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关注农民生产组织形态 促进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
[打印本页]
作者:
范文轩
时间:
2012-3-25 07:21
标题:
关注农民生产组织形态 促进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
2011年中国农业取得新成绩,粮食生产是连续第八个丰收年。总结这一成绩要看到,这是三个力量综合作用的结果:一是农民有生产积极性,二是农业科技的支撑作用,三是农村生产和生活环境的改善。这是中央一系列扎实的民生和惠农政策的结果,后两个方面还涉及到农民农业生产的组织形态。要促进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不能忽视农民农业生产的组织建设。
讨论农民农业生产的组织形态,其实就是讨论当代中国发展对农村农业的定位,由此决定了对于中国农民的职能定位。现在需要稳定农村的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中国农村的农户经营还有生存和发展空间,但要注意适当的规模农业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将从政策与财政等方面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支持力度。有效的农田水利建设必须立足于中国农业生产方式与中国农田水利的性质。一家一户的农民是不可能单独解决水利问题的;散的特征造成了极高的农户合作成本与市场交易成本,即农民无法合作起来通过交易的方式与水利工程单位进行对接,市场机制必然失败。当前的农田水利投入不仅要投资到硬件设施上去,而且应加强管理体制与组织建设。个体的小农既没有能力承担水利建设成本,也没有积极性提供水利这样的公共物品,农田水利的根本出路还在于将农民在新形势下以适宜自愿为原则组织起来。
世界农业技术进步推动了农业现代化,也在重新构造农村社会的“权力-控制”关系。科技对于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性,需要通过有效的组织形式来落实。要解决制约农业科学发展的矛盾问题,越来越依赖于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的提高。以农业机械化为例,要有效实现农机户优势互补,降低农机经营交易成本,扩大农机作业规模,显著提高机械利用率和经营效益,就需要农业的规模经营;现代农业技术进步的一个特点就是基因和种业工程,依靠传统的家庭农业经营经验积累的种地把势在农村中的地位下降,说明传统的种植业经验传递有所局限,资本、技术、信息、管理四下乡促进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带动了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在这样的发展形势下,如果只着眼于传统的农户承包经营,无视规模农业、标准化农业、规模经营、农业公司这类组织形式,不但耽误农业现代化进程,还孕育着新的风险——使外资绕开监管加速向我国农业全方位渗透。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部分粮食价格已经创出新纪录。其中,2010年玉米价格暴涨了52%,小麦上涨了49%,黄豆上涨了28%。从国内市场看,中国的粮食定价权早已不是中国说了算。这种态势值得注意。
当前,推进新阶段农村改革的主要目标,已从过去完善微观体制拓展到健全宏观制度,主要内容已从过去变革生产关系延伸到调整上层建筑,主要方式已从过去单项独创转变到多项联创。改革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触及的矛盾越来越深,推进的难度和可能引发的风险也越来越大。国务院2011年选定一些地方作为改革试验区,率先进行封闭式风险可控的改革试验,力求形成一些具有普适性、长效性的体制创新和制度建设成果。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权益、增加农民收益,是推进农村改革试验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也是衡量改革试验得失成败的根本标准。在开展改革试验的实践中,让农民更加平等地参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更加公平地分享工业化城市化成果,也需要促进农民组织的现代化。
要关注农民农业生产组织发育的四种类型。以往的总结已经注意到了组织类型之间的合作和互补,现在我们还需要注意到农业组织类型之间的竞争关系。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的初期,农业投入主要是农户依靠自身积累的密集性投入,依靠的是传统的种植业经验和技能。随着现代农业的兴起,农民的科技服务需求,越来越依赖于公共服务和社会化服务。和农村的物质要素相比较,更重要的是要重视人力资本的提高和农业经营组织类型的现代化。
伴随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当代中国农村正在经历从传统小农经营向现代职业农民产业经营的深刻转变。2011年,中国农民阶层变化有两个基本特点:农民阶层的数量规模持续减少;农民的农业生产组织形态也基本定型。中国农民阶层变化延续了2003年以来“四个减少”的发展趋势,即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市场化发展,农村人口持续减少,乡村就业人员持续减少,农村劳动力中务农劳动力持续减少,农村务农劳动力中务农的劳动时间持续减少。在农业就业类型上,从传统小农经营者向职业农民转变趋势加快,职业农民逐渐形成四个类型:承包农户,规模经营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公司。由于农业科技的进步,特别是种业和机耕机播机收,现在农民从事粮食生产的劳动日投入大量减少。由于国家对粮食安全的重视和农业行政部门引导,由于农业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的现代化水平提升,由于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的激励,企业和资本进入农村已经呈现规模化效应,务农农民内部也在分化,务农农民的异质性增强。经过几年选择尝试,现在农民农业生产基本固定为四种组织形式。
其一是传统的农户经营,这在传统的农业地区还是中国农业经营的主体,但形势发展很快。一是传统农户经营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向规模经营大户转变。再就是以农为主的兼业户向以非农经营为主的兼业户转变,中国农村农用地流转加快就是证明。还有一个趋势就是传统的农户经营向老人农业转型。这种劳作多是以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为主,以老人体力能力为中心,选择能力可及、目标可控、风险可承受的现有适用技术,充分利用农家资源;或者是由老人选择安全的性价比高的农业生产前中后服务和适用种植技术。也许今天还有学者、专家、部门领导坚持认为这是弱质农业,是对优质土地资源的低效使用或者浪费,但是经过多年来反复选择比较,农民已经深刻意识到,其实这是当今农村社会土地资源配置的最佳效益组合。这样的农业经营返回到生存经济范式。首先是农村老人的能力和知识积累没有闲置和浪费,二是家庭农业经营以自给自足为目的,看淡市场价格;三是经营上心,品质保证,看淡产量,重在品质。在农业水利设施便利,地块小且零散的成都平原农村,这种模式尤其盛行。如果加上城市社区参与,加上农村优质劳动力,这种模式就会演化为CSA模式。CSA是社区支持农业(community support agricultural)的简写,是消除食品不安全问题的一种新型的农产品贸易形式,让农场和社区居民建立一种直接联系,农民寻找愿意预定他们农产品的社区成员,直接把菜送到社区居民家里,提倡大家吃有机绿色健康菜。这种贸易形式从20世纪60年代在日本和瑞典诞生,1986年被引入美国。如今在美国已经发展到2000多家农场在采取这种模式。中国的北京和成都已经有了这样的农业经营模式实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CSA很难成为主流模式,但是其功能也难以替代,有其存在和发展的需求对象和支持条件。
其二是规模经营大户,在传统粮食主产区和市场经济发达地区,规模经营大户已经成为新的农业经营的主体。所谓的规模经营大户,是指每个劳动力经营30亩以上,每个农户经营60亩以上,现在有的规模大户经营规模已经达到3000亩到6000亩。生产者主体是传统意义上能干精明的粮食生产能人、种田把势,生产资金主要依靠农民自己积累,也有一部分来源于借贷,在农业生产的产供销上中下游依靠社会化服务支持,生产技术、咨询服务、农机配套由市场解决。依赖于传统的成熟的农业种植技术以及经营经验积累,加上国家政府提供的部分免费低费的新技术推广和市场提供的咨询技术服务,农民有充分的生产经营自主权,什么来钱种什么,什么好卖种什么。2011年农产品市场价格大起大落,让这部分农民损失惨重。在价格跟风、市场引导的博弈中,农民种什么什么不赚钱,种什么什么砸在手里卖不出去。对此用农民还不懂市场经济,还不熟悉、还没有掌握价格机制来解释,已经说不过去了。如果价格和市场是两个变量,又是刚性需求,那就需要社会来分担市场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而不能让农民完全独自承担。
其三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经济发达地区也包括农民股份合作社,促进了农村专业合作社和股份合作社发展,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但由于资金主要依靠自筹,同时技术也受到农民眼界和知识结构的限制。农村专业合作社虽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但由于农民土地合作社经营形成的农民组织增加了政府征地谈判的难度,所以在近郊和城区化扩张较快的地区,地方政府对农民土地入股合作社经营持消极态度。
其四是农业公司,农业生产市场定位明确,农业成为外来的资金、技术、管理、信息四个密集型的公司企业,这样的农业往往是规模经营的设施农业、标准农业,或者是超大规模的畜牧业。农业公司的发展一是由于农业升级需求,也是地方政府引导工商资本参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建设农业示范园区。园区内与农业公司配套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进入农业公司相当于打工,种子选择、经营技术、管理服务、产后销售均由公司负责,技术支持、咨询服务、劳动力培训由公司提供,农民获得的是租金收益、劳务收益,有的还包括农产品出售的分成收益。从调查来看,这样的农民从公司获得的综合收益是其先前以农户经营从事种植同质同量土地收入的7倍到10倍。现在的国家粮食基地农业园区、蔬菜大棚、现代化养猪场、养鸡场、奶牛场,特定和特种农产品种植基地,多是采用这种经营组织方式。这样的农民是人地捆绑一体进入公司的,农民的职业培训是在生产过程中进行的,不是先培训再就业,而是就业培训一体化。转出地农民要求逐年增长地租也得到了农业公司的认可。
以往的讨论关注的是公司加农户之类的组织合作,现在更需要关注的是农业生产组织形态之间的竞争关系。第一种农户经营其实深化了关于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讨论。联产承包责任制中的“联产”包括着如下含义:你种地你收益;如果你认为种地无净收益,则当由认为种地有收益的其他农民或者其他人来种,反正你不能抛荒。第二种、第三种农业对于节能减排,减少污染,保证农产品品质和安全都有利,在农村目前的市场风险和养老保障条件下有持续长久的生命力。第四种模式即农业公司正在迅速发展,成为现代农业经营的代表,农民的专业化和素质要求严格,日常经营管理逐步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现在东部发达地区政府和农业部门都在积极扶持这种形式。2011年对粮食生产的成本收益比较已经出现了两种算法,当农户经济算着赔钱时,农业公司算着则是赢利的。2010年对苏州粮食生产合作社调查已经发现,一个农民劳动力种30亩地忙不过来,8个农民种240亩地绰绰有余,这就是规模经营、内部分工经营和农户经营从事种植业收益赢利点不同的重要区别。为了保障粮食供给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为了提高农民务农收入,政府会越来越重视农业生产规模经营的作用。农业公司弥补了前三种形式自我积累的不足,使社会资金、技术、管理全面参与到种植过程,农民务农收入提高,能够适应市场需求,不确定性减少,市场风险被分解。
与农业经营组织类型相关联,土地权益问题成为影响农村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的核心问题。由土地权益引起的农村社会矛盾数量增加,冲突规模扩大,协调和解决难度加大。2011年,土地使用中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争地矛盾十分突出,耕地保护形势十分严峻。然而,土地管理中存在着用途管制不严,违法违规用地经常发生;土地利用规划约束力不强,土地征占用过程中纠纷频发;农村土地利用效率不高,浪费严重。土地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需要尽快采取对策加以解决。国务院决定开展整乡整县整建制高产创建试点,把万亩示范片的技术模式、组织方式、工作机制,由片到面拓展,覆盖整乡整县。把分散的模式进行系统集成,形成规范统一的标准化生产模式,实现田间设施标准化、栽培技术模式化、管理服务专业化、生产过程机械化。这是高产创建向高层次推进,最大限度挖掘增产潜力,也是粮食和农业生产组织方式的创新。探索社会化服务新模式,要建立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扶持一批专业服务组织,培育一批科技示范户,从而提高生产的组织化、规模化和产业化水平。培育农业公司是一个方面,如果国家能够通过社会化服务在生产资金、经营技术、农业信息和管理技术方面提供服务,也会促进农户的规模经营和农民农业合作社的发展。农村农业生产组织类型也决定了农民的发展。目前,如何在后三种农业生产组织类型的发育中保护农民的利益,已成为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点问题。■ 樊 平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