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什么是创新力:知识社会的灵魂 [打印本页]

作者: 北京老秘    时间: 2011-12-19 13:00
标题: 什么是创新力:知识社会的灵魂
1912年,美籍匈牙利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了创新的概念。认为创新就是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如开发新产品、使用新的生产方法、发现新的市场、发现新的原料或半成品、创建新的产业组织等,从而实现经济价值的全过程。熊彼特关于创新的论述主要限于技术和经济层面。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技创新风起云涌,形成了新科技革命的汹涌浪潮,给世界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给社会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科技上升为第一生产力,创新力成为先进生产力的源泉和决定性要素。随着发达国家进入后工业化社会,创新从技术层面逐步扩展到整个经济、社会领域乃至整个制度,从企业行为上升到国家战略。
    中央党校出版社新近出版的《当代创新力》一书,从战略高度分析概括了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态势,综述分析了当代科技发展趋势,论述了知识社会、低碳经济、经济全球化竞争等全球热点问题。阐述了我国自主创新、转变发展方式、发挥后发优势跨越发展、创新人才培养、实现民族伟大崛起的有关战略和对策。
    该书作者尚勇曾任科学技术部副部长,曾从事我国科技发展战略和政策研究制定工作,长期从事创新战略研究。此书的出版,无疑是作者多年理论思考和工作实践的结晶。
    作者在书中关于“创新力”理论的阐释,为我们科学把握当代国际经济、科技、军事竞争的态势提供了有力的分析框架,为广大干部开阔视野、了解当今世界发展新态势、新规律和有关战略问题提供了丰富的前沿信息资料。
    在知识社会中,创新力将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要素。资本、资源都将向创新能力强的地方集中,围绕着创新人才而配置。全球化的知识流动和资源配置,没有国界的市场一体化条件下日益激烈的竞争,和日益加速的创新相互促进,将导致世界日新月异的变化。
    创新力,简言之就是创新的能力、活力和实力的总称,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和动态指标。对于国家而言表现为国家综合创新实力,对于企业而言表现为企业的创新实力。提出创新力,是要强调不但要重视现在的资源禀赋、基础设施、经济实力,更重要的是从长远和发展的眼光,关注持续发展的能力和动力,在培育发展和竞争的源动力上狠下工夫。
    进入后工业社会后,随着社会中知识含量的提高,综合国力和国家竞争力的构成成为政治家和学者们的研究热点。20世纪90年代初,哈佛大学教授、美国前国防部助理部长约瑟夫声奈首创“软实力”概念;2004年美国学者苏珊尼?诺瑟提出“巧实力”概念。“软实力”“巧实力”都是立足于外交战略而提出的。而“创新力”则主要围绕发展和竞争而阐述,是一个包括制度设计、战略筹划以及经济、科技、社会、人才管理在内的巨大系统工程。
    当今国际经济、军事竞争其实质是创新力的博弈。创新力在当今各个领域的主导作用日益显现。
    科技创新产生着新的生产力,迅速转化为市场竞争力,成为国际经济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各种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快速更替,在创造巨大财富的同时,推动着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催促新的产业不断生产,引领新经济的发展和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促进着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革,加速着技术和产业的全球化转移。创新力优势企业,遵循着“胜者通吃”的法则,占据着国际经济竞争的战略制高点,主导着全球价值链,甚至主导着世界经济和规则的话语权。
    金融创新牵动着地球。金融成为创新最为密集型产业,金融的创新力某种程度上操纵着世界经济的命脉。全球资本市场快速发育,虚拟经济迅速膨胀,高智商、多诡秘的策略,使金融大鳄们在赚足财富的同时,掀起了阵阵国际金融风暴,以许多国家被洗劫的灾难代价掠夺财富,操控着无硝烟的战争的决胜权。
    文化创新借助先进科技手段精彩纷呈,以多彩的形式和有吸引力的内容,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促进着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和文化事业的繁荣,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交流。同时,创新力强者也以此为载体在全球传播其价值观,操控着国际舆论,输出其意识形态,进行着文化侵略和政治渗透。
    军事创新改变着现代战争的形态。海陆空天电磁一体化、信息为主导、高科技装备为主体的信息化战争,体现了现代军事的重大变革。军事创新的差距,拉大了军事实力的差距,提升了军事创新力强者的霸主地位,增加了创新力弱者国家安全的威胁。
    社会管理创新促进着社会的和谐。政府管理创新提高了行政效率,为创新力增强提供了组织保障。教育创新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输送着丰富的创新人才,同时吸引聚集着别国的优秀人才……创新力的实例不胜枚举。各个领域的创新固然重要,且效果显而易见,然而,所有这些创新都来自于制度的创新。制度创新的优劣决定了创新力的强弱。
    作者强调,重视创新力对我们中国而言极为重要。目前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并且自然资源相对短缺。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发展、迎头赶超的优势和法宝就在于不断培育和提升我国的创新力。我们拥有世界最大的人才资源,中国人的智商和创新能力举世公认,我们具备了较好的创新基础设施和财力支撑,当前最迫切的是如何把优势的创新资源激活,使创新人才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并迅速转化成先进生产力、文化传播力、国家竞争力和综合国力。实现这一目标,关键是我们的制度创新要加大力度,加快步伐。在制度创新方面,我们同样具备优势。社会主义制度本身就是先进的制度,便于集成力量和资源推动系统创新。再之,我们的体制改革30年来稳步推进,具有前进惯性。但是,我们的观念、体制确实存在诸多制约创新、束缚创新的弊端。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就必须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增强创新力,必须注重在学习中创新,努力建设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会。可喜的是从中央到各地,重视创新、深化改革正在形成共识。中国必然成为创新力强国。
作者:曲炜 来源:学习时报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