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人民日报系列评论:如何看待2012年一季度经济形势 [打印本页]

作者: 江苏老秘    时间: 2012-4-18 06:56
标题: 人民日报系列评论:如何看待2012年一季度经济形势
经济下行风险加大 货币政策应稳中微调
——访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

 ●企业盈利能力减弱,当前实体经济的有效信贷需求下降信号明显

  ●在货币政策维持稳健的前提下,操作上应朝进一步释放流动性的方向继续微调

  

  企业盈利预期下降,不愿增加更多中长期贷款

  记者:有观点认为,当前中国经济下行风险有所增大。从金融的视角看,是不是这样?

  连平:是这样的。1—2月共新增人民币贷款1.45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268亿元。1—2月剔除新增票据融资后的实质性新增贷款共1.33万亿元,同比减少了近4000亿元。虽然3月新增信贷可能较1—2月平均水平要高,但一季度的增量会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信贷增量减少有供给方面的原因,由于外汇占款增长趋势性放缓,金融市场发展、金融创新加快持续分流存款,高准备金率和贷款“实贷实付”制度制约货币乘数回升,实际存款利率难有明显上升等因素,导致存款增长困难,制约了银行的信贷扩张能力。但更值得关注的是,与去年信贷需求总体较为旺盛的局面不同,今年以来实体经济的有效信贷需求下降信号明显。

  新增票据融资显著回升可能表明企业信贷需求不足。由于票据融资利率相对较低,每当信贷需求旺盛、信贷供需关系偏紧、贷款市场利率较高时,银行都会通过减少票据融资来扩大实质性贷款规模,以提高资产收益;反之,则会扩大票据融资规模以用足信贷额度。今年2月新增票据融资从1月的80亿元突然扩大到1100亿元,并创2009年5月以来单月最大增幅,可能就是企业信贷需求放缓的信号。

  对公中长期贷款少增和M1增速较低表明企业盈利预期下降。1—2月共新增对公中长期贷款4134亿元,同比少增3334亿元;1—2月共新增对公中长期贷款占同期总新增贷款的比例约为28%,远低于去年同期的47%。这表明企业盈利预期下降,不愿融入更多的中长期贷款以扩大投资。再从反映企业经营活动强弱的M1增速来看,1月M1同比增长3.1%,创历史最低水平,2月回升到4.3%,回升幅度有限。尽管有节日因素的影响,但这也表明企业对未来经济形势不太乐观,不愿留有更多的活期存款。

  市场对贷款利率下降的预期增强、要求普遍。当前,银行明显感受到企业对资金价格下降的预期增强,部分企业对信贷处于观望过程之中或推迟提款计划。今年以来,不少银行的实际贷款利率上浮幅度有所下降,且目前客户要求利率适当降低的要求已较为普遍。这是市场信贷供求关系由偏紧向偏松方向转变的重要信号,其结果会推动贷款市场利率下行。

  货币政策宜朝着进一步释放流动性的方向继续微调

  记者:在经济下行风险加大和企业盈利能力减弱的情况下,货币政策是否应当作出相应调整?

  连平:考虑到劳动力成本上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维持高位等中长期通胀压力依然存在,对物价涨幅出现明显反弹的风险不能掉以轻心。再考虑到经济增长大幅回落的可能性不大,将今年GDP增速目标定在7.5%也表明政府对经济增速放缓的容忍度有所提高。与此相适应,货币政策不宜大幅放松。但另一方面,近期信贷需求下降,经济下行风险增大,在物价总体可控的情况下,货币政策也不宜进一步收紧。因此,我建议货币政策维持稳健的总体基调不变。

  但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的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在总体调控坚持不放松、但鼓励刚性购房需求的情况下,未来房地产市场走向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其对投资和消费的带动作用将明显下降;二是近期美国经济有转好迹象,欧债危机曙光初现,但能否持续还需进一步观察;三是人民币升值预期下降甚至出现贬值预期,围绕欧债危机、中东局势不稳定的各种消息交替出现,短期资本流动不确定性增加,并影响国内货币政策操作。   

  鉴于此,建议货币政策在保持总体稳健基调的前提下,操作上朝着进一步释放流动性的方向继续微调,同时注重灵活性、针对性和前瞻性。

  二季度可鼓励银行适度加快信贷投放步伐

  记者:为保持经济增长的稳定性,信贷政策是否需要调整?

  连平:今年信贷增量可以考虑适度增加。信贷总量适度扩大不仅可以缓解部分资金压力较大企业的经营压力,还可以通过总量扩张带来的实际贷款利率下降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进而改变盈利预期,促进企业扩大生产经营活动。而且,银行加大对在建续建项目、保障房、“三农”、小微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信贷支持,也需要有信贷政策的适度放松。

  从具体时间来看,考虑到对全年经济的提振作用,建议在二季度鼓励银行适度加快信贷投放步伐,灵活调整投放节奏,二季度可以适当多些,三、四季度可以适当少些。

  从调控目标看,今年M2增速目标是14%。为保证实现该目标,建议今年的新增贷款在8万亿—8.5万亿元。

  存贷款基准利率宜保持基本稳定

  记者:由于经济增速正在放缓,是否应降息或采取下调贷款利率、存款利率不变的非对称降息方式?

  连平:在通胀总体可控、经济增速趋于下行的情况下,不宜进一步加息。同时,当前既没有必要降息,也不是降息的有利时机。

  这是因为:其一,当前的存贷款基准利率水平并不高,仅为过去10年来中等略偏上水平。其二,预计今年CPI涨幅在2.7%—3.3%,且年底还可能进入新的上行周期,这种情况下降息很可能会造成负的实际利率再现,不利于通胀预期管理。其三,存款利率下降不利于银行吸收存款,在银行存款增长本就面临较大压力的情形下,会进一步削弱银行的信贷投放能力。其四,今年GDP增速目标下调至7.5%,在不致发生“硬着陆”的情况下,经济增速略有放缓不必过于惊慌,尚未到通过下调基准利率来刺激经济增长的时机。其五,由于银行贷款利率可以上浮,在信贷供求关系偏紧情况下,市场利率必然走高,未来随着信贷适度增加和流动性适当宽松,实际贷款利率自然会下降。

  当前不宜采取下调贷款利率、存款利率不变的非对称降息方式。这首先是因为当前贷款市场利率事实上已经有松动和趋于下行的迹象,而且信贷总量放松、下调准备金率等数量型工具本就有促进市场利率下行的功效。从实际效果来看,推动贷款利率下浮的作用比降低基准利率要明显得多。比如,降低一次基准利率仅为0.25个百分点的降幅,而利率下浮10%就可以达到0.656个百分点的降幅。

  可见,通过数量型工具降低贷款利率完全可以起到比降低基准利率更好的效果,且不会引发市场的错误预期。因此,当前应继续通过数量型工具的微调,进一步合理释放流动性,同时适当加快信贷投放步伐,推动存贷款市场实际利率下行。

  存款准备金率二季度可适度下调

  记者:存款准备金率是否还有下调空间?

  连平:为缓解因外汇占款增长放缓导致的银行体系流动性紧张,增强银行的信贷能力,准备金率需要继续适度下调。这同时也有助于降低银行资金成本,从而降低市场贷款利率,最终推动企业融资成本下降。

  因此,在今年已有1次下调的基础上,建议年内再下调1—3次、每次0.5个百分点。从时间窗口看,为配合信贷投放,推动实体经济全年平稳运行,建议在二季度下调1—2次。

3月份CPI同比上涨3.6% 前3月消费价格涨3.8%
1—3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平均上涨0.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1.0%


 本报北京4月9日电  (记者朱剑红)国家统计局今天发布信息: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3.6%,环比上涨0.2%。一季度,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涨3.8%。据测算,在3月份3.6%的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上涨的翘尾因素约为1.9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约为1.7个百分点。

  3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0.3%,环比上涨0.3%。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0.1%,环比上涨0.1%。2012年1—3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平均上涨0.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平均上涨1.0%。

  在3月份同比涨幅中,食品价格上涨7.5%,非食品价格上涨1.8%;消费品价格上涨4.4%,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5%。食品价格同比上涨幅度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约2.39个百分点。其中,粮食价格上涨4.3%;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11.3%(猪肉价格上涨11.3%,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35个百分点);鲜菜价格上涨20.5%;水产品价格上涨11.4%;油脂价格上涨5.2%;鲜果价格下降6.2%;蛋价格下降5.8%。

  除食品外其他各类商品价格变动情况是:烟酒及用品价格同比上涨3.6%;衣着价格同比上涨3.8%;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同比上涨2.2%;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同比上涨2.5%;交通和通信价格同比上涨0.3%;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同比上涨0.1%;居住价格同比上涨2.0%。其中,住房租金价格上涨2.1%,建房及装修材料价格上涨2.0%,水、电、燃料价格上涨2.6%。

  从3月份各类商品价格环比变动情况看,食品类、非食品价格环比均上涨0.2%。

 

  企业经济效益存在进一步下滑的风险

  关注实体经济经营困难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  刘元春

  3月份PPI数据中,有一点值得关注: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了0.3%,而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了0.1%。购进价格上涨而出厂价格下降,说明我国大量的工业企业的定价能力在进一步减弱,企业经济效益存在进一步下滑的风险。

  很长一段时间来,我国CPI数据远远高于PPI数据,这也说明生产领域的价格波动不能有效地传导到消费领域中。当然,从PPI向CPI传导有比较长的滞后性,同时影响CPI和PPI的因素和机制不完全一样,但这还是说明,我国工业企业的定价能力在减弱,生存困境在加剧。

  实体经济企业经营的困难值得关注,但不要在宏观经济政策上做出大的调整。目前总体经济处于下行周期,部分中小企业生存困难甚至倒闭,都是很正常的,企业的倒闭和淘汰正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必然结果。在宏观政策方面,为了保证房地产调控取得实效,并大力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政府只要保证几大主要经济指标相对可控即可,无须对微观经济运行过度关注。

  当然,对于实体经济的困难,也不能不闻不问,最有效的措施还是进一步推行结构性减税,切实减轻中小企业的税费负担。对于转型中的中小企业,政府也应给予必要的支持,但是千万不要放大中小企业生存困难的影响,否则可能导致政策上大收大放,对经济造成更大伤害。

  应该说,目前部分中小企业的生存困境,与前几年利用信贷资金过度投资有关。许多企业之前的投入还没获得收益就面临着信贷收紧、急需还贷的压力,困难可想而知。

  (本报记者  刘先云整理)

   

  应利用当前比较有利的形势加快结构调整

  物价调控形势还很严峻

  国务院参事室参事  汤  敏

  3月CPI上涨3.6%,应该说这个上涨幅度比去年总体水平还是低了很多,还在可控范围内。但是对CPI的走势,我们还是要高度警惕,4月上旬,食品价格上涨很快。特别是石油价格大幅上涨之后,对食品价格还会进一步传导。而且从环比看,CPI和PPI环比都在上涨,这说明物价的走势仍是向上的,物价调控的形势还很严峻。

  当然,物价方面也有一些积极因素。由于市场低迷,PPI同比仍然是负增长,很多产品不敢提价。尤其是房地产和相关消费品产业,受调控政策影响,没有提价的能力,这在一定幅度上抵消了物价上涨对人们的影响。

  针对当前的物价走势,我们在宏观政策上,还是要坚持基本稳定。因为物价上涨形势严峻,所以货币政策上还不能大幅放松。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物价上涨有其必然因素,也不需要采取过度紧缩的货币政策。目前物价上涨因素中,食品价格上涨一直是核心因素,这与我国农村劳动力工资上涨较快、城乡收入差距较大等体制性、长期性因素有关,我们必须容忍转型过程中物价快速上涨这一事实。

  由于经济增速在下滑,在财政政策方面,我们可以适度放松。比如对在建续建项目加大支持力度,增加民生领域的投入,提高对低收入人群的补贴;同时,继续通过减税、信贷支持等手段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改善实体经济生存环境。

  尽管目前很多经济指标并不乐观,但我认为,我国总的经济形势还不至于过分悲观。我们还是要利用当前比较有利的形势和机遇加快结构调整,千万不要误判形势,为了保增长而耽误了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

  (本报记者  刘先云整理)  

 

  须引导游资进入实体经济,激活金融市场

  预调微调效果逐步显现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  巴曙松

  3月CPI同比涨3.6%,PPI同比下降0.3%,说明预调微调的效果逐步显现。具体分析,有三点值得注意。

  第一,PPI环比上涨0.3%,自去年11月环比谷底(-0.7%)连续回升4个月,且近两个月环比转正,表明上游价格逐步企稳。PPI与库存走势基本一致,显示一季度去库存进程温和,这与经济企稳迹象吻合。

  第二,PPI同比增速降为负,主要受基数因素影响,环比已经见底回升。

  第三,CPI的回升在预期之中,但幅度略超预期,原因在于食品价格短期波动频繁。2月肉禽价格大幅回落导致CPI下降较大,3月则是蔬菜和水产价格上涨较多,使得CPI又有所反弹。我们认为这种季节性的波动影响了个别月份CPI值,并不影响上半年通胀的下行趋势。

  当前上游原材料价格、能源价格不断攀升,制造业企业利润不断被摊薄,处境越来越难,会有资金抽出来去进入房地产、股市领域进行炒作,可能对制造业形成比较大的冲击。

  要扭转这个局面,首先,应减免制造业的税费,使企业在生产环节有利可图。其次,要采取措施引导游资进入实体经济,激活金融市场,不能因为缺乏畅通的投资渠道而导致资本逃离制造业而涌向投机性市场。有些地方出现借产业转移之名圈地圈钱的现象。这跟我们整个GDP的考核机制、税收机制,以及金融业的运行都有关系。要在土地金融体制、税收体制等方面做相应的调整,使得大环境有利于实体经济的发展,必须扭转“企业开发一种产品还不如多圈一片土地”的局面。

  (本报记者  熊  建整理)  

 

  资本市场“去投机化”有利于股市长期向好

  流动性还会长期过剩

  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  宏  皓

  在物价上涨的短期和长期因素都尚未消除的情况下,对于通胀切不可麻痹大意。最近成品油价格出人意料的大幅度上涨,更是被解读为管理层下调对物价警惕指数的风向标,这是危险的信号。对于一个“热性体质”,同时流动性长期过剩的经济体而言,控制物价的任务是长期的,通胀其实并没有走远,随时还可能卷土重来,“稳物价”仍然是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对于民生用品的一些涨价苗头,如果不能给予及时的重视,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一旦内外因素叠加,价格报复性反弹,不仅影响民生,也对整个经济形势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我认为,预调微调的发令枪现在已经打响,具体的政策措施或将在宏观层面和部分产业上体现。

  就股市而言,为了调节流动性,二季度央行仍会延续一季度灵活的公开市场操作,不排除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降准﹑降印花税和降息对股市都是大利好。资本市场“去投机化”目标明确,有利于A股市场的长期向好。

  中国证券市场目前的问题主要是上市公司质量不高,根源是过去的融资圈钱市造成的。必须从制度上让证券市场转型,由过去的融资圈钱市向投资市转型。也就是说,证券市场的所有制度改革都要把投资者的利益放在首位,从制度上对参与包装造假上市的上市公司高管、中介机构等制定严惩的具体措施。

  从目前市场的反映来看,投资者的信心正在恢复,中期股票市场有望重回震荡上攻的格局。当前在大量蓝筹股价值低估的背景下,股市将会再度呈现出趋势上重返上攻通道的情况。


一季度外贸增长7.3%,累计贸易顺差6.7亿美元
如何看待一季度经济形势:外贸适当减速符合预期


 海关总署4月10日公布一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情况:1至3月,我国进出口总值8593.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3%。其中,出口4300.2亿美元,增长7.6%;进口4293.5亿美元,增长6.9%;累计贸易顺差为6.7亿美元。

  “一季度外贸增速符合预期。”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说,今年,我国将GDP增速调整为7.5%,外贸也会适当减速。出口减速应客观分析,它是出口高增长后必然经历的阶段。出口企业应着眼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实现出口产品结构升级。

  顺差总规模缩小,但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仍然任重道远

  前3月,累计贸易顺差为6.7亿美元。顺差大规模降低,主要是一般贸易进口大量增加实现的;反观加工贸易,顺差规模仍然持续扩大。

  海关统计显示,一季度,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4526.7亿美元,增长8.1%。一般贸易项下贸易逆差516.7亿美元,扩大9.4%。同期,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3047.3亿美元,增长4.4%。加工贸易项下贸易顺差874亿美元,扩大13.4%。

  “一季度,延续了一般贸易逆差持续扩大、加工贸易顺差持续扩大的趋势。”张燕生表示,一般贸易以国内企业为主,加工贸易是国际分工的产物,以外资企业为主体,利润也被跨国公司占了大头。靠扩大一般贸易进口来平衡加工贸易带来的高额顺差,这种贸易平衡实际上是一种“假平衡”。加工贸易受国际市场影响明显,今后,随着我国劳动力等成本增长,跨国公司有可能将部分产能从我国转移到国外,长此以往,就会对贸易平衡带来挑战。

  张燕生认为,实现外贸平衡,根本上讲还是要靠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提升我国本土企业的出口竞争力,扩大一般贸易出口。

  新兴市场贸易增长快,传统市场有升有降

  在与主要贸易伙伴的双边贸易中,我与俄罗斯和巴西等国进出口增长较快,与欧、美、日等传统市场有升有降。

  海关统计显示,一季度,中欧双边贸易总值1268.7亿美元,增长2.6%。同期,中美双边贸易总值为1067.7亿美元,增长9.3%。我国与东盟双边贸易总值为867.8亿美元,增长9.2%。中日双边贸易总值为794.4亿美元,下降1.6%。

  同期,我国与俄罗斯和巴西双边贸易总值分别为214.9亿和180亿美元,分别增长33%和11.5%。

  “这符合世界经济‘双速增长’的现状。”张燕生说,今年,欧元区国家继续深陷主权债务危机,日本经济遭受地震重创后回升缓慢,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速继续下滑。反观新兴市场,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较小,经济反弹强劲,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张燕生表示,外贸企业应加快开拓新兴市场步伐,分散贸易风险。

  在欧、美、日等主要贸易伙伴中,美国市场值得关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隆国强认为,去年四季度起,美国经济恢复明显,失业率下降,采购经理人指数、消费者信心指数等都有很强劲的反弹。受此带动,今年,全球经济有望走出一个由低到高逐步改善的过程。对出口企业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出口企业应该苦练内功,夯实发展基础

  一季度,沿海地区外贸增速放缓。中西部地区外贸增速加快,成为亮点。

  海关统计显示,一季度,广东省外贸进出口总值2099.8亿美元,增长4.3%。同期,江苏省、北京市和上海市进出口总值分别为1215.1亿、1024.4亿和1024.1亿美元,分别增长0.3%、12.3%和3.8%。

  中西部地区出口则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其中重庆和河南的出口增速分别为1.5倍和1.4倍,广西、四川和湖南的出口增速分别为41.2%、31.9%和18.7%。

  记者日前在沿海地区采访时发现,人民币升值、国际市场需求下滑等因素对出口企业影响不减,再加上国内要素成本上升,沿海地区出口企业压力很大。一些企业表示,现在不是没有订单,而是有订单不敢接,“接得越多,赔得越多。”

  张燕生认为,劳动力成本的提升,倒逼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并向资本、技术密集型出口转变。出口企业应苦练内功,提升出口产品的附加值,使出口产品结构升级,夯实未来发展基础。

  海关统计显示,一季度,我国机电产品出口2529.9亿美元,增长9.1%,较同期我国出口总体增速高1.5个百分点。其中电器及电子产品出口1029.3亿美元,增长6.1%;机械设备出口839.6亿美元,增长12.4%。

作者: 江苏老秘    时间: 2012-4-18 06:57
前3月A股成为全球表现最差股市之一
如何看待一季度经济形势:股市为何“牛”不起来

4月11日,上证综指报收2308.93点,小幅上涨0.13%。然而回首2012年一季度的股市,却是让人欢喜让人忧。

  今年前两月上证综指一路上升,从1月初2160点左右,一路攀升至2400点左右。谁料,到3月中上旬,A股见顶下行,上证综指从2400点左右又一路下行至2240点左右。从股指看,一季度A股成为全球表现最差的股市之一。

  对经济预期担忧加深导致股市下行

  有许多投资者不解——中国的经济增速再慢也有8%左右的增长,比众多发达国家的增长还快,为何股市还是“牛”不起来?

  虽然多数上市公司保持盈利,但也有不少企业的盈利状况不如上年。从已公布的2011年业绩来看,有六成多上市公司去年业绩增长,六成多上市公司增速放缓,主要板块喜忧参半。

  “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但它的行情更多的反映的是对未来的预期,而不仅仅是对过去经济基本面的反映。”兴业证券相关人士分析。

  年初股市慢慢拉升,与投资者对2012年调控的经济政策可能放宽松的预期有关。随着通胀水平降低,央行下调准备金率的举措出台,投资者确信货币政策可能松动,市场进入者明显增加,市场人气恢复。但是,到了3月,当房地产调控还将继续的信号释放后,人们对宏观经济预期的担忧开始加深。

  “房地产调控如果没有松动,建材等一系列的行业可能受到影响;小企业PMI指数并不乐观,表明内需拉动并不强劲;加上一季度企业业绩可能不理想,油价上涨太快,这些都加深了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担忧,这些都对市场产生不利影响。”证券资深人士分析。

  经济增长的困难程度被夸大了

  不过,大多数受访专家认为,这种担忧有些过度。

  首批10家上市公司4月10日公布了2012年一季报,其中7家公司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1家下降、2家亏损。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4月9日,已披露一季度业绩预告的542家上市公司中,“预喜”比例为58.35%,略低于上年。 

  分析人士说,一季度上市公司业绩预告,显示出盈利下调风险。不过,中国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以及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将为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提供新动力。报喜公司中,预增比例较大的行业,包括医药、保健、农林牧渔、饮料等,均属大消费行业。此外,节能环保行业公司增幅也较为可观。   

  经济增长的困难程度显然被夸大了。“说今年最困难有些夸张,现在我们一年财政收入的增长部分就超过过去多少年的财政收入总和,这样的财力是不能说困难的,对经济增速的适当下调也不值得担心。”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会计学教授许定波说。

  燕京华侨大学校长、经济学家华生也认为,中国经济的确面临下行的趋势,但增速的放缓是我们主动调控的结果。“我本人对宏观经济还是比较乐观,我认为,二季度可能企稳,三季度将会有较快的增长。”华生说。

  市场盘整与“政策市”弱化有关

  股市一时难以大涨,并持续盘整,与市场本身日趋成熟也有关联。

  眼下的市场,与过去的市场不尽相同。过去是单边市,一涨一路涨,一跌一路跌,大起大落。而投资者只有从上涨中获取收益。

  兴业证券分析师分析认为,随着股指期货的推出,融资融券业务的开展,近20年的单边市场,变成了双边市场。投资者不仅可以从上涨中获取收益,也可能从下跌中取得收益。虽然现在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的量能还不是太大,但做空的反向操作,的确多了一种选择。曾经投资者都希望股市涨,而现在,自然有一部分人不希望股市涨,并从下跌中赚钱。在这种博弈中,使股市的上涨受到了牵制,股市的下跌也受到了抑制,这样,大起大落的行情可能会减少,一系列新的盈利模式开始产生。这样的情况下,投资者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框架要发生改变,不能再单一沿用买便宜股、买小盘股、走短线赚差价的套路。因此有专家建议:除非股民个人能力超强,更多的个人投资者应该把钱交给专业机构来运作。

  市场的盘整与“政策市”弱化也有关联。过去的股市,一个政令出台,就会引起一连串的反响,或是暴涨、或是暴跌。但是,现在的市场参与者变得更加成熟,不再会轻易地受到政策的诱惑,这也是股市盘整的原因。

作者: 江苏老秘    时间: 2012-4-18 06:57
特别策划·如何看待一季度经济形势⑤
房企告别暴利时代 全行业库存市值或已超过5万亿元
预计今年资金缺口将达1.3万亿元

●已经公布年报的75家房企,总库存市值达到了9048亿元,超过2009年库存2倍以上,而全行业的库存市值或超过5万亿元

  ●从傻子也能赚钱的“上半场”,到必须拼价格、拼品质、拼结构的“下半场”,年报数据客观地反映出房地产行业正在经历着深度调整转型

 

  截至4月11日,万科、恒大、保利、富力、中海五大房企发布了3月份及一季度业绩。数据显示,五大房企一季度的签约总金额为820.57亿元,与去年第一季度相比,下降10.7%。其中,3月楼市贡献了一季度整体业绩的43.4%。即便经过了3月份的“小阳春”,大型开发商整体也没有能够实现业绩的明显增长,资金压力大、去库存难的局面没有改变。

  从傻子也能赚钱的“上半场”,到必须拼价格、拼品质、拼结构的“下半场”,上市公司季报和年报数据客观地反映出房地产行业正在经历着深度调整转型。随着调控持续深入,房地产企业资金面紧张的情况进一步凸显。庞大的库存、高额的负债率、严重分化的业绩水平,再加上宏观经济面和政策面的偏负面因素的综合影响,房企要先求生而后谋发展,眼下似乎只有“以价换量”一条出路。

  成交量持续低迷,今年可能出现降价潮

  “最严调控”持续两年,房地产上市公司2011年的年报格外引人关注。截至4月8日,境内外上市的150余家国内房地产企业中,已经有75家发布了年报,另外还有60多家企业发布了快报或预告。

  受限购、限贷等房地产调控政策影响,去年主要城市楼市成交量持续低迷。尽管如此,大部分上市房地产企业仍然保持了销售业绩的增长,但增速明显放缓。年报显示,实现业绩增长的企业约八成,而完成全年销售目标的企业则不到三成。仅华润置地、融创等不足10家企业的增速呈现加快趋势。而SOHO中国、绿城、亿城股份、滨江集团等企业甚至出现了负增长。

  从营业收入看,已发布年报的房企平均增速约20%,其中一线房企增速大都超过30%。如万科实现营业收入717.8亿元,同比增长41.6%;保利地产实现营业收入470.28亿元,同比增长31.02%。

  兰德咨询总裁宋延庆表示,房企营业收入的增长,一是得益于房价的上涨;二是由于房地产行业采用预售方式和交付后才计入结算收入的法人会计政策,2011年的年报更多的是反映2010年的销售收入。

  尽管销售业绩仍在增长,但大多数企业的利润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例如,莱茵置业2011年净利润同比下降60%—70%;阳光股份2011年净利润比上年同期下降50%—80%。业内人士认为,企业之间业绩分化变得更加明显,房地产业将逐步告别“暴利时代”。

  成交量的持续低迷,导致上市房企存货总量大增。据统计,已经公布年报的75家房企,总库存市值达到了9048亿元,同比上涨幅度达到了44.3%,比2009年的库存4183亿元更是达到了2倍以上,而全行业的库存市值或已超过5万亿元。

  “去库存化将成为今年绝大多数房企的主题。”北京中原地产市场研究部总监张大伟认为,今年3月,各地成交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上升,主要得益于部分项目明显降价后刺激市场回暖。在部分城市,10%的降价项目占据了90%的签约,未降价项目销售量依然冷清。但目前的成交量也只恢复到2011年的平均水平,如果成交量仍然悲观,今年仍有可能出现降价潮。

  资金链进一步趋紧,预计今年资金缺口将达1.3万亿元

  库存增加的同时,上市房企的资金链趋紧、负债高企,使企业日子更不好过。兰德咨询对49家上市房企年报的研究显示,25家公司去年货币资金缩水。

  据了解,房企的资金来源主要为银行贷款、外资、自筹资金、定金及预收款等。过去几年,银行贷款占到整个房地产行业资金来源的19%—21%,而2011年只有15%;房企自筹资金从未超过40%,而去年1—10月开发商的自筹资金比例已达到了41.2%。据央行报告,2011年房地产累计新增贷款1.26万亿元,同比下降38%。

  市场人士普遍认为,在房地产调控不动摇的政策背景下,2012年的银行贷款,特别是商品房开发贷款可能不会增加很多。今年一季度以来,多家大型房企发布公告宣布融资,包括碧桂园、招商地产、雅居乐等等。链家地产市场研究部冯联联表示,一季度多家大型房企密集融资,体现出房企在2012年对于资金的需求仍然有较大的规模。

  负债率普遍上升则进一步加剧了资金紧张的状况。49家企业中,期末负债同比减少的只有22家,增加的却达到55%。万科、招商、首开、世茂四家标杆房企的总负债,较上年同比上涨41.8%、43.2%、53.5%和27.4%。

  债务偿付的压力,使房企资金链可能进一步趋紧。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报告称,相比2008年的行业调整,2012年房地产行业资金链风险更高、中小开发商资金压力更大。报告预计,房地产行业资金缺口将高达1.3万亿元,与2008年相比,增加了50%。另外,值得高度关注的是,2010年前后大量发行的房地产信托也开始进入偿付高峰期了。从规模上来说,2012年总到期规模达到1758亿元,整年兑付规模较大。

  从2011年起,房企资金链趋紧就不再是秘密。部分企业“割肉求生”,还有些企业干脆“被收购”。统计显示,2011年楼市规模股权变动超过124宗,交易金额471.76亿元,同比分别上涨47.6%、185.5%。进入2012年,股权交易再度升温。在1月份公开市场全国楼市成交规模(交易额超千万元)股权交易达到了20宗,披露市值达到了67.8亿元,相比2011年同期的9宗31亿元的规模上涨了120%。

  房企策略趋理性,结构优者得市场

  压力面前,2012年,多数上市房企调低了全年销售目标以应对债务偿付压力和房地产销售现状,部分企业也在不同程度地下调新开工面积指标。

  “从库存和资金的情况看,房地产企业正在经历最困难的日子。”宋延庆说,大量兼做房地产开发的非主业上市企业很有可能会加快“脱房”速度,回归核心主业。它们空出的市场空间将由专业房企填补。专业房企则将通过降价销售的方式来回笼资金,再用换回的现金流低价拿地。

  事实上,面对相同的政策、市场环境,房企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这不单与企业对市场形势的判断有关,还与企业的市场结构和产品结构直接有关。

  年报中实现正增长的房企,大多具有市场均衡布局和产品结构相对合理的优势。以绿地为例,2011年,绿地集团房地产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0%。董事长张玉良表示,调结构是绿地发展的内生动力。一是调产业结构,做强做大以能源、金融为核心的综合产业;二是调整房地产项目布局结构,目前房地产开发项目大多数集中在二三线城市;三是调整产品结构,在武汉、郑州等城市推出了多个超高层综合体,适应了二三线城市提升城市等级的需求。

  值得关注的是,央企背景的地产企业的业绩增速明显快于其他企业,因为地产央企具有相当的资源优势和战略优势,同时在产品结构调整方面明显优于其他企业。

  宋延庆认为,未来房地产企业要想在“下半场”竞争中实现健康、快速发展,结构必须合理。企业处理好不同等级城市的市场结构、不同产品档次的产品结构、长短线项目的周期结构等问题,实现追求利润率项目和现金流项目的总体平衡,才能保证持续稳健的增长。

作者: 江苏老秘    时间: 2012-4-18 06:58
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发布一季度千户企业调查报告
如何看待一季度经济形势⑦:企业经营状况下滑盈利减少

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工业生产平稳增长,但企业利润有所下降。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4月14日发布的《一季度企业经营状况、困难及对策——2012一季度千户企业经营状况快速调查报告》显示,一季度企业经营状况比2011年有所下滑,企业盈利空间缩小,企业经营者对宏观经济的信心不足,不过对二季度预期谨慎乐观,预计盈利有所好转。

  经营状况回落, “盈利”企业未过半

  《报告》显示,伴随着中国经济增速减缓,当前企业综合经营状况比2011年有所回落。调查结果显示,认为一季度企业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经营者占29.7%,认为“一般”的占50.4%,认为“不佳”的占19.9%。

  从企业的盈利情况看,调查结果显示,一季度“盈利”的企业没有过半,比例占41.3%,“收支平衡”的占24.3%,“亏损”的占34.4%。

  就综合经营状况看,西部地区企业相对较差,中小企业明显差于大型企业,非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明显差于国有企业。

  分行业看,调查结果显示,经营状况相对较好的行业有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认为“良好”的比认为“不佳”的多20个百分点以上。而房地产企业经营状况相对较差,其认为“良好”的与认为“不佳”的比重相当。

  就盈利情况看,东部地区企业、大型企业、国有企业以及采矿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中“盈利”企业比重相对较高,而西部地区企业、小型企业、非国有企业以及农林牧渔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中“亏损”企业比重相对较高。

  虽然综合经营状况有所回落,不过企业的生产状况与2011年相比变化不大。调查结果显示,2012年一季度处于“超负荷生产”或“正常运作”的企业占83.7%,比2011年略高了1.3个百分点;“停产”或“半停产”的企业占16.3%。

  企业订货减少、产销走弱、出口放缓

  调查发现,一季度企业订货减少,产销走弱,出口放缓,产品销售价格回落。

  企业经营状况的回落首先表现在订货的下滑上。调查显示,一季度订货“低于正常”的企业占43.1%,“正常”的占48%,“高于正常”的占8.9%。其中,东部地区企业、规模较小的企业、非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房地产企业订货“低于正常”的比重相对较高。一季度订货比去年同期“减少”的企业占43.5%,“持平”的占33.2%,“增加”的占23.3%。

  受到订货减少的影响,企业的产销量明显下滑。一季度生产(服务)量“减少”的企业占35.5%,“增加”的占26.4%。一季度销售量“减少”的企业占39.9%,“增加”的占25.6%。

  受到世界经济复苏放缓等因素的影响,一季度企业出口明显回落,本次调查中,有产品出口的企业占44%。其中,一季度产品出口数量比去年“下降”的企业占40%,“持平”的占30.9%,“增长”的占29.1%。

  在产销下滑的同时,企业的产品销售价格一改去年持续上涨的态势,出现回落迹象。一季度产品销售价格“下降”的企业占35.6%,“上升”的占17.8%;“下降”的比“上升”的多17.8个百分点,而2011年则是价格“上升”的比“下降”的多6.4个百分点。

  企业的用工、投资、库存三项指标尚好,房地产企业投资下降

  调查还显示,与2011年同期相比,在一季度企业综合经营状况回落的背景下,当前企业用工、投资、库存这三者指标尚好。

  关于企业的用工人数,调查显示,与2011年同期相比,用工人数“持平”的企业占48.3%,“增加”的占28.6%,“减少”的占23.1%;用工“增加”的比“减少”的略多5.5个百分点。

  虽然企业产销同时下滑,但一季度企业库存仍处于正常水平。调查结果显示,一季度库存“正常”的企业占67.8%,“低于正常”的占11.4%,两者合计比重与2011年基本持平;库存“高于正常”的占20.8%。其中,中部地区企业、大型企业、非国有企业以及纺织、造纸、非金属制品、钢铁、有色金属、通用设备、仪器仪表等行业企业库存相对较高。

  调查还发现,一季度企业的投资额与去年同期也基本持平。目前的投资额与2011年同期“持平”的企业占40.2%,“增加”的占33.1%,“减少”的占26.7%;投资额“增加”的比“减少”的略多6.4个百分点。这其中,房地产企业目前的投资额要低于去年同期,认为“减少”的比“增加”的多9.7个百分点,而中部地区企业、大中型企业、国有企业以及采矿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投资额比去年同期增长较多。

  企业家对二季度经营状况的预期谨慎乐观

  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很好”或“较好”的企业经营者占20.9%,比2011年下降了10.4个百分点;认为“一般”的占49.7%,认为“很差”或“较差”的占29.4%。其中,东部地区企业、中小企业和非国有企业认为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很好”或“较好”的比重相对较低。

  虽然企业经营者对宏观经济的信心不足,但对二季度企业经营状况的预期谨慎乐观。调查结果显示,预计二季度企业经营状况将“好转”的企业经营者占37.8%,预计“不变”的占48.6%,预计“恶化”的占13.6%;预计“好转”的比“恶化”的多24.2个百分点。分组来看,中部地区企业、中型企业、外资企业以及农林牧渔业、建筑业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企业对二季度的预计较为乐观,而西部地区企业、小型企业、非国有企业以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对二季度的预计相对悲观。

  订货的好转是企业经营者对二季度预期谨慎乐观的基础。调查结果显示,预计二季度订货将“好转”的企业经营者占40.6%,预计“不变”的占45%,预计“恶化”的占14.4%;预计“好转”的比“恶化”的多26.2个百分点。同时,有六成企业经营者预计二季度产品价格与一季度基本持平,预计“上升”的占20.8%,预计“下降”的占19%。

  企业经营者对二季度谨慎乐观的预期给企业的用工和投资计划带来了正面影响。调查结果显示,预计二季度用工人数将“增加”的企业占35.3%,预计“持平”的占58.1%,预计“减少”的占6.6%;预计“增加”的比“减少”的多28.7个百分点。从企业今年的投资计划来看,计划投资额比去年“增长”的企业占40.7%,“不变”的占30.9%,“减少”的占28.4%。

作者: 江苏老秘    时间: 2012-4-18 06:58
左晓蕾:经济增速放缓符合转型要求

 人民网北京4月13日电 (记者 许博) 国家统计局今日上午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GDP同比增长8.1%。国民经济运行缓中趋稳,保持适度较快增长。对此,银河证券首席顾问左晓蕾认为,针对目前的经济情况,使增长速度放缓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季度GDP同比增长8.1%,低于此前专家和机构预计的8.4%。左晓蕾表示,从公布的数据看,一季度经济增长速度趋于平稳,比此前我国GDP两位数的增长,大家心里会存在较大的落差,但是8.1%的增速仍高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全年7.5%的指导性目标。

  2012年经济发展以转型为主题,左晓蕾认为,目前所面临的产能过剩、结构调整、房地产调控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调整过程中,把一些无效需求减下来是合理的,符合转型的战略要求。针对目前的经济情况,使增长速度放缓是非常有必要的。

  央行发布的《2012年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2.46万亿元,外币贷款增加211亿美元。其中,3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01万亿元,同比增多3320亿元,大幅超过市场预期,供应强劲反弹。

  左晓蕾说,央行新增信贷,已经恢复到正常的数据,PMI的数据也在稳步增长。从数据中可以看出,目前属于正常的货币供应量,既不能说是收紧的货币政策,也不能理解成宽松的货币政策。

作者: 江苏老秘    时间: 2012-4-18 06:59
前3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9%,而铁路运输业投资下降41.8%
如何看待一季度经济形势⑧:增速回落是主动调控的结果


国家统计局1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47865亿元,同比名义增长20.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8.2%),增速比上年全年回落2.9个百分点。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前3月第一产业投资增长35.8%,增幅远高于二、三产业,而铁路运输业投资增速同比下降41.8%,为近年来罕见。

  专家分析认为,投资增速高位趋缓,一方面是政府主动调控的结果,投资结构继续改善,另一方面,在出口、消费不振的当下,投资比较容易受到国家政策刺激而快速发展,必须加快结构调整,只有“三驾马车”协调发展,才能保持国民经济健康稳定运行。

  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投资需求疲软

  “前3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比上年全年回落2.9个百分点,应该说这是我们主动调控的结果。”中国社科院金融所副所长王松奇说。

  高盛中国首席投资策略师哈继铭认为,4万亿元刺激政策的影响接近尾声,房地产调控持续收紧,造成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投资下降较大,进而导致整体投资增速趋缓。“另外,投资回落也受到了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比如制造业投资有所回落,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外部经济形势恶劣、出口下滑。”

  北京大学副校长刘伟认为,中国目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主要来自投资需求疲软。“这几年投资需求有一个大起大落的波动,说明我们的投资主要是靠政府拉动的。”

  “政策预调微调已在进行,财政支出力度大于往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巴曙松表示,从2008年—2011年的数据上看,财政支出在一季度普遍较低,过去4年一季度财政支出均值在13674.4亿元,但是今年一季度达到了24118.1亿元,尤其是3月份,达到了10193.9亿元,显著高于往年。财政支出的加大,有助于确保国家重大在建续建项目的资金需求,有助于有序推进“十二五”规划重大项目按期实施。

  投资仍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一季度,三次产业投资分别增长35.8%、24.6%、17.6%。第一产业投资增速罕见地大幅超过二、三产业。

  哈继铭表示,第一产业投资增速较快在意料之中,政府一直强调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4月14日,央行等7部门出台意见,引导金融资源更多投向农田水利。“第二产业受到外部环境影响较大,也有国内原因,比如金属行业投资下降就是受到制造业整体下滑的影响。第三产业则主要是受到房地产业不景气的拖累。”他说。

  “一季度我国经济下行加速,经济增速远低于预期的主因是第三产业产值降幅显著,累计同比回落1.4个百分点至7.5%。”巴曙松说,从月度高频数据来看,零售、餐饮、交通运输和房地产行业等主要第三产业的商业活动景气度较去年四季度而言均出现了显著的回落。

  分地区看,前3月,东部地区投资25406亿元,同比增长18.9%;中部地区投资11503亿元,增长27.1%;西部地区投资10561亿元,增长26.9%。其中,湖北省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有423个亿元以上项目开工,比去年同期增长255.5%。宁夏一季度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5.93亿元,同比增长35.2%。四川省预计一季度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4.4%,居全国第三位。

  在东部地区加快结构调整发展第三产业、中西部加速产业承接步伐的背景下,投资增速呈现西高东低的特点,也是题中应有之义了。

  不少省份对加大投资的热情很高。江苏省提出,要以更多精力抓经济保增长,要以更大力度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把重大项目建设作为稳增长的重要抓手。青海省表示,要继续推进固定资产投资,确保国家重大项目顺利推进。四川省提出,要巩固投资拉动的强劲势头,争取在二季度再集中开工建设一批符合条件的新项目。辽宁省则强调,要狠抓固定资产投资。

  对于各地吹响的投资冲锋号,专家认为很正常。“投资仍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因为在‘三驾马车’中,出口受外部经济形势影响较大,消费比较难以拉动,相对而言,投资比较容易受到政策刺激而快速发展。”哈继铭说。

  王松奇认为,不要看投资多少,要看是向哪个领域投资,如果向节能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就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值得鼓励。

  哈继铭说,对于一些垄断性的行业,应当积极引入民间资本,引入竞争,“目前温州进行金融改革试点,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领域,这是一个好的信号。”

  不能陷入依靠政府主导投资拉动的旧模式

  今年以来,新开工项目少,钢铁、水泥、建材需求不旺,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专家担忧,在出口受欧美债务危机拖累、消费被居民收入不足掣肘,未来中国经济可能又会陷入依靠政府主导投资拉动的模式。

  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必须真正提振消费需求。“关键是国民收入分配机制发生扭曲。”刘伟说,现在政府、企业、居民三者之间,居民收入增长最慢。而消费主要靠居民,这样使消费和经济增长不匹配。另外,城乡之间,农民收入增长比城市居民慢得多。3个农民纯收入大概相当于一个市民可支配收入,这就造成消费需求长期依靠只占人口一半的城市居民拉动。这是不平衡的。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甚至出现下滑完全有可能。而政策加力信号已经发出。4月14日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着力扩大内需。当前既要坚定不移地扩大消费需求,也要保持适度的投资规模。“这说明防止出现失速风险是当前政策的主要基调,财政和信贷政策都会给予有效配合。”巴曙松说。

  内需分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刘伟认为,我们短期采取的不少政策都是影响需求,而中国目前的经济失衡单纯靠需求管理解决不了问题,还是应该从供给方面入手,特别是调整产业结构、区域结构,推动市场化进程,把短期增长目标和中长期优化结构目标统一在一起。

  专家表示,目前政府的宏观调控手段丰富、政策预留空间较大,综合运用好各种经济工具,完全能把政策主导、投资主导式的增长转变为内生性增长,全年7.5%的经济增速不但可以实现,结构调整、通胀预期都能得到很好的平衡。

作者: 张嘉南    时间: 2012-4-18 15:57
谢谢老秘,到底是高手,收集了这么多相关内容!学习了!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