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建设和谐社区 打造幸福街道
[打印本页]
作者:
述职报告
时间:
2012-2-2 20:03
标题:
建设和谐社区 打造幸福街道
近年来,中城街道围绕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坚持以“情暖万家,幸福中城”为主线,从“管理为民、取信于民、服务便民、稳定安民、保障惠民、文化乐民”等方面,积极探索创新社会管理的有效方法,不断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服务,提高社区居民的幸福指数,促进社区和谐发展。2010年,中城街道被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街道”。
一、管理为民,积极探索社会管理新机制
街道以“情暖万家、幸福中城”为主线,坚持“以人为本、管理为民”的社区管理工作理念,积极探索社会管理新机制。(一)打造服务于民的“快乐团队”。通过“抓学习、增素质,抓建设、增实效,抓管理、增业绩”的“三抓三增”活动,加强对街道和社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培育了一支以“和谐、拼搏、开拓、创新”为核心,以“为民、便民、安民、惠民、乐民”为宗旨的快乐团队,增强了街居干部服务为民的工作热情和攻坚克难的工作能力。(二)引导群团和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管理。充分发挥团、兵、妇、商会等群团和社会组织在创建“平安家庭”、“妇女之家”、“企业之家”、应对社区突发事件、慈善事业等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为探索创新社区管理,提高社区服务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三)共驻共建,调动辖区单位参与社区管理积极性。加强与各级政府部门和辖区企事业单位的沟通协调,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资源优势,搭建“共驻共建”平台,主动参与社区管理,帮助解决社区困难,做好社区管理和服务工作,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作、齐抓共管的管理格局。(四)探索“1+5”社区管理模式。积极探索了社区管理以社区党支部为核心、社区居委会为主体、社区物业为中坚、小区业委会为基础、社会组织为配套、社区志愿者为补充的社区多方联动管理模式,按照居民建议、社区党组织提议、社区两委商议、党员大会审议、居民代表会议决议和提议事项公开、审议程序公开、决议结果公开、实施方案公开、办理结果公开的“五议五公开”社区自治流程,把党的领导机制、“两委”协调机制、党内基层民主机制和居民自治机制有机融合起来,形成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高效运行的社区管理机制。
二、取信于民,公众参与管理实现新突破
街道积极引导社区开展“阳光社区”创建活动,通过让居民积极参与居务,民主管理居财,发挥居民参与社区管理的主动性,推进社区科学管理。西街社区“两到位、三督查、四规范”的社区管理模式,不仅有力地促进了社区集体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的增加,也使社区党支部、居委会的公信力大大提高,社区管理呈现出政通人和、心齐气顺、风正劲足、全面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服务便民,全面开创社会服务新局面
服务是社区建设的核心内容,但服务并不是挂在口头的一个托辞,而必须真正体现在行动中。街道坚持把代办、导办服务贯穿于社区建设的全过程。(一)政府主导,建立“一站式”便民服务。街道建立了社区服务中心和11个社区服务站,以“一站、两新、三岗”为主要载体,设立党建惠民服务站、志愿者服务管理总站等“一站式”服务窗口。同时,街道还在7个社区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街道社区组织操作、市场化运作、社会力量参与、志愿者服务为补充的运行模式。(二)社会参与,广泛开展志愿者服务。街道围绕“营造社区和谐天地,幸福千家万户居民”这一主题,以“便民”为根本,以“安民”为保障,以“助民”为动力,以“乐民”为中心,广泛开展志愿者服务,鼓励群众尤其是未成年人积极加入志愿者队伍,把志愿者的招募对象辐射到辖区各文明单位员工、在校学生及外来务工人员。目前志愿者人数已达3000多名,组建了扶贫助困志愿队、医疗保健志愿队、社区工作志愿队、党员义务巡逻志愿队、文体宣传志愿队等13支队伍,开展制度化、常态化的志愿服务活动。2010年7月北门社区被确定为全国社区志愿服务联络点;2011年3月,北门社区主任翁艳丽获得了“全国优秀社区志愿者”称号。
四、维稳安民,努力构建社会和谐新格局
街道针对辖区经济繁荣,人员组成复杂,社会矛盾纠纷多的特点,将维稳安民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深入开展以“平安中城、幸福家园”为主题的平安“三率”宣传活动,积极排查社会治安工作隐患,及时化解社会各类矛盾,探索出了“‘预诊’源头预防矛盾、‘门诊’为民排忧解难、‘急诊’快速化解矛盾、‘出诊’狠抓纠纷化解、‘会诊’破解信访难题、‘复诊’巩固调解成果的“六诊”化解矛盾纠纷工作机制,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纠纷发生,使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排查得早、发现得了、控制得住、解决得好,促进了社区的和谐稳定。街道还通过成立社区警务室、校园治安联防队等,加强社会治安的防控,努力构建社会和谐新格局。近年来,街道先后被评为省“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先进示范社区、市“平安龙岩”建设平安街道、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五、保障惠民,着力改善社区居民新生活
街道实施“保障惠民”工程,一是促进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认真做好社保补助、小额担保贷款审核、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困难职工的帮扶解困、企业社会化管理化管理,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保障体系。二是健全“八帐、四册”,建立市、区、街、居四级网络信息平台,实现劳动力和社会保障人员的动态管理,通过就业培训,落实就业政策,拓宽就业渠道,着力做好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使居民生活得到有效保障。近年来,街道连续在全区目标考核中名列第一,2010年青草盂社区被省劳动保障厅评为全市唯一的“星级达标社区”。
六、文化乐民,不断丰富社会文明新风尚
街道确定了打造“文化中城”的品牌带动思路,坚持“智慧中城、文化先行”的发展方向,以“打造企业文化,增强企业实力;打造社区文化,促进社会和谐;打造机关文化,构建快乐团队”为目标,在发展城市经济、提升经济总量的同时,积极培育中城人文特色,努力做到高起点筹划、高水平设计、多渠道筹措、多样化开展中城街道的文化建设,通过开展社区文化节,推进民间艺术文化、全民健身文化、广场文化、绿色家园文化、计生文化超市、志愿者文化、居家养老文化等发展,逐步把中城建设成为“一居一品”,各具特色,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智慧中城”,用文化培育社会文明新风,让文化带给人们快乐,以文化凝聚民心民智,用文化谱写“幸福中城之歌”,用歌声唱响中城“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街道”的品牌。
作者:
中国范文
时间:
2012-2-17 20:22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区的调查与思考
和谐社会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构建和谐社区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它不仅要有制度的创新,更要有思想观念上的创新。近年来,小港街道以构建和谐社区为目标,不断提高社区管理水平,积极推进社区自治建设,为整个社会的和谐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本课题只就目前社区状况、存在的问题以及三方(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公司)共同构建和谐社区的思考与建议作了简要的分析与研究。下面,本人专此提出可操作的办法或建议,供领导参考。
一、基本情况及现状
1、基本情况
我们小港街道原有7个社区,因行政区域划分,有3个社区划分到戚家山街道,目前我街道还有4个社区—红联、竺山、陈山、高河塘,这4个社区类型不一,如红联社区是个老社区,是典型的农居混合型社区,辖区内常住和外来人口最多,据统计在册和暂停人口已达到20000多人。其他三个社区均为新成立的社区,竺山社区从原红联社区划分出来,是我街道小区规模最为规范的一个社区,但辖区内还有2个迁建小区和2个农村自然庄,目前人口有10000多人。高河塘和陈山社区都是去年6月份成立,目前社区各项工作均处于即将步入正轨阶段。特别是高河塘社区是典型的拆迁安置型社区,居民入住率不高,3个小区都是14个村村民组成的拆迁安置小区,普遍存在人在户不在的现象。陈山社区是由陈山村转型过来的,居民除了原陈山村村民外,还有5个村迁建村民和仙居村村民,再加上还有陈山经济股份合作社,居民结构和工作内容比较繁杂。
2、社区现状
近年来随着社区建设的深化,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政府部门对社区工作支持越来越大。从提出构建和谐社区,作为新时期的重要目标,各级政府加大对社区的投入力度,硬件设施,人才引进、人员编制、社会地位和待遇提高,社区建设成为政府工作关注的重点之一。
二是社区民主自治水平逐步提高。各社区普遍建立社区自治章程。社区成员代表会议、社区联席会议、社区协调会议等社区自治制度。实行社区政务、财务公开,开展各类社区志愿活动和社区共建活动,积极引导社区居民和社区单位参与社区建设。
三是社区服务网络逐步完善。建立社区服务中心和各类社区服务站点,针对社区居民的不同需求,开展家政服务、法律咨询、医疗保健、教育培训、社区服务网络逐步完善,社区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四是社区的邻里关系逐渐改善。建立和谐社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社区的管理、服务部门和居民共同做出长期努力。社区和谐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人性化的管理、完善的服务、优美的居住环境、良好的社会治安等等。新的社区要求与之相适应的新的生活规则和新的行为方式,更需要不同彼此之间的沟通:居民之间的沟通;服务、管理部门与居民之间的沟通。交流增加了,就会少一些误解,少一些矛盾,就容易建立认同感,有利于增加亲情感,形成平等友爱、互相帮助的邻里关系。同样,居民与服务、管理部门的交流增加了,就有利于提高服务和管理的质量,增进人们对服务、管理部门的信任。
3、具体做法
当前,小港街道社区正处于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的关键时期,整个城区的组织结构和社会生活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从政府层面来看,随着机构改革的深入发展,街道办事处由一级地方政府转变为办事机构,职能、工作方式由此转变,大量的服务性工作向社会聚集。从企事业单位层面看,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企事业单位逐步成为市场竞争中的主体和独立的法人实体,原来承担的大量社会职能逐步剥离出来,职工开始由“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从社会组织层面看,外来人口急剧增加,征地拆迁日渐频繁,安置小区不断增多,社会结构愈趋复杂,居民对生活方式多样化、个性化的追求和对生活质量提高的要求越来越高。长期以来实行的以单位管理体制为主要特征的高度集中统一的社会管理方式难以适应城市快速发展的新形势。
为了加快小港街道城市化进程,街道积极探索提高社区管理水平的途径和办法,不断加大理体力度。近年来,街道通过抓管理、促创建,涌现了一批示范社区,如红联社区被授予“全国商业示范型社区”,竺山社区被授予“市级科普示范社区”、“市级绿色环保型小区”、“市级文明小区”、“市级示范型小区”,高河塘社区被授予“区级文明社区”等。竺山社区在2007年的“市级文明小区”考评中,其社区的三者联动的管理模式得到了市有关部门的认可和好评,红联社区被授予全国商业示范社区。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以抓党建为龙头,社区活力得到不断增强。近年来,街道围绕“服务党员、服务群众”这个主题,以“三级联创”为载体,全面激发社区党建工作活力,到目前,共有10多名社区党员群众在社区党组织的帮助下解决了工作和生活方面的困难,使各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了极大的增强。并且,各社区还积极创新四个载体,推动社区党建工作向纵深发展:一是联合式载体,暨共建理事会,社区党组织和辖区单位党组织定期不定期地协商解决社区事务,调动辖区单位参与社区管理和服务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整合和利用社区资源,提升共驻共建水平;二是扩展式载体。以核心工程和创建“平安社区”为抓手,把社区党建工作的触角延伸到社区,发动社区党员广泛开展为社区居民办好事、办实事;三是志愿式载体。街道各单位在职党员认真填写《党员基本情况表》,要求每个党员多与社区联系,发挥个人专长和优势,积极为社区党组织献计献策,携手共建,各社区都成立了党员志愿者队伍,开展了各类志愿者行动和“结对互助”活动,把党组织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四是创优式载体。各社区党支部以争先创优活动为载体,积极推动本社区各项建设的全面发展。同时,各社区还深入开展“双联双评”活动。竺山社区联合科技局探索共建新路子,创建市级科普示范社区,并通过科普这条路子,相继成立了社区科普分会,去科技局联合进行了关于“关注民生”的调研,与科技局、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共同合作,进行了“和谐社区建设”的软课题研究,还举办了大型的“社区文明科技之夜”文艺晚会;红联社区深入开展与区交通局的共建活动,与社区一起对社区内32户困难户的慰问活动;助学结对,结对社区里的贫困学生,并承诺直到该学生初中毕业为止;参与社区举办的“爱心义卖”活动,共募捐款2300多元。
二是以完善服务为主题,提高居民满意度。首先是社区便民和社会化服务渠道得到不断拓展。各社区积极整合社区资源,均建立了便民利民服务网点,为社区居民和单位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服务,方便了居民群众的生活。社区通过对各种便民利民的服务项目的运营,采用无偿、低偿和有偿服务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好社区资源;其次,是大力开展社区扶贫帮困服务。积极开展“献爱心送温暖”活动,去年先后举办了多场招聘会,向下岗特困人员提供岗位4089个,帮助562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红联社区的爱心347阳光工程,共筹集到各种捐款近6000元,爱心义卖4000元,联合共建单位与6个困难学生结成对子,为他们能够继续求学提供帮助;竺山社区的老年协会会长四处筹集基金,资助困难老人,减轻社区的负担;高河塘社区提出“情系居民,至诚服务,务实创新,共建和谐”的服务口号,建立了和谐促进会、五彩姐妹服务站和天使乐园早教服务中心为主体的三层服务体系,为幼儿、中年妇女、老年人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把社区的服务辐射到全社区;另外,社区还积极做好就业、再就业服务。根据下岗、失业人员的求职意愿及其所长,先后开辟了便民利民、治安、家政、环保等就业领域,既解决了下岗失业人员的生活问题,又方便了群众的生活。高河塘社区,根据本社区的特点成立了“五彩姐妹服务站”,让社区内的失土妇女再次有了工作,有了收入;红联、竺山等社区都提供就业岗位,为居民提供了10多个就业机会。
三是以队伍建设为抓手,提高社工人员及社区居民的整体水平。街道通过开展岗位资格培训和学历教育,逐步建立和完善社区工作者任职资格制,推行社区工作者持证上岗制,现有9个社工获得了该资格证书。街道还根据社区实际工作的需要,对社区班子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再充实,新任1名社区党支部书记,3名社区居务负责人,调入和新招4名社区工作人员,两个大学生农村工作者进入社区工作,由此,使各社区的班子及社工队伍更趋合理化。并且,还继续完善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在去年的基础上,继续完善社区、社区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考核办法和社区信息工作考核办法,在原有民主评议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评议范围,对社区居委会及成员进行评议,还邀请了社区党员、居民代表和共建理事会成员参加评议,采取“面对面”的方式,从德、能、勤、绩、廉五方面开展评议,在居民中反响强烈。
在提高社区居民的素质上,街道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建立学习阵地。在高河塘社区建立“奥鹏数字化学习港”,利用良好的现代化数字资源向居民开放,为居民提高学习的场所。二是以区教育局成立“社区教育讲师团”为契机,各社区聘请讲师团成员为社区居民进行专题教育,使居民的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四是以创建活动为载体,丰富社区建设内涵。街道针对社区居民关心的热点问题,找准切入点,开展宣传教育,引导居民树立文明进步的思想观念。利用社区市民学校等社区教育基地,开设思想道德、科普保健、法制消防、家长学校等课程,采用形式多样的上课方式,努力实现社区内教育资源、文化阵地的共享。同时,组织开展有社区特色的各种文体活动。街道所辖四个社区有配有设施齐全的健身活动中心,能基本满足周边群众健身的需求,和妇联、团委联合举办了“小港街道趣味运动会”,有16个代表队,近200名运动员参加了6个项目。各社区还成立了多支文体队伍,为社区居民提供展示自己文艺才华的舞台。高河塘社区的“社区今夜我主角纳凉文艺晚会”、“把月中秋吟诗会”、陈山社区的“健康快乐宣传周歌舞晚会”、红联社区的“中秋吟诗会”、竺山社区联合区科技局、街道文化站利用众多科技手段举办的“科技之夜”等诸多形式多样的文晚会不仅丰富了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也营造了健康向上的氛围,吸引了众多的社区文艺爱好者,使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呈现生动活泼的局面。
高河塘、陈山等社区以学生夏令营活动方式,切实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高河塘社区以“沿着革命根源,寻找伟人足迹”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绘声绘色”美术班和“外语轻松学”等速成班;红联社区的“磨砺意志、提高品质”军营一日游活动;竺山社区的“美味水果大拼盘”活动;街道层面开展了“迎奥运,我健康,我快乐”的主题活动;此外,一些主题创建活动的开展,提高了社区的管理氛围,如红联社区的商家代表座谈会,竺山社区的市级科普示范社区、市级文明社区,高河塘社区学习型社区的创建以及各社区的平安社区创建等活动,通过创建,也提高了管理水平。
五是以培育社区民间组织为契机,提高社区服务水平。针对小区物业管理存在的普遍问题,街道加强了对居民小区的监管力度,在重视、成立和培育小区业主委员会的同时,大力协调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和社区居委会三者关系,努力形成利益与共、协作共管、良性互动的管理机制,如竺山社区的华南境园和甜蜜家园接受市级文明小区考评小组的考核,“社区、业委会、物业”三家联动的管理模式再次得到了市有关部门的关注和好评,并且在市、区有关部门组织的“物业管理交流会”上进行典型发言,得到了众多与会人员的一致好评和认可,并打算在宁波市进行推广。各社区已成立业主委员会的小区有11个,其中今年成立5家,已成立业委会的小区都备有“业主管理委员会备案卡”。同时,各社区还不断挖掘管理社区民间组织,成立了街道基层民间组织志愿者指导中心,社区志愿者队伍得到了加强,红联、竺山、陈山社区均成立了北仑区志愿者协会分会,志愿者队伍遍布宣传、教育、卫生、治安等众多领域。各类问题娱乐类的民间组织队伍不断扩大,特别是新成立的拆建型社区的民间组织正在培植和扩大。社区民间组织志愿者指导中心能很好地把握方向,有序地开展活动,扩建队伍,扩大影响,不但使社区的志愿者活动的服务项目和服务范围越来越深入,还把志愿者精神带到了各个社区。
二、存在问题
1、 社区公共意识存在的问题
(1) 组织机构不健全,责、权、利关系不明确,严重影响了公共意识培育目标的实现。在对社区的问卷调查中,67%的社区居民认为街道和居委会在社区公共意识培育中起到了主导或引导的作用,35.3 %的社区居民认为街道和居委会能够以身作则,认为街道和居委会越位、缺位或发挥着副作用的社区居民均为1人,占0.3%。这说明街道和居委会胜任了社区公共意识培育的重任,这一点社区居民是信任的。但是,我们在与街道实际操作层面的干部座谈时,他们也一致认为在工作中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来处理上级下派的任务和街道自身内部事务,只有不到20%的时间和精力用来处理社区层面的各类事务,有一种本末倒置的感觉。
(2) 内容琐碎繁杂,目标含糊不清,严重影响了社区公共意识培育的有效性。问卷调查结果,社区居民认为急需加强和完善的方面依次是:个人道德意识65.3%、环境卫生意识48%、邻里关系15.3%、公用设施使用关系10.7% ,居住相邻权意识6%,其他1.3%。
(3) 人员的素质结构不合理,工作方法单一,内容缺乏对社区居民的吸引力。如对4个社区的调查中发现,大量的思想政治教育使社区居民产生抵触情绪,公民道德建设流于形式,难以深入居民内心,更谈不上产生道德内化。文明小区的创建缺乏与社区居民全方位多层次的沟通,不可避免地具有“政绩工程”色彩,不能够很好地取得社区居民的有效配合,难以在创建中提高社区居民的公共意识。
(4) 居民参与热情不高,对参与效果重视不足,社区共同体意识有待提高。对社区公共事务关注程度的问卷调查表明,关注程度很高的占问卷总人数的8.3%,较高的占52. 7% .一般的占37%,较差的占2%。
(5) 运行机制有待完善,急需建立社区公共意识培育的全方位保障体系。有关公共意识培育过程中存在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问卷调查显示,认为建设经费不足的社区居民占被调查者的47.7%,认为居民参与度低的占28.3 %,认为缺乏长期效应的占19.7%,认为职责不明确的占5.7%,认为内容枯燥单调的占5. 3%,认为组织管理差的占5%,其他占3%。这说明,保证社区公共意识培育的经费己成为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
2、业主委员会存在的问题
一是业主委员会制度存在缺陷。首先是,业主委员会成员的选举公开性与透明性不够。其次是,业主委员会很难发挥正常的作用,如业主委员会成并不能始终如一地保持旺盛的热情,涉及个人事情处事不公正,业主委员会的运作缺乏专业性,业主委员会的工作缺乏可操作性,以及业主委员会决议的科学性、合理性得不到保证,业主委员会议事制度不健全。业主委会缺乏监督机制,出现问题容易产生混乱等问题。
二是业主委员会的法律地位和性质不明确。如物业服务合同纠纷,业主委员会与物业服务中的纠纷、物业服务收费纠纷、专项维修基金纠纷等,业主委员会因不具有法人资格,不能作为诉讼主体出现。
三是业主委员会超越权限、滥用职权的现象时有发生。如:(1)个别业主进入业主委员会的目的不纯,这种人往往把业主委员会当作谋取私利的工具,如支出维修费时收取回扣,要求物业服务公司给自己减免费用,置业主利益于不顾。(2)不按规范操作超越权限。按条例规定,选聘、解聘物业企业必须经物业管理区域内全体业主所持投票权2/3以上通过,个别业主委员会认为凡事自己说了算,不经投票表决就炒掉物业服务公司的现象时有发生。(3)滥用监督权和维护权。而且认为业主委会是监督物业服务公司的,物业企业就应该要听我的,为业主维权就是和物业服务公司对着干,以要求物业服务公司降低物业费取悦业主。其实,业主委员会对物业服务公司的监督,还包括对业主违规的监督,对物业服务公司的监督,对物业服务公司的监督应理解成监督和协助并存,目的是帮助物业企业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和物业服务公司合作妥善处理开发商规划遗留的问题,使其不断适应业主的要求。
四是业主委员会经费困难妨碍活动的开展。业主委员会资金筹集渠道有限。目前业主委员会的资金来源,主要是物业公共场地、公用设施经营所得。如利用小区公共场地广告收入、小区停车位出租收入、除去必要的管理费用所剩无几。因此,业主维权和业主委员会开展活动、业主委员会成员报酬等缺乏经费。
3、 物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是物业服务收费标准缺乏科学论证,物业服务成本透明度低。
二是物业服务公司的职权不够透明越权现象比较严重。一方面是低水平、低成本、粗糙的管理服务,另一方面是物业企业权利和义务不透明;
4、目前社区内的主要矛盾
(1)业主与物业服务公司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一是物业服务公司给业主提供缩水的服务,从而为业主与物业服务公司之间埋下了矛盾的隐患。另一方面业主和物业服务公司在物业管理费中,双方无法找到平衡点,业主与物业服务公司之间的矛盾也就无法平息。
(2)业主委员会与物业公司的矛盾。业主委员会因缺乏对物业服务公司信任感,因此产生了信任危机,从而产生矛盾;
(3)业主与业主委员会之间也有分歧。对于业主委员会不作为,造成业主与业主委员会之间的矛盾。
(4)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与物业服务公司三者之间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明确和细划。目前存在的主要矛盾有:(A) 管理地位上的矛盾。居委会由于承担了部分政府职能,强调居委会的行政色彩,要求物业服务公司遵守居委会的决定,业主委员会由于法规规定有监督物业服务公司的权利,而物业企业认为自己是独立法人,按合同管理,自治组织无权干涉。(B) 管理目标上的矛盾。居委会从社会性目标出发,业主委员会从产权人利益出发认为某件事应该做或要求物业服务公司去做,而物业服务公司从经济性目标出发认为不能接受居委会的要求,或认为业主委员会的要求超出了成本承受范围不能去做,这样矛盾就产生了。
三、对构建和谐社区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1、社区公共意识培育的路径选择
第一,完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形成适应现代新型社区建设需要的社区公共意识。服务型政府不仅要为企业发展创造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也要为居民提供完善的公共服务,在教育、文化、居家、社保、安全等方面认真履行职责,大力扶持各类中介组织,促进服务功能的完善。为了提高政府的活力和效率,解决经济发展的具体问题以及公共物品的责任问题,要求政府制度不断创新,形成有利于新型社区建设的社区公共意识。信息化政府的建设有利于公开政府信息,减少政府与企业、居民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做到透明化、公共化,有利于降低行政运行成本,提高社会整体效益依法行政是对政府的总体要求。政府的所有权力源于法律,源于人民的意愿,理应为全体人民服务,同时,政府的权力必须在法律授权的范围内运行。
第二,加强中介组织建设,使其分担政府的事务性工作,完善其在社区建设中的各项功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小政府、大社会”的发展格局中,政府的规模和职能正在逐渐变“小”。随着社会的逐渐变“大”,作为政府与公民之间“第三部门”的社团和中介组织逐渐承担起原来政府承担的事务性职能,这是政府职能转变和社区公共行政改革的必然要求。将社团、中介组织社区意识的培育问题纳入社区发展规划,使社区居民的“单位归属心理”向“社会归属心理”转变,扶植社区社团、各类中介组织的发展,充分发挥社区的服务功能、社会整合功能,这是培育社团、中介组织社区意识的有效办法.
第三,加强社区内各类组织的利益整合,培育新型的企事业单位的社区公共意识市场导向的政府职能转变加速,推动了社区居民由“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化,社区居民在社区层面上的利益关系日益密切,越来越关注社区的建设和生活质量,社区内企事业单位与居民之间的利益联系日益复杂,这些都对企事业单位在社区发挥作用提出了更高要求。企事业单位作为社区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社区层面享有一定的权利,也必然要承担一定的义务。企事业单位应该主动参与社区建设,完善自己的社区公共意识,加强资源奉献意识,协助社区各方做好资源积累和整合工作,发挥在社区公共意识培育中的优势,以企事业单位独具特色的社区意识推动整个社区意识的发展。
第四,强化社区共同体意识,形成适应现代社区发展需要的居民个人的社区公共意识。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应当加大公民意识的培养力度,培育民众的人文精神,营造宽松的政治生活氛围,发展和完善人民群众监督制度,这些都需要从社区基层居民做起。社区公共意识的培育与完善需要社区层面的各方,包括政府、企事业单位、社团、中介组织、社区居民等的齐心协力、相互配合在共同社区利益的基础上,为了营造优良的社区环境,提高社区生活质量,迫切需要建立权责相符的不同主体、不同层次的社区公共意识体系,以进一步推动现代新型社区建设及其发展。
2.完善业主委员会制度。
首先是,要明确业主委员会的法律地位。
其次是,要实现业主委员会的规范化管理。从实际发展来看,将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纳入社区建设是合适的选择。例如,北京市民政局做出了将居住区物业管理纳入社区建设的意见,顺义区规定了街道办事处四项职责:一是根据居住区物业管理的具体方案和措施;二是负责组织业主代表、建设单位、社区居委会组成筹备组,对业主委员会的组建、换层、改选提出审核意见,对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的日常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三是对辖区内居住区的物业企业的物业服务进行监督、检查,对不规范行为进行纠正,对物业企业的违规行为提请区建委予以处理;四是及时受理和解决辖区内的物业管理纠纷。同时规定社区居委会的职责也是四项:一是在街道办事处的指导下负责业主大会筹备组工作,对业主委员会的组建、换届、改选提出初审意见;二是参加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会议,并在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做出决定之前,提出相关建议;三是设立物业管理协调委员会,社区居委会主任兼任主任,业主委员会主任、物业服务公司负责人兼任副主任,协调物业服务公司、业主和居民之间的关系;四是对物业服务公司的服务行为进行监督,对业主委员会的工作给予指导。这样的规定,居民委员会与业主委员会二者之间的法律地位就相对清楚了。
我们认为,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北京的经验是可以推广的,将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纳入社区建设。如果进一步,从法律上将业主委员会置于居民委员会之下,那就更好了。
另外,要规范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公司和居委会三者之间的关系。要建立住宅小区物业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三位一体”指的是物业服务公司、业主委员会、居民委员会三者的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参与社区管理服务的管理体系。在小区里,三个组织有着不同的地位和作用;物业服务公司是提供专业化物业管理服务的组织,发挥为业主提供综合有偿服务的作用;业主委员会是受业主大会委托协助业主大会履行自治管理职能的机构;居民委员会是基层的群众自治组织,他们的工作目标都是为了建设安全、合法、舒适、方便的文明小区。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如何正确处理相互关系,摆正自身位置,发挥自身作用,做到同心同德、同舟共济,对于提高居民小区物业管理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最后,就是要成立业主委员会协会。1996年在广州物业管理协会应运而生,十年后的今天,业主委员会协会性质的社会团体组织的成立也渐渐成为广大市民关注的问题。到2005年,一位时任业主委员会主任的人联合七个小区的热心于公益事业的业主委员会主任提出倡议,向广州市国土资源和房管局、民政局等部门申请成立广州市业主委员会协会,虽然至今还没有审批下来,但业主委员会联谊会已经开始走向成熟。根据有关报道,2006年3月4日,沈阳市和平区南湖街道文安路社区业主委员会协会成立,这是全国首个业主委员会协会,协会成员希望通过提高业主委员会的素质,成为业主委员会与物业服务公司之间沟通交流的桥梁和纽带。我们认为成立业主委员会协会是一个好的组织形式,有利于和谐社区的建设。它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积极参与政府组织的有关活动;加强对外交流,扩大业主的声音;整合社会资源,加强宣传,联络、调研工作,完善筹委会体系。
3、完善社区各管理组织机构的职责与权利
目前社区的物业管理有三个组织机构。它们的职责与权利应当明确,以免出现管理上的矛盾。
首先是,要完善物业服务公司的职责和权限范围。物业服务公司要想在竞争中胜出,就必须取得竞争力的核心问题---创新,尽量为业主提供优质的服务。
其次是,要确立业主委员会在社区的地位,明确职责和权利。要改进业主委员会制度的工作思路。我们认为,就改进业主委员会制度方面,关键是明确单个业主、业主委员会、全体业主三者之间的关系,确定业主一方由谁作为主体与物业服务公司一方建立合同契约关系。
第三是,明确社区管委会在社区的地位、职责和权利。社区管理委员会有权决定社区高管的任免、论坛舆论导向、栏目功能设置、社区制度改革、会员严重纠纷、各种条例的修订等社区内重大的、棘手的问题,并把结论以“管委会会议纪要”和“管委会决议”的形式发表在适当板块来通知有关管理员或在社区内公告。
建 议:
一是要加强街道社区党的建设,为社区管理体制创新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坚持以党组织为核心,协调各方形成建设社区的合力,是社区健康发展的保证。在创建和谐社区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街道工委领导的核心作用,进一步明确社区党支部在社区管理体制改革中的领导作用,积极推荐党员候选人参与选举。
二是要明确社区居委会职责,理顺关系,推进社区管理体制的创新,明确社区居委会是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依照有关规定协助政府开展社区工作。其职责是:社区自治职责、社区协管职责、社区服务、社区监督职责。
三是政府主导,社会支持,建立社区规划多元投入机制,完善财政投入体制。各级政府建立社区建设专项资金,列入当年财政预算,并根据经济增长比例逐步增加。实行税改增量比例返还制度。将绿化、环卫、治安、人口普查等条条部门的专项收费或工作量较大的临时性突击任务,一律实行“费随事转”,以减轻社区居委会负担。提高素质,落实待遇,稳定社区工作者队伍。共住共建,资源共享,完善社会参与机制。构筑平台,服务为民,促进社区工作全面发展。加强领导,试点引路,全面推进社区管理体制改革。
四是明确物业服务公司、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三者的关系。明确各自的职责:业主委员会履行下列职责:召集业主大会会议,报告物业管理的实施情况;代表业主和业主大会选聘的物业服务公司签订物业服务合同;及时了解业主、物业使用人的意见和建议,监督和协助物业服务公司履行物业服务合同;监督业主合约的实施;业主大会赋予其他职责。物业服务公司有以下权利:依照法律、法规、政策和合同的约定,制定物业服务制度;收取物业服务费用;制止、处理违反物业服务制度的行为;要求委托人协助服务;选聘专营公司承担专项经营服务业务等。同时要履行下列义务:履行物业服务合同,提供物业服务;接收业主、业主委员会的监督;定期公布物业服务费用和代管基金收支账目,接收质询和审计;接收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
五是创建新的社区体制和运行机制。主要是探索新型社区“五化”模式:一是社工队伍职业化。针对社区现状,建议:一是对条件成熟的社区,可试探将社区干部工资薪酬进入区财政体系。二是加大对社区干部的培训教育力度,不断提高社区干部的综合能力。三是要适时向社会公开招聘部分社区工作者,以改善结构,不断提高社区干部知识化、专业化水平。四是增加人员经费和工作经费,加大财政对社区的支持力度。二是管理方法规范化。按照社区职能管理的要求,要强化社区党建工作,完善社区自治功能,健全社区“四会”制度,实行公开、公正、公平的管理方式;要优化社区服务体系,提高社区服务水平,以增强社区凝聚力和归属感;要构筑终身教育体系,组建各类团队,组织开展各种群众性文化教育活动;要深化绩效评估体系,把居民群众对社区工作者的满意度作为评价社工实绩的主要依据。三是服务方式社会化。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是社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社区要发挥社会作用,采取多种方式,为社区居民搞好服务。要大力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使政府的公共服务覆盖到社区,保证为群众提供服务;要培育社区服务民间组织,积极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无偿为群众提供服务;鼓励和支持各类组织、企业和个人开展社区服务,有偿为群众提供服务;四是基础设施城市化。要按照城市社区建设要求,逐步完善“五室四站两栏一家一校一场所”等服务设施,按每百套30平方米要求配备好社区配套用房,规范用途;五是人员编制明确化。从目前,街道对社区管理的设置来看,没有一个专职社区干部职位和编制,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街道层面管理的有效性。
六是增强社区理念,营造社区建设氛围。针对新型社区缺乏认同感,社区意识淡漠的现状,一是加强领导。建议区委区政府要加强宣传力度,大力宣传社区工作的重要性,宣传社区工作的意义,使各单位、党员干部主动参与到社区的有关工作,积极投入到社区的各类活动中,真正把社区的工作当作自制机的份内事,形成齐抓共管,同享共建的良好氛围;二是重在路。要个把好政府部门“重心”下移到社区这个关口,建立政府部门进社区准入机制,并发挥好有效作用,防止和“堵住”政府部门把社区居民委员会看作是自己的“脚”,各项工作都进社区,导致社区工作者疲于应付上级工作的现状;三是发动居民。要积极组建社会组织,组织民间志愿者队伍,开展帮扶救助、治安巡逻、社区教育、法律服务和为老服务等活动,“疏通”为各个层面居民服务的渠道,开创“手一招人一群”的局面。营造自己的事情自己议,大家的事情共同办的良好气氛,形成居民群众、辖区单位、志愿者自觉参与的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社区自治管理氛围。
作者:
nilove566
时间:
2012-2-25 16:23
标题:
学习了!说的是有些道理!
学习了,小说网!说的是有些道理,小说网!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