应做到三个方面:一是准确研判,迅速部署。在采取行动前,充分评估风险,事先制定多个针对不同危害程度的处置预案,并进行预演。二是统筹协调,强化力量。领导亲临现场,靠前指挥,召开干部动员大会,协调公安、消防、信访等相关部门和单位到场备勤,强化力量。三是果断行动、控制事态。在行动之前要对为首分子进行调查取证,精准控制少数为首分子,让其他参与者自行解散,达到彻底控制事态。在事态得到控制以后,就需要着手善后处理,善后处理是化解群体性事件的重要环节,也是防止群体性事件死灰复燃的关键环节。许多成功的案例反复证明,处置群体性事件必须兼顾“情理法”。那么,群体性事件在善后阶段如何做到兼顾“情理法”呢?笔者认为,在实践中要注意做到“四个坚持”:一是坚持正面引导,控制谣言传播,掌握主动权。在开展行动的同时,要积极协调宣传部门,统一外宣口径,综合运用微博、网络评论员等平台有效引导社会舆论,为问题的解决创造有利的舆论环境。二是坚持依法妥善解决。三是坚持以人为本,做好安抚工作。四是坚持民意为重,尊重和回应群众的合理诉求。
    解决信访问题的本质,就是解决我们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社会矛盾。进一步做好信访维稳工作,除了要采取分类治理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要“以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坚持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尽快纠正与克服不想见群众、不敢见群众、不善见群众的不良作风和致命弱点,抓源头,抓基层,抓预防,只有这样才能使信访工作真正达到“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治理效果。作者:唐颖 来源:学习时报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