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大力推进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打印本页]

作者: 娱记    时间: 2011-11-24 07:28
标题: 大力推进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必须坚持政府主导,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这就明确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地位和任务、政府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中的责任以及公共文化服务的原则和方向,为我省大力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重大战略机遇。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省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十一五”时期,我省确定了一批重点发展、优先发展、鼓励发展项目,各级财政进一步加大了对文化的扶持力度,投入总量较“十五”同期显著提高,每年文化事业费总量均稳居全国第二,基本形成了优势互补、错位发展、优化配置、布局合理的城乡区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化格局。与此同时,我省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投入和管理体制,从创新服务机制、增加服务手段、完善服务网络等方面入手,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不断完善和充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内涵,不断增加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重点关注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文化需求,确保财政投入向基层和弱势社会群体倾斜,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从而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有效地改善了文化民生。

  但另一方面也应看到,我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仍然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与满足城乡居民文化生活的需求相比,文化事业发展财政投入仍然存在着较大差距,仅仅停留于低水平的保障,对欠发达地区仍显不足,财政投入的地区间、城乡间差异仍然明显;与文化民生关系密切的公共文化需求表达不足,表达机制不健全,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与文化需求不平衡现象仍然突出;一些公共文化部门经过引入市场机制改革,服务效率、服务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手续烦琐、收费贵等现象仍然存在;一些公共文化场所拥挤,服务质量难以保障,甚至连维持自身运营都存在困难,从而妨碍了文化民生的改善效率;文化管理体制上仍然存在条块分割的现象,影响了公共文化机构功能的发挥,等等。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是从注重总体发展向注重均衡发展、从注重提高社会发展总体水平向更加注重实现社会发展公平性和均等化、从注重经济领域改革向更加注重公共服务领域改革转变的发展阶段。以全面改善“文化民生”、实现“文化惠民”为目标,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加强公共文化产品的有效供给,扩大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是浙江建设文化强省的突出任务。

  ——强化推动我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完善我省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的目的,就是要在确保社会、政府、服务机构不存在偏见、歧视、特殊门槛前提下,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让人民群众能够有机会“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均等化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推动我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推动我省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重要内容,是以人为本、公正平等价值理念在公共文化领域的延伸和体现,也是矫正市场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失灵”的有效手段、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内在要求,是提升我省公民文明素质、形成社会共同价值观、营造和谐友爱文化氛围和宽容社会风尚的重要途径。

  ——充分发挥公共财政在推动我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作用。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我省公共财政支出结构,在进一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支出的比重、保证公共文化服务预算支出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支出增长幅度的同时,明确我省公共文化服务投入的重点。我省县、乡、村和社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是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长期以来由于投入不足,普遍面临设施条件差、人员水平低、服务能力弱等问题,一直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短板和薄弱环节。解决这一问题,要求重点投入有助于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有助于实现城乡平衡、区域平衡、群体平衡,有助于优化公共文化设施空间布局的文化建设项目,重点投入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文化设施建设,重点投入城乡基层文化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普及和精品生产。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增强扶持力度,支持贫困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文化建设。通过完善财政政策,充分发挥公共财政在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作用。

  ——增加我省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坚持以人为本和普惠均等原则,重点关注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和最薄弱的文化需要,扩大政府采购公益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范围,保障基层群众公平享受基本公共文化生活的权益。按照“供给项目多、供给对象广、供给模式优”的原则,以均衡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通过推进我省基层特色公共文化活动品牌工程建设,完善群众文化配送机制,扩大服务范围,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公共文化活动,解决城乡公共文化活动数量和质量以及服务供给不均衡问题。建立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优质高效、普遍均等化的新型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机制,形成城乡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超市式”供给、“菜单化”服务的模式。

  ——建立健全公共文化需求表达和决策参与机制。要研究和探索政府文化管理部门通过调查研究、接触公众代表、人民代表大会、建立咨询委员会等多种方法,广泛调动和汇聚民智民力,形成居民文化需求表达、意见搜集和公共文化决策参与机制,改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与群众多样化文化诉求目标错位、需求结构不对称现象,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把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贯彻于“文化惠民”全过程中,以民主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公平和效率,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促进文化民生的有效改善。

  ——创新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体制机制和模式。市场取向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要求破除过去政府“大包大揽”的做法,创新公共文化发展模式,形成有助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体制机制,挖掘一切社会资源以提高公共文化的供给能力和效率,实现群众文化利益的最大化。要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契机,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宏观文化管理体制。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机制,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投融资机制,改变投入方式,拓宽政府招标、集中采购等方式的范围,发挥公共财政“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提高政府资金投入效率。加大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文化发展项目的力度。同时,必须创新公共文化设施的管理机制,转变公共文化设施“重建设、轻管理、轻服务”的状况。通过委托经营、国有民办、民办国助等多种途径,发挥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的作用,提高公共文化设施的运行和管理效率。坚持公益原则,保证公共文化设施来之于民,用之于民,服务于民,惠及于民。

  ——建立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和绩效评估体系。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和范围,不仅是合理配置基本公共服务资源的基础依据,也是衡量、监管、评估、考核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重要工具。鉴于我省区域城乡发展不平衡、各地财政保障能力差异较大,应研究制定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明确“十二五”时期全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范围、最低供给规模和质量标准,应包括设施、设备、人员配备以及日常运行费用等内容,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保障层次和水平,提高和拓展均等化标准和范围。同时,要研究制订符合我省实际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指标化、项目化、实事化、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使公共文化发展真正成为硬任务、硬指标,成为可衡量、可检查、可考核的对象,并纳入对各地各部门的考核评价体系之中。把政府评估与专家学者、社会公众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社会主体的广泛参与,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政策评估的透明度、客观性和公正性。(浙江日报陈立旭 )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