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致力构建六大体系全面提升应急能力 [打印本页]

作者: 贵州老秘    时间: 2012-1-27 11:01
标题: 致力构建六大体系全面提升应急能力
今后几年,是新余实现超常规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也是建设和谐富裕文明新余的关键期,需要一个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市第七次党代会指出:“要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机制,健全应急预案体系,加强应急平台和队伍建设,提高对突发事件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这对我们加快新时期应急体系建设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我们要认真分析今后几年新余应急管理工作面临的新形势,科学谋划应急体系建设发展思路和目标,全面提升应急管理能力和水平,有效预防预警和应对处置各类突发事件,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安全稳定提供有力保障。

加快建立社会化宣教培训体系,增强公众救灾减灾能力。一是依托各级党校和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增加应急培训相关基础设施、教学设备和师资力量等,对各级领导干部、应急管理干部和基层干部职工进行应急知识技能培训,着力提高广大干部职工预防预警和第一时间应对处置突发事件能力。二是开展防灾救灾应急科普宣教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进家庭“六进”活动。把应急知识教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教学内容,让公共安全知识进课堂、入师生头脑;通过电视、报刊、网络等宣传载体,利用各种科普活动月、宣传周和灾害纪念日等,采取举办讲座、布设展板、出动宣传车、散发宣传单等形式,对应急知识进行宣传普及,努力提高社会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能力。三是加快应急训练基础建设。结合我老秘网市突发事件发生规律,强化应急演练项目研究,制定应急演练计划,形成大型综合性应急演练、专业领域应急演练和小型应急演练科目相结合的应急演练格局,提升各级各类应急救援队伍在不同情况下实施救援和协同处置的能力。

加快建立科学化预测预警体系,增强应急防范应对能力。一是抓好突发事件信息采集发布工作。重点加快完善以市政府总值班室为“总枢纽”、以应急管理平台为“联络纽带”、以县(区)、部门的值班室为纵横双向“子系统”的政务值守网络,进一步健全专业值守、综合值守和联动值守相结合的政务值守制度,继续完善“专人值守、领导带班、双休日加强、节假日联动”的政务值守模式,确保在各级各部门实现24小时不间断接报、采集和传递信息。在建立健全一县四区及19个市级专项应急指挥部信息快报系统的基础上,加快建立重点企事业、学校、生产经营单位等基层信息直报点,进一步拓宽信息采集渠道。加快建立健全“责任发布、分级传播、针对性强、受众面广”的发布机制,强化基层预警信息发布手段建设,建立健全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短信、电子广告屏等媒体联动发布应急信息机制,结合鸣锣等传统方式,解决预警信息发布“最后一公里”瓶颈问题。二是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预测预警机制。根据新余突发事件统计资料,研究总结常见突发事件发生、发展及衍生规律,加快建立年度综合预测、季度分项预测、事故专项预测相结合、互补充的预测预警机制。三是建立健全风险评估隐患排查机制。对全市重点生产单位和生产环节,组织开展事前风险评估,为事前评估预警、政府科学决策和部门提前防范提供重要参考。坚持常规性和专项性排查并重,突出基础公用设施、重大危险源等领域的隐患摸底排查,尽力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防患于未然。

加快建立现代化指挥调度体系,增强应急联动处置能力。一是加强应急平台体系建设。完善市政府应急指挥中心功能,启动二期工程建设,加快县区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加速建成市、县两级政府综合应急平台体系。完善市防空指挥中心、公安天网工程等专业应急平台,启动乡镇应急平台建设试点。二是加强应急协调联动体系建设。重点加快建立健全市应急委员会成员单位定期会商制度、驻市部队专线联系制度,进一步理顺突发事件标准化处置流程,明确各方权责,确保应急救援反应迅速、协调有力、快速应对。三是加大应急救援科技支撑力度。依托应急平台体系建设和应急实验室建设,加大图像识别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成熟高科技术在应急管理中的推广应用,提高早期发现与防范能力,构建早期监测、快速预警并具有决策敏感性、预案周密性、行动准确性和处置高效性的现代化应急指挥体系。

加快建立专业化应急队伍体系,增强应急管理救援能力。一是继续推进应急管理队伍建设。按照《应对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在完善县级应急管理机构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乡镇(街道)、村(社区)和生产经营单位应急管理工作机构,打造一支高效的应急工作管理队伍。二是继续推进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加快组建市、县两级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加强防汛救灾、森林防火、卫生应急等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共青团、红十字会等作用,组建形式多样、以青年志愿者队伍和专业志愿者队伍为骨干的应急志愿者队伍体系。三是继续推进应急管理专家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专家组或专家委员会建设,选拔一批专业精湛、经验丰富的专家扩充到专家组或专家委员会,有计划地组织专家开展应急咨询、会商、研判、救援和恢复重建等活动,为应急管理工作提供决策咨询和技术指导。

建立立体化应急救援体系,致力构建大救援格局。一是致力构建立体化应急预案体系。继续修订完善市、县、乡三级应急总体预案,修订完善专项预案及部门预案,相关单位及企业、学校及生产经营单位制定相应的子预案或预案实施办法,致力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总体预案—专项预案—子预案—预案实施办法”的多层级、多领域的立体预案体系。二是致力构建多层面应急救援体系。积极构建涵盖陆水空和地下空间、专兼职相结合的立体化应急救援体系。在陆域救援力量方面,在依托公安消防组建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基础上,利用驻军和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优势,加快组建以驻市部队组成的骨干应急救援队伍,以政府专门力量组成的专业队伍,以企业、社区等组织组成的兼职队伍,以及专家和志愿者应急救援队伍。在水域救援力量方面,致力建立海事救助、武警部队、防汛救灾等军地协作的水上应急救援联动机制。在高空领域救援力量方面,重点加强以消防官兵为主体的专业化高空应急救援队伍。在地下应急救援力量方面,依托江西省煤矿应急救援中心的矿山救援队伍等力量,着力打造装备科学、精干实用的地下应急救援队伍。三是致力构建多兵种协同作战体系。在修订市、县两级总体预案时,重点完善多兵种协同作战体制机制;在建立完善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制度时,重点加强跨市区、跨部门、跨行业应急救援物资协同保障能力建设;在开展应急演练时,注重多兵种参战的机制磨合和协同作战能力的提高。

建立区域化物资储备体系,增强应急保障能力。一是加强应急物资储备系统建设。制定应急物资储备目录和标准,依托政府应急平台体系逐步实现对各类应急物资储备的动态管理和信息化管理。不断完善以市级应急物资保障系统为中心、以县级应急物资保障系统为支撑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二是强化应急保障能力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运输工具征用补偿机制和紧急救灾物资运输绿色通道机制,提高应急物资运输保障能力;完善有线与无线相结合、基础电信网络与机动通信系统相配套的应急通信系统,加速形成以专业应急通信为主、公用应急通信为支撑、卫星通信和数字集群通信为辅助的应急通信体系;建设应急电力物资储备和调拨体系,改善党政机关、重要单位备用电源配置,优化电源布局和电网结构,提高设防标准。三是加快应急设施建设。充分利用现有人防工程、空旷绿地、会馆、体育场和公园,改造和建设应急避难场所,配备必要的救生避险设施,合理布局紧急疏散通道,拓宽应急避难功能。 文/艾保珍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