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加快我市区域经济发展的思考 [打印本页]

作者: 宁建老秘    时间: 2011-12-3 09:45
标题: 加快我市区域经济发展的思考
  近年来,我市贯彻实施“四市”发展战略、“一轴两翼”区域发展思路和三次产业协调推进的产业发展思路,全市经济综合实力大大增强,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区域经济发生了新的变化。
  一、区域经济现状:“主轴”经济居主导地位,“两翼”增长较快
  1、经济总量:实现跨越式发展,“主轴”超五成。“十一五”期间,我市经济总量年均增加超百亿元,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由2005年的406.23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975.10亿元,占全省比重由2005年的6.2%提高到6.6%;年均增长14.7%,高出同期全省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二位。
  “主轴”经济总量超五成,区域协同发展。2010年,“主轴”(含市区、永安、沙县,下同)实现GDP为514.56亿元,占全市的52.8%;“东南翼”(含尤溪、大田两县)、“西北翼”(含将乐、泰宁、建宁、宁化、明溪、清流六县)GDP分别占全市的19.0%和28.2%。“十一五”期间,“主轴”、“东南翼”、“西北翼”GDP年均增长分别为14.3%、15.8%和14.8%。
  2、财政收入:五年翻番,快速增长,“主轴”地方财政收入占近七成。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五年翻番。2010年,全市财政总收入82.16亿元,地方级财政收入49.64亿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1.2倍和1.6倍。“主轴”地方财政收入占近七成,“西北翼”增长较快。“主轴”地方级财政收入32.52亿元,占全市的65.5%,比2005年增长1.5倍;“东南翼”,“西北翼”分别占全市的15.1%和19.4%,比2005年增长1.5倍和1.9倍。
  二、区域经济特点:经济总量的提升主要依赖第二产业的带动
  (一)经济总量的提升,主要依赖第二产业的带动
  全市三次产业结构从2005年的22.9:40.0:37.1调整为2010年的17.3:49.2:33.5,第二产业占比提高9.2个百分点。“十一五”期间,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分别为5.2%、19.3%和14.3%,第二产业增速比第一、三产业分别快14.1和5个百分点。
  从区域看,2010年“主轴”、“东南翼”、“西北翼”三次产业结构分别为9.4:54.7:35.9、26.7:44.1:29.2和25.6:42.5:31.9,三大区域均为第二产业占主导。
  (二)工业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加强,有力促进经济发展
  工业经济地位不断提升,农业平稳增长,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十一五”期间,我市工业增加值由2005年138.95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412.51亿元,占GDP比重由2005的34.2%提升到2010年的42.3%,年均增长19.7%;农业增加值由2005年93.14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68.26亿元,年均增长5.2%。
  1、工业:主轴凸显龙头地位。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达到1328.85亿元,比2005年增长2.1倍;规模工业增加值400.32亿元,增长1.8倍;规上工业企业数由2005年的786家增加到2010年的1696家,增长1.2倍。从区域看,2010年“主轴”,“东南翼”、“西北翼”规模工业总产值分别占全市的66.4%、15.5%和18.2%,“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分别为24.0%、33.7%和37.8%。除建材外的七大产业龙头老大均处在“主轴”。
  2、农业:“西北翼”超四成增长快。2010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269.17亿元,比2005年增长31.7%。从区域看,“主轴”、“东南翼”、“西北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分别占全市的28.4%、29.6%和42.0%,比2005年增长31.2%、29.2%和33.6%。
  (三)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拉动经济增长,其中投资成为主要拉动力量
  1、投资规模:“主轴”总量最大,“西北翼”增长最快
  “十一五”期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643.24亿元(含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投资),年均增长38.8%。其中,“主轴”投资总额超千亿元,达1337.65亿元,年均增长36.7%;“东南翼”、“西北翼”年均增长分别为37.2%和44.2%。
  2、消费总额:“主轴”占近六成,三区域同步增长
  2010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5.58亿元,比2005年增长1.3倍,年均增长17.8%。其中,“主轴”、“东南翼”、“西北翼”分别占全市的57.6%、17.2%、25.2%,近五年年均增长分别为17.8%、17.5%和17.8%。
  3、出口:“主轴”总量最大,“东南翼”增长最快
  2010年,全市实现出口总额11.27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1.4倍,年均增长19.6%。“十一五”期间,“主轴”、“东南翼”、“西北翼”出口总额分别占全市的59.9%、8.2%和32.0%,年均增长为20.6%、23.5%和15.8%。
  三、三明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产业结构不优,第三产业发展相对缓慢,比重偏低。2010年,我市产业结构为17.3:49.2:33.5,与全省产业结构9.3:51.0:39.7、全国产业结构10.2:46.8:43.0相比,第三产业比重明显偏低,比全省、全国分别低6.2和9.5个百分点。2006年至2010年,我市第三产业发展呈放缓趋势,增幅分别为17.1%、17.1%、15.6%、11.7%和10.1%,其中2010年增速比全省低0.5个百分点,居全省第六位。
  2、R&D经费投入强度较低,区域科技投入不平衡,拥有发明专利少。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资料显示,2009年,全市全社会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内部支出6.08亿元,仅占全省的4.5%,居全省第五位;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0.76%,比全省、全国分别低0.35和0.94百分点;拥有发明专利仅83件,占全省2.1%。从区域看,“主轴”、“东南翼”、“西北翼”R&D经费内部支出分别占全市78.6%、3.6%和17.8%,拥有发明专利分别占全市68.7%、12.0%和19.3%。
  3、城乡居民收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我市城乡居民收入总量、增速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010年,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19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949元,分别比全省平均水平低3587元和478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速分别为11.7%和10.5%,比全省低0.4和0.3个百分点,比同期GDP增速低3和4.2个百分点。
  四、加快三明区域经济跨越发展的几点建议
  1、充分发挥资源环境优势,特色推动发展。“主轴”:梅列、三元、永安、沙县四县市区,按照《加快三明中心城市发展行动计划》中的三明中心城市定位,一要搞活三产,提升人气。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要素向“主轴”集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商贸业、旅游业、金融业、中介服务业等,壮大“主轴”工业、建筑业、房地产业和商贸物流业,增强“主轴”经济实力和带动力,努力构筑海西中部最具活力、最佳生态、最宜人居的中心城市,城市人气进一步提升。二是提升工业,加强工业园区建设。做大做强金属材料及深加工产业、汽车和机械装备及零部件产业等八大产业,加快推进海西三明生态工贸区建设。三是发展中心城市社会事业。建设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发展文化产业,向更高水平迈进,强化带动功能和示范作用。
  “东南翼”:大田、尤溪两县目前虽不十分发达,但大田特色农产品、矿产资源丰富,如茶叶、木薯产业、食用菌产业等;尤溪特色农产品、电力资源、矿产资源丰富,纺织业基础较强,如特色农产品茶叶、油茶、金柑、食用菌产业等,拥有“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中国革基布名城”的美誉。因此,大田、尤溪两县要做大做强自身特色产业。
  “西北翼”:明溪、清流、宁化、将乐、泰宁、建宁六县目前经济虽较落后,但各有资源优势:如明溪侨居国外多,居民经济好,而且明溪的肉脯干、淮山远近闻名;清流农产品生产、加工,如花卉、苗木种植,台湾农民创业园升格为国家级创业园;宁化木材、矿产较多,烟叶产量连续21年保持全省第一位;将乐矿产、旅游资源较丰富;泰宁旅游资源丰富,拥有2个世界级和16个国家级旅游品牌;建宁特色农产品较多、造纸业基础较强,如建宁莲子、黄花梨闻名遐迩等。“西北翼”六县经济发展各有特色,要大力发展自身特色产业。
  2、优化区域经济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目前,我市经济主要依赖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支撑增长,第二产业在三明经济中的比重达49.2%。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工业,必然加重资源环境压力,是不可持续的。因此,在新的一轮经济发展中,必须把以往紧盯工业的目光调整到力促三次产业齐驱并进,把第一、二产业的“大而全”、“小而全”运作模式实施专业化分离,把应社会化、专业化运作的全部分离出来,交由不同性质与功能的第三产业来运作,力促第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协调发展。
  3、创建区域创新体系,科学技术促进发展。要建立激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的机制,调动企业创新积极性;自主创新需要大量投资,单靠中小企业自身力量难以企及,需要创建“官产学研用”五个支撑元素的区域创新体系助力。加大政府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通过区域创新体系,有助于技术、人才、资金等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有效共享,凝聚各方力量,以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市场核心竞争力,区域的创新水平和创新能力也会因此得到不断的提高。
  4、坚持民生优先,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一要推进城乡充分就业,实现就业增收。二要建立劳动收入和劳动生产率增长相适应的机制,不断提高劳动收入在一次分配中的比重,促进城乡居民增收。三要拓宽农民增加渠道。用足用活各项惠农政策,指导农民优化结构、科学种养,帮助农民开拓农产品销售市场,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四要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增加转移性收入。通过多措施多渠道促进城乡居民增收,使我市城乡居民收入早日赶超全省平均水平,从而改善群众生活质量,提升全市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文/陈菊玉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