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樊光湘:党史工作者如何提高写作水平 [打印本页] 作者: 江西老秘 时间: 2012-2-3 08:37 标题: 樊光湘:党史工作者如何提高写作水平 写作是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汉语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人们抒发感情需要写作,总结经验教训需要写作,记叙事件需要写作,搞好党史工作也离不开写作……,总之,无论学习、工作、生活都离不开写作。然而,有很多党史工作者都不善于写作,提起写作来就头痛,总觉得无话可说,尽管东拼西凑,也是不尽人意。很多党史工作者对写作不感兴趣,这是写作水平提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其实这种反映,除了与本身的文化素质有关以外,主要还是由于写作的基础没有打好,可见写作基础很重要。那么,党史工作者如何提高写作能力呢?本文拟就以下几个方面来探索一下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2 D/ M! }' d! t4 P8 o. D . Y# ^6 O9 ]$ q% j一、强化对写作能力重要性的认识 % B! k# v1 }1 n6 y7 Q" T1 F8 B ! k, t) f* X2 F" X- o写作能力是由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及思维能力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写作能力的高低,能反映出一个党史工作者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在党史工作岗位上,应用写作的机会很多,如果没有一定的写作能力,是难以应对的。我们党史工作者年终要写总结,工作中要写汇报,学习时要写心得,还有抒发情感、记叙事件,编辑党史资料等等,没有一定的写作知识和写作能力,是不能很好地完成工作任务的。例如,有很多党史工作者,辛辛苦苦地工作一年,工作非常出色,也积累了很多的丰富经验,但是由于写作能力较差,不能很好地总结经验教训,不能使你的经验得以传播和借鉴。还有,朋友之间书信交往,没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就不能很好地表达你的感情。也有一些党史工作者只要是动笔写一点东西就得求人,既麻烦别人,自己又得不到提高。作为党史工作人员,我们有必要进行写作知识和写作能力的培养,更有必要提高对写作意义的认识,这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前提。 ( O; Q8 ?; T* G6 B0 A; p O" l; y8 i1 q, M4 U, x
二、完善和创新教育培训手段 `$ x6 ^6 p' F' e4 j- c" k9 ?$ m& ]2 O( i. ?
不愿意写作,主要是因为写作是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及思维能力等多种因素综合较差造成的,写作是需要动脑的,许多党史工作者不愿意动脑,所以对做文章不感兴趣。要想学好写作这门知识,我们必须改善和创新教育培训手段。 + s0 O( Z7 q- s2 k7 }" G , c, \# M, e4 D" A- x0 w(一)培养写作兴趣。不论工作或学习,只要你对其感兴趣,那么就会做得比较出色。如果你厌烦写作,害怕写作,怎能提高写作能力呢?实践中我们对感兴趣的或有意义的活动,能够通过表情和行动表达某些感受,如果把这种感受写出来,不就是很好的文章吗?所以,工作之余多组织党史工作者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例如演讲、辩论等,让党史工作者在活动中观察活动的场面和周围的环境以及个人的表情等。之后将自己的感受通过文字表达出来。我们还可以收看一些有益的电视节目或阅读一些资料,写出收获和体会,这样不仅增添了我们业余生活的乐趣,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寓教于乐的活动有效地培养了写作的兴趣,对提高写作能力效果很好。 / L- d6 r! I; t. A0 V/ K 3 d; h3 G: i' P @5 [1 s% S(二)激发写作灵感。灵感是指在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活动中,由于艰苦学习,长期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而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心理状态。灵感不是天生的,灵感是创造性劳动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长期辛勤劳动的结晶。只要勤奋,灵感就会油然而生。所以,要激发写作的灵感,就要养成思考的习惯。利用比较生动的场面和场景,促动激昂情绪。当我们产生创作的灵感,哪怕是一个好的构思,一个小小的片段,我们都要认真加以总结和发扬,循序渐进地提高思维能力。另外还要通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如演讲、辩论、发言、人物采访等,唤起自我创造、自我表现的能力,形成写作灵感的源泉。 5 [% b. R( i5 O' H2 o4 P5 T+ @# U0 h8 N. k1 x: W$ |
(三)培养观察事物的能力。通过对事物的观察,捕捉写作素材。例如,我们平时参与社会活动和参观历史旧址、历史遗迹、历史博物馆,以及采访历史事件的参与者、知情者、见证者,对中心人物和历史人物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个性性格等进行观察和了解,这样就能写出比较生动的文章。如果只是通过命题写作,那么就感到缺少写作兴趣,感到枯燥无味。只有多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和参观历史旧址、历史遗迹、历史博物馆,以及采访历史事件的参与者、知情者、见证者,认真观察事物和历史,了解事物和历史的发展规律,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写作时才能产生灵感,写出好的党史文章。 1 @+ z3 }( V% \3 E8 g1 C# A+ S 5 ^' u* S, K/ H0 E; r1 \" G, d(四)启发想象力。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对记忆中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后得到的一种形象思维。一切创造性的活动都离不开想象。如果想象丰富,就会思路敏捷,受到某一事物的启发,马上会联想到许许多多的人和事,脑海里就会展现出一幅幅生动的景象。动起笔来如行云流水,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此及彼,由近及远,文章内容才能丰富,意境才能开阔,思想才能深刻。如果缺乏想象力,就如一潭死水,思维干涸,难以动人。& p0 Y0 U; i q% B1 \
" n3 H7 I5 N' G# F" D6 {& I9 G(五)训练写作技巧。 k1 G; Y) d. l6 k3 B/ m
8 ^1 s, ]! I: H3 P- o
第一,写作技巧在写作活动中的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1、写作技巧是实现作者写作意图的重要条件。一般来说,作者的写作活动都具有一定的写作意图。所谓的写作意图,就是指作者打算在文章或作品中表达什么样的生活和思想内容,以及通过这种表达达到什么目的。而要使这一写作意图圆满实现,就必须依靠写作技巧。2、写作技巧是构成文学作品艺术性的内在因素。文学作品的艺术性,即文学作品反映社会生活或表达思想感情所达到的完美程度。这种艺术性的取得,决定于作者的世界观、创作方法和写作技巧。在具体的作品中,艺术性表现在作家在一定世界观的指导下,运用各种写作手法,创造出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意境我典型形象,从而给读者带来审美愉悦。文学作品的艺术性虽不同于形式美,但它更多地体现在与内容和谐统一的艺术形式之中,而艺术形式的完美创造,则依靠写作技巧。 4 @+ X* O/ d! N! ^ # t/ H2 X# s5 z; l! j0 {第二,那么什么是写作技巧的操作训练呢?一是师法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丰富多采的大自然和人类社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写作材料,而且为我们提供了生动鲜活的关于写作形式与写作技巧的深刻启示。例如,巧合与悬念,往往是某些生活事件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固有形式或“手法”;对比与映衬,常常是构成大自然优美景观及“艺术”美感的重要因素和“手段”;“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人生和自然的规律中寓含着曲折美、变化美、节奏美;“蝉鸣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常见的景象中包含着动与静相反相成的艺术辨证法则……因此,我们学习写作技巧,必须首先向生活学习。只有勤于观察生活,深入体验生活,才能使自己的写作技巧真正得到提高。二是阅读、借鉴。即从古今中外的优秀文章(以及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中汲取营养。凡优秀的文章,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程度都较高,其写作技巧往往是娴熟而又富于创造性。多读优秀的文章,在注意思想内容的同时,注意其写作技巧,看作者是运用哪些来表现思想内容,实现写作意图的,并且分析这些写作手法的具体运用情况及其所取得的写作效果。在此基础上,还应结合实际(写作者自身的思想和艺术修养的实际与题材和表现对象的实际)进一步思考,看哪些手法可以“拿来”,经过改造为我所用。这样,久而久之,潜移默化,自己的写作技巧,自然会有所提高。三是经常练笔。这是具有本质意义的技巧“操作训练”。清人唐彪写道:“谚云,‘读十篇不如做一篇’。盖常作则机关熟,题虽甚难,为之亦易;不常做,则理路生,题虽甚易,为之则难。沈虹野云:‘文章硬涩由于不熟,不熟由于不多做。’信哉言乎!”多写才能熟,熟才能生巧,这是不可更易的规律,任何企图改变或超越这一规律的人,永远也掌握不了写作技巧,永远也写不出好文章。只有经常写,反复写,才可能在作者身上固定下一个写作技巧的“概括化系统”,一个“自动化的”写作“行动方式”。懂得了这一点,我们就会懂得那些语言艺术大师们为什么谆谆劝诫“我们大家都应该写、写、写,写得尽量多”了。0 y: A! h- g+ l& |
. G9 ?+ [) u( ^' [! G. f c7 O
第三,写作技巧的掌握是有一个过程的。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技能”阶段,一是“熟练”阶段。“技能”阶段,是无法之中求有法,通过观察、体验、多读、多写,学习并掌握了一些写作的基本手法,且能将它们运用于写作实践。这是掌握写作技巧的第一阶段。“熟练”阶段,是有法之中求变化。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进而掌握了包括写作的辨证艺术在内的多种写作手法,并能将它们纯熟自如、富于创造性地运用于写作实践。这是掌握写作技巧的第二阶段。古人说:“学诗当识活法。”“所谓活法者,规矩具备,而能出于规矩之外;变化不测,而亦不背规矩也。”识得“活法”,并能运用“活法”是掌握写作技巧第二阶段的重要标志。/ _ x6 G5 L- r! r9 C
+ P* N/ [9 K' {% e. e1 i第四,掌握写作技巧,对写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任何否定写作技巧在写作中的客观作用的观点无疑是错误的。但是,我们也不能把技巧绝对化,走到唯技巧论的极端。因为,决定文章价值的主要因素,还是内容,脱离了丰富而深刻的内容,文章的审美价值乃至艺术性,也就不复存在了。这一点,尤其应该引起初学写作者的重视。对于刚接触写作的党史工作者,不一定要求成篇,从内容上说,生活中的点滴感受,思想上的闪光点,都可以形成文字;对某种现象,某件事物的看法,可以通过三言两语来表达。从形式上说,可以做一些分解训练,比如,根据自身特点,重点选择训练目标。思维能力差的就重点训练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差的就重点训练表达能力,综合能力差的就重点训练综合能力……。总体上要全面训练,多读书,勤动脑,勤动笔,坚持不懈,反复练习。经过反复练习,使说话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综合能力等都逐渐得到提高,正所谓“熟能生巧”,循序渐进,练的多了,写作能力自然而然就提高了。写作能力提高不能一蹴而就,要细水长流,集腋成裘。 F1 g' u; k: n% Q
' i7 K8 f3 R4 O1 ^2 Z7 |+ S+ V(六)养成自学习惯。写作知识不是天生就有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写作知识是通过学习而得来的,还要经过学习不断创新发展。时代在发展,总有很多新的东西需要我们学习、总结、发扬,如果只靠学生时代学来的一点点知识来维持工作的话,那么将永远也不能提高,我们必须加强学习。特别是我们党史工作者,工作时间培训的机会很少,主要的是靠自学为主,所以我们要养成自学的好习惯,通过自学,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党史知识和社会知识,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更好地总结党执政的主要经验和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宣传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歌颂美好的生活。; D- p& e/ a0 n( `- E& [
+ A' s3 K6 g* y) V
总之,提高写作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不断努力,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开拓进取,不断更新写作意识,更好地为中心工作服务。( v4 Z2 t/ c- d* t. _$ ~8 _5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