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处理文章要素方法之一:怎样安排材料 [打印本页]

作者: 学海无涯    时间: 2012-3-15 08:32
标题: 处理文章要素方法之一:怎样安排材料
本帖最后由 学海无涯 于 2012-3-15 08:35 编辑
1 L; ^* t- a0 c* N
# m4 p' D* t) l+ F一、材料是文章的血肉
7 I" f% L2 E6 e  L$ V, w/ z
5 v- u5 n0 n# T材料是构成文章的基本要素之一。我们平常把材料称之为文章的血肉。材料妥当、充实的文章,无疑是有血有肉的文章;材料缺乏的文章,是空洞无物的文章;材料零乱、不当的文章,是不合格的文章。
9 {  u- M9 B9 s( P+ K' T7 ~$ F3 o" {' j9 \2 Y% m, S7 f  v+ {
从一定意义上讲,没有材料就无法写出好文章,正如没有血肉的人其灵魂也就无所依附一样。
/ v& R' W  J! z4 E* N1 k& H
3 j" a( W0 S1 a! N" E! b主题和意向是抽象的概念,要把抽象的概念变为血肉丰满的文字篇章,就得有具体的典型材料。因此,平时注意积累、贮存材料是十分重要的。平时对各种有用的材料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到了写文章时,无论怎么样搜肠刮肚,也是无济于事的。
% Q: K. }, D% t$ L  O. H0 ]( G0 }/ x; I1 ^) C2 x8 G* Y# j: d
二、常见的几种材料失当现象1 q! e7 y2 L$ U4 m! ~) z

8 `- x) g3 ~* o+ Z$ f" c- G1.内容空洞   
# a  Y# N6 o8 w# f' N  j; ]# \9 ]6 T& E# U# W. S* j
这种现象在初学写作者的文章中十分普遍。有一部分人写文章不是用材料说明(说明文),不是用论据证明观点(议论文),不是用情节、细节丰富文意(记叙文),而是一味堆砌空言,凑合文句,以求填补空格,完成篇幅。有的空发议论,有的反复咀嚼,有的罗列豪言,有的满篇号召。例如,《跨进新世纪》一文的结尾:0 q2 X; y  ?, f7 j( u
' e5 f/ V9 W, K7 {; P$ ^& P1 y. P- @
年轻的朋友们,我们是新一代,是八十年代的青年,九十年代的青年,是敢于尝试的新一代。让我们克服传统的因循守旧的思想,冲破层层阻力,勇于尝试,敢于尝试,乐于尝试,在尝试中向着21世纪奋勇前进吧!
: ~% |& Y) ^# Y7 U3 _& X& j0 h. m' Y
显然,这是一段抽象的理论,空洞的号召,没有切实的材料。2 L( {' a. p+ ?: ^
# V1 @2 {( j( N/ ^! L% l5 {) J; U6 D
2.同型堆砌' Z5 F# z3 T3 O2 b6 x0 w- @
( I* S; ?6 b2 _3 D/ N5 k
所谓同型堆砌,是指文章中并列地罗列同一种类型的材料,用以证明同一个问题。例如:
+ R/ |5 W$ O9 z& d/ a+ W* V3 \
0 v# H* m$ n# D+ }7 Q0 P; @. \* p做任何大事都必须从小事做起。达芬奇从“画蛋”开始学画画,后来成为举世闻名的画家。李四光从研究石头的形成开始,为祖国石油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达尔文从具体的生物化石的考察入手,提出了进化论。李时珍潜心一草一木,写出了医学巨著——《本草纲目》。马克思从平常的商品交换开始解剖资本主义社会,为人类解放指明了道路。% U, [7 ~2 ^7 [2 v3 J1 n
9 Y! `8 |+ r# ]- b7 Z
这里,接连用了五个例证,但都是同型材料,因为它说明了同一个意思,就连表述的语句结构都完全相同。作文的篇幅有限,讲得过于繁琐,时间不允许,字数不允许。从另一角度看,用一大堆同型材料证明同一个问题,也是没有必要的。- {+ I7 V/ {+ d' d8 f5 V+ H7 `
8 d& K1 ~% ~. A7 T
3.材料零乱3 }8 N* \2 H/ {: T) X2 K  i1 H

; ]; v) K) `( |3 ]& h有一部分学员,由于抓不住明确而集中的主题,同时也不会按照一定的逻辑思路选用材料,因而看到作文题目后就六神无主,信笔涂鸦,凡是和文题相关的许多问题都未经梳理就一揽子写进来,显得横七竖八,混乱不堪。例如,谈习惯问题,满篇便堆满了有关“习惯”的例子,诸如南方人爱吃甜食是习惯,北方人爱吃咸食是习惯,西方人拿叉子是习惯,印第安人住茅屋是习惯,艾斯基摩人吃生鱼片是习惯,文人学士舞文弄墨是习惯,剑客武士舞枪弄棒是习惯,开放的人走出国门是习惯,封闭的人固守陈规是习惯,……材料之间看不出有序的逻辑思路,而且没有对有关的“习惯”评价论述,写到的问题颇多颇杂,但主干不明确,目的不明确,不知道要解决什么问题。; N$ {" D/ e7 _- O, u6 @/ U; p7 f
* F- `7 i1 H0 I( A
4.主次颠倒
" Q1 {- F  n0 y2 o: K, A
  {! J# K) }) t$ m文章如同一座建筑,在材料使用上要有主次详略。主要的中心的材料要详写,次要的侧面的材料要一笔带过。有些人写作文时恰恰把需要详写的中心材料一笔带过,却对不重要的材料大写特写。例如,有的人写《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篇文章,不谈科技和生产力的关系,却大谈提高教师待遇问题。8 F- H  J4 X4 x- {, q$ _5 v

6 ?/ k: o4 d5 `三、作文选材的依据, k( ~/ Z( p- Y& P! Q

& _1 z" [8 ?1 r- c3 f% q% T1.紧扣文章主题选择材料,做到观点和材料一致
( U- p7 R. t) i$ l! ^' Y& |/ Z9 X& C- |% J$ V2 y( B
主题和材料之间存在相互依存而又相互制约的复杂关系。材料决定主题,主题决定材料。所谓材料决定主题,是指主题确立的阶段而言,即主题是从材料中抽象、概括出来的,而不是凭空产生的。所谓主题决定材料,是就具体的写作阶段而言,即根据表现特定主题的需要而选择,而不是毫无目的地选取材料。例如,写一篇《水的启示和哲思》的文章,就不能从生活实用的角度选材,而要从哲理角度选材。流水不腐,启发人们在运动中保持良性;滴水穿石,启发人们通过日积月累获取真知;逝者如水,不舍昼夜,启发人们珍惜光阴;水势就低,启发人们不要好高骛远;水生万物,启发人们维护生态平衡,爱惜地球大家园里的一切生命。
3 H) D  N( g7 C- ?+ N
5 G( r- K9 `9 q$ g( }% w' ?不仅所选材料要切合主题,和主题一致,而且所选材料要同它所说明的分论点也要切合一致。这里的切合,是指某一逻辑点结上的重合,不是所有的角度都重合。下面一段话中,材料就不能重合:
; [( w  E4 t- V* E9 R
+ Y. @" ~1 c8 {* m6 x3 j4 e2 s+ o谋求共同富裕,是我们改革的根本目的。一棵树不能改变气候,两棵树也不能改变气候,只有大片大片的森林才能改变气候。因此,我们要提倡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 }! A7 o9 m2 t6 T6 U9 n, m/ S5 J1 |$ [0 k2 F3 q. A
倘若将角度转换一下,找到“树木——气候”与“个人致富——社会致富”的对应关系,就能使观点和材料一致:6 E; M4 ?$ w, h% C8 S7 s. ^. ?
& k4 ~6 E* s0 z' i5 _, A
一棵树不能改变气候,只有大片大片的森林才能改变气候。同理,一两户暴发户不等于社会富裕。在致富路上有先后,但一部分人富起来不能以另一部分人的贫穷为代价。只有不断地使富起来的人数扩大,由量变引起质变,社会面貌才能改变。
1 R4 V" m- S9 N# w( V2 y, q2 E/ D. G2 ?2 ^. U
2.根据新颖与典型的程度选择材料* @7 U! s7 N: {

9 d$ H( K. h( [# a9 A3.根据文体需要选择和安排材料
* a* ^6 t! g( K- ^5 |4 W
& T' y5 |! m- Y/ H# t从根本上讲,写作的对象决定了文章的体式,也就是说材料决定了文体。反过来,不同的文体对材料的要求不同,安排材料的方式也不尽相同。
. U  u3 b$ j+ i5 }7 N
, b5 J+ f5 N8 X2 X  h; y记叙文的任务在于写人、写事、写景,其材料表现为细节的展开,情节的连贯,景物的铺排。写记叙文忌抽象概括,要有具体的情景物态,具体的人事活动。例如 ,把古代的一首叙事诗改写成记事散文,就需要合理推想,要有丰富的细节和情景。
% G8 U) b, y/ ~0 T8 l( r; Y! t" y/ I6 q! J" _9 c" A2 F& {
议论文的主要任务是阐明事理,讲清道理。议论文所引用的材料分为事例材料、证据材料和论证材料三种。先看实例:
8 h6 i" u( n" y5 s; i+ L( \: d6 L) |0 n& v9 }3 S) O2 D; b
① 古代的兵器主要是“冷兵器”,如剑、刀、斧、箭等。
0 K1 U. m& S0 H4 t/ I9 s/ ]$ \2 m7 I6 n/ K! ]+ t
② 这些青铜剑的出土,充分证明了我国古代高超的冶铁技术。$ ^7 Z8 N, @* O1 Y9 ?

, d2 o5 T; @7 k  t, X  c2 ?③ 我国古代有个“刻舟求剑”的故事,讽刺了一个死搬教条、拘泥陈规、不知根据形势变化而采取有效措施的人。我们一些思想僵化的同志,就像那位过江的人,脑子里总是刻着陈旧的记号,用一些已经过了时的观点和办法对待现实中的新问题,结果免不了碰壁。3 Z' i2 P2 E# A# T1 l% ]
3 u4 P7 I4 M! L( _
上面三段话中,都涉及到“剑”的问题。例①中的“剑”是事例材料,即古代兵器中的一种。例②中的“剑”是证据材料,证明了一个问题。例③中的“剑”是论据材料。事例材料是简单的枚举,起一种“明示”的作用。它和论述的问题之间一般是从属性的、总分的关系。证据材料以自身具有的属性证实某一问题,它与证明的问题一致(就某一属性而言)或重合(就某一维度而言)。论据材料则要求在一定的逻辑关系中实现推理功能,它和论证的问题之间呈现出逻辑关系和逻辑联结。上述三例中,“剑”和“兵器”呈总分关系,铸剑技术和冶铁技术呈同一关系,“刻舟求剑”和“思想僵化”有着逻辑性上的对应:社会发展了(船由那边开到这边),思想还停留在过去的时代(刻着一个记号),那么就要碰壁(找不到剑)。这三种材料可根据需要灵活采用。
) d1 l* @+ P. |5 {5 G
$ J' t6 R! I+ t+ E+ e9 _! w议论文中的材料,概括性强,不像记叙文中的材料那样具体详细 。例如有篇《谈变》的文章,这样概举有关材料:
$ b% O, n& \7 P; z# T3 Z/ i0 R
5 e& |: p, V) f9 I从天体运行到生物进化,从日月交替到沧桑巨变,自然界在不停地运动;从商鞅变法到辛亥革命,从人权宣言到明治维新,人类社会也在不停地变革。  j1 K0 y0 d" \5 t/ b* o  C* J2 |. q
5 _) F/ i3 A; R' l+ M* ~
所用材料跨度很大,谈到了客观的物质世界,也谈到了变迁的人类社会,文字非常简约。这种使用材料的方式,很值得我们学习。
1 }% D6 p2 J8 g1 I2 ]. \1 ?
& p) A7 j  o  X: v& L1 @4 |, X' t说明文、应用文中的材料,不像记叙文那样局部展开,作铺排描写;也不像议论文中的材料那样概括。说明文、应用文中的材料既具体,又概括。它们都是客观的材料,都有现实的物质的依据。当然,说明文和应用文的材料也各有侧重点。说明文中的材料侧重于科学性,应用文中的材料侧重于实用性。
" Q  _, a, g& z% c! i: ?
- l& k. g- }/ G. Y需要说明的是,说明文和应用文两个概念有交叉,“说明”是指语言的表达方式,“应用”是指文章的价值功能。有不少文章,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是说明文,从价值功能的角度看是应用文。如我们现代社会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产品说明书、科普应用文、商品广告等,都是这样。为了便于说明问题,我们不得已使用这类交叉概念。但话又说回来,这种现象并不影响材料的取舍。
作者: 柳岸樵夫    时间: 2012-3-22 10:28
学习了,原来还有这些技巧,哈哈。
作者: xiaoma6000    时间: 2012-4-28 22:58
学习了,原来还有这些技巧,哈哈。
作者: 武汉小秘书    时间: 2012-8-22 11:46
值得材料初学者学习借鉴。
作者: 山在那里    时间: 2012-8-22 14:08
写材料是一门太大的学问。
作者: zlxyjsyh    时间: 2012-8-25 21:31
RE: 处理文章要素方法之一:怎样安排材料 [修改]
作者: 冯晓斌    时间: 2012-9-21 15:30
真的不错,受教了,一定要好好学习一下。
作者: qjgdjbgs    时间: 2012-9-28 11:51
感谢楼主分享,深受启发
作者: yum6283    时间: 2012-11-12 21:40
!!!!!!!!!!!!!!!!!!!!!!!!!!!!!!!!!!!!!!!!!!!
作者: 251101108    时间: 2012-11-12 21:43
感谢楼主分享,好好学习一下
作者: 舒和532    时间: 2012-11-20 21:09
好好学习,轻松秘途。
作者: 思流年    时间: 2013-12-26 15:22
有所启发,想到了自己的语文老师:)
作者: 思流年    时间: 2013-12-26 15:30
谋求共同富裕,是我们改革的根本目的。一棵树不能改变气候,两棵树也不能改变气候,只有大片大片的森林才能改变气候。因此,我们要提倡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G8 l$ J: u+ p; `6 n; H* E

3 x5 i- H* M4 g$ [倘若将角度转换一下,找到“树木——气候”与“个人致富——社会致富”的对应关系,就能使观点和材料一致:  
$ Z% k: y) o1 C- T* G- d3 P$ P9 k7 t一棵树不能改变气候,只有大片大片的森林才能改变气候。同理,一两户暴发户不等于社会富裕。在致富路上有先后,但一部分人富起来不能以另一部分人的贫穷为代价。只有不断地使富起来的人数扩大,由量变引起质变,社会面貌才能改变。   这个例子不错
作者: daimeng    时间: 2017-2-10 13:30
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受益匪浅!谢谢分享!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