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县委书记有关群众工作的署名文章汇总贴 [打印本页]

作者: 老猫    时间: 2011-12-10 10:37
标题: 县委书记有关群众工作的署名文章汇总贴
近年来,我县始终把做好群众工作,维护群众利益放在首要位置,正确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民群众在加快发展中的主人翁作用,为我们建设更加美好的肥东增添了最直接的动力、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提供了最有力的保证。
在促民富上下功夫,筑牢群众工作根基。我们始终把加快发展、富裕群众作为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的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创新举措,以城市化为引领,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协同推进,“三化联动”促发展,凝心聚力谋跨越,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改革发展中得到更多的实惠,以又好又快的发展成果筑牢群众工作根基。我们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方向,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步伐,鼓励全民创业,壮大优势产业,锻造发展支撑,努力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提供更多财政税收,实现经济发展与群众致富的良性互动。2010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0.4亿元,是2005年的3.5倍;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到295家,总产值达到296.1亿元,是2005年的6.5倍;财政收入15亿元,是2005年的4倍;农民人均纯收入7027元,是2005年的2.2倍。我们以东部副中心建设为龙头,全面加快特色城市化步伐,积极创造生态优美、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为引领经济发展、促进农民进城、提高生活质量夯实载体,努力让百万肥东人民不离开肥东就过上城市的生活。县城建成区面积达8平方公里、人口近30万;“十一五”期间共建成38个新农村,4549户农民喜迁新居,“长王模式”得到中央和省市领导充分肯定。我们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全面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扩大生产基地规模,加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植力度,让更多农民进入产业链、成为利益共同体,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全县规模特色种植基地达20万亩,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318家,联结农民8万余户,年带动会员户均增收1000多元。
在察民情上求实效,贯彻群众工作路线。在推进肥东发展的实践中,我们严格贯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始终坚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们建立健全了县领导和县直单位联系基层工作制度,要求每个县级领导和县直单位包联一个乡镇和一个村居,定期深入到基层特别是经济落后、问题较多的地方调查研究,了解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帮助解决困难,增进群众感情。我们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积极倡导星期六义务劳动,实行县领导和县直单位负责人联系项目制度,要求所有机关干部走出机关、走向基层、走入群众、走进项目,做到情况在一线掌握、问题在一线解决、工作在一线推动、感情在一线融洽。我们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机制,开通了“12345”县长热线和网民在线留言答复,建立领导干部开门接访、带案下访活动长效机制,加强与群众经常性的思想沟通,使他们“话有处说、怨有处诉、难有处解、事有处办”,真正让广大群众心情舒畅、安居乐业。
在维民权上做文章,坚定群众工作立场。做群众工作,就是要牵住维护群众利益这个“牛鼻子”。近年来,我们始终把维护群众利益、站稳群众立场作为第一要求,坚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人手,从看得见、摸得着的事情做起,多谋富民之策、多行惠民之举、多求利民之效。我们始终坚持群众利益至上原则,不与民争利,不回避矛盾,对关系群众切实利益问题,拿措施、作决策前首先考虑群众的利益、主动征求群众意见,努力使群众利益最大化;对法律、法规和政策明确规定给予群众的利益、好处,不折不扣地留给群众;对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及时给予纠正,坚决处理到位。我们积极发展基层民主,规范决策程序,扩大公民有序参与,依法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村级事务流程化管理的做法和经验在全省重点推广,村级廉勤委新机制被《人民日报》和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作为特色典型宣传报道。我们积极加强环境资源保护,依法关闭了60家非煤矿山企业,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努力让肥东的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为广大群众生产生活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在惠民生上用力气,树立群众工作观点。民生就是老百姓最大的实际。只有坚持群众工作观点,解决好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切实把改善民生工作具体化、责任化、制度化,才能抓住群众工作的主要矛盾。我们自2007年起,连续四年排定民生工程项目,把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进一步向民生领域倾斜。各级财政累计投入资金16亿元,全县百万人民从中受益,有效解决了广大群众的就业、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住房等问题。我们把解决广大群众养老问题作为全县最大的民生,先行试点,主动争取,即使在推进受阻的情况下,依然态度坚决,抱定“自己掏钱也要推行”的姿态,最终成功进入全国首批“新农保”试点行列,全县14.3万60周岁农民按月领取了养老金,成为近年来为群众办的最大实事,群众赞称:养儿防老不如参加新农保。我们尊重民意,民主决策,先后开通了店埠至合肥、店埠至撮镇公交车,取缔了985辆非法营运正三轮车,将277台“县内客运”小汽车成功转换为出租车,“村村通班车”率达98.5%,“店埠模式”开启城乡公交“破冰之旅”,使广大群众出行更加安全便捷。我们积极加快旧城改造步伐,选择严重影响肥东对外形象的沿河东路北段作为切入点,以人为本,有情操作,不仅顺利完成了涉及876户、总面积12万多平方米的拆迁任务,而且实现了“零**”、“零事故”的目标,改善了群众的居住环境,提升了肥东的对外形象。
在聚民力上见真情,增强群众工作实效。把人民群众发动起来、组织起来,是我们群众工作的优势和潜力所在,也是我们党的“看家本领”。我们牢记身教重于言传的道理,以广大党员的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群众,重视用谭海美、吴刚、姚延顺等群众中涌现出来的道德模范和先进人物教育群众,组织先进事迹报告团在全县巡回演讲20场,增强了群众工作的亲和力和感染力,激发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秸秆禁烧工作中,我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积极推行网格化管理,要求县乡村三级干部深入到农家、吃住到田头,并组织助耕队义务帮助群众农忙。广大群众深受感动,变消极抵制为自发参与,最终不仅实现了“不烧一把火、不冒一处烟”的目标,而且创造的“田头窖”技术还被列为全国作物秸秆还田、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的三个重点办法之一。在文明创建工作中,我们实行路段到人、责任到肩,组织干部、党员和志愿者一线服务,引导广大群众自发参与,形成了创建全省文明县城工作先进县的强大合力,极大地改善了县城的环境卫生和市容市貌,受到了社会各界和上级的一致好评。

作者: 老猫    时间: 2011-12-10 10:38
我们党历来重视群众工作,也善于做群众工作。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党的三大作风之一,是党的全部工作的核心和基础。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有些党员干部却逐渐丢掉了我们的“传家宝”,与群众的联系少了,对群众的感情淡了,个别干部甚至高高在上、看不起群众,对群众反映问题,要么置之不理,要么简单粗暴,往往还因此造成矛盾激化。正如有些群众说的那样,“现在的干部学历越来越高,但群众工作却越来越不会做了;现在的交通、通讯条件越来越好,但干部与群众的距离却越来越远了”。这些现象虽然只发生在极少数干部身上,但对党和政府形象的影响是巨大的,危害是不容忽视的。肥西这几年能够保持跨越发展的强劲势头,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我们始终把群众工作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千方百计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做好事,逐步形成了全县上下思想同心、目标同向、工作同步的和谐发展局面。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笔者认为还是应该首先从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自身入手,进一步强化四种意识:

一要强化宗旨意识,在思想上乐于做群众工作。“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政策好不好,群众最清楚。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群众工作,必然会遇到群众提出的这样那样问题,只有我们真正地从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真心实意地帮助群众解难题、办好事,群众才会接受我们。近年来,我县通过建立县领导和乡镇、县直单位负责人联系帮扶困难群众制度,开展领导干部进村入户“话计生、话三先”、“十看十帮”惠民服务及乡村干部“分村、包组、联户”等服务基层系列活动,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使全县各级干部主动服务基层、联系群众的意识得到显著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我们的干部走出机关、走向基层,到一线去掌握情况、解决问题,也给予了充分肯定,干群关系得到进一步融洽。
二要强化法治意识,在行为上敢于做群众工作。当前,既是发展的黄金机遇期,也是发展的矛盾凸显期,各种矛盾互相交织、错综复杂,表现在群众工作上,既有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环境保护、企业改制、涉法涉诉、社会保障等问题,也有安全生产、干部作风、民族宗教、历史遗留等多方面、多层次、多领域的问题,预防和处置的难度明显加大。这些矛盾和问题,既躲不开,也绕不过,必须正确面对。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在遇到这些问题时,更不能回避矛盾,而要主动与群众一起分析存在问题和矛盾的深层次原因,依法、公正、客观、历史地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既要对群众的合法权益切实加以维护,又要坚持依法行政、按章办事,对群众提出的不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要求坚决加以抵制,不搞无原则迁就,敢于动真碰硬,着力使群众工作逐渐步入依法依规的健康发展轨道。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近年来,我们不怕暴露问题、不怕触及矛盾,先后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开展了“走进矛盾,破解难题”、领导干部大接访、领导干部带案下访和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等系列活动,主动梳理问题,主动化解矛盾,较好地实现了“在第一时间掌握矛盾苗头、第一时间受理群众诉求、第一时间理顺群众情绪”,及时有效地消除了一些可能影响稳定的不和谐因素。
三要强化责任意识,在实践上勤于做群众工作。民生连着民心。群众中的思想问题,往往都是与群众自身的实际问题联系在一起的。做群众工作,必须与解决群众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如果不能帮助群众解难题、办实事,群众工作就不可能真正做通。毛泽东同志早就讲过:“解决群众柴米油盐等问题,满足了群众需要,群众就会真正围绕在我们周围”。所以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把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作为自己的应尽职责,牢固树立做好群众工作是本职、做不好群众工作是失职的理念,只要群众有要求,我们就积极主动地办,只要群众有反映,我们就认真地对待,始终把群众的呼声作为我们推进工作的第一信号。近年来,我县始终坚持勤政为民,积极以实施民生工程为主抓手,累计投入财政性资金近50亿元,大力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环境,加快发展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不断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有效地解决了广大人民群众“生活难、看病难、上学难、出行难、住房难”等问题。尤其是在城中村拆迁改造和工业园区征地拆迁安置方面,我们坚持把最好的地块用于安置点建设,坚持把维护群众利益作为首要任务,使我县在城市建设和工业园区发展中实施的各项重点工程都能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广大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也大幅提升。
四要强化创新意识,在方法上善于做群众工作。愿不愿做群众工作是思想问题,会不会做群众工作则是能力和方法问题。现在,做群众工作有时打不开局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有些干部没有与时俱进地把握住群众工作的新特点、适应群众工作的新变化,依然固守着陈旧的思想观念和落后的工作方法,造成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对此,我们必须首先明确,做好群众工作一定要科学地把握好情、理、法三个关节点,做工作既要动之以情,又要晓之以理,更要明之以法。要真正明白“群众最服的是理,而不是权;群众最怕的是法,而不是官”,在办每一件事、做每一项工作时,都应该把大道理对群众说清楚、小道理对群众讲明白,不搞强迫命令、硬性推进,要切实学会做深入细致的群众思想工作,善于运用法律的手段解决突出问题,不操之过急,不粗暴蛮干。要在着力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的同时,更加注重引领群众发家致富,千方百计帮助群众发展生产、就业创业,不断拓宽增收渠道,提高群众家庭收入,真正从根本上解决群众的生活困难问题。要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人翁作用,真正体现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地位。实践证明,很多事情只要群众能够充分参与,群众的意愿得到充分体现,不仅我们的工作会更加顺利,工作效果也会更好,群众也更为满意。所以,我们在推进各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时,一定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尊重群众意愿,切实做到“让群众说了算”。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科学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更加注重社会舆情引导,尤其要学会运用和应对网络媒体,既要把网络等新兴媒体作为我们联系群众的重要桥梁、畅通民意的重要渠道、工作创新的重要平台,积极通过网络问政,倾听基层声音,掌握社情民意,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有益的参考,又要针对目前网络信息良莠不齐的客观实际,加强分析研究,分清信息真伪,积极主动地回应群众的呼声,客观公正地解决好群众的问题,做到对群众反映的所有问题都不回避、不推诿、不压制,不断融洽我们党与群众的鱼水关系。(作者系肥西县委书记)  

作者: 老猫    时间: 2011-12-10 10:41
群众工作是一项全局性、经常性的工作。信访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社情民意的“晴雨表”。近年来,我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意识,坚持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信访稳定工作始终保持全省先进水平。我们在工作中,主要有以下几点感受和体会:
一是要牢固树立“群众至上”的观念。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民,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广大群众维护自身权益的需求和对党委、政府解决问题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往往以信访形式反映利益诉求。这就需要我们把信访工作放到群众工作中去思考和把握。牢固树立“群众至上”的观念,做到与群众身近、心近、情近。带着深厚感情,深入基层群众,与群众交朋友,了解群众企盼,掌握群众诉求,架起与群众沟通的桥梁。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今年,我县在实施总长12公里的县城高速连接线工程征地拆迁工作中,坚持与群众坐在一起,把政策告诉群众,共同商定“拆旧房、建新房”的方案,探索出了一条和谐搬迁的新模式。5天时间就完成了63户、征地568亩、拆迁16000平方米的征地搬迁任务,没有发生一起越级**事件,广大群众拍手称快,争相要求搬迁。
二是要妥善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在解决群众利益诉求时,坚持换位思考,从群众乐于接受的角度思考问题。尤其要用心帮助群众分析问题,找准症结,分析反映问题的合理成分,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按照这一思路,我们成功解决了水务系统退休职工工资问题、双墩镇拆迁安置等一批遗留问题。坚持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不推、不拖、不等,不搞缓兵之计,不回避矛盾。对政策能够解决的问题,不折不扣立即解决;对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耐心细致地做好宣传解释;对家庭困难的**群众,给予热情关心和积极帮扶;对存在合理成分但政策法律没有依据的,在不引起攀比、不产生新矛盾的前提下,积极制定出台政策。例如,针对我县偏远乡镇农村中小学教师居住条件差的问题,我们研究制定了建设农村教师公共租赁房的意见,县财政连续3年每年投入1000万元,从根本上解决农村教师住房难问题。
三是要积极创新群众工作方法。要在总结运用成功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新的方式、方法、手段和机制,做到群众乐于接受,问题易于解决。同时,切实加强法律法规政策宣传,教育引导群众依法理性表达诉求。尤其要坚持县乡领导干部定期接访、主动约访、带案下访,完善绿色邮政、热线电话、书记(县长)信箱等社情民意表达渠道。要根据网络时代的新特点,带头“上线”和“触网”,搭建联系群众的新平台。要整合民政、司法、公安、国土等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部门的力量,实行联合办公,现场解决问题,把接待大厅变为“群众之家”。
四是要切实加强对群众工作的领导。要坚持把群众工作放在第一位。定期听取群众工作汇报,收集梳理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对各项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分析研判,做到见微知著。要坚持科学决策。对出台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工程项目和重大政策,在决策前要进行经济效益和社会稳定风险“双评估”。要强化责任追究机制。坚持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办理流程、包案领导、责任单位、具体责任人和办结时限,公开透明,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做到言而有信、取信于民。(作者系长丰县委书记)

作者: 稻草人    时间: 2012-4-13 15:44
群众工作九法



    按:群众工作,历来是我们党高度重视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无论是革命时期,还是建设时期,还是改革开放时期,我们党对此都是十分重视的。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上,党中央把做好群众工作,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突出位置。那么,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做好群众工作呢?中共贵州省委书记栗战书同志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总结了做好群众工作的九个方法,对我们在新形势下开展好群众工作有重大指导意义。

    改进和转变作风,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做好群众工作。群众工作是党的根本工作,是党的政治优势。做好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宝贵经验和优良传统,也是执政的根本问题和基础,更是当前领导干部作风方面的一个最薄弱环节。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时期,我们党都始终高度重视群众工作,我们党的干部都应当善于和精于做好群众工作。当前,我们已进入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期”与矛盾凸显相交织的关键时期,各方面的矛盾比较集中、相对突出,迫切要求我们更加重视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迫切要求我们加大对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的研究,迫切要求我们在总结运用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的基础上,用新举措应对新情况,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用新点子解决新矛盾,尽心尽力做好群众工作,不断增强我们做群众工作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我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谈谈群众工作的几个方法,期望能对领导干部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有所裨益。

    方法一:心里装着大众,遇事想着群众。

    群众心里有杆秤,谁轻谁重心自明。胡锦涛总书记曾经语重心长地指出:“群众在我们心里的分量有多重,我们在群众心里的分量就有多重。”总书记的这一精辟判断,抓住了党群干群关系的核心本质。可我们有的干部嘴上喊着不忘群众,心里却没有群众;说着要为群众谋利益,可群众遇到困难的时候躲得比谁都快。这样做,群众会很寒心,你都跑得离群众远远的,群众心里岂会有你!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群众是“大地”,我们是安泰,你把群众的事当事干,群众就把你当人看。我们的干部心里一定要装着群众,做什么事、开展什么工作,都要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处处关心群众的疾苦,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做群众的知心人和贴心人。我们的干部要彻底去除“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和“冷、硬、横、推、拖”的衙门作风,真心实意地纾民困、排民忧、解民难,真正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办,把群众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来克服,把群众的问题当作自己的问题去解决,正如郑板桥说的那样,“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在一件一项、一点一滴的具体实际的工作中,满足群众的需要,实现群众的愿望,维护群众的利益。比如,当前信访事件中80%以上有道理或有一定实际困难的问题应予以解决,处理这类材夜思问题要多做沟通、疏导工作,有关部门要及时解决,最大程度保护和满足群众合理诉求,千万不能将群众材夜思简单地归结为无理取闹。尤其要避免简单地以维护群众的长远利益为借口,损害群众的现实利益;避免以符合大多数群众的利益为借口,损害部分群众的具体利益。比如,我们大力进行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交通条件、改善空间上的交通地理位置,这对全省经济社会加快发展至关重要,按理说老百姓应该是支持和拥护的。但是,如果我们在修路、征地拆迁中没有充分照顾好相关群众的现实利益和眼前利益,群众就可能不配合、不买账,就有可能跟你闹。对此,我们千万不能简单地认为群众没有大局观念。试想,如果你修路占了群众的地了,你马上给予补偿,同时又能想出办法来保证他们找到生产致富门路,有长期稳定的收入来源,做到“东边丢了西边补”,他们不就支持和拥护你了吗?在征地拆迁、资源开发等需要牺牲部分群众眼前利益时,一方面,必须取之有据、取之有度,另一方面,必须妥善解决群众受损的利益问题,要有更长远的补偿措施。

    方法二:放低姿态,平等交流。

    人格受到尊重、保持人格尊严,是人最基本的需要之一。实践证明,尊重群众是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前提。尊重群众,首先要把自己同群众放在一个等高线上,做到“朋友式交往接近,平等式相互交流,协商式尊重谦让,亲人式关爱照顾”。千万不要认为是领导,就自以为是、高高在上,摆官架子,戴着有色眼镜看群众,错误地认为“官重民轻”、“我聪民愚”,以为自己是“救世主”,自己的学识和水平就是比群众强,低估群众、贬低群众。其实,随着现代网络、信息化的发展,领导机关、领导干部已不可能独占政策和知识资源,广大群众掌握知识和政策的能力毫不逊色于我们的一些领导干部。因此,党员领导干部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戒掉官气,放下架子,带着感情,以普通群众的身份,甚至以兄弟、姐妹、朋友的身份同群众平等相处、交流,对群众掏心窝、讲感情,面对面、膝碰膝、心贴心,真心实意地与群众交朋友、做知己,缩短双方的距离,取得群众的信赖。特别是在和群众“结穷亲”、看望困难群众时,要有足够的热心和爱心,平等地与困难群众进行沟通和交流,对困难群众要感同身受,切不可以施舍的心态、以“为民作主”的姿态对待困难群众。

    方法三:说群众说的话,讲百姓讲的事。

    就是以群众关注的话题、容易理解的语句和乐于接受的方式,让老百姓感兴趣、听得进,做到通俗、生动、易懂,从而感染群众、凝聚群众,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习近平同志在浙江任职期间,曾对只会念稿、不会做群众工作的弊病,打过一个形象的比喻:“与新社会群体说话,说不上去;与困难群众说话,说不下去;与青年学生说话,说不进去;与老同志说话,给顶了回去。很多场合,我们就是处于这样一种失语的状态,怎么能使群众信服呢?”做群众工作,就必须善于说群众的话,讲百姓的事。要“原汁原味”,多下基层,多体味群众的寒暑冷暖,多存储合适的话题;要“看菜吃饭”,在了解民情时多说家常话,化解矛盾时多说体谅话,教育群众时多说民间的话,实现与群众的良性互动与真诚沟通,切不可千人一面、万众一词;要“润物细无声”,讲清、讲透、讲深道理,通过有效沟通,解决问题、化解矛盾;要“言之有物”,空洞的说教启发不了别人,不切实际的口号指导不了工作,要多谈“钱袋子”、“菜篮子”等群众愿听的热点焦点问题,努力把话说到群众的心坎上;要忌说“官话”、忌打“官腔”,而要用群众耳熟能详的句子,拉近与群众的心灵距离。特别是初次接触群众时,能够说上几句得体的风趣幽默的话,缓和紧张的气氛和群众拘谨的情绪,进而打开话匣子,使大家“知无不言”;要“注重细节”,积极创造适当的方式和载体,尽可能到田间地头、房前屋里,面对面地与群众沟通交流,做到在空间上“零距离”,在时间上“及时雨”。

    方法四:学会道歉认错,敢于让步妥协。

    l945年,毛泽东同志就告诫全党:“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每句话,每个行动,每项政策,都要适合人民的利益,如果有了错误,定要改正,这就叫向人民负责。”在做群众工作的时候,有了错误就要改正,做了错事就要道歉,条件不成熟就要妥协。即使你认为自己都是对的,但是群众不接受,你也得尊重群众,还要继续说服和争取群众支持,千万不能去批判和指责群众。我感受特别深的是,2001年我在一个省当组织部长,有一个乡的干部去收税,收到一个老头家要八十多块钱,老头问,你凭什么收我八十多?就问这么一句,乡干部就说人家抗税不交,就把老头铐上手铐绑到电线杆上了,结果老百姓就把乡政府一些门窗砸了。县里认为这是“打砸抢”,要派出公安去抓人,村里人也准备与公安“大干一场”。组织安排我带队去了解情况,我去后发现,该村2700亩地过去全是种粮,按粮食产量交农业税,后来改种苹果,仍然按种粮交税,老百姓负担加重,再加上“三提”、“五统”,还有好多侵害农民利益的事,老百姓对政府对干部很有气,我要求他们坚决整改。我说:你乡政府不给老百姓办事,还侵害群众利益,动不动就铐人,难道就不违规违法吗?怎么老百姓做了一点不理性的事,就非要抓人!侵害了农民利益,就应该向农民道歉,就应该低低头,让一让。后来我带领工作队进驻乡村96天,一一了解情况,一一解决问题,把清理财务、民主选举村委、清理加重负担、帮助进行林果技术培训和救助失学、病残、困难户等等,都做了,老百姓非常满意。最后,乡党委书记代表党委、政府在大会上向全体老百姓道歉,使此事得到妥善解决。工作组离开时,万人空巷,上千名群众敲锣打鼓,给工作队员披红戴花,送出三、四公里远。事后出了一本书叫《向农民道歉》,深受群众赞扬。实践证明,有的时候,我们做错了,对群众有亏歉,向群众道个歉是必要的,甚至是必须的,这样做,不会降低我们的身份,只会提高党、政府和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我认为这是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一种重要方法。不光如此,在必要的时候,我们还要学会妥协。老百姓有时候也有不妥之处,但作为人民的公仆,我们要换位思考,理解百姓的想法和做法,尤其对事关群众利益的问题,要权衡利弊和得失,向群众作必要的让步和妥协。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是我们的亲人,我们让一让有什么稀奇、有什么不可呢?我们让让步,低低头,事情可能就处理好了,就会避免突发性和暴力性事件的发生。大家常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的心窝是镜亮的,还要加一句,我们的群众是讲道理的。只要我们是真正为群众着想的,即使有时做得不对,只要敢于道歉认错,善于让步妥协,群众就一定会理解我们的难处和用心,是会全力支持我们工作的。当然,妥协让步也不是对错误的东西作无原则的迁就、一味地妥协,特别是处理群体性事件,既要防止简单动用警力激化矛盾的问题,更要防止  以牺牲政策和法规底线为代价,甚至“花钱买平安”,留下隐  患。

    方法五: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我们做群众工作,就是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决好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所谓“好  事”,就是对群众有益的事,能为群众带来利益和好处的事,事  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福祉的事。我们把事关群众利益和好处  的事办到位,落到了实处,我们的工作也就出成果了,这才是  真正的政绩。但要把“好事办好”,必须掌握办好事的方法。我们一些领导干部不讲究做事的方式方法,虽然想为群众干点事,但作风不细致、工作不扎实,好事办不好,实事办不实,既劳民伤财,群众又没有得到实惠,对政府有怨气。比如,我省有个地方的乡镇干部想通过实施“项目工程”,种植药材让群众  致富,在没有做好调查的情况下,就强迫全乡所有的群众都种  某种药材,种下之后,又没有技术人员跟进服务,结果长不出东西,长出点东西也卖不出去,东西烂在地里。群众本来就有怨气,这时乡里还向农民收种子款,受到群众的抗拒,矛盾激化,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一件好事演变成了一件坏事。所谓“实事”,就是群众关心的,群众亟待解决的,群众有困难的事。把“实事办实”,就是要把涉及就业、读书、看病、环境治理和食品药品安全以及企业改制、征地拆迁、社会保障等事关群众切身需求的问题和困难,一件一件,一项一项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办好。把“实事”办实了,群众就没有困惑了,没有烦心事了,群众就会夸奖我们,我们要求群众做的事,他们就会做得更好,就会更加支持和拥护我们。

    方法六:有理说理,以理服人。

    现在强调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我们做的很多事情都合法合规,有法规政策依据,但如果群众不理解、不配合,我们一定要坚持循循善诱,有理有利有节,尤其是执法也不能“硬来”,有理更不能“胡来”,切忌以权压人、以势压人,甚至简单粗暴,打骂群众,激化矛盾。你给群众“硬来”,群众就会给你“来硬”。在这方面,我们是有深刻教训的。当前,各地各部门发展和考核的压力都很大,项目落地、征地拆迁等任务繁重,很可能由于我们为推进工作采取的一些激烈行为,引起材夜思、阻路、阻工等事件发生,把善事变成恶事。所以,我们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一定要强化服务群众的意识,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都要充分酝酿、带着感情、按照合法程序予以解决。越是问题重要,越是事情紧急,越是矛盾突出,领导干部越要带头做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理服人、循循善诱,把道理、政策、法律法规向老百姓讲清楚,尊重他们的知情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其心悦诚服;对于大量个体纠纷,尽量采用调解的方法处理,对群体性事件多做息争罢诉的工作,对多数不明真相群众多做宣传解释工作,灌输法治理念,不断引导群众合理合法地表达利益诉求。同时,在与群众发生矛盾时,我们的干部一定要多让一让,要让群众有处说话,有处讲理,有处伸冤。所谓“堙不如导”、“退一步天宽地阔”,说的就是要学会“退让”。

    方法七:言而有信,兑现承诺。

    取得群众信任的领导就是最好的领导,群众对领导干部越信任,问题和矛盾就越容易解决。相反,失信于民就等于泼水于地,很难收拾和挽回。取得群众信任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最起码的一条,要取信于民。老百姓最看重的是领导干部说到做到有诚信,最瞧不起的是说到做不到放“空炮”。现在,一些干部说得好听就是不办事,本事不大反而不用心,说得漂亮做得不漂亮,当面拍了胸脯,过后不当回事,伤了老百姓的心,失去了群众的信任。当前,我们的干部迫切需要做到“民苦我忧、民贫我愧”,“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言论与行动相统一,做事与做人相统一,不断增进群众对我们的信任。要“诚以待人,无物不格”,对群众的事情,答应办的一定要办,承诺早办的绝不拖着办,对不该办的要有个说法,暂时办不到的要创造条件努力办,用行动践行为民诺言,做到言而有信,言行一致,千万不可“有钱钱打发,没钱话打发”,用迷人的“好话”糊弄群众。

    方法八:贴近群众,问计基层。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朝野”。老百姓也有一种说法:要知朝中事,上山问野人。实际上,真正聪明才智的是群众,群众自有“锦囊妙计”。历史上重视民间巡情、民间问计的不乏其人。早在周朝就设有专门的采诗官,他们常年巡游各地采集民间歌谣,从中体察风俗民情,考察朝政得失,《诗经》中的大部分诗歌即出于此。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的各级领导干部,更有必要经常问一问自己,对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倾听了没有,听懂没有,听后又做了些什么。邓小平同志曾经严肃地告诉我们:“一个革命政党,就怕听不到人民的声音,最可怕的是鸦雀无声。”的确,如果不知道群众的真实想法,掌握的情况就会失真,作出的决策就会走样,群众的利益就会落空。邓小平同志还曾尖锐地指出:“我们考虑问题常常忽略了群众的需要。现在有各种观点,追求这个化那个化,连共产主义化也有了,就是缺乏群众观点,容易解决的问题不去解决,宁肯把更多的钱用在不适当的地方。对于花很少的钱就可以解决群众需要的问题,甚至有些不花钱也能解决的问题,却注意得不够。”不深入群众、不了解群众的意愿,不知道群众问题的本质,做好群众工作就无从谈起;深入群众、了解群众、读懂群众,我们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找准群众工作的切入点。尤其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很快,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复杂,这就要求我们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特别是要到较困难的地方去,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到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了解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急什么、干什么,知晓群众最害怕、最担忧、最痛心和急需解决的事情,真正读懂、读准群众,才能保证我们的决策和工作不出偏差。如果领导干部不懂百姓,仅会站在高处或远处发号施令,对实际情况不管不问,对新生事物不闻不知,对群众建议不理不睬,对发展要求不清不明,那只能是“瞎指挥”、“乱弹琴”,无法得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最终事与愿违。在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凡是同群众充分商量和沟通过的事情,做起来就会得到群众的理解、拥护和支持,再难的问题都能解决,再大的困难都能克服。一说“了解群众”,不少领导干部会自我感觉良好,认为很了解群众。殊不知,有不少人是一知半解。真正了解群众的真实思想是很难的。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是摸不到群众心窝的。1940年陕北水旱虫灾,经济困难。有一次打雷,劈死了一位县委书记。一位农民知道后,说:“打雷怎么不劈死毛泽东?”乡政府就把这农民抓了起来。毛泽东知道后,对下面的人说:“你们先把他放了,问问他为什么骂我?”这农民说:“你们共产党征粮征得太多,我们缺粮,我只知道共产党的头子是毛泽东,我就骂了毛泽东。”毛泽东再对下面的人说:“你们调查一下是不是征粮征得太多了?”下面深入调查后,得出结论:“是征粮征得太多了。”征粮征得太多,农民有意见;征粮征得少了,部队吃不饱,怎么打日本?在两难之中,中央提出大生产,这才有后来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这件事告诉我们:有时骂声也是心声,有时骂声也是走向真理的先声。我们的领导干部要广泛结交社会各界、各个阶层的诤友,听一听他们的肺腑之言,辨析一下他们的逆耳忠言。知识缺了,就要到群众中去学习;办法少了,就要到群众中去寻找;工作难了,就要到群众中去请教。要“进农家、住农户、吃农饭”,和群众手拉手、面对面、打成一片,敢听群众的骂声,愿听群众的怨声,倾听群众的呼声。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需要建立健全群众意见表达、党群干群沟通等机制作保障,如建立民主恳谈会、民主听证会、党员社区共建等制度,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渠道,使群众的意愿能够真实、迅速、完整地反映给党委和政府,并体现到党和政府的有关政策、决定之中,使党和政府的每一项决策与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相吻合。

    方法九: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为政要正。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各级领导干部是社会管理工作的骨干力量。领导带头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关键,也是切实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关键。“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倒下来。”一个地方、一个部门、一个单位,如果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出了问题,那里的社会管理工作没有不出问题的。抓社会管理,尤其有个上行下效的问题。群众看待和评价干部,是看你怎么说、怎么做,有什么政绩,更要看你的品德操行。我们共产党人是人民的公仆,各级党委和政府都是为人民服务的,不是党委和政府最大,而是人民群众最大,必须牢记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以自身的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群众,注重提升群众工作的亲和力和感染力。老百姓最朴实,也最讲现实。对不干实事、作风不好的干部,自然看不起、看不上、看不惯。领导干部要感召和带动群众,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必须走到群众前面,变指派命令为行为感召,变喊破嗓子为做出样子。领导干部只有做人正、从政勤、当官廉、作风硬、本事强、口碑好,在各方面能担当表率,才能在人民群众心目中永远矗立高大形象,说的话群众爱听,做的事群众支持。当前,我们的一些群众之所以对政策抱有怀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个别党员干部“说的是马克思主义,行的是自由主义;对人是马克思主义,对己是自由主义”,犯了“马列主义手电筒”的毛病;只会说不会干、只挥手不动手,山也还是那座山,“难”也还是那个“难”,在群众面前就没有说服力。我认为,作为领导干部,平时要敢说“向我看齐”,关键时刻敢喊“跟我来”,站得出来、豁得出去,成为党员干部心中的一面旗帜、前行中的一盏明灯、困难中的一根脊梁。凡是要求群众做到的,自己首先带头做到;凡是要求群众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正确对待监督,善于用群众这面镜子去照自己思想上的“软”,用民意这把尺子去量自己的“短”,以自身的良好形象、人格魅力赢得群众的尊重和支持,引领群众前进。2010年4月,温家宝总理到我省检查指导抗旱救灾工作。在兴义市则戎乡冷洞村,群众在旱灾面前所表现出的不屈精神让温总理十分欣慰。他动情地说,看了这个地方,我很感动。冷洞村的实践彰显了一种“不怕困难、艰苦奋斗、攻坚克难、永不退缩”的精神,这就是贵州精神。这种精神比创造的财富还要宝贵、还要长远。无论是抗旱救灾,还是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都需要这种精神。冷洞村之所以领风气之先,就在于那里有一个善于引领群众前进的党支部和党支部书记。在冷洞村支部书记朱昌国身上,有很多个“第一”:当村民因为缺乏水源、饮用水困难而唉声叹气时,他第一个运用地窖储水,解决了村民饮用水困难;当村民感叹致富无门时,他找到了发展金银花产业的门路,为消除村民顾虑,他第一个通过种植金银花致富;当百年一遇的旱灾来临,全村金银花面临灭顶之灾,他探索出用矿泉水瓶进行滴灌的办法,并在村民疑虑的目光中第一个试用成功,挽救了该村的支柱产业……在朱昌国身上,我们看到了有勇、有谋、有责任、敢担当,善于以身作则,能够率先垂范的党员干部的强大力量,他们本身就是旗帜、就是标杆、就是团结和带领群众前进的巨大“磁场”。

    以上谈了一些具体的方法和体会。我只是希望,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都能够从一点一滴、具体细致的群众工作做起,切实转变我们的工作作风,与人民群众始终心连着心,打成一片,共同建设我们的美好家园,共同创造我们的美好明天!

    作者:栗战书,贵州省委书记,本文选自《学习与研究》2011年第5期)

作者: 78177921    时间: 2012-5-5 06:35
顶Lz分享.
来自: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Android客户端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