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山西省大同市在转型发展中从传统发展轨道转向可持续发展轨道的创新实践
[打印本页]
作者:
京城第一名媛
时间:
2011-11-14 08:43
标题:
山西省大同市在转型发展中从传统发展轨道转向可持续发展轨道的创新实践
大同市位于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的中心,北临内蒙,东望河北,距首都北京 380公里,南离太原市352公里,为首都之屏障、全晋北方之门户,扼晋冀蒙咽喉要道,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大同以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闻名于世,曾是北魏京华,辽金陪都,明清重镇。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这里具有独特的塞上风貌,长城逶迤,山岳峥嵘,名胜古迹数量多,规模大,品位高。总人口318万,是山西省第二大城市,素有“中国雕塑之都”,“凤凰城”和“中国煤都”之称。
2008年以来,大同市委市政府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坚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主线,秉承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响亮提出“转型发展、绿色崛起”的发展战略,抓住机遇,攻坚克难,齐心协力,负重赶超,奋力推进“转型发展、绿色崛起”总体战略,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和各项任务,开创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新局面。
只有用新视野,才能破旧思维;只有下决心,才能上台阶。
转型发展:“中国煤都”的华丽转身 到底何为转型发展?转型发展的内涵就是要推动发展由主要依靠资源开采、初步加工向资源深度开发、深度加工转变,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由传统产业独大向多元发展转变,由粗放、高耗、低效、单一线性发展向集约、低碳、高效、多元循环发展转变。
对此,大同市市委书记丰立祥认为:“转型不是盲目舍近求远,而是持续发展的‘远谋近施’;转型更不是放弃传统产业,而是谋求产业新生。”而作为“中国煤都”的大同在提出转型发展战略后遇到的第一道考题就是煤炭产业的转型升级。
换个方式写煤的文章:煤炭产业的转型升级。对于大同这样一个典型的资源型老工业城市,要实现真正的转型跨越发展,就必须抓住产业转型升级这个核心,在煤的问题上多做文章。立足于煤,做优做强煤炭产业;依托于煤,延伸煤炭产业链;超越于煤,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争取使大同的产业结构逐步走向多元化、高端化、合理化,真正实现从黑色经济向绿色经济的转变。
大同市市委书记丰立祥这样表示:“转型发展,就是要使大同从资源型城市的传统发展轨道转向可持续发展的轨道,逐步实现由传统的煤炭能源基地向新型能源基地转变。”
而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和城镇化稳步快速发展阶段,对能源的需求会持续增加。据测算,到2020年,我国能源需求将达到40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仍将在 60%以上。大同市作为全国煤炭主产区,煤炭行业的发展还大有空间。
因此,煤的文章还要继续写,但要换一种写法,换一种方式。到现在为止,大同煤炭产业的发展已经有了新的境界。
在实践中,大同市紧紧按照山西省省委提出的“以煤为基、以煤兴产、以煤兴业、多元发展”的总体思路,具体结合大同市的资源禀赋和现有产业基础优势,进一步完善了煤炭资源整合。通过近一年来实施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的实践,进一步认识到了煤炭产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使可持续发展和转型发展的基础更加牢固。截至目前,大同市的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整合的总体情况良好,正式协议签订率、接管到位率、采矿许可证换证签订率、资金补偿到位率、移交接管确认书签订率、矿井关闭率均为 100%,已通过山西省省政府验收。整合后大同市地方煤矿由127座整合为 65座,年产能提升到4865万吨,其中正在生产的矿井有9座,在建的56座矿井中有48座已批复开工,全部建成后全市煤炭总产能可达1.2亿吨以上。
具体说来,大同市对已有煤炭企业进行兼并重组整合取得的效益和成效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煤炭大产业格局初具规模。通过实施兼并重组整合,大同市煤炭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产能明显增长,煤矿多、小、散、乱、差的状况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煤炭大产业格局已初具规模,煤炭产业做强做大的目标正在变成现实。
其次,煤炭的安全生产得到了具体落实。煤炭资源回收率、从业人员素质、煤矿机械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煤炭资源实现有序开采,煤矿安全生产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安全条件,安全基础设施得到极大的改善。截止目前,大同市地方煤矿未发生一起死亡事故,百万吨死亡率为零,大同市煤矿安全生产形势呈现出了近年来少有的好势头。在全市17座复工复产的煤矿多数为重组整合煤矿。
第三,“以人为本”理念在煤企得到了充分体现。大同市充分发挥大集团在管理、人才、技术、资金等方面的优势,并通过资源整合,与地方煤矿实现了有机的融合,地方煤矿生产环境,从业人员的生活条件大大改善,“以人为本”的理念在煤炭企业得到了较好的体现,企业文化建设活力显现。
第四,煤炭企业偷税漏税现象明显减少。通过整合,大同市多年来煤炭企业体制混乱,转、承包现象和偷、漏税现象得到了有效的解决,达到有序开采,规范经营,堵塞了税费流失,做到了应收尽收。煤炭企业对社会的贡献进一步增大,兼并重组整合战略措施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促进地方经济平衡较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五,煤炭资本退出后,不少煤老板转为投资房地产,建材和社会公益性事业,为大同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尤其值得说明的是,浑源县露天煤矿对开采区所在村进行了大规模的搬迁改造,农民的居住条件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左云县陈道沟煤矿用退出的煤炭资本兴办了年养猪1000头的养猪场。左云县煤老板史红卫利用煤炭资本投资房地产产业,实现了煤炭反哺房地产的成功转身。
另外,大同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举全市之力,完成了对48座保留矿井的综合改造,建设了同煤东周窑―马道头―潘家窑―新荣中新、左云鹊等煤炭循环经济园,全面提升全市煤炭生产规模化、集约化、信息化水平;建设晋北动力煤基地,把同煤集团打造成销售收入超过1000亿元航母企业。走“黑色资源色开采”之路,大力发展“物联网”,打造智能矿山,强化品牌意识,使品牌集成、市场、贸易一体化。推动全市煤炭经济集约发展、循环发展、安全发展、高效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换种思路搞产业振兴:培育多元支柱产业。对于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而言,经济转型不仅仅是要做好煤的文章,更需要其他产业的转型升级。在实践中,大同秉承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的产业发展思路,在大力推进煤炭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更是打开思路破僵局,打造多元支柱产业。
“七大产业板块” 铺就多元支柱产业发展路。装备制造、清洁能源、新能源、新型化工、现代医药、现代物流、煤炭电力等七大产业板块是大同市转型发展的重点。
在装备制造产业方面,主要以加快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基础,以产业链为纽带,逐步打造大同高端装备制造业重点企业和产品。加快煤层气发电以及大功率电力机车的研发转化步伐,引进中国重汽和陕汽等重大战略伙伴,大力开发特色产品。在新能源产业方面,主要通过积极推进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充分发挥大同的资源优势。力争到“十二五”时期末全市风电总装机达到350万千瓦以上,太阳能光伏发电30万千瓦,力争50万千瓦。在新型化工产业方面,大同积极发展现代煤化工,大力开发工程化成套技术,努力把煤化工建设成为大同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大同大力推进了中海油总投资1000亿元的100亿立方煤制天然气及其配套的综合利用煤化工基地建设,促进中国蓝星集团在阳高龙泉工业园区后续项目的建设等。在现代医药产业方面,主要通过高标准建设“医药工业园区”和“医药物流园区”来发展大同的医药产业。以国药集团威奇达公司为龙头,带动其他制药企业,形成同类合并、优势互补、原料药和制剂并重,上下游衔接、产品规模迅速扩张的大生产格局。在现代物流产业方面,大同主要致力于打造铁海联运物流园区,积极争取建设国家保税物流无水港(或称陆港)和发展建设绿色物流园区。
“十二五”时期,大同市将把培育发展多元支柱产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目标。通过自身的不断实践,大同争取为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探索出一条新的路子。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近年来,大同通过培育发展多元支柱产业,加快推进了产业转型,抢占了发展制高点,切实走出了一条光明转型路。
“一轴双城,创造特色”:实施特色城市发展战略
作为 1982年国务院公布的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大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现存文化遗产十分丰富。以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为代表的物质文化遗产,集中体现了大同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特别是以两汉要塞、北魏京华、辽金陪都、明清重镇而闻名,在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但是,这些极具特色的区位优势一段时间以来并没有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并没有转化为大同经济社会发展的产业优势。大同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资源丰富,但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还有待进一步的推进。
历史文物不只是家业,更是产业,要用大手笔将历史文物“点石成金”。
对于如何实现由传统的文化资源大市向真正的历史文化名城转变,尽快使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推进大同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形资产和现实生产力,需要大同开拓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新思路。
对于如何实施特色城市发展战略,大同市委书记丰立祥认为:“要充分发挥大同市自然、人文两大资源优势,通过强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名城复兴、新区开发和生态治理,在现有发展基础上,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大跨越,实现“十二五”期末全市经济总量翻番、再造一个新大同的目标。”
大同秉承:只有文化强,才是真正的强。在城市建设中,大同充分利用其难得的历史文化资源,大打文化牌。
在实践中,在大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大同市近年来在城市建设方面大做文章,打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这张难得的好牌,重新为大同市的城市建设把脉,找准适合大同发展,有利于发挥其比较优势的城市定位,实施了极具特色的城市发展战略。大同提出了“一轴双城、创造特色”的城市发展战略。“双城”是指在大同市区,以御河为中线,御河的西边是古城,御河的东边是新区,在大同城市的容器里面装着一个历史古城,一个现代新区。
积极推进历史文化古城保护。经过上千年的历史积淀,形成了大同独特的城市文化优势和辐射功能,具有珍贵的价值。从官衙王府、寺庙宫观、雕塑石刻、壁画造像、民居街巷,到传统技能、风俗习惯、民间工艺、戏剧表演等,众多物质的与非物质的文化遗产,承载着城市丰富的文化记忆和信息,赋予大同独特的文化面孔和文化价值,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和震撼。
为把这些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大同市的有型资产与现实生产力,把大同真正打造成为塞外古都,大佛名城,大同市积极推进历史文化古城的保护,实施名城保护总体规划。
2008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社会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本着对历史和未来负责的态度,着眼于城市长远发展,立足于全面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和城市竞争力,确定“转型发展,绿色崛起”的发展战略,提出了建设“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城市优美、充满活力、幸福和谐”的“五个新大同”目标。特别是提出“一轴双城,分开发展;古今兼顾,新旧两利;传承文脉,创造特色;不求最大,但求最佳”的名城保护基本思路,计划用5年左右时间,全面恢复大同古城历史风貌,彻底整治云冈石窟和恒山悬空寺周边环境,全力打造好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城市、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三张品牌。
按照“整体保护、重点修复、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全面推进名城保护的各项工作。工程总体上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华严寺、善化寺、城墙等多项古城保护工程,预计总投资约60多亿元。第二是云冈石窟大景区建设工程,治理区域22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8亿元;其中,核心景区建设投资6.2亿元。第三是恒山悬空寺大景区建设工程,总投资约10亿元。具体来说有三方面。
一是古城范围内,不再进行大规模的基本建设。近年来已启动的基本建设项目全部停工,在古城外重新选址;对古城内现存的近300万平方米的不协调建筑,采取拆除等多种方法进行改造,逐步恢复古城传统风貌。同时要在加强善化寺、华严寺、关帝庙、府文庙等文物保护单位本体保护的同时,集中力量重点抓好周边环境的整治工作,恢复其历史原貌;并且要对古城现存的历史街巷和传统民居,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保护性修复,严格保护历史街巷和里坊格局。
二是按照“一轴双城”的城市布局,启动御东新区建设,以新区建设带动古城保护,逐步疏解古城人口密度,全面改善人居环境,使古城居住的人口由20万余人减至5万余人。
三是对云冈石窟和恒山悬空寺的周边环境加大整治力度,拆除不协调建筑,改善景区风貌,扩大景区范围,丰富文化内涵,完善配套设施,提高服务水平。
由此,大同走上了一条积极探索和实践名城保护与复兴之路。
大力推进新区开发。大同城市特色的核心和精髓是“一轴双城”。在对古城进行了保护和恢复重建的同时,大同市还举全市之力,大力推进御东新区的建设。几年来,大同市共完成投资 123.71亿元,新建改造城市道路建设 121条、300公里。仅 2008年到 2010年,共投入110.79亿元,实施了85条道路、29座桥梁,建设总里程219.512公里。
而这些城市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主要都是投入到了新区开发中。新区开发,就是要在御东新区塑造现代化城市新形象。在御东建设现代化新城核心区,塑造现代化城市新形象。以御河东路、南环路东延、兴云街等为主干的御东新区已形成83公里的道路新框架。大同市重点建设的“十大标志性工程”市图书馆、市博物馆、市美术馆、市大剧院、市会展中心、市体育中心、市文化广场、市政中心、高铁站、客运站基本都在御东新区。同时,以文瀛湖工程为中心,把御东新区打造现代化的生态平衡、风景优美的生态新区。驱车行驶在御东新区宽敞通达的道路上,道旁绿树成荫,繁花入景,分外怡人。飞架在古城与新区之间的平城、兴云、北都、南环、迎宾等5座大桥巍然屹立,在大大缓解城市车流的同时,也为城市平添现代气息。
一个传统一个现代、一个旧一个新,新旧放在一起是会产生对比效应的,这种对比会产生一个强烈的冲突,这种冲突会产生一个文化的张力,这个张力就是城市文化的魅力。 “古今兼顾,新旧两利;传承文脉,创造特色;不求最大,但求最佳”是大同城市文明的特色。
如今的大同,可能不是中国最繁华的城市,但至少是中国最具特色的城市。置身于城市中央,你会发现一边是北魏、明清等时期的古建筑,一边是彰显个性、极其特色的现代建筑,仿佛你就成为了穿越剧中的主角,只是这种穿越是让你感觉到实实在在的,虚构不来。
“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绿色崛起展新姿
当今世界,绿色发展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趋势。山西省大同市地处“三省”交界,正处在追赶跨越、加速崛起的重要历史关头。转型发展,绿色崛起,不仅是落实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的现实和长远需要,也是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大同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对于绿色崛起,大同市市委书记丰立祥是这样认为的:“绿色崛起,就是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以经济崛起为核心,以文化建设为支撑,以社会建设为基础,以政治建设为保障,把丰富的自然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转化为具有重大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的发展优势,以最小的环境代价和最合理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推动大同在青山绿水中异军突起跨越发展的、具有大同特色的科学发展模式。”
“船大难掉头。” 大同作为山西省第二大城市,在对大同经济社会建设进行转型升级,实施绿色崛起的初期,是有一个痛苦的过程的。具体说来,在落实绿色崛起战略的过程中,大同的主要做法是着力打响生态王牌和倡导建设节约型社会。
着力打响生态王牌。大同坚持生态立市战略,打造生态名邑。以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级园林城市为抓手,把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之路贯穿转型跨越发展始终,充分发挥特有的气候资源,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培育生态产业,打造生态品牌,建设京津地区休闲度假的“夏都”和生态强市。
首先,大同全面加强了生态建设。近年来,大同以建设国家级园林城市为目标,以造林绿化为重点,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思路,坚持增绿增收并重、造林造景并举、绿化美化并行、城乡山川齐绿,继续深入推进造林绿化工程,大幅度提高了森林覆盖率。其间,大力推进了五大生态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首都水资源保护、雁门关生态畜牧区建设、太行山绿化和生态修复工程。
其次,大同大力发展了生态经济。把循环经济作为推动产业生态化发展的基本路径,按照“多联产、全循环、抓高端”的思路,全面推进各类产业特别是化工、钢铁、能源产业的循环化发展,延长煤电冶金、煤电材料、煤电化工等资源循环产业链,提高煤矸石、粉煤灰、工业废渣、废水等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发挥好同煤塔山煤炭循环经济示范园区、阳高龙泉循环经济园区的示范效应,抓好循环经济试点企业、试点项目和试点社区工作,大力发展循环型农业、循环型工业、循环型服务业,使循环经济成为基本经济形态和产业发展模式。
倡导建设节约型社会。建设节约型社会不只是由我国人均资源较少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更重要的,这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大同在倡导建设节约型社会方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实施节约优先战略,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以土地为例,大同进一步完善了土地管理制度,严格土地用途管理,完善节约土地标准,促进土地资源集约使用。同时,大同积极推行土地征用制度改革,充分尊重农村集体和农民的财产权益,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为城市发展提供用地保障。加快矿区土地复垦,增加复垦整理力度。
第二,进一步完善煤炭等矿产资源管理制度,鼓励实行精细化开采、综合利用、深度加工、最大化增值。大同建立了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机制。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方针,形成以煤炭资源精细化开发为龙头,带动金、银、铜多种金属,高岭土、花岗岩、硼润土等非金属矿的精细开发,实现资源的精细开发和综合高效利用。
第三,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大同市是严重缺水的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大同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问题。大同进一步完善了水资源保护利用制度,加强了计划用水和定额管理,切实降低用水单耗,实施依法节水。开发利用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矿井水、中水等资源,加大中水回用工程建设,积极发展节水型工业。同时,大同大力提倡和鼓励居民节约用水,从严控制洗车业、洗浴业的发展。择时对居民生活用水进行累进式水价试点。加强节水执法和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节水意识,使节约用水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如今,“绿色崛起”已经深入大同人的骨髓,贯穿于大同经济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大同在绿色崛起浪潮的辉映下,正展现出别样的魅力,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近年来,大同新增绿化面积1280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达到12300公顷,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分别达到38.5%、34%和8.5平方米,各项指标均超过省级园林城市的标准。据统计,在2010年,大同市二级以上良好天数达到了346天,大同市彻底摘掉了黑色污染的帽子。
一条条道路宽广通畅、一座座古建筑雄伟古朴、一片片住宅新区整齐划一,“大同真是越变越美了!空气比以前清新了,天空也不一直灰朦朦的了,大同的绿色植物也随处可见了!”近年来,无论是生活在当地的大同人,还是来此观光旅游的外地人,都对大同市的城市面貌发出了由衷的赞叹。
后 记
曾经,一个梦想,深埋塞外古城:大同复兴。
当前,一种激情,激荡大国煤都:大同崛起。
昨日的阳光,格外明媚。在大同人的共同努力下,大同这两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回顾大同市经济发展的思路,可以说是一个转型理念逐渐成熟的过程。进入“十一五”时期,大同市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确立了今后大同“资源型城市转型”这一发展主题,形成了“转型发展、绿色崛起”的发展战略。
而今,蓝图已经绘就,发展时不我待。在“十二五”时期,大同人要准确把握大同发展的历史方位和未来的战略定位,提振信心,鼓舞干劲,狠抓落实,树跨越之标,立赶超之志,抢发展之机,行奋发之为,争取在转型发展中率先实现科学发展。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大同市在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中,大力实施绿色崛起战略,努力率先实现科学发展即将踏上新的征程。
(中共中央党校学习时报推动地方发展与和谐社会构建调研组 石小路 刘序明)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