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_& \. _# H2 |9 J1 R1 B. O 把关者请撰稿人与其一起对文稿进行琢磨、把关,这本身就是对撰稿人的一种礼节和尊重,必然会使撰稿人感动不已。同时,把关者在与撰稿人讨论、研究如何对文稿进行修改时又是以平等的身份出现的,这也会让撰稿人的激动之情油然而生,从而拉近与把关者的距离,与把关者密切地配合,把对把关者关于文稿修改意见的看法与想法和盘托出;而作为把关者,也会真诚地和撰稿人来彻谈自己的看法、观点。如此,也就能够避免把关者在单独对文稿把关时由于对其中的某些地方感到费解或有疑虑而对撰稿人产生一些不应有的印象;也可以防止撰稿人对把关者就文稿中改得“可以”甚至是恰到好处的地方不能完全理解而对把关者产生某种误会。从而在相互关系上培育与绽放出了一种绚丽的融洽与和谐之花。 ; F+ l- b& c$ ]& M& F 0 X3 B- Y7 O% Z. i% A- b, d4 A 要使共同把关文稿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必须切实解决好“三无”的观念与问题。, J8 Z7 H+ y- y* R1 J
( D u# m3 b1 i1 u 首先是“无关”观念。撰稿人不能认为把关、修改文稿是把关者的事,与己无关。如果是这样,就会不想、也不愿意参与对文稿的把关;即使参与,也会是仅带“收音机”,不带“播音机”;或者只是坐在被动席上,把关者问一句就答一句,不想多说、更不愿意深说一句,不积极、更不能创造性地思考问题。其实,参与对文稿的把关、修改,充分运用两个人的智慧,既是提高文稿质量的重要的有效途径,也是撰稿人向把关者学习写作和修改文稿技巧、提高自身写作能力的良机,应该珍惜,不应放弃、浪费。/ Y6 d8 F* p7 |/ H( a
9 x4 x0 r. ~6 Z. r% E 其次是“无方”问题。要是把关者缺少或不讲究方法,在与撰稿人对文稿进行把关时把文稿说得一无是处,使撰稿人感到灰溜溜的、抬不起头来,就会使撰稿人丧失对文稿修改的信心,拉长与把关者的距离。应当看到,撰稿人所撰写的文稿即使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其内心是想把文稿撰写好的。同时,也是费了心血、出了力的。再说,“三步之内,必有芳草”,文稿中也绝非没有一点值得认可的地方。因此,把关者务必对撰稿人的写作动机与文稿中该肯定、鼓励的地方予以肯定、鼓励,并要说得自然、客观、实在。在此前提下,再指出疵点,提出修改意见。在这样做时,态度上应心平气和、耐心;语言上应轻言细语,切不可说得难听、刺耳,要尽可能地做到“良药甜口”;在讨论中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这样才能使撰稿人感到亲切,从而树立信心,密切配合把关者搞好对文稿的把关工作。& |/ H8 W( `0 l, b l9 n
7 E& ]$ d8 l% Q5 g. J
再次是“无时”想法。如果把关者觉得没有时间这样做,也就不可能这样做了。诚然,对文稿进行共同把关是需要时间的,而且比把关者单独把关所需的时间还要多一些、长一些;而把关者的工作又非常繁忙,时间也确实较紧,这是事实。但是,只要珍惜时间,做时间的主人,对时间进行科学调配,也是可以安排出时间来做这项工作的。再说,对文稿共同把关虽然占用了一定的时间,却利用了两个人的智慧,共同提高了文稿质量,并使把关者自身与撰稿人的写作、修改文稿的能力都得以增强,这对今后的工作是大有裨益的,又何乐而不为呢?) g! t: m! n i4 ^5 j
: h6 O/ l" e$ X3 s! z
6 Q" a) F1 R. z0 q
(作者单位:湖北省仙桃市委办公室马大鸿)4 }$ o# a/ V4 l# y( p4 b: d- D/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