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 c( L& _! ]+ P! k t1 y记叙文的任务在于写人、写事、写景,其材料表现为细节的展开,情节的连贯,景物的铺排。写记叙文忌抽象概括,要有具体的情景物态,具体的人事活动。例如 ,把古代的一首叙事诗改写成记事散文,就需要合理推想,要有丰富的细节和情景。( K+ |+ e' Y5 m5 l- R# O8 C2 z
: k2 `3 F! k2 x, s, ], v' Y议论文的主要任务是阐明事理,讲清道理。议论文所引用的材料分为事例材料、证据材料和论证材料三种。先看实例: 8 U" W ^! s( P `2 P% _0 ]( v- i' } 7 t2 h2 g" @& a) @① 古代的兵器主要是“冷兵器”,如剑、刀、斧、箭等。 7 e! P. O1 s) R3 r$ u$ I3 C5 A1 r C( {" O! q2 m% @+ v
② 这些青铜剑的出土,充分证明了我国古代高超的冶铁技术。 ) o& \7 |' Q: t, p% P# z 9 f4 X- [! q. j' d6 I. H3 t9 c③ 我国古代有个“刻舟求剑”的故事,讽刺了一个死搬教条、拘泥陈规、不知根据形势变化而采取有效措施的人。我们一些思想僵化的同志,就像那位过江的人,脑子里总是刻着陈旧的记号,用一些已经过了时的观点和办法对待现实中的新问题,结果免不了碰壁。) G1 d8 U8 V5 u, d! d) ]: r! i
5 z- D) D' O% d v! N上面三段话中,都涉及到“剑”的问题。例①中的“剑”是事例材料,即古代兵器中的一种。例②中的“剑”是证据材料,证明了一个问题。例③中的“剑”是论据材料。事例材料是简单的枚举,起一种“明示”的作用。它和论述的问题之间一般是从属性的、总分的关系。证据材料以自身具有的属性证实某一问题,它与证明的问题一致(就某一属性而言)或重合(就某一维度而言)。论据材料则要求在一定的逻辑关系中实现推理功能,它和论证的问题之间呈现出逻辑关系和逻辑联结。上述三例中,“剑”和“兵器”呈总分关系,铸剑技术和冶铁技术呈同一关系,“刻舟求剑”和“思想僵化”有着逻辑性上的对应:社会发展了(船由那边开到这边),思想还停留在过去的时代(刻着一个记号),那么就要碰壁(找不到剑)。这三种材料可根据需要灵活采用。4 a0 u/ w" P, R
u' A' K, D3 P4 Z0 i议论文中的材料,概括性强,不像记叙文中的材料那样具体详细 。例如有篇《谈变》的文章,这样概举有关材料:' f; @0 {2 C' Y+ i/ }5 `
4 C3 j9 A' ~+ H0 i4 ~8 h) {
从天体运行到生物进化,从日月交替到沧桑巨变,自然界在不停地运动;从商鞅变法到辛亥革命,从人权宣言到明治维新,人类社会也在不停地变革。 3 O6 ~$ c& P: v$ B, d. b% y2 B1 Y 0 ?: V2 a2 g% a3 o8 v所用材料跨度很大,谈到了客观的物质世界,也谈到了变迁的人类社会,文字非常简约。这种使用材料的方式,很值得我们学习。6 I! {5 d. {# [& }; B2 O- S( z4 H
' C z, e% d3 {
说明文、应用文中的材料,不像记叙文那样局部展开,作铺排描写;也不像议论文中的材料那样概括。说明文、应用文中的材料既具体,又概括。它们都是客观的材料,都有现实的物质的依据。当然,说明文和应用文的材料也各有侧重点。说明文中的材料侧重于科学性,应用文中的材料侧重于实用性。- I" J( v$ F) ?8 A: a' ^5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