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1 Y& g3 k4 _6 X1 Q7 y( N 二、合理加工材料。 ( F* j4 ? u R) `" k. |
n) \6 }& i \2 Y4 _
选定的材料经过核实之后。还应该对材料进行必要的加工整理,然后再用到文稿里去。可以对材料进行三个方面的加工:一是适体剪裁加工。通读材料,删削冗赘,化长为短,变详为略,将交待过多、议论过多的无关的描述、哕嗦的废话去掉,套话、空话一律删除。变换体裁角度,将描写、抒情及不必要的议论改写为叙述或说明。在表达方式上变"曲笔"为"直笔",直述不曲才适合公文体式。二是合并提高加工。同一问题,散见于若干材料中,可以摘取概括,变为概述,或者保留一个"点"的材料,把其他相似材料综合成"面",点面结合。同类数字,可以相加,抽取合并后变成一个综合数字。变换角度"提高"原材料的可用性。三是文字润色加工。适体剪裁、合并提高之后,再审读材料,进行文字润色,从而进一步提高材料的质量。 5 b! r, P! _% j ) e/ m4 ?& q3 i c H8 @! d) V5 z4 N 三、语词严谨,简明扼要 1 \! U6 d% g% f* g, V4 G" [( J
0 }0 r6 R! n' q. B 公文撰写要做到语词严谨、语句平稳、语调平和。避免官僚腔调,高高在上,要确保公文的严肃性。公文是部门与部门之间、单位与单位之间、上级与下级之间互通信息、落实工作和牲务的桥梁,具有很高的政治性,不应成为官僚作风的载体。公文要求条理清晰、文理通顺,避免借题发挥、叙述离题、拖泥带水、絮叨不绝,应做到简洁精练、简踞扼要。所谓"七分材料三分写",指的就是材料的质量对于整篇公文质量的重要作用和影响。筛选材料,主要是根据三个标准:一是材料的相关性。与公文主旨有关联的材料则取,无关的材料则舍。在已经选取的材料中进一步筛选。主张实则详、虚则略,新则详、旧则略,特则详、一般则略,重则详、轻则略,近则详、远则略,点则详、面则略。二是材料的典型性。如果材料在自身所属的某一类事物中。最能体现该类事物的本质特征,并且预示着该类公文的发展方向,那么这份材料典型性就强、最具代表性。只有筛选出典型性的材料,使用最有代表性的材料,才能使公文的观点鲜明、主旨突出,增强内在的说服力。互是材料的新颖性。注重选用郝些在现实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也可以是亟待重视的新典型、新经验或者需要摄取的新视角、新观念、新思路、新见解。 . P4 S, z0 R5 b" F
$ ?7 u& Y* ^0 W7 _! k4 U! i% O 四、善于归纳和补充 $ a8 S: n9 g- a! i* r 8 |7 y1 T+ X/ z X8 {! A* f 对于领导的意见要善于整理归纳和大胆地添补充实,敢于开掘和延伸。过于忠实的记录,往往会降低公文思想的高度和深度,阐述表达不够准确。究其原因,就是作者缺乏创造性,缺乏一个"敢"字,这样就会使公文出现平淡乏味、有肉无骨的境况。文字工作是看不见、摸不着、无名无利的苦差使,在从事公文撰写工作过程中,除以上几点以外,我们还应有肯吃苦、肯奉献的精神,有一个不怕麻烦、不怕反复的好姿态,有一个不灰心、不泄气的工作态度。3 {: K) O: }; c1 ?. K+ c#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