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乡镇干部“民情日记”范文 [打印本页]

作者: 第一范文    时间: 2012-3-12 10:05
标题: 乡镇干部“民情日记”范文
2011年8月24日   
2 r/ k. d" a' [( y9 d+ j7 {' z
" Y% g" o3 }& u: z午后,小雨刚停了一会儿,我和镇中居委会书记孙开进、局办公室同志等一行走在乡间的水泥路上,迎着阵阵东风,真有秋高气爽之感,路两旁是高大的杨树,挂着棒子的玉米地一片连着一片,秋豆、水稻长势旺盛,满眼葱绿,还有不少碗口粗的银杏树上,一串串滚圆的银杏压弯了树枝,已透出淡淡的黄色。农民们辛勤的劳动付出终于又创造了一个丰收年景。看到这一切,我甚感欣慰。在拐弯处,迎面遇到一位六十多岁的农民,看到我们笑盈盈地说:“你不是市里的羊局长吗?多亏你们两年前出钱帮我们修好了这条三里多长的水泥路。过去一下雨,我们就遭罪,路上全是泥浆,我们这里一百多户人家难进难出,现在不管刮风下雨,路都好走,农产品也好运出去了”。我连忙拉住他的手说:“不用谢!我们做得还不够”。孙书记忙插言道:“张爹爹,羊局长他们今天又来帮我们办实事了”。这时我才想起,两年前,我在多次调研的基础上,由我局设法筹措6万多元资金,加上居委会又想办法自筹了一点,帮助农民疏通了水系,修起了宽3.5米、长3.2华里的水泥路,没想到农民至今心里还记着这件事。这使我深受教育,我们的农民十分善良、十分纯朴,无论是政府还是干部,帮他们办一点实事,他们都心存感激,这种品质、这种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也更坚定了我今后多深入农村、多为农民办实事的决心。' R6 F8 p$ ?) _* Q! C- S" i
接着我们走村串户,重点看望和慰问了六户农民,每家送上500元慰问金。其中两户为老党员,一是建国前老党员,现年84岁的陈宗良老人,他曾做过多年村支部书记,现在身体还很硬朗,耳不聋,眼不花,常骑自行车外出,三个儿子均在外打工。自种一亩多田,三间堂屋,两间厨房,屋里屋外收拾得干干净净,老伴身体也很好。陈老见到我们十分高兴,他说:“现在农民家家日子比过去好过多了,全亏党的改革政策好,‘三农’政策好”。我们祝二老健康长寿,长命百岁,他笑得乐开了花。我们看望的第二位老党员是现年79岁的沈长林老人,已有53年党龄,他也当过多年支部书记,老伴已81岁,身体也都不错,老人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儿女都很孝顺,每月都给他零用钱。沈老任支书职务已超过10年,按政策省、市均有补助,每月达到430元,粮食、蔬菜自己种,家里尚有1000多斤粮食待售,日子过得有滋有味。8 F& K% p0 P$ W) S1 t/ l
后来我们又看望慰问了四户因病致贫返贫的困难户。他们分别是十组村民、现年47岁的郭秀凤,丈夫2010年肝癌去世,欠债15万元,上有87岁老太太,儿子、儿媳在外打工;九组村民、现年79岁的张正九,儿子2009年因胃癌去世了,媳妇已不再归来,一个孙女,在外打工;五组村民、现年75岁的孙红生,只有一个女儿,女婿16年前车祸死亡,女儿长年患病,丧失劳动能力,小孙女正在读高二,经济十分困难;六组村民、现年63岁的孙开甲,患有肺气肿、胸膜结核等病,去年在上海开刀,花掉7万多元,老母今年已87岁。看了这几户特困农民,我们心情非常沉重。这四户困难农民中,尤以郭秀凤和孙红生家困难为甚。我当即决定孙红生家的孙女上学问题由我们机关党总支负责发动党员干部献爱心,每年捐款一次,解决学费与生活费,决不让其失学,我们希望她能勤奋努力。对于郭秀凤家,我拜托孙开进书记在帮助办好低保的同时,还要尽力搞好社会救助。农民是朴实而又真诚的,我们送上慰问金,也送去了党和政府的温暖,他们都特别的感谢。尤其是在孙红生家,当我们起身要离开时,孙红生76岁的老伴哽咽着说:“感谢共产党!感谢胡主席!”。我的心灵为之一震,眼睛也有点润湿了。深深感到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里指出的“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讲得多么深刻、多么发人深省,我们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牢记总书记的教诲,永远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永远把群众当亲人,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团结和带领人民一起奔小康,过上幸福生活。# i9 H9 \" k; M  y6 |: K9 I
晚上,居委会干部要安排我们住到附近村民李晓峰家。他家三间堂屋,两间厨房。听说我们要住在他家,李家人很客气,特地将堂屋一个房间腾出来让我们晚上休息。晚上,房东怕有蚊虫,在房间里打了一次药水,还点上了蚊香。在晚饭后的闲聊中得知,李晓峰的父亲已于2009年因车祸去世,李晓峰的女儿才六岁,他的爱人外出打工。生活条件还算可以,有彩电、冰箱和太阳能。了解到李晓峰外出打工还未有头绪时,我叮嘱他要尽快选准一个能够发挥自己一技之长的工作,并且要加强学习,干一行,爱一行,钻研技术,肯吃苦,只有这样,才能过上好日子;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助时,也可联系我们。' y* P9 w! W5 N. Q6 t  s
% H% k5 [' E7 q% I

$ R. C3 b5 ~7 K/ d2 B2011年8月25日    ) m( C" e; C9 \2 r4 X) s4 r

* c, X, h6 ]1 x& T
% v8 R0 \$ M% s) X) P4 O
+ m  H: i7 s% S$ x# c  |- X早饭后,我们先后参观了该居委会高效农业示范区、淡水养殖户和腾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高效农业示范区目前主要是致富大户徐寿华同志投资兴办的建湖县创业蔬菜有限公司,实行的是“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公司占地500亩,主要用大棚生产小米椒、红旗椒以及广东介兰、西兰花、广紫甘兰、广东菜心等高档蔬菜,产品远销上海、苏州等地。由于管理得法、栽培技术先进,市场销售有渠道,亩产值均在万元以上,年均利润超百万元。目前已吸纳62名农民就业,大忙季节还要加雇50名左右临时工帮忙。搞淡水养殖的孙开永夫妇,己有18年养殖历史,经验非常丰富,今年混养螃蟹和白对虾60多亩水面。他的生产成本很低,廉价从附近的禽蛋厂购进下脚蛋,捣碎、炒香喂虾蟹,不仅保证了饲料的绿色,而且由于蛋白质丰富,虾蟹非常肯吃,长得快、质量好,每年重阳节前后出塘的螃蟹,市场行情很好,亩收益可超3000元。腾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引进浙江一位张姓企业家搞杏鲍菇工厂化生产。从菌种的培育、移植到长成,均在温室里进行。杏鲍菇是一种高档菇种,不仅口味鲜美,而且具有降压、软化血管、益肾强身等药用功效,市场上十分抢手,年产值均在3000万元以上,年均利润超300万元。目前该企业已吸纳100多人就业。通过参观,感到这里的产业结构调整已有了良好的开端,高效农业、设施农业、工厂化农业发展得都很有成效。同时,我们也看到,农村青年外出打工,有的不再回来种田,也为农民承包土地流转,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农民集中居住创造了条件,新农村建设将大有作为,大有希望。+ z) O2 Y/ [8 r( |
下午两点多,我们来到居委会办公室,请来七位农民召开座谈会。七位农民中,年龄最大的67岁,最小的33岁。我说明来意后,大家的话匣子就一个个打开了。他们对党的“三农”政策和市、县政府的扶贫工作都很满意,主要反映了目前影响农民生产生活的一些具体困难:一是八组有一座水泥桥的桥板断了,急需要修建,要2万多元资金;二是一座还是1969年建的翻水泵站,已42年了,泵叶已锈蚀,不久前下大雨,五组、六组、七组田里积水,无法排出,急需重建;三是本地农民患癌病不少,计有41户,需要帮扶;四是个别家庭子女不孝顺,自己外出打工赚钱,将老人放在家里不闻不问,平时也不肯带钱给老人,造成空巢老人生活困难。
$ ^  L9 G; P0 f1 k  h( f/ v( I会后,我与社区副主任孙宏范、支部书记孙开进,商量了办实事的初步方案:一是由我局机关筹资2-3万元帮助8组将那座断了的水泥桥修好;二是由我局牵头向建湖县政府水利局反映镇中居委会泵站年久失修,亟待改建事宜,力争早日落实到位;三是41户患有癌症家庭,我们已看望慰问了其中最困难的4户,其余37户,元旦前后我们局机关组织党员干部继续做好慰问工作;四是建议居委会党支部平时要进一步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特别要利用春节期间外出打工人员回家过节的机会,通过学习宣传先进典型、会议以及个别谈心等方法,对外出打工青年进行尊老爱老教育,以实际行动从感情上、经济上关心和帮助好空巢老人。孙主任和孙书记对我提出的初步意见欣然接受。3 j& M% T6 K* H* C3 \

( Q* N, M8 l# P9 ]* U2011年8月26日   
  G% \5 m7 c& b6 Q' h
+ e6 g" w5 _9 B9 f3 N" F: m! i8 `) [3 x/ B  |: U
上午八点钟,我们准备深入田头和农民一起劳动,我带领大家赶到创业蔬菜有限公司高效农业基地,远远就望见有20来个人在田里干农活。走近一看,才知道是在栽西兰花,我们走进田里,招呼一声,就帮助农民一起干起来。我想,这种农活,过去我们在农村经常干,现在干起来是熟门熟路,每人手里拿着一把小铁锹,挖出一个小坑,把西兰花的根子放进去,然后用小锹头将周围的细土括进小坑里,填实就行了。但毕竟多年未干过农活了,才干了10来分钟,我就落后于旁边的妇女了,只见她们栽得又快又好,横竖成行,而我刚才栽下的二十来棵,不是行距大了,就是株距小了。这时,一位头戴草帽的女工连忙过来辅导说:“眼睛要前后望住横竖两边,然后再用小锹挖下去”。说完她又栽了两棵给我做示范。经过她的指导,我后来栽的才基本上达到横竖成行,但速度还是赶不上她们。
( Y3 L1 g3 W' ~7 p' n- [8 e经过劳动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到劳动的艰辛和伟大,世间的一切财富都是通过劳动才创造出来的。通过劳动锻炼,多让我们进一步熟悉农民、了解农村,进一步增进与群众的感情,永远与人民群众保持鱼水关系。
. I5 ^9 [- x. P; X三天下基层活动就这样匆匆结束了,受到的教育是很深刻的,得到的收获还是颇为丰厚的。尤其是走在由我们捐资修建的乡村水泥路上心里感到很踏实,到困难农民家中去送温暖我们感到很愧疚;吃农家饭、与农民一起干活我们感到很亲近;参观高效农业我们感到很振奋;与农民一起开座谈会、帮助解决问题我们感到要做的事还很多。) a1 u8 ]# v* y0 v9 [. H; p
农村,我们必须常来,要实实在在为农民奔小康多办实事。- e0 t( l, e7 }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