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读《走近周恩来》有感 [打印本页]

作者: 浙江老秘    时间: 2012-4-4 08:46
标题: 读《走近周恩来》有感
自懂事读书开始,周恩来就是在我脑海和内心里永远镌刻的传奇:小学课本上至今仍记忆犹新的《十里长街送总理》让我感慨于他人格魅力的伟大,中学课外读本《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让我震撼于他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后来通过逐渐深刻的了解更是沉迷于他的文质彬彬、风度翩翩,崇敬于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时常感叹,世上怎么会有如此完美的人。他似乎高高在上,不可侵犯,不知不觉中被人们罩上了一层神圣的色彩。《走近周恩来》通过真实、客观、生动的描写,为我们展现了一位至高至圣、至情至性、大智大勇的“走下圣坛的周恩来”。该书是一部长篇纪实作品。作者通过深入采访和细致描述,较为全面地展示了周恩来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具有很大的教育意义。其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周恩来的“自知之明”。

自知之明出于老子:“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 然而大部分人在剖析别人时,看得很准、很透,但解剖自己时往往“当事者迷”、“不识庐山真面目”,所以人们又说“人贵有自知之明。”

周恩来有着不可思议、伟大的自知之明。具体表现在无论是在革命过程中,还是建国后,尽管他的学识、才干、贡献、地位和机会,都有可能使他成为“舵手”,但他始终没有,也不愿意成为“舵手”。他清楚地认识自己,很早便找准了自己的定位。1940年5月,当毛泽东从延安飞重庆,以大手笔感怀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时,周恩来不感怀,他只看了萧何、张良和诸葛亮;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多次坦率地讲:“我不是帅才”,更无比诚恳地向毛主席说:“我理理家可以,做不了帅……”

有人说,这是因为他素来谦虚。周恩来无疑是谦虚的,他的谦虚表现在不耻下问,坚持民主,乐于自我批评。但这绝不是谦虚,因为在最需要、最适合他的地方他总是一马当先,当仁不让。他自信、明智、勇敢地选定了自己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历史上的位置,并且在这个位置上坚持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这是鉴于深刻自知之上的实事求是,他客观地分析自己常常“举轻若重”,做不到像毛泽东和邓小平那样的“举重若轻”,而为“帅”者只能举重若轻,以这种气势胆魄去作决断和决策。

事实证明,周恩来对自己的准确定位,让他在有限的生命里,以自己的才能做出了最大化的贡献和成就。他的“举轻若重”决定了他日理万机,劳心劳力,为党和国家奉献了一生,成为人民爱戴、国际公认的好总理。

在今天,特别是对党员干部来说,周恩来自知之明这一品质显得尤为重要。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传统观念中,谁位高,谁就位尊德高;谁官大,谁就本事大、贡献大。这是极其狭隘的。在今天,仍有少数干部受这种观念的影响,导致社会上流行一些不良风气:“官大一级压死人”、“首长情节严重”、“跑官要官、沽名钓誉”、“削尖脑袋上位”等,与党的根本宗旨相背驰,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极大地破坏了社会和谐。

马克思主义者承认人与人之间智慧和才能上的差异,承认并赞赏人的主观能动性。只有比较清醒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准确地把握自己,严格地反省自己,即认识自己是什么材料,具备什么能力,适合做什么事,在什么位置上最能发挥出较大的作用,才能较好地实现自身价值。一个人如果不知己所长,又不知己所短,不但不能获得成功,反而会贻误事业。党员干部若无自知之明,不仅会贻误自身,更会影响到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

自知之明寓意深邃,道理深刻,充满唯物辩证法,是做人的大道理,是做事的真功夫,是执政的大智慧,是加强党性修养的必备武器。它能叫人内心坚定强大,得意时不至忘形,失意时不过分沮丧,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认识。

正确地认识自己不容易,可以说是一个漫长甚至是艰难的过程,需要拥有敏锐的观察力以及正视自己和承认自己的勇气。孔子说“每日三省吾身”,既告之了我们“自知”的重要性,又给我们指明了使自己心境澄明、不断深化自我认识的途径。只有党员干部保持自知之明,物尽其用,人尽其才,不拘一格降人才,我们的事业才能兴旺发达。(作者:付晓旭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