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从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看换届后的市县委 [打印本页]

作者: 老猫    时间: 2011-12-3 16:29
标题: 从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看换届后的市县委
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市、乡两级党委换届后,市委高度重视构建新的领导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针对换届后的新体制、新情况,从实际出发,实行了新的常委分工负责制,建立了多项工作制度、议事决策规则,较好地调动了常委一班人的工作积极性,提升了领导班子的综合素质,增强了班子的整体功能,取得了明确成效。概括地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领导班子的结构进一步优化。换届后,新一届市、乡党委领导班子成员的年龄、知识、专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执政水平和领导发展能力明显提升,综合素质和整体功能进一步增强。
  二是各层面的工作积极性得到有效调动。实行常委分工负责制后,按照“授权充分、各负其责”的原则,对领导班子成员进行了重新分工。常委都有自己明确的分工,有的常委除了主抓分管工作外,还承担一些重点工作,有效解决了副书记和常委的分工重叠问题。副书记职数减少后,绝大多数常委能够大胆决策,放手开展工作,工作效率较以前明显提高,责任意识得到进一步强化。
  三是决策的民主化水平有所提高。新机制中,副书记人数减少,书记办公会不再成为事实上的决策层,常委集体领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重大事项和重要决策都召开常委会集体研究决定,常委会的职能得到加强,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明显提高。
  四是监督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副书记职数减少,实行常委分工负责制后,对班子成员的监督力度也有所减弱。为了加强对常委权责运行的监督,建立和完善了常委个人定期向常委会报告工作制度、领导干部报告个人重大事项、常委履行职责承诺等多项制度,促进了常委间的沟通交流,规范了领导干部的用权行为。
  我们在看到换届后党委工作机制带来积极变化的同时,也充分注意到,由于地方党委新的领导体制刚刚建立,还有一些方面值得关注,需要进一步探讨完善。
  在工作分工方面:一是副书记的职责定位问题。目前对副书记的职责定位,各地没有形成统一的模式。二是常委的职责定位问题。目前,常委虽然都有明确分工,但常委如何既融入经济中心工作,又避免与政府副职的分工重叠,值得认真研究。三是党政关系需要进一步理顺。如何在常委分工的基础上界定党政工作职责,避免出现以党代政的现象,需要深入探讨。
  在规范决策方面:一是实行常委分工负责制后,如何更好地把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结合起来,科学界定常委个人决定的事项和常委会集体决策事项,需要进一步探讨。二是实行常委分工负责制后,常委间的分工相对独立,常委直接对书记负责,相互间沟通交流相对减少,有可能出现“常委权力部门化”和本位主义的问题,如何建立科学有效的交流沟通机制,如何更好地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充分发挥常委一班人的集体智慧,需要深入探讨。
  在监督管理方面:副书记职数减少后,一方面,“一把手”的权力更加集中,这对“一把手”的能力、素质、民主作风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常委们权力的份量也在加大,需要进一步合理匹配常委权责分工,加强权责运行的监督和管理。
对策及建议
  合理确定常委的分工与职责。要从宏观上明晰领导班子的职责定位。按照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对市县党委领导班子的职能进行科学界定,并按照“授权充分、各负其责”的原则,根据每个常委的能力特长,进行合理分工,明确责任,做到工作量大致均衡,责、权、利相互统一。结合常委分工实际,进一步细化、量化常委工作目标,既要有业务目标,即明确常委自身所处工作范围内的职责;也要有公共目标,即明确常委在全局工作中担负的职责,比如联系的重点工程项目、招商引资、社会稳定等事项。同时还要建立常委协调落实机制,使常委工作既做到职责明确,又分工不分家,形成合力。目前尤其要尽快明晰专职副书记的职责分工。
  规范和完善党委班子内部议事决策机制。应当从三个方面推进制度创新,严格把好“三关”,进一步改进决策的程序和方式,不断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一是建立健全民意吸纳制度,把好“调研论证”关。通过疏通社情民意反映的渠道、发挥大众传媒反映社情民意的功能、完善社情民意的收集网络、定期开展社情民意的调查分析等多种途径,深入了解和准确掌握社情民意,以此作为决策的第一信号。二是健全沟通协商制度,把好“议题酝酿”关。议题由分管常委提出,并由分管常委负责提交决策预案及其他上会材料,负责搞好决策前后各个环节的工作。三是健全集体决策制度,把好“会议决定”关。推行预案比选决策,市县党委在讨论决策重大问题、重要事项时,事先准备2~3套可供选择的备选方案,每个方案都要详细说明提出的目的、理由、潜在风险和应对风险的办法,一并提交会议讨论决定。
  加强市县党委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市县党委抓发展首先要抓经济,这就要求市县党委必须把领导经济建设作为中心工作和核心职能,从整体上提高领导经济工作的水平。要避免出现两种倾向:一是政府可能将经济工作大小决策推向县委。二是容易使县委陷入事无巨细的具体经济活动中。加强市县党委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必须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要妥善处理党政关系。党政关系处理得好,权力配置合理,就能造成和谐融洽、团结向上的局面,就能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的水平和政府实施宏观经济管理的效能。
  建立和完善市县领导班子建设的长效机制。一是建立领导班子政治素质建设的长效机制。大力开展“学习型”党委创建活动,注重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引导督促每一位党委成员形成“以个人平时自学为主要方式”“以市县党委中心组学习、支部集中学习、党校脱产学习和外出考察学习为强化措施”“以干部政治理论水平任职资格考试为激励手段”的良好学习机制,自我提高政治理论水平,自我改造业务知识结构,自我提升人格素质境界。二是建立领导班子执政能力建设的长效机制。通过制定和落实《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实施办法》,评价干部业务能力时,做到既看经济建设的情况,又看社会发展的情况;既看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又看干部在这个过程中的主观努力;既看干部的“显绩”,又看干部的“潜绩”;既看领导班子的集体作用,又看班子成员个人的贡献。
  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市县党委权力运行的管理监督机制。一是畅通党内监督渠道,强化党内监督。积极推行党务公开,使党委的决策,及时接受党员和群众监督。坚持民主生活会制度,通过正常的组织生活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实行相互监察和监督,形成自我监督约束机制。二是进一步健全民主集中制,强化民主监督。完善民主政治制度,扩大党内民主,发展基层民主,密切与各界人士的联系,及时反映社情民意,使民主监督更加贴近时代、贴近中心、贴近群众。三是加快法制建设步伐,加强法律监督。要加快立法,在法律上明确监督主体和客体的权力义务、监督程序和实现方式,不但监督主体行使监督权时受法律的明确保护,监督对象接受监督和承担不接受监督而产生的后果也要有具体的规定,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四是开辟多种社会监督渠道,加强外部监督。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对群众关注的问题进行及时公开,接受社会的监督。坚持实名举报制度,设立专用监督举报电话和举报箱,提倡实名举报。作者:□周东飞 文章来源:中国县域经济报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