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关于市民精神培育与建设的调研报告 [打印本页]

作者: 湖北老秘    时间: 2012-1-21 15:17
标题: 关于市民精神培育与建设的调研报告
   对一个城市来说,市民精神集中表现了市民在一定的客观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条件下对待自己和他人生活的独特方式,反映了一个城市的独特性格和文化特征。就其本质而言,市民精神是市民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视,是市民群体意识的集中反映,外显为整体市民为人处世的行为模式。

  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市民精神有其生成的独特的文化基因。由群体性格、群体人生态度及地域社会习俗而成的群体生活理念与行为模式是市民精神最初的构成要素。市民精神形成之初,受制于自然环境的地域性的群体性格在市民精神中占据主要、主导地位。这种受制于自然的群体性格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历史的变迁而不断变幻,可以说,这种群体性格又是历史积淀与文化教育的产物。

  随着思想解放大讨论和经济转型,城市流动人口加剧,当下原发性的地域群体性格出现了极大变化,原发性的群体性格特征逐步淡化,地域习俗的作用因外来人口、外来文化的进入逐步被制度性文化所取代。也就是说,市民精神其实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带有继承性与创新性统一、保守性与可塑性统一、陈旧性与先进性统一、隐蔽性与显现性统一的特性。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市民精神的演变与发展,就其实质而言,是外在的自然、环境、文化、教育、制度以及内在的人生态度、群体性格、价值取向等诸种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产物与表征。这些要素,在当下主要变现为城市之精神、市民之素质与市民之心态等,厘清这些相关要素,对新型市民精神的培育、建设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

  一、市民精神与城市精神

  市民精神不等于城市精神。城市精神是城市形象的高度概括,是城市外在形象与内在素质、物质形态与精神形态的综合。既表现物质形态的外在显性特征,也表现精神形态的内在隐性特征,涵括了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各个方面。

  城市是人的城市、市民的城市,人是城市的灵魂,城市离不开市民的管理、培育、完善、呵护。人依据自己的理念建造城市,城市受约于人,独特的城市风貌折射出市民的文化理念、历史积淀、人文素养等,体现了市民的劳动结晶。与此同时,这种独特的风貌又反作用于创造它的人,影响、制约、熏陶生活于此的人们的心理、行为模式。

  市民之精神既是城市精神的产物,也是城市精神的核心、本质,城市之精神既是市民精神的外显,也是市民精神的凝结。两者是一种不一不二、亦一亦二的关系。

  二、市民精神与市民素质

  市民精神不等于市民素质。市民素质是市民精神的外在显现,是市民精神的一个重要“软件”。广义的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思想政治素质、科技文化素质等。但就一般而言,市民素质主要指市民的人文素质;具体而言,就是市民的文明素质。城市的形象、品位以及城市精神、市民精神无一不与市民的文明素质紧密相关,由城市的主体———市民的言行举止、风俗习惯等来体现的。没有好的市民素质就不会有好的市民精神,有什么样的市民素质就有什么样的市民精神。不过,市民精神并非仅仅单向的受制于市民素质,市民精神同样也可以影响和制约市民素质,市民精神与市民素质是一种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辩证关系。

  人是教育和环境的产物,人的素质的形成和提高与后天的教育、环境的影响密不可分。这些影响,既包括有意识、有计划、有组织施加的有行的教育引导、制度管理等,也包括无意识、无计划、无组织的风情习俗、社会风气、周边环境等亚文化的熏陶。“择不处仁,焉得之”,就是这个道理。在很大程度上,市民之精神是广大市民的共同价值观、伦理观的综合,是一种高于现实、更趋理想状态的追求目标。故市民精神可以引领或影响市民素质的不断提升。由此,可以也应该将那些有意识、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引导、制度管理以及无意识、无计划、无组织的亚文化熏陶纳入培育新型市民精神的可使用手段之列,在新型市民精神的引领下,提升市民素质,进而通过市民素质的提升来抬升、巩固、升华新型市民精神。

  三、市民精神与市民心态

  市民精神不等于市民心态。按社会学的说法,市民精神是市民心态的基础与升华,而市民心态又是市民精神的底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心态是人对外界的心理反应,可以通过内在自身或外部有效力量进行调整,因长期稳定而演化为人生态度。市民心态主要指市民对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有一定社会影响的事物在心理上反映出的情感、思维状态及由此生发的相应的行为、处事状态。这种反应主要由人的认知、情感、意向三个因素构成,而认知是首要的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和影响人的情感、意向与行为。认知取决于人的价值观,价值观是市民心态的主导与核心。人生价值观的形成与确立虽然和人的感性经验有关,但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有效的教育。科学、有效的教育可以帮助或促进人们确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造就正确的认知,养成良好的心态。

  市民心态是市民精神的底蕴,市民心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并制约着市民之精神,在市民精神发展演变的诸要素中,人生价值观始终处于内隐的最高的主导地位。而新型的市民精神又在很大程度上,反过来以一种社会氛围影响和制约着市民心态,帮助或促进小部分市民不良心态的调整。培育市民精神务必关注市民心态。

  廓清以上这些要素的作用及相互间的关系,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寻找、理解、培育铜陵新型市民精神。

  (执笔人:翁俊德  马克和  杨文斌)



 


作者: 湖北老秘    时间: 2012-1-21 15:18
杭州有位市长曾说,他最敬佩杭州历史上的两任市长,一位是白居易,一位是苏东坡,此二人,为历史文化名城杭州着上了浓浓的文化底色,绵延千余年,泽被数十代。同样,一个韩愈,就使蛮荒之地潮州得以文明开化。由此可见,文化对于一个时代、一个地方有着何其重要的影响力。

  当今,全市上下热议建设精致大气之城,又都不约而同地将着力点指向城市文化。关于城市文化建设,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不揣浅陋,谈几点零碎思考。

  首先,要理清铜文化与铜都文化的关系。在一段时间里,不少人对铜陵城市文化理解存在一定的模湖认识,以铜文化取代铜陵(或铜都)文化。我以为,铜文化(或青铜文化)只是构成铜陵(或铜都)文化的重要因素之一,绝不是全部。作为一个城市的整体文化风貌,应当是聚合区域内各种文化因素形成的全体市民共有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是城市共有的精神气质,反映的是集体意象,它一旦形成,将成为城市对外形象,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软实力。我们的城市文化建设应侧重于对这种人文精神的挖掘、提炼、培育、建构,而不是停留在静止的物态的铜文化的研究上。以神秘的冷冰冰的铜文化代替可触、可视、可感的活生生的铜都文化,是铜陵城市文化建设的误区。

  其次,要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一种手段。文化对人的熏染、教化、引领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文化的功能在于:关乎人文,化民成俗。文化对社会具有隐性的影响力,它是社会管理的一种无形手段。所以说,文化管理是社会管理的新境界。文化管理属于一种软治理,即在刚性法度之外,注入文化因素,以人文关怀方式,施之以心理疏导、心灵抚慰,塑造城市自强自信、理性和平、积极向上、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或者说从人的心灵出发,通过心灵滋养、精神提升、心智开发,调节优化市民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增强市民对我们共同生活家园的认同感、自豪感、归宿感、幸福感。

  第三,要培育文化人才与借用文化人才并重。城市文化需要有文化精英来开拓、引领、提升。培育本土文化人才队伍,对建设城市文化是十分必要而又紧迫的工作。一方面,我们要崇尚文化,尊重文化人才,珍视文化人才,善待文化人才,不拘一格吸纳、使用文化人才,让铜陵本土文化人才脱颖而出,创作出更多精品力作。另一方面,可以采取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方式,重金邀请海内外文化、艺术界大师级名人,来铜陵采风、创作、讲学、休闲。梁衡一篇《晋祠》、叶圣陶一篇《记金华双龙洞》让当地扬名海内外,影响几代中学生。徐霞客一句“黄山归来不看岳”让天下游客对黄山心驰神往,歌曲《大海,故乡》、《鼓浪屿之歌》让青岛、厦门名扬天下。铜陵与其花钱请港台歌星来娱乐,不如请文化大师来走穴,巧借名人笔,扬我天下名。

作者: 湖北老秘    时间: 2012-1-21 15:19
建设铜陵人共有的精神家园


   
  □肖  汉

  

  一般说来,市民精神是一个城市的文化之眼、文明之魂,是一个城市人文精神制高点上的明珠和奇葩。凝练铜陵市民精神,必须做到与史相继,与地相宜,与时俱进,与民相应。这样才能导向鲜明、视野开阔。据此,我对铜陵市民精神的凝练,初拟如下:青铜筋骨,赧郎风貌,勇立潮头,大气谦和。

  一是与史相继,指的是文化记忆。青铜筋骨,取意于成语“铜筋铁骨”;赧郎风貌,则取意于李白的《秋浦歌》第十四首:“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众所周知,铜陵以铜立市,采冶铜业的历史上溯可到3000多年前,所谓始于商而兴于唐。徜徉在铜陵城乡的每一寸土地,都能看到像金牛洞、罗村炼渣场这样的古掘矿、冶炼遗迹;加上如今遍布大街小巷的铜雕塑、铜绘画,铜文化在铜陵穿越时空,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同时,唐代大诗人李白如椽大笔,也给铜陵的铜文化留下了许多浓墨重彩的文字。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在铜陵他竟然破天荒地讴歌起劳动人民。他歌颂的赧郎,早已成为铜陵人争相仿效的“硬汉子”的典型。在李白的笔下,那些被炉火映红了脸庞的汉子们不怕风寒、不畏艰苦,挑灯夜战,放声浩歌,惊天地泣鬼神,星辰为之失色,山河为之动容。多少年来,铜陵人一直以赧郎为荣。赧郎形象,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铜陵人!可见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铜文化,已浸润着铜陵人几千年来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人伦道德等种种理念、理想和价值诉求,铜陵人血脉中流动的是铜文化的基因。因此,凝练铜陵市民精神,铜文化不可缺席。

  二是与地相宜,指的是文化个性。在网上浏览了不少城市精神,大都大同小异,千城一面。像不少城市都提什么“爱国”、“创新”、“包容”、“和谐”、“诚信”、“敢为人先”等,这些放在任何城市头上都是通行的,而不为哪一个城市所独有,这与我们常见的企业口号、校规校训实在没有什么差别。我在这里写上的青铜元素、赧郎形象,就有着浓郁的地域特色,一看到它,就能自然想到我们铜陵来。就像提到“两个胖子”指的是合肥,“大家都对你笑”指的是齐齐哈尔一样。

  三是与时俱进,指的是文化的当下意义。我在这里写上的勇立潮头,力图表达改革开放30多年来铜陵人的意气风发、精神抖擞、斗志昂扬、锐意进取,一直站在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潮头,站在转型发展、承接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的潮头。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在短短的20多年里,铜陵人开展了三次思想解放大讨论,尤其是第一次大讨论,比邓小平1992年春南方谈话还要早一年,实属难能可贵。近年来,铜陵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管理等领域大胆略、大手笔、敢闯敢试、敢作敢为,走在时代前列,为世人瞩目。大气谦和,突出了铜陵人民在成绩面前从容大气、落落大方、谦虚谨慎、再接再厉、和衷共济、万众一心,永远走在时代前列,在建设精致大气等“四个之城”的征途上奋勇向前。

  四是与民相应,指的是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铜陵市民精神不是由政府发布的,而是用征集的方式广泛发动市民参与,以唤起市民对城市的认同感、归属感。城市精神彰显的是一个城市的内在文化,而文化和精神的形成都是复杂而缓慢的,需要漫长的成长期,决不能靠几个官员和智囊团少数人拍拍脑袋、提几句口号就能一蹴而就。只有当所有市民都对所生活的城市,有了发自内心的自豪和自信,一个城市的精神才能呼之欲出,水到渠成。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