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坚持“五建五带”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基层社会管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
[打印本页]
作者:
国文学
时间:
2012-3-26 13:22
标题:
坚持“五建五带”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基层社会管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
加强社会管理创新,事关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位处基层、置身群众,是创新社会管理、做好群众工作最基本、最直接、最有效的力量。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基层社会管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五建五带”,将有助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实现“十二五”目标任务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建组织,以党组织的全覆盖带动基层组织全覆盖
创新社会管理,既要坚持党的领导,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又要发挥社会力量的协同、自治、互律作用,形成齐抓共管、综合治理合力。当前,要着重在提高“三率”上下工夫。
提高党的组织组建率。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创新组织设置,健全组织网络,理顺隶属关系,全面推进各领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形成科学严密的组织架构,实现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社会覆盖。探索区域联建、行业统建、产业带建、楼宇共建等方式,改革基层组织设置,完善区域性、网络性、产业性、行业性、流动性和功能性党组织建设。重点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组建力度,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实现应建尽建、应派尽派。
提高群团组织配套率。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配套抓好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其他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活跃基层、打牢基础。坚持党群共建组织、阵地、队伍,把工青妇组织建设纳入党建范畴,同规划、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实现工青妇组织全覆盖,进一步夯实社会管理的基层组织基础。
提高社会组织成长率。注重把社会管理和社会发展、社会建设结合起来,大力发展培育社会组织。积极扶持各类行业协会、农村合作社、社区志愿者服务队、文艺团体和俱乐部等,实现市民的组织化、社会化。坚持引导发展与依法管理并重,建立统一登记、协调配合、分级负责、依法监管的管理体制,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建平台,以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带动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是基层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组织动员群众、宣传教育群众的重要载体。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作为党员群众之家、社会管理创新平台、新农村建设和示范社区窗口来建设,整合部门资源,优化功能布局,带动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实现社会管理由防范、控制型向人性化、服务型管理的转变。
坚持平台建设一体化。着眼于统筹城乡发展需要,积极构建县乡村三级服务体系,即以县级行政服务中心为龙头、乡级综合服务中心为纽带、村级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为基础,相互衔接、上下贯通、方便快捷的服务网络。加大村级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投入力度,采取结对共建、村村联建等方式,消除空白点,实现全覆盖。
坚持功能配置标准化。围绕建好用好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配套建立便民服务厅(室)、谈心说事室、多功能活动室、文化娱乐室、卫生室、农资超市等,开展事项代办、政策宣传、就业信息、民事调解等服务,实现学习培训、便民服务、文化娱乐、说事议事功能“四合一”。
坚持城乡服务同质化。依托便民服务厅(室),代办涉及群众生产、生活、生育的公共服务项目。依托村医疗卫生室、图书室、活动场所,提供公共卫生服务,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依托谈心说事室,引导群众“有困难找干部、要材夜思找支书”,畅通诉求表达渠道,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建队伍,以党员干部为主体带动社会工作队伍建设
着力打造以基层党员干部为主体、社会工作者为补充的社会管理工作队伍。重点建好“五支队伍”。以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为主的发展引航队伍。以村(社区)“两委”换届为契机,采取在基层组织党员干部中“内选”、在离乡创业经济能人中“外请”、在退休离职老党员中“返聘”、在机关事业单位党员干部中“下派”、在城乡“结对共建”活动中“互联”、在大学生村官中“推优”等方式,把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的党员选拔到带头人岗位上来。
大力实施“党员创富计划”,引领群众兴办产业、增收致富。以村(社区)党员干部为主的服务群众队伍,以事项代办为重点,明确村“两委”班子成员、大学生村官、后备干部等服务群众职责,开展办证办件、社会保障、农产品和就业信息等服务。
坚持党员干部值班制度,公开岗位职责、服务项目、流程和承诺,打造涉农事项办理的“绿色通道”。以村(社区)“五老”为主的矛盾纠纷调处队伍。聘请老党员、老干部、老军人、老教师、老模范充当“和事佬”,当好“五员”,即密切党群“联络员”、了解民情“信息员”、方针政策“宣传员”、民意诉求“代理员”、矛盾纠纷“调处员”,把社会矛盾发现在小、处置在早。
建立以党员志愿者为主体的弱势群体帮扶队伍。积极组织开展“一对一”或“多对一”的帮扶服务,突出社区老、弱、病、残、孤、困家庭,开展结对帮困、结对助学、结对助老、结对助残等上门服务活动,让他们感受组织的温暖。以社会工作者为主体的社会服务和救助工作队伍。
拓展社区建设、社会福利、社会救助、残障康复、公益类民间组织和家庭生活服务等社会工作领域,扩大社会工作者队伍,规范从业资格,创新岗位设置,搭建发挥作用平台。重点加强特殊人群、流动人口管理和社区矫正工作。创新教育培养模式,采取集中集训等方式,增强“五支队伍”社会管理能力,把社会管理工作延伸到最基层。
建载体,以党内经常性活动带动社会活力增强
不断丰富活动载体,突出抓好“三带”,激发基层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内在动力,活跃基层组织,增强社会活力。
以党内争创带动社会争创。大力实施“跨越先锋”行动,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争当“五个先锋”,即引领发展、改革创新、改善民生、促进和谐、团结战斗的先锋,激励党组织和党员在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中当先进、争优秀。深入开展“双培双带”活动,即把社会组织工作骨干培育成党员、把党员培育成社会组织工作骨干,以党组织创先进带动社会组织创先进,以党员争优秀带动群众争优秀,使创先争优成为全社会的共同价值取向。
以党内民主带动社会民主。在农村、社区要全面推行“五议五公开”制度,即“村(居)民建议、党支部提议、‘两委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居)民大会或代表大会决议;提议事项公开、议事程序公开、议事结果公开、实施方案公开、实施结果公开”,促进基层民主管理、科学决策。把“五议五公开”制度从党内事务运用推广到社会管理中,促进社会管理民主化、规范化、科学化,推动社会管理、社会服务规范有序开展。
以党建网络牵引社会网络。依托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系统、党建老秘网、党员手机信息等平台,引导社会公共服务向党建网络集聚,党建服务向社会领域拓展,开展宣传教育、信访受理、创业服务,使党建网络成为服务党员群众、创新社会管理新阵地。
建机制,以党内良性运转带动社会的良性运转
我们党现在有389万多个基层组织,8200多万名党员,在社会基层组织中处于核心地位,是推动科学发展的领导者、宣传服务群众的先行者、民主管理的推动者、群众切身利益的维护者。基层党组织良性运转,党员保持先进,则政局稳、人心聚。要着力建立健全“三大机制”,推进基层党建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带动社会和谐运转。
责任共担机制。坚持党要管党、书记主抓,把社会管理纳入基层党建工作重要内容,强化各级党组织书记第一责任人职责,层层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为创新社会管理提供坚实组织保障。落实基层党建工作督导和考评制度,把社会管理创新作为领导班子和党组织书记工作实绩评定的重要内容,作为党建工作综合表彰的重要依据,作为党组织书记选拔任用、培养教育、奖励惩戒的重要参考。
投入共保机制。把党的基层组织作为推动跨越发展、创新社会管理、服务党员群众的中坚力量来建设,把基层党建工作投入作为促发展、惠民生、保稳定的基础性投入来对待,算好成本账、效益账、长远账,不断提高基层党建工作投入保障能力。进一步充实基层党建力量,落实基层干部工资待遇,做到有人管事;探索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基层党建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做到有钱办事;加快各级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和活动阵地建设,完善配套设施,增强服务功能,做到有场所议事。
资源共享机制。按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责任共担的原则,充分发挥各级各部门在基层组织建设、社会管理创新中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加大涉及基层的政策、项目、资金整合力度,实现组织联网、阵地联建、活动联谊、服务联动、发展联姻、实事联办,形成基层党建和社会管理齐抓共建、协调推进的合力。建立统筹协调机制和帮联共建机制,实现组织资源与社会资源的良性互动,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党的组织活力转化为社会活力。文/王玲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