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新形势下加强公安社会管理创新的思考
[打印本页]
作者:
安永老秘
时间:
2012-2-24 09:34
标题:
新形势下加强公安社会管理创新的思考
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贯彻落实中央政法委部署的“三项重点工作”和公安部提出的“三项建设”的重要举措。面对新形势,公安机关如何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主动作为,加强社会管理创新,为加快新一轮发展打造一流治安环境。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对探索建立符合新形势要求的社会管理运行机制和模式,进一步提高公安机关履职尽责能力谈些个人认识。
一、认清形势,深刻认识公安机关社会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管理存在因循守旧,创新意识不强问题。目前,部分公安机关负责人和民警缺乏忧患意识和创新意识,对新时期社会治安、公安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认识不足,循规蹈矩,管理方式粗放、方法简单、程序繁杂,致使社会管理疲于应付、应对、应急,难以标本兼治,降低了社会管理实效。一些公安机关认为管理创新就是把过去的提法换一换、说法改一改,而管理方式没有转变,起不到创新管理、实效管理的作用。
(二)社会管理存在职能弱化,管理手段滞后甚至缺位问题。一是治安防控方面,治安专业防控力量较为薄弱。一些企事业单位、社区、村居的治保组织不健全、防范措施不到位,群众自防自治意识不强,影响了社会化防控效能。二是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方面,社会化管理手段滞后。流动人口只靠公安民警逐门入户核对, 二、围绕大局,树立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创新的新理念
(一)树立“有限和无限”理念。公安机关在社会管理中要树立“警力有限,民力无限”的理念,实际工作中,要克服大包大揽,坚持走群众路线,充分挖掘和利用民力民智,有效整合社会管理力量,推进社会管理工作的社会化,构筑群众性、全民性的社会管理格局,逐渐转变公安机关在社会管理中“大包大揽、包打天下”的局面。
(二)树立“创新与继承”理念。公安机关在社会管理创新中要把创新与继承结合起来,既要从实际出发,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求真务实,更新观念,打破陈旧观念的束缚,摒弃老的、不合时宜的经验定式,又要防止割裂传统,单纯为创新而创新,抛弃工作中行之有效的做法,导致工作“华而不实”,劳警伤财。
(三)树立“有所为和有所不为”理念。“有所为”就是公安机关对于法律明确规定、属于自己职责范围内以及可能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问题,要敢抓敢管,依法履行管理职责,发挥好维稳主力军的作用。“有所不为”就是对不属于公安机关管辖的范畴,通过组织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管理,利用社会资源的“有所为”实现公安机关的“有所不为”。树立“有所为和有所不为”理念,还要解决在创新方面要求“多而全”问题。创新不是大包大揽、无所不能、无域不在,而关键是要贴近实际,突出精、细、特,只要能在某些方面有突出创新做法,而不能要求创新面面俱到,这样容易造成顾此失彼。
三、重点谋划,全面推进新时期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创新
(一)以绩效成本评估为要求,整合社会资源,推动社会管理社会化。一是依靠、整合社会各界资源。积极争取党政支持,学会“借船出海”,整合各级各部门、企事业单位、行业团体等社会管理资源,寻求部门的参与和支持,为我所用,推动形成“党政领导、部门负责、社会协同、群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破解公安机关在社会管理中孤军奋战、单打独斗、缺乏长效保障的局面。二是整合情报信息资源。在公安机关内部,狠抓“大情报”信息系统的应用,整合各类警务资源,创新网上技战法,为公安现实斗争服务。在外源信息获取上,加强与工商、民政、银行等部门的沟通,建立情报信息会商和互通共享的横向衔接机制,努力开辟多层次、多源头的情报信息渠道,加强分析研判,实现对情报信息的准确预测、分级预警和层层应对。三是加强新生社会组织监管。加强与民政、宗教、银监等主管部门协作配合,实行公安手段“嵌入式”管理,密切关注、依法监管宗教活动场所、各类基金会、协会等组织和民间借贷、典当等新兴行业,指导建立新生组织、行业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推动新生社会组织和行业场所的有序、健康发展。
(二)以公共安全需求为导向,创新工作举措,推动社会管理多元化。一是建立“智能化”警务指挥体系。在一线治安巡控车全部安装GPS卫星定位系统、移动视频回传系统,配备350兆对讲机、警务通、定位手机等单警装备,使110接警人员能够直观地在屏幕上确定报警和发案方位以及周边警力部署,“点对点”下达指令,做到最优化调度、扁平化指挥、可视化出警,提高全警应急处突、快速集结、快速反应能力。二是织密治安防控网络。实行“内查、外堵、夜巡”机制,开展多警种、多力量合成作战,参与防控。内查。坚持落实人口管理、阵地控制,加强日常治安管控机制,主动发现打击犯罪分子,查破案件。夜巡。坚持警力跟着警情走,强化动态防控机制,集中警力和社会群防群治力量,采取打防控一体的工作措施。外堵。坚持快速反应,针对流窜犯罪特点,发案后能够做到快速反应,多警联动,层层设卡。三是提供多元化的公共安全产品。以开展社区警务工作为抓手,以“警民相约警务室”活动为依托,指导社区群众建立多种形式的自愿参与、自我管理、相互服务、共保平安的社区组织、协会,深度应用社区治安动态视频监控系统,为社区群众提供多元化的公共安全服务,不断提升社区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三)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创新体制机制,推动社会管理动态化。一是创新流动人口动态管理机制。要把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纳入全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成立由县委政法委牵头,部门参与、公安负责的县、乡、社区和企事业单位“四级”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组织,推动在镇、街和社区建立流动人口专兼职管理队伍,完善网络,实行社会化管理。二是建立虚拟社会实时管控机制。落实互联网和手机用户实名登记和备案制度,在互联网上网服务场所的联网出口,安装互联网安全管理审计系统,实现虚拟身份与现实人口的对接,归档管理,让“虚拟人”在现实社会中现身。三是建立矛盾纠纷分级预警处置机制。加强分级预警、动态管控、联动运作,坚持新矛盾就地发现就地化解、老矛盾力争一线化解、大矛盾联动就近化解的原则,提高矛盾纠纷化解效能,促进社会和谐。
(四)以警队核心价值取向为核心,实施和谐警务,推动队伍管理精细化。一是加强队伍教育培训。树立“以民警发展和自我完善为本”的队伍管理理念,全面实施“人才兴警”战略,完善练兵比武制度、网上培训管理和考试制度、执法资格考试制度。加强民警改革创新、快速反应、应急应变、解决问题能力培养,提高公安机关有效应对新形势、新情况下突发问题、事件的水平。二是加强警察公共关系建设。加强警察公共关系办公室建设,完善互联网“网上警局”、网上警务室、警察微博建设,设立警务联络QQ,公布服务热线等方式,开展换位体察、述职述廉、开门评警、警民恳谈等活动,努力构建多层次、多形式的警民互动平台,增强群众对公安机关和公安民警的理解和支持。三是加强警察文化建设。紧扣公安事业和民警自身发展需求,始终秉持“忠诚、正义、文明、奉献”的核心价值观,提炼、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四层一体”警察文化体系,以文育警,外践于行,努力建设学习型、创新型警队。文/戴碧铭
作者:
柳岸樵夫
时间:
2012-2-27 11:17
外践于行,努力建设学习型、创新型警队。
作者:
xcgd002
时间:
2012-3-12 15:20
这篇稿子很有意义,不错
作者:
吹风的阿朴
时间:
2012-5-14 23:40
资料太全了,看得眼睛花,心花是怒放啊
作者:
qi263
时间:
2012-7-10 10:35
谢谢分享,资料很有用
作者:
北风寒
时间:
2012-9-12 16:32
此文极有参巧价值。顶一个
作者:
冯晓斌
时间:
2012-10-9 15:54
fhw r gi qfja ,wfhs jip kkxz
作者:
晨曦辉辉
时间:
2014-7-21 17:14
这篇文章写得很好努力学习中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