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朴实无华是即席演讲的最大魅力 [打印本页]

作者: 萝卜哥    时间: 2011-12-6 08:44
标题: 朴实无华是即席演讲的最大魅力
即席讲话是演讲的一种。

2008年3月6日下午,胡锦涛与吴邦国、贾庆林、习近平等中央领导同志一起会见280多名香港、澳门地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在会见合影之后,锦涛同志即席发表了重要讲话。

笔者想借锦涛同志最近这个即席讲话作一透视浅析,说明成功演讲魅力的所在。

演讲的出彩应同时具备三个要素:一是“讲”得精彩(即口头语言口头表达能给人强烈的听觉冲击),二是“演”得精彩(即态势语言形象表达包括手势、表情、身姿等能给人强烈的心理冲击),三是讲“稿”精彩(即书面语言文字表达能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

无数演讲实践证明,即使讲“稿”精彩,“讲”得平淡或者姿势呆板,“演”讲也很难打动人心。

一、口头语言与态势语言和谐统一相辅相成

从电视直播和报章披露,锦涛同志这个即席演讲无论口头语言还是态势语言都十分精彩,引起的反响也特别强烈。

谓余不信,且看香港大公报如何报道。

一个是讲话的氛围非同寻常。报道说,过去每一年“两会”,都有国家主要领导人会见港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但像这次,从最高的国家领导人,到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全国政协主席,到直接掌管香港事务的政治局常委,如此高规格地会见,从未有过。港澳代表和委员一同获接见,也是第一次。

一个是讲话的谦恭非同寻常。报道说,在拍摄大合照之后,胡锦涛走到话筒前作约七分钟的讲话时两番鞠躬致谢,更令所有与会人士深受感动。胡锦涛在讲到感谢港澳支持内地抗灾时,特意退后鞠躬,现场响起热烈而长久的掌声。许多代表和委员都面露出激动的眼神,正如人大代表黄国健所说的,这是对香港同胞的肯定,怎能不激动!在短短的七分钟讲话中,现场响起十次热烈掌声,而在胡锦涛鞠躬的那一刻,掌声时间最长也最为热烈。

一个是讲话的表达非同寻常。报道说,据香港的全国政协委员黄英豪形容,这次他们又一次领略了胡主席的风采,他没有拿稿子就相当流畅地讲了下去,表达得滴水不漏、丝丝入扣、丰富生动。其内容既提纲挈领,又深入浅出,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譬如,他讲到对香港今后的期望,就用了四个排比句子: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切实有效改善民生;循序渐进推动民主;包容共济促进和谐。语调铿锵有力,富有节奏的美感,令在场所有人士为之倾倒,大家非常兴奋,整个过程掌声不断。听完胡锦涛的讲话,黄英豪表示,令人深深感到作为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的领导人,除了要有深邃的思想、顽强的意志、超凡的领导能力、高尚的品德等等之外,还应具有吸引人、打动人的风采和魅力。有这样杰出的领导人,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国家腾飞的希望所在。

再看香港《星岛日报》3月7日社论如何评说。

社论说,身为国家元首向平民鞠躬,这并非胡锦涛首次。就在本星期二,他参加与台湾关系较密切的政协委员小组讨论会时,在发言前后各一鞠躬。2007年8月底, 他在中南海,向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深深一鞠躬致敬。2005年8月和9月,在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的纪念活动中,胡锦涛先后在山西和北京,向抗日老战士鞠躬。2003年SARS肆虐期间,他又在广东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向医护人员鞠躬。在他未成为国家最高领导人之前,胡锦涛在1997年去江苏徐州探望获中央宣传部列为“全国精神文明重要典范”的渠务工人,向他们鞠躬。2002年4月他出访纽约,也以鞠躬来向冒雨迎接他的人群致谢。

社论进一步引申说,胡锦涛鞠躬,除了是他个人作风使然,也标志他“以人为本”的施政理念,立志“为人民服务”的服务型政府,不应高高在上,而要向为国家利益作出牺牲和贡献的平民百姓致敬。今次香港政府和大众市民“荣膺”胡锦涛的“鞠躬对象”,近因是在今次雪灾中,港人慷慨赈济灾民和支持灾后重建工作。港人在国家几次重大天灾中,都发挥了乐善好施的精神,而且在平日也对中国大陆的福利和教育事业作出大量捐助,赈济雪灾行动只是这些慈善活动的一个高潮。

这就表明了,口语表达和态势语言在演讲中是何等地重要。

口语要做到发音正确规范,吐字清楚完整,音节自然协调,音色清晰悦耳,语音轻重得体,语流停连得当,语速快慢适度,音律有节奏感,每个音节的声调都准确,叫人一听就明白。这样,才能准确地以声传意。

而“态势语言”(人的面部表情、手势、体态变化等)虽是“无声语言”,却可以为口头语言锦上添花,帮助演讲者准确生动地表情达意。人们思想感情的表露是极其复杂微妙的。一颦一笑、举手投足、眼波流转、神色变化,都反映着心理活动,都能传递信息。肢体态势语虽然不是语言本身的要素,但却是口语表达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交流思想感情不可缺少的工具。面对港澳地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锦涛同志亲切的眼神,和悦的表情,谦恭的鞠躬,沉稳的举止,抑扬的语调,流畅的表达,坚定的信念,设身处地,推心置腹,等等等等,所产生的综合信息,作用于直接受众的听觉、视觉,对他们的心理产生种种暗示,充分达到了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效果。锦涛同志自然和谐的态势语,先于口语而在交流对象心目中形成第一视觉印象,不但对口语起了辅助、补充、加强、渲染作用,还起到了口语无法表达的传递微妙信息的作用。

可见,在演讲中,注意口头语与态势语的和谐统一,相辅相成,可以提高口语的整体水平和表达效果,增强口语表达的准确性、生动性、鲜明性、形象性,同时,也能从一个方面反映出演讲者的综合修养水平。

二、精彩演讲的文字表达却朴实无华

锦涛同志作这个即席演讲,手中不拿片纸,全凭腹稿娓娓道来,全文不过800余字,演讲总共约7分钟,却赢得了10次热烈的掌声。其最大特点就是结构如行云流水,语言如家常话语,多短语短句短段,观点鲜明无痕,说理透彻实在,逻辑力量无所不在,感情真挚自然,形式朴实无华。

从新华社在会见之后所发文字稿看,锦涛同志即席演讲800余字共分六个自然段。

锦涛同志一开篇便是亲切的问候:“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今天我和邦国、庆林、近平等同志,一起来看望大家。”称谓语问候语均极平淡无奇。称谓语采取统称,一声“朋友”笼统代表、委员,既亲切、准确,又平易近人;问候语切景切情,对同行领导均称名、略姓、加同志,一句“下午好”,一句“一起来看望大家”,既亲切、确切,也温暖可人,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与代表、委员的民主、平等、和谐相处。

第二自然段紧接着以“在座的既有很多老相识,也有一些新朋友”一句自然引起。“老相识”“新朋友”六个字本属平淡无奇,却巧妙地描述了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是换届的“两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成员有新陈代谢的现状。锦涛同志对老代表、老委员的诚挚谢意和对新代表、新委员的热烈祝贺也就顺理成章:“首先我要向长期以来认真履行职责,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为香港、澳门的繁荣稳定做出重要贡献的老代表、老委员表示诚挚的谢意!向新代表、新委员表示热烈的祝贺!”

第三自然段话语不多,却说了对本届“两会”评价和对港澳代表、委员期待两层意思:一是“这次‘两会’意义重大”,二是“希望港澳代表委员认真履行职责,为国家发展积极建言献策,为开好两会多做贡献”。“意义重大”区区四字,含义无穷,引人遐想;“多做贡献”区区四字,寄托无穷,激人振奋。这两句和其中这八个字依然平淡无奇,却言简意赅地阐明了本次“两会”肩负着非同一般的历史任务,表明了对港澳代表、委员为开好“两会”多作贡献的热切希望。

第四自然段虽不足300字,却刻意将远与近结合,使总体与个案相映,游刃有余地讲了使中国人民心灵经受严峻洗礼、震撼整个世界的两件大事,以及港澳同胞在其中的突出贡献。

一是总体,是全景。从“综合国力”“人民生活”“国家面貌”三方面充分回顾了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的历史性成就,点出港澳同胞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和作出的突出贡献:“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30年来,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国家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广大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发挥了重要作用,作出了突出贡献。”

二是个案,是近景。从前不久全国上下众志成城、奋起抗击严重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取得“重大阶段性胜利”,点出港澳同胞“踊跃捐款捐物”体现了血浓于水的同胞亲情:“前不久,我国南方一些地区遭受了严重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全国上下众志成城、奋起抗灾,取得了重大阶段性胜利。在这个过程中,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踊跃捐款捐物,有力支援了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充分体现了血浓于水的同胞亲情。”

锦涛同志对港澳同胞在两件大事中所作杰出贡献的评价,用语虽仍属平淡无奇,歌颂却可谓淋漓尽致。因而当他接着深情地表达了中央政府衷心感谢时,也就掷地有声,分外感人:“我代表中央政府,向香港、澳门地区各位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向广大香港同胞、澳门同胞,表示衷心的感谢。”

三层意思,两层并列,一层归总,水到渠成。

第五自然段指出港澳代表、委员肩负的两项重任:“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既要积极地参与国事,更要为‘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贡献力量。”这里,用“既要”和“更要”两个连词四两拨千斤,强调了港澳同胞积极地参与国事重要,为“一国两制”在港澳的成功实践贡献力量更重要。随即指出并肯定港澳回归的历史证明港澳同胞完全有智慧、有能力治理好建设好港澳:“香港、澳门回归以来的历史已经证明:‘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是完全正确的,广大的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完全有智慧、有能力治理好建设好香港、澳门!”并且庄严表态,承诺“强大的祖国永远是香港、澳门繁荣稳定的坚强后盾。”

三层意思,层层递进,合乎逻辑,无懈可击。

第六自然段是第五自然段关于“强大的祖国永远是香港、澳门繁荣稳定的坚强后盾”庄严承诺的自然延伸。锦涛同志说,“去年7月1日,我到香港参加庆祝香港回归祖国10周年活动时曾经说过,中央政府关于香港大政方针的宗旨,就是为了香港好、为了香港明天更好,为了香港同胞好、为了香港同胞明天更好。这也完全适用于澳门。”“四个为了”用语看似平淡无奇,却如长江黄河滔滔后浪推前浪,既有排比美,又有参差美,兼有连续美,把中央政府为了港澳特区和港澳同胞明天更好的宗旨表达得入木三分。语为情动,言为心声,以情感人,就使锦涛同志的结语分外份量沉甸甸:“希望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同心同德,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切实有效改善民生,循序渐进推进民主,包容共济促进和谐,实现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努力把香港、澳门的明天创造得更加美好。”这里的“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切实有效改善民生,循序渐进推进民主,包容共济促进和谐”既是排比,又是对仗,还类警句。强调同心同德是前提。强调发展经济必须心无旁骛,集中精力;改善民生必须不务虚名,切实有效;推进民主必须实事求是,循序渐进;促进和谐必须兼收并蓄,包容共济。强调实现港澳长期稳定繁荣,努力把港澳的明天创造得更加美好是中央政府的殷切切盼和最终目的。这里没有半点豪华词藻的堆砌,却内涵丰富,修辞细腻,把“经济——民生——民主——和谐”潜在的逻辑轻重顺序、内含的相互依存关系、现行的实践指导原则表达得丝丝入扣,鞭辟入里,深入人心,扣人心弦。锦涛同志以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包容共济促进和谐,努力创造香港澳门更加美好的明天为结语用词虽平淡,语境忒雄浑,戛然而止,回味无穷!

无哗众取宠之意,有肺腑之言尽吐,用语朴实无华,化平淡为神奇,这是贯穿锦涛同志简短即席讲话全篇的最大特点,也是我们拟写演讲稿时可以借鉴之处。

演讲稿的特点,是通过讲话者在特定的时间、空间中,借助有声语言,面对听众,直接发表的实践活动显示出来的。其特点主要是“社会性”“鼓动性”“有声性”“整体性”“临场性”。

演讲是一种社会活动,要有群众观点,要了解听众中存在什么问题,急需在认识中解决什么问题,保证讲话内容的针对性,以体现其社会性。只有了解听众,使文稿内容适应听众,才能对听众产生吸引力。这是演讲的“社会性”。

演讲稿是议论性较强的文种。它要旗帜鲜明地表明一定的见解主张,感染说服别人,其宣传教育作用显而易见。它必须适当运用议论,讲道理、摆事实,以期讲透观点,令人信服。出色的讲话稿情理交融,以理服人,以情感人,鼓舞斗志,激发听众的热情。这是演讲的“鼓动性”。

演讲稿用于讲演,它不同于诉诸视觉让读者通过阅读来接受信息的其它应用文章,其无声的文字最终要转变成有声的语言。这就决定其语言必须口语化,要上口入耳,既要有利于讲话者的口头表达、顺口,又要能适应听众的听觉,让人听起来没什么障碍,一听就明白。这是演讲的“有声性”。

演讲稿有自身的完整性。一篇讲话稿是作者思想深度和知识广度的综合体现。在写作的过程中要考虑演讲的话题、目的、时间、空间、环境、演讲人的身份和听众的情况,构成演讲稿的整体性。任何脱离整体性的演讲稿,都不能构成完美、有效的讲话。这是演讲的“整体性”。

领导讲话包括会议讲话、报告、发言、演讲、演说、谈话、交谈等。有的要用讲稿,有的靠临场发挥。用讲话稿的是供演讲使用的。演讲者要在特定的场面,面对特定的听众。听众会对讲话作出反应:或赞同、或疑问、或反对、或热烈、或冷淡。演讲者对听众的反应不能置之不理,而应根据听众的反应,因人、因时、因地、因事制宜,准备随时调整讲话的内容。这是演讲的“临场性”。

因此,演讲稿(也包括其它各类讲话稿)的写作要求主要有四:一应明确目标,有的放矢。落笔前应了解听众,明确发言目的,根据本人身份来确定讲话的主题内容,以免无的放矢。总之,要从实际出发,选好靶子,做到箭不虚发。讲话的主题要求正确、鲜明、单一,能够体现时代精神。二应顾及听众。只有顾及听众对象的身份、文化层次、思想状况、具体要求……才能保证讲话稿的针对性和适应性。不同的听众有不同的爱好和要求。即使同一话题,面对不同类型、不同心态、不同层次的听众,其选材和表现形式应有所区别。三应结构完整、明晰、紧凑。演讲稿有约定俗成的格式。标题、称谓、开头、主体、结尾,构成一篇完整的讲话稿,这几项,在文字稿上一项也不能少。正文开头应开门见山,先让人了解讲话的主题(内容)、目的,主体部分再进行具体阐述。有的议论文先对事实进行分析,最后才归纳出结论,演讲稿不能这么写,这样听起来会很费劲。演讲稿的结尾是必不可少的,要首尾圆合,前后呼应。不像其它文章,结尾可有可无。所谓清晰,就是层次条理要清楚。颠三倒四,混杂不清,听众就听不清。要扣紧主题组织材料。无论是采用并列式、递进式,还是采用综合式来安排材料,都可采用分段、用结构层次序数(即俗称的序码)、小标题的形式来显示层次。但序码的层次不宜太多,免得让人听得稀里糊涂。内容转换处可恰当使用过渡语和段中称谓来连接上下文,使之结构紧凑。四是语言得体。即通俗简明、口语化、生动形象。必须强调:语言和表达方式的运用要适应语境,因事、因时、因地、因人而异。演讲的措词、语气要与演讲内容、讲话场合及演讲者的身份相适应,语言才贴切得体。

相应的,演讲有四忌:一忌“平”,观点平淡,语言平淡,无的放矢,不知所云;二忌“空”,空话连篇,套话成串,原则一堆,具体没有;三忌“长”,短话长说,动辄万言,拖泥带水,啰里啰嗦;四忌“散”,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信马由缰,游离主题。锦涛同志的这个即席演讲观点鲜明突出,内涵丰富实在,语言简洁精干,情感充沛动人,并且自始至终围绕着一个主题展开(即如新华社播发新闻标题:胡锦涛在会见香港澳门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时强调,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包容共济、促进和谐,努力创造香港澳门更加美好的明天),所以港澳媒体和英特网上反响强烈,才有这样一些充满激情的报道标题:“胡锦涛讲话温暖港人 香港各大报章反响热烈”,“胡锦涛赞港澳对内地发展功不可没 代表委员受鼓舞”,“改革开放三十年 港澳同胞功不可没”,“澳区政协委员:国家重视港澳 肯定两地政协工作”,“胡锦涛:祖国永远是香港澳门繁荣稳定的坚强后盾”,“胡总:中央关于香港大政方针,为港明天更好”,“文汇报:中央全力为港好 香港繁荣利国家”,“澳门人大代表解读胡锦涛讲话:是勉励也是期望”,“胡锦涛两次鞠躬掌声热烈 港澳代表无不感动”,“胡锦涛两次鞠躬 迷倒港澳代表”,“港区政协黄英豪现场感受:胡主席风采倾倒全场”……

显然,演讲既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整体生命的投入和表现。尽管其敷文结构不外乎包括标题(有时是后加)、称谓、开头、主体、结尾五部分,但要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因时创新,因情生彩,调动情感,与受众心灵沟通、打成一片,犹如攀登连绵群山、持续向上的曲线,先陡起、后下坡,一山高过一山,达到最高峰时适可而止,见好即收。



附:胡锦涛讲话全文

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出席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和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的香港、澳门地区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的重要讲话

胡锦涛

(2008年3月6日)

(不计空格813字/计空格828字)

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今天我和邦国、庆林、近平等同志,一起来看望大家。

在座的既有很多老相识,也有一些新朋友。首先我要向长期以来认真履行职责,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为香港、澳门的繁荣稳定做出重要贡献的老代表、老委员表示诚挚的谢意!向新代表、新委员表示热烈的祝贺!

这次“两会”意义重大,希望港澳代表委员认真履行职责,为国家发展积极建言献策,为开好两会多做贡献。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30年来,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国家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广大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发挥了重要作用,作出了突出贡献。前不久,我国南方一些地区遭受了严重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全国上下众志成城、奋起抗灾,取得了重大阶段性胜利。在这个过程中,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踊跃捐款捐物,有力支援了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充分体现了血浓于水的同胞亲情。我代表中央政府,向香港、澳门地区各位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向广大香港同胞、澳门同胞,表示衷心的感谢。

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既要积极地参与国事,更要为“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贡献力量。香港、澳门回归以来的历史已经证明:“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是完全正确的,广大的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完全有智慧、有能力治理好建设好香港、澳门!强大的祖国永远是香港、澳门繁荣稳定的坚强后盾。

去年7月1日,我到香港参加庆祝香港回归祖国10周年活动时曾经说过,中央政府关于香港大政方针的宗旨,就是为了香港好、为了香港明天更好,为了香港同胞好、为了香港同胞明天更好。这也完全适用于澳门。希望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同心同德,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切实有效改善民生,循序渐进推进民主,包容共济促进和谐,实现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努力把香港、澳门的明天创造得更加美好。文/龚仕文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