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让文化旅游既有魅力更具活力 [打印本页]

作者: 张家界    时间: 2012-3-13 11:57
标题: 让文化旅游既有魅力更具活力
    文化与旅游有着天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没有旅游的文化就没有活力,没有文化的旅游就没有魅力。笔者从三元区文化旅游发展实际出发,分析我老秘网区文化旅游的特点,力求让文化旅游既有魅力更具活力。
    一、较为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
    1、古代遗迹历史悠久。以岩前万寿岩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村回瑶古窑址和岩前王氏“百阶冢”为代表。其中发现、挖掘于1999年的万寿岩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总面积1200多平方米,发掘面积400平方米,共出土800余件石制品,少量的骨角器和20余种动物化石,年代分别在18万年和1—3万年。其中在灵峰洞发掘的人工石制品,把古人类在我国南方生活的历史提前了十几万年;船帆洞发掘的人工石铺地面遗址在全国尚属首次,世界罕见、堪称人类最早的“装修房”。灵峰洞和船帆洞遗址分布于万寿岩同一座岩体的不同高程上,在时间跨越了旧石器时代的早、晚、末三个阶段多时期文化,是福建乃至整个东南沿海地区目前所没有的,对研究闽台史前文化渊源具有重要意义。中村回瑶古窑址文化可追溯至宋代,至今仍吸引东南亚一带陶瓷考古专家前来考察,2005年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古代建筑各具特色。以忠山十八寨、莘口龙安和曹源土堡为代表。其中忠山十八寨建于唐代,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唐朝会昌年间起就已十分繁荣,乡贤集资兴建永兴庵,宋代筑围墙建城门,元代修桥铺路兴水利,至清代顺治年间已有十姓十三公聚集而居,户列四百余烟。十八寨古迹众多,石街、石桥、古刹、古墓、宗祠、家祠、官厅、民居等历代古建筑随处可见,仅列入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就有七处。其中尤以先贤祠、楚三公祠、绳武堂、蜈蚣街、隆武桥、蒙古墓、永兴庵等保存最为完整。2007年先后被评为“福建省最美乡村”和“省级历史文化名村”。位于莘口镇龙泉村的龙安古民居,建于明清时期,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周边青山环抱,前方视野开阔。房屋建在海拔近800米的半山腰上,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其中“儒林第”单体建筑由三层共99间半房间组成,其古老的牌匾、精美的雕饰和寓意深远的楹联字画令人叹为观止。而地处莘口镇曹源村的曹源土堡,占地8亩,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坐落于村内的一个山坡地上,依山而建呈前方后圆状,远远望去,犹如马蹄印般地镶嵌在山脚下,颇为壮观。此外,莘口祥云桥、松阳八鹭塔等古建筑也极具特色。
    3、民俗活动丰富多彩。三元,民风淳朴,民俗活动丰富多彩,极具特色且常年不断。舞龙属其中最为突出的一项民俗游艺活动。每逢佳节,人们在村头、草坪、长街、广场相聚舞龙,增添节目喜气,乞求来年安康。以“板凳龙”最为特色,每户以男丁计算,每丁一节板凳,在凳的首尾钉上铁扣子,一条接一条,行进在乡村或田埂之间,弯弯曲曲,煞是壮观。端午节前后的“划龙舟”也别具情趣,几十名青、壮年汉子同坐在装饰一新的龙舟两侧,在鼓手的统一指挥下,高唱由当地先民创作的“龙船调”,同舟共济,挥桨破浪,常吸引周围及附近居民上万人驻足观看,场面极为壮观。
    4、传说名人神奇感人。三元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既有神奇的民间传说,更有感人的名人故事。相传早在唐代,有一女子安氏天生只有单乳,可偏偏在这里生下了三胞胎,分别取名为龙元、狮元和豺元。其母安氏虽天生单乳,哺育三子困难,可她克服重重困难,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母爱,将同胞三兄弟哺育成人且个个英杰有名于世,故取名为“三元”,这便是三元区地名的由来。三元区除了有神奇的传说,名人故事更是感人肺腑。古代有生于忠山十八寨的元军总管罗浩然,为家乡修船型桥、铺蜈蚣街、捐自家房屋办学堂等故事至今代代相传;近代有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在现在的三明一中、三元实小读书时留下的勤奋好学、积极向上的感人故事;近期有全国尊老爱亲道德模范——三明学院学生曹阳飞宇、全国优秀民警林先雄等一批先进模范人物的真实故事。
    二、初步形成的文化旅游产品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文化旅游产品的打造,始终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合理开发利用文化旅游资源。通过国有、集体和个人多种投资方式先后投入9000多万元,建成了以森林科普文化为主题的省级科普教育基地格氏栲森林公园、以旧石器时代文化为主题的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万寿岩博物馆、以古建筑文化为主题的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忠山十八寨古民居游览区、以温泉养生健身文化为主题的横坑红鱼谷温泉度假区和以展示农耕文化为主题的全省首批四星级乡村旅游单位莘口月亮湾民俗山庄等一批各具特色的旅游产品,初步形成“百年栲、千年寨、万年居”这一主打文化旅游名牌。
    三、加快文化旅游融合的思考
    我老秘网区虽然拥有较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也初步开发形成了一些文化旅游产品,但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管理等环节有待衔接,工作合力有待加强;
    1、提高认识。要深刻领会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积极发展文化旅游,发挥旅游对文化消费的促进作用”的精神实质,充分认识到文化旅游是以人文资源为主要内容的旅游活动,它包括历史遗址、建筑、民族艺术和民俗、宗教等方面,是顺应时代发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新的旅游方式。充分认识到没有旅游的文化就没有活力,没有文化的旅游就没有魅力。文化旅游产业是一种特殊的综合性产业,它具有关联性高、涉及面广、辐射性强、带动性强等优势,从而成为新世纪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因此要密切文化与旅游的联系,坚持“互通有无、互为利用、互相促进,共同繁荣”的原则,最终实现文化与旅游两大产业的融合发展。
    2、规划先行。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要把海西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为有效整合文化旅游资源,助力文化旅游快速发展,省政府于2010年8月转发了省旅游局制订的《福建省文化旅游业2010—2012年发展规划》。我老秘网区要在已编制的《三元区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基础上,根据全省文化旅游发展规划,结合我老秘网区实际,制定三元区文化旅游专项规划,明确发展文化旅游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工作举措、保障措施等,作为指导我老秘网区今后发展文化旅游的重要文件,为我老秘网区文化旅游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3、建立机制。目前我老秘网区文化旅游景区(点)普遍存在规模不大、资源配置效率低、项目内涵不够丰富,展示手段单一、消费内容苍白等问题,直观的表现为人气不旺、旅游消费不尽人意。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文化与旅游分属不同的主管部门。文化管理部门往往更多地从文物保护、文化建设的角度考虑文化产业的发展,对如何完善旅游服务功能、增加旅游消费有待进一步加强;旅游管理部门往往专注旅游发展,对文化资源充分利用有待提高。因此,要建立产业融合机制,旅游、文化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增强融合意识,沟通合作,共同打造“既有魅力又具活力”的兼具旅游、文化品位的复合型文化旅游产品。
    4、打造精品。我老秘网区的万寿岩、忠山十八寨、回瑶古窑址、百阶冢等资源都具有较高的文化、考古等价值,但是这些文化资源都没有向文化产品跨越,没有实现由静态的展示向动态的文化体验转变,导致“有说头没看头更没玩头”,市场吸引力严重缺乏。因此,对于今后的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应重点打造万寿岩这一文化旅游龙头,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在做好古遗址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完善相关旅游配套设施,重点建设古遗址主题公园。可以通过万寿岩系列溶洞的开发,在洞内布置古代闽人各种动态的活动场景,使游客在时空和历史文化隧道中穿梭。文.饶悌亮
作者: j1237163    时间: 2019-3-13 18:47
费内容苍白等问题,直观的表现为人气不旺、旅游消费不尽人意。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文化与旅游分属不同的主管部门。文化管理部门往往更多地从文物保护、文化建设的角度考虑文化产业的发展,对如何完善旅游服务功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