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基层干部换届前的心态表现——以东部某县为例
[打印本页]
作者:
老猫
时间:
2011-12-3 16:38
标题:
基层干部换届前的心态表现——以东部某县为例
(一)
" u# ?8 W9 s) h5 w+ `" b
, Y! Y/ d l$ X; X% u. t4 z
( w) ~8 J& n0 G$ o3 j) q
今年以来,基层党委通过换届选举,一大批同志走上了领导岗位,有的同志因工作需要,调动了岗位,而另外一些同志却从此离开了领导岗位。从当前情况看,绝大多数基层领导干部讲党性、顾大局、守纪律,能够正确对待个人的“进退留转”,自觉服从组织安排。但是,也有极少数干部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职务升迁变动,甚至违反组织人事纪律,在职务升迁变动过程中,特别是一些进入职务升迁年龄杠杠临界线,而升官无望的领导干部表现出异常“症状”,他们表现出的心态值得深思。
+ Y# X+ |: z& g8 _ J! e/ d P x( r
症状一:斗志衰退。某镇副书记A,在乡镇工作25年,副科级已有15年时间,面对到县直单位工作可能性不大、直接提拔为镇长的机会几乎没有的现实,在党委换届前表现出情绪极为反常、精神紧张、悲观失望。加上镇上有的人热衷于充当“业余组织部长”的角色,到处传播和制造人事方面的“小道消息”,以致闹得满城风雨、沸沸扬扬。受这些虚假信息和民间谣传的袭扰,使得本身“沉”不住气的A副书记,满脑子想的都是个人今后的“政治仕途”和“进退留转”,染上了“波动病”和“精神病”。像A副书记在换届前表现出来的这种心态,还有很多:有的人认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一步赢,步步赢,一步失,步步失;干了几年、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有条件就争,没条件的创造条件也要争,有1%的希望要下101%的功夫,不争白不争。于是少数人整天上窜下跳,东奔西跑,投机专营,“忙”得不可开交,倾斜了精神支柱,在消极颓废中精神状态低迷不振,无心恋事业、想工作、干实事,把正常工作抛到九霄云外。有的乡镇出现了办事找不到人的现象,少数乡镇干部说:“现在大家都忙着给自己寻位子呢,谁还有心思工作,有事换届后再说把。”
& B1 l- E1 M1 T
症状二:不思进取。不少乡镇负责人在换届时表现出对工作不负责任,对自己管理不严,做出前功尽弃、影响自己前程的事来,这些人心里总感觉再辛苦、再认真,创下的实绩也是为他人作嫁衣,甚至认为工作做多了交给下任是否定自己,倒不如图稳求“静”,确保“软着陆”,于是墨守成规、不思进取。某镇党委书记B,年龄已过50,在一个镇已经干了两届党委书记,很清楚换届时自己这个“头”必换。在“干也不得提拔”的意念作怪下,一切工作都是被动应付,本该及时完成的任务、及时解决的问题拖着不办,对那些该做的工作勉强应付,敷衍了事,把明天的事留给后来者,推给年轻人,对后天的事和那些见效慢的长期性工作,更是不想过问。有的干部在一个地方、一个岗位一干七八年、十几年,长时间没有机会提拔晋级,使他们失去进取信心。某镇领导班子成员C,从二十多岁就在一个镇做副科级干部,一干十余年,得不到“多地、多岗位”锻炼的机会,更难有提拔晋级的机会,由于工作生活中没有新意、缺乏挑战,个人能力得不到充分展现,磨掉了锐气,磨成了消极应付的“油条”,逢人便讲:“我这个‘老油条’组织上还能咋样?。”
& x. S' P; k" u$ b
症状三:纪律松散。有的基层领导干部本来一贯积极工作、廉洁从政、严于律己,进入升迁年龄杠杠内或者政绩平平提拔无望时,认为自己是“船到码头车到站,工作好坏不显眼”,缺乏“站好最后一班岗”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还有的认为现在提拔干部是“不看政绩看关系”,只要有人关系硬,升官就会有保证,只要肯干多“投入”,前途自然有“出路”。工作松松垮垮,纪律涣散松弛,自由主义泛滥,机关工作秩序紊乱,办事质量效率低下。有的机关还“冷冷清清”,时常唱起“空城计”;也有的关起门来玩扑克、玩电脑、忙私事;有的上班时间搭伴去超市、逛商场、遛大街。他们产生一种失落感,在其位不谋其政,私事上心头,公事放一边;追求物质利益,贪图享乐、贪污受贿,忘记了党旗下诤诤誓言;不讲原则讲“圆则”,不讲正气讲和气,不该吃的吃、不该要的要、不该拿的拿、不该到的地方到,结果是不该卡的卡、不该办的事照办。某地一位老镇长D快到“退二线”的时候由于受到“客走茶凉”的刺激,产生了“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心理,结果却犯下了私自挪用镇有资金15万元、党费3万元、扶贫款7万元为自己老婆投资办厂的错误。在查处这个事情时,D镇长毫不隐讳地说:“我辛苦了一辈子,不能就这样交权。我得为自己的将来想想,不能白苦。”最后还是苦了自己,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 [* r. y- L. q. f% u
症状四:处事不恭。某镇党委副书记E原来从严立标、严格要求、踏实果断、雷厉风行,在当地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随着换届时间的接近,在升迁无望的心理作用下,一改常态,不注意自身形象,工作随便,热衷于“麻雀台上论英雄,杯光酒影见高低”,拿他自己的话说“不管怎么换,换不掉我这个副科级,不管怎么改,不会把我从镇上改到村里,想想过去努力工作,真是呆”。这种心态的出现,不仅影响了自己,更是影响了其他干部的言行。有的基层干部这也不满意,那也看不惯,对积极认真工作的人评头品足、说三道四、只会弹不会唱,甚至散布一些有损团结、有损党和政府形象的言论。有个别被提拔起来的人因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常常散布一些不满情绪,如什么“不跑不送,原地不动,经常跑经常送,关键时刻有人问”,一些公道正派能干事的人不一定能提起来,一些不明事理的人认为这些是“至理名言”,都信以为真,这些干部的言行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
2 h" [/ f* x- H4 o0 |6 V) X, p8 F
症状五:得过且过。有的人认为自己当官没靠山,干事没奔头,对工作失去热情,持观望态度,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做事敷衍塞责,凡事都往后推。有的干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认为无过即功,一心只想“稳坐钓鱼台”,结果误人误己。某镇党委书记F由于工作不思进取,无所作为,面对一次又一次的发展良机,身为镇党委书记却不在状态,心中无“术”,上任三年半,该镇还是“山河依旧”,致使这个区位优势明显、各方面发展条件相对不错的千年古镇错失了重要的发展机遇期。
+ ?% m0 o7 q+ R; O! p& I; c
: p9 z# W r# p" [3 c8 o
0 z+ Y& \7 w+ e8 h! J& I
(二)
3 y' o# J% \# ] I/ j# G( {
m$ b3 [; C& \2 d8 V6 f
1 u' D+ U& L# N' \" U4 l
作为一个基层领导干部,在职务变动过程中,特别是“降免”的前后过程中表现出种种心态,对一般常人来说是可以理解的,但对于受党教育培养多年的“党内同志”表现出来的异常“症状”是不应该的。笔者以为,造成这种“症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
" J2 j2 [( S- [9 ^3 C) A
一是社会舆论太“偏”。我国是一个封建社会持续时间较长的国家,封建“官念”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既能上,又能下,既能官,又能民的宽松的社会环境、政治环境目前还没有完全形成。在一般人眼中,干部得到提拔重用,往往被认为是有“出息”、有前途,相反,如果被降免了职务,则认为是丢了面子、没了前途。加上人们长期受“犯错误的才下来,下来的必然犯错误”的影响,也容易使人产生“上的都是能人、优者,下的全是庸人、劣者”的想法,无形中给调整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工作产生了负面效应,一旦组织上决定让其下,便觉得受了委屈,产生抵触情绪。
3 V5 m8 s9 E; K9 W$ I
二是干部本人太“恋”。许多基层领导干部缺乏心理承受能力,在“官念”上期望值过高。有的领导干部升官欲望比较强烈,把职务的升降、岗位的调动看得很重,而一旦实现不了自己的愿望,甚至官位往下调,加上社会舆论的压力,势必形成一种心理反差,产生不平衡感和抵触情绪。有的愤愤不平,发怨气,不服气;有的则意志消沉,焦虑不安,从此一蹶不振。少数地区,在换届选举时拉帮结派,花巨资拉选票。再加上与官位相应的权力、待遇等实际利益的诱惑,大大刺激了一些干部要争着“上”的欲望,增加了将不称职领导干部调整下来的难度,结果造成“只想上,不愿下”成为干部较为普遍的心态。
- r$ [; |, q6 \$ O$ M
三是组织实施太“难”。实施领导干部能上能下,是一项政策性较强,难度较大的工作,从衡量标准的制定到评价考核结论的认定,以及各种相关制度的执行,都必须科学、准确。但目前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离这一要求尚有一定的差距。这主要是衡量标准的“量”和“度”不好把握,评价考核干部的准确性有待提高,另外,受考核者评判水平的制约,在复杂的环境中,对领导干部的素质才能和工作实绩的认定程度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就给了一些不求真务实的人以可乘之机。“干的不如说的、说的不如写的、写的不如有后台的”,少数说假话、拍马屁、造政绩的干部得到了提拔重用,而一直埋头干事的干部却总是“默默无闻”,使部分干部丧失了进取信心。
% U7 B8 U6 T0 l# T
- o+ Q' w5 a" X7 L
. q9 U7 o, B" F- z
(三)
0 M. Y& D, X9 T; h- r4 Q
) z0 P N* r5 O7 L5 Q9 s" \
, x) C) r' W7 y f
人们对事业的追求,往往体现在关注岗位的调整和职务的升迁上。因为岗位职务的升迁调整,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对一名干部以前工作的认可和今后工作的期许。但由于各种条件因素的制约,每一次干部调整使用,都会出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相对差异,不可能人人有机遇、个个都满意。这就需要我们切实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地位观,以良好的心态对待个人职务的进退升迁。我们强调做官要与世无争,但是也要不失积极进取的热情和斗志,反对碌碌无为。那么怎样去做“官”呢?
: ~0 }: g4 }4 W2 a* Z4 m
一是迷事不迷官。干部升迁调动后,程度不同地掌握一定的权力,在新形势、新环境面前,在平常的工作中,基层领导干部要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保持清醒的头脑,要经得住考验。有的领导干部,在没有做领导干部的时候兢兢业业,努力工作,而一旦作了官以后却把为人民服务忘记得一干二净。某镇党委书记k在年轻时也能严格要求自己。有一次,他带队下乡,村干部送给每个队员一箱酒,他知道后,严厉批评了队员,并要求他们把酒送回去。2003年他从党委书记位置平调到物价局任局长。当他看到自己的同事甚至部下都得到提拔重用时,心理很不平衡,觉得组织上亏待了自己,没有必要严格要求自己,学习开始放松,理想信念开始动摇。正是因为这样,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 j- ]1 Q3 N( k; `
二是干事不坏事。“精心谋事、潜心干事、专心做事、坦荡处事,在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上下功夫,一滴汗水一滴汗水的付出,一项工作一项工作的完成,一个脚印一个脚印的前进。”这是每一个基层领导干部应该拥有的“为官”理念。不管是从领导岗位调动到非领导岗位,还是由非领导岗位升迁调动到领导岗位,都必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社会和历史的整体看,权力是永恒的,但对掌权的个体来说,权力却是暂时的,从掌权到失权不过是一个时间过程。任期一到或者职务被免,相应权力就离开个体,这就是做官一阵子,做人一辈子,做官首先要做人,抱着“权用得其时”的思想,把有限用权用在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上去,争分夺秒,真抓实干,才能成为受群众欢迎和称颂的好干部。有的地方,党政领导不和,当书记调走后,二把手接任书记,就开始全面否定前任,大有不把前任拉下马誓不罢休的态势,把有限的权力用在了无限的争权夺利中,受到群众的唾弃。
& |, J ?; ?5 a8 M9 T0 i1 c4 \, B
三是履职不离责。某县一位乡镇党委书记M在位时,将其他副职和职能部门的职权揽于一身,大搞一言堂,个人说了算,把批评当成找岔子,并在会议上严斥不同看法的杂音,结果受贿数百万元,被判处无期徒刑。对此看来,掌权者应该在用权时,时刻想到自己的责任。我们基层领导干部一旦得到为人民服务的机会和舞台,就应该理所当然地履行职责,甩开膀子,开足马力,严要求、快节奏、满负荷、高效率地拼搏和工作,创造一流的政绩,洒洒脱脱做好官,努力开创一番事业,实实在在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同时,还要从全局和长远出发,处理好任中与任前和任后的关系,干好任上应该干好的事,做到对前任尽到保持政策稳定的责任,对后任尽到保持可持续发展的义务。比如,对前任留下的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及其重大项目,一定要本着对事业和人民利益高度负责的态度,既坚持又发展,决不要一概而论的另起炉灶。有游戏必有规则,用权更不例外。不同的职位有不同的职责职权范围,不同职位的权力只在不同职位上运行,不能超越本职位去干扰甚至是代替其他职位权力的运行。就是在同一个领导班子内部,其成员也有明确的分工和职位,谁在用权上偏离自己的职责,谁就会轻则影响班子团结,重则影响全局工作,甚至犯错误。
. m7 ?- h Q9 @7 m# t5 s8 S
四是用权不越位。基层领导干部要带头算一算利益账。自己有一份稳定的收入,还有许多必要的工作待遇,退休后又有退休工资,享受医疗、养老等方面的优厚待遇。再算一算法纪账。在张口的时候要想想这句话该不该说,迈腿的时候要想想这个地方该不该去,伸手的时候要想想这些东西该不该拿。千万不要以为吃一点、拿一些、玩一下没关系,人的思想防线一旦被贪欲洞穿,就变的厚颜无耻。某镇党委书记、人大主任N为人处世谨慎低调,工作有能力和魄力,很少抛头露面、招摇过市,曾被当地人称赞为“清官”,朋友招待他三菜一汤,他还觉得太“奢侈”,且非要自掏腰包交费。随着吃喝次数的增加,他渐渐习惯了大鱼大肉、好酒好菜,直至接受钱物,最后发展到无钱不办事。如此,便彻底完成了从“清官”到贪官的裂变过程。领导干部还要算一算良心账。如果以权谋私,不仅丧失了为“官”之德,也违背了做人的良心。作为执政党的党员,更深刻理解“人民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这句话的深刻涵义;作为领导干部,要始终保持清醒,牢记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给的,要正确用权力来造福于人民,绝不能因纵欲贪心而走偏方向。要立足本职,忠于职守,珍惜热爱自己的岗位,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行使好手中的权力,让自己的灵魂得到真正净化。作者:凡夫高 文章来源:中国县域经济报
0 Y3 t( ~* j8 N* d# r8 I6 l* Z
! V% k' s! I% s. b" @0 \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