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劳动力老龄化现象应当关注 石霞
[打印本页]
作者:
老猫
时间:
2011-10-10 13:27
标题:
劳动力老龄化现象应当关注 石霞
国务院日前印发《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规划指出,未来2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重,到2030年全国老年人口规模将会翻一番,老龄事业发展任重道远。与此同时,劳动力老龄化的情况,也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在人们的记忆中,我国缺资本、缺技术、缺资源,唯独不缺劳动力。即使有学者提出劳动力“刘易斯拐点”将至,劳动力供给无限的时代将一去不复返了,也没有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
实际上,从本世纪开始,劳动力老龄化已经日趋严重,劳动力供给出现重大转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劳动力平均年龄大幅度提高。2000年劳动力平均年龄为37.39岁,2010年为40.90岁,预计到2020年增长为46.34岁,20年间将增加8.95岁。二是中老年劳动力成为主体。我国45—64岁劳动力占劳动力总量比重,2011年为35.6%,预计到2015年占到38.8%,2020年为43.1%,10年间将增长7.5个百分点。发展趋势表明,在“十三五”期间,将有一半劳动力是中老年劳动力。三是青年劳动力十分短缺。目前,34岁以下劳动力占总劳动力比重为27.3%,预计到2015年占20.5%,到2020年仅为12.1%,10年间陡然下降15.2个百分点,“青壮年劳动力荒”将成为常态。我国劳动力“老龄化”速度是世界罕见的,中老年劳动力占比之高也是前所未有,这对于我国的转变发展方式、经济可持续发展都有难以估量的负面影响。
劳动力老龄化造成劳动力市场供需矛盾尖锐。《2010年度部分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状况分析》数据显示,88%的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年龄都有所要求。从分年龄组来看,16—34岁之间的劳动者构成单位用人需求的主体,约占总体需求的66.3%,其中,对16—24岁之间劳动者的需求约占31.7%,对25—34岁之间劳动者的需求约占34.6%。从各年度求职倍率来看,25—34岁、35—44岁年龄组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大于1,需求大于供给;45岁以上年龄组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小于1,且大幅度下降,供给大于需求。统计数据表明,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出现严重不匹配趋向,预计这种趋势会随着劳动力老龄化的发展日趋严峻。
劳动力“老龄化”导致劳动力创新能力和生产效率的下降。从人口生命周期来看,劳动力在20—40岁是创新能力和体力最强的时期。目前,我国劳动力的平均年龄是40.90岁,已经走过了创新能力和体能最强的阶段,再加上我国劳动力受教育年龄仅为8.38年,尤其是中老年劳动力的文化程度普遍低于这个水平。这种状况,对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有很大的负面影响。不仅如此,劳动力老龄化还会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桑代克在《人的生命力与社会秩序》中指出,年龄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在50岁以后最为明显。当一个人进入50岁以后,能力和速度平均每年要下降1%—2%。
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影响了现代农业的发展。由于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外流,农村劳动力老龄化的速度大大快于城市,致使农业劳动力老龄化更为严重。据有关部门对2749个村庄的调查显示,75%的村庄已无青壮年劳动力转移。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显示,51岁以上农业从业人口比重已占到32.5%,比第一次农业普查时增长了4.39个百分点。按国际劳工组织的划分,一个国家或地区45岁以上劳动力占总劳动比重在15%以上为老年型,目前,我国是典型的老年农业。老年农业的出现,为粮食安全埋下隐患。首先,老年劳动力文化程度较低,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比较弱,不利于现代农业科技的推广和普及。其次,老年劳动力由于体能的下降,无法承担繁重的农业劳动,会导致农业生产率降低,甚至造成粗放经营。再次,农业人口老龄化势必引起赡养比重提高,农民个人生活负担加重,农业投资相对缩小。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的日益严重,会动摇农业这个国民经济的基础。
劳动力老龄化是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新挑战,未来10年中老年劳动力就业将是一个大问题,其负面影响将会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日益显露,因此,我们应做好应对的准备。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