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秘书是用手思索的 多写是个硬道理 [打印本页]

作者: 广东老秘    时间: 2012-4-3 07:00
标题: 秘书是用手思索的 多写是个硬道理

+ f6 L) f( \! ~! z# M" A& \; }
* K3 v- D9 M2 a巴甫连柯有一句名言:“作家是用手思索的,”认为只有不断地写,才能扪触到语言。老舍先生曾对人说,他有得写,没得写,每天至少要写五百字。科研人员也是这样,多写是通往真理殿堂的不二法门。4 u& F6 U: W) J# {& D
5 U8 u! r7 X! c9 A1 M# v; L- A0 L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写作是思维的强化训练。人的大脑   ) B+ ]& g: d  r& G4 G/ _2 T
0 [1 m, q: f4 ^7 }. ?8 K
有自动编程的功能,但如果长期不得启用,这种功能就会退化。一些心灵启示和思想的火花往往稍纵即逝,须及时加以记载,而这些启示与火花通常又构成一篇论文、一本专著的起源。罗丹说:“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经常写作,可以培养学者的问题意识,提高对社会现象和文献资料的敏感性,从而能够在别人熟视无睹的事物中发见奥妙。读而不写,只是学习过程和娱乐过程;只有开始动笔,才算进入研究状态。书到用时方恨少,一个学者,长期不在研究状态,读书再用功、再刻苦,也很难有真正的领悟和启迪,收事半功倍之效。
! b: l/ z# N& I" G, ~
9 G: ?! W7 ^0 r. X: f写作能够把一个人的深厚的底蕴和丰富的学识都调动起来,遣上笔端、派上用途,并能够激发学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苹果之父史蒂夫·乔布斯说,“因为好奇和直觉,我对很多东西着迷。”他曾在大学选修书法课,认识了Serif和Sanserif字体,学习变更不同字母组合之间的字间距,明白了活版印刷的伟大之处。他说,“在我还是个大学生的时候,我没有想过这些东西能对我的生活有何实际的作用,但是,10年后,当我们设计出第一台Macintosh电脑时,我想起了当时学过的东西并将其运用在Mac的设计中。这是第一台能优美排印的电脑。如果我没有旁听那门课程,那么Mac永远也不会拥有各式的字体或是变间距字体。我要说的是,你不能预先串联起一点一滴,惟有你回顾过去,你才会明白那些点点滴滴是如何积少成多的。”显而易见,如果史蒂夫·乔布斯不动手设计电脑,他以前积累的知识再多,也不会派上半点用场。
1 u* D2 r' ?0 g" Z1 @; v( l4 u$ G, P% h5 S% Z0 W
学术研究,说到底,也是一个熟练工种。学者应养成勤写的习惯。
6 J4 T, s* z3 [; {3 n. `  V3 ^' ^  J9 @
9 L1 H/ T& H& X$ N8 y
  a; z" d; g$ c& q1 T% Z4 M* i/ B
作为知识的生产者,学者的产品主要是研究成果,当然,大学教授还负有教书育人的使命。成果主要有两类:学术刊物上发表的论文和公开出版的学术著作。前者花费的时间相对要少,后者需要的时间往往较长。论文可以选择小些的题目,只要有所发现,就可以动笔,如《何典》主张的那样,“文章自古无凭据,花样重新做出来。拾得篮中就是菜,得开怀处且开怀。”在没有十分满意的题目时,完全可以写八分满意的题目;在没有找到大题目之前,不妨先写小题目。国学大师黄侃,惜墨如金,他有一句经典名言:五十之前不著书。章太炎曾多次劝他著书立说,本文由老秘网推荐,但黄终不为所动。后因饮酒过度而去世,是年四十九岁,给学术界留下莫大遗憾。而鸿篇巨制,一般适合大些的题目。所谓“十年磨一剑”,就是提倡学者花费较多的时间去经营传世之作。但多有人误解或曲解了这句话本意,将其用作劝导学人不能一鸣惊人就不要动笔的根据,真是害人不浅。不确立题目,拟出提纲,而后围绕这个题目不断搜集、整理资料,不停地动笔撰写,集腋成裘,而是毫无目的、漫无边际地光读书、不动笔,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纵是一万年,也不会磨出任何一支剑来。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改革开放后,社科院某研究所一研究人员卡片做了两箱,另一研究人员声称做了四箱,两人竞相比耐心,硬是不着一字,被当时不靠谱的所领导树为“十年磨一剑”的典型,但直到相继撒手人寰,依旧一事无成,“他生未卜此生休”了。如果抓住了意义空前的课题,并进入攻关状态,不消说十年,即使花更多的时间,也值。明代药物学家李时珍完成《本草纲目》,就花费了近三十年时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仅酝酿、搜集资料就花费了十一年,从1842年开始撰写提要到1859年出版,又经历了十七年。文学创作方面的事例,更是比比皆是。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倾毕生精力写出不朽巨著《红楼梦》;德国诗人歌德的名著《浮士德》先后写了六十年,直到他八十一岁的晚年才全部脱稿。- A  f4 q; }- ~9 T7 Q

: ]5 }+ Z" I/ q' R2 L( S3 m2 A/ z

5 e% I( \7 [4 p写作是一个学者实现自身价值的方式,著述是学者美德和才干的最好证明,也是衡量一个学者水平高下最重要的标准。学者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多出成果、出好成果。我不赞同“述而不作”,除非自己口述,由别人动笔。) U0 |% _$ Y# y0 ?! V2 e

2 \0 `% u2 c7 a5 N- M在质与量的关系上,人文社会科学不同于自然科学。在自然科学领域,陈景润一篇“1+2”的推导,爱因斯坦的两篇关于相对论的论文,都能够奠定他们在科学史中的地位。而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数量虽然不是成为大家名家的充分条件,却是必要条件。好多大师级的学者,如马克思、韦伯、汤因比、熊彼特、哈贝马斯,无不著作等身。或许有人会说,当年科斯就靠两篇有关产权的文章石破天惊,足以雄视百代。但这毕竟是个特例,而且,我们还得承认,经济学离自然科学较近。改革开放前,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一级研究员仅何其芳、俞平伯、钱锺书三位。何其芳是所长,俞平伯是何其芳的老师。钱锺书当时仅四十出头,评职称时著作只有《谈艺录》,何其芳认为他够一级研究员,就定一级研究员。这件事,通常又被拿来作为成果不在数量而在质量的证据。其实,我想,当时的文学所中人,几乎没有谁不知道写作就是钱锺书的精神生命。改革开放伊始,钱先生出版煌煌140万言的《管锥编》,就是一个证明。假若只有《谈艺录》而没有《管锥编》,钱先生的学术地位无疑要大打折扣。. G& Y* k# k4 G6 M4 l
5 B. n! w' T+ s6 E5 }1 W

6 a3 U! q  i+ [% C9 W
作者: lzzboy123    时间: 2012-4-3 10:12
平时应该写些什么呢?总感觉无从下手啊。
作者: 山水故人    时间: 2012-8-16 22:08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作者: 山水故人    时间: 2012-8-16 22:10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总结的很精辟,支持
作者: 金井秘书    时间: 2012-8-30 16:52
前辈的经验值得借鉴学习,向你致敬!
作者: 大杂烩    时间: 2012-10-25 17:40
值得学习!!!!!!!!!!!!!!& Q6 b: J2 h, n1 F) s4 ^7 j

作者: 山青水秀    时间: 2012-10-29 08:01
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
作者: 路过    时间: 2012-10-29 08:50
很不错的文章,值得学习。: i" x  P5 T1 z# u2 c9 X

作者: dmy63    时间: 2012-10-29 08:56
!!!!!!!!!!!!!!!!!!!!!!!!!!
作者: 七台河秘书    时间: 2012-10-29 09:18
非常精彩的文章,深受启发,多谢1
作者: 18007241293    时间: 2012-10-29 09:25
这是个硬道理,我们每一个秘书都有体会的。
作者: WHQ    时间: 2012-10-29 09:39
文章不读半句空,梅花香自苦寒来。
作者: xiaobingzhuo    时间: 2012-10-29 10:56
不错,实用,可以用来学学,以后用的着
作者: 宁乡文秘    时间: 2012-10-29 11:18
向您学习,一同努力!秘书是用手思索的,多写多想多练才是硬道理: z5 E2 r3 c/ G' i' h

作者: 湛_常存    时间: 2012-10-29 13:49
向前辈学习!{:soso_e100:}
作者: yyg892008    时间: 2013-3-6 22:33
好,!!!!!!!!!!!!!!!!!!!!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