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县镇村三级换届工作的思考:加大五个力度 [打印本页]

作者: 国文学    时间: 2012-3-26 13:39
标题: 县镇村三级换届工作的思考:加大五个力度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建设一支能推动科学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干部队伍的客观需要,也是应对当前新情况新问题的现实选择。如何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成果运用到县镇村三级换届之中,我认为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力度。

  加大干部选任工作的公开力度。至少要做到“四公开”,即:公开干部政策。让群众了解、关心支持干部工作,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公开职位条件。将选拔任用干部拟定的职位和名额、用人的标准和条件等适时向社会公开。公开提名程序。通过新闻媒体、会议或文告等形式,将提名程序公开,让干部群众知道如何行使自己的提名权。公开干部实绩。实行公开述职述廉等制度,将干部工作实绩向社会公开,让群众了解干部德、能、勤、绩、廉各方面的表现,正确行使自己的“四权”。

  加大初始提名的规范力度。通过规范提名方式,明确提名责任,有效地扩大干部提名环节的民主,防止跑官要官等不正之风的发生。主要推行“三项制度”,推行提名实名制。出台《关于个人实名推荐领导干部人选暂行办法》,明确规定在实行实名推荐时,只有出现职位空缺时,才能实名推荐;明确规定提名推荐干部人选必须以书面的方式,填写推荐登记表,并说明推荐理由。推行提名责任追究制。建立实名推荐责任追究制和推荐信息反馈制,及时将推荐结果以书面方式告知推荐人。推行“两轮推荐制”。在民主推荐过程中做到差额推荐与“两轮推荐”有机结合、集中推荐与分散推荐有机结合,大会集体推荐与个别座谈推荐有机结合,确保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的真实性和科学性,使民主推荐成为反映民意诉求的“绿色通道”。比如,对镇(区)、县直部办委局的正职的选任,实行“两轮推荐”的办法,先在县域范围内进行第一轮民主推荐,推出2名以上(含2名)人选,再在县委全委会范围内进行第二轮民主推荐,推出候选人。

  加大考察工作的创新力度。在加强对干部日常考核的同时,一是实行差额考察。根据不同岗位的需要,在民主推荐中得票位居前列、票数接近的人员中确定考察对象。考察对象的差额数,按多于拟任职位数的1—2人确定,确保好中选优。二是推行延伸考察。对干部的生活圈和社交圈进行考察,采取本人提供家庭情况,考察人员到社区走访了解或召开小型座谈会等方式,着重了解干部的个人修养、日常交往、家庭生活、社会形象等方面情况,使“两圈”考察与整个考察工作有机相结合、相互印证,对干部作出全面评价。三是推进综合考察。采取民主测评、目标考评、社会评估、领导评价等方式,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从思想政治建设、领导能力、工作实绩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考核衡量。在考核主体上,变“单层考核”为“立体考核”,既有“上”对“下”的测评,又有“下”对“上”的测评;在考核内容上,变“经济考核”为“综合考核”,从分值和权重上更加突出工作实绩;在考核方式上,变“定性考核”为“定量与定性相结合”。

  加大干部选任决策机制的探索力度。不断健全完善干部选拔任用的民主决策机制,扩大表决范围、改进表决方式,不断推动干部选任工作的民主化进程。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征求意见的机制,通过征求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尤其是分管领导的意见,让管事者荐人择人,做到管人管事相统一;通过征求人大、政协领导同志的意见,广泛听取建议,进行民主协商;通过征求纪检监察、审计、信访、计生等部门的意见,了解拟任人选的政治、思想、作风以及廉洁自律、违纪违法等方面情况。制定出台《全委会票决领导干部拟任人选和推荐人选试行办法》,将全委会票决干部的范围由乡科级党政正职扩大到县直重要部门党政副职。同时,加大常委会差额票决的工作力度,真正体现在比较中鉴别干部、在鉴别中使用干部。

  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针对不同的拟任职位,积极推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差额选举等竞争性选任方式。具体来讲,对乡镇党政正职,采用“公推公选”方式;对县直部门中层干部的选拔采用“竞争上岗”方式;对年轻干部、女干部和党外干部,采取公开选拔方式,努力建立起组织任命、公推公选、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相互配套、相互衔接的干部任用体制机制。

  加大干部政策的落实力度。推行干部任期制,对党政领导干部的职务任期、连任限制、最高任职年限、任期内保持相对稳定等问题作出具体规定;加大干部交流轮岗力度,对交流的对象、范围、方式、组织实施、工作纪律、保障措施等作出详细规定。同时,加强对关键岗位干部的选任配备、教育培训、分类考核、监督管理,积极探索规范“一把手”用人行为的途径和办法,明确党委书记用人上的权力与责任、在干部选拔任用各个环节中的要求、纪律和责任追究等.文/张建文
作者: yvscx    时间: 2012-4-2 04:21
谢谢你的发言` 非常有意义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