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树立“三个理念”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宋远方
[打印本页]
作者:
河南老秘
时间:
2011-9-19 11:02
标题:
树立“三个理念”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宋远方
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是适应形势新变化、满足人民新期待的必然选择。聊城是山东省西部的经济较欠发达市,改革开放以来,全市经济社会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形成了以有色金属、精细化工、机械制造、轻纺造纸、食品医药等为支柱产业的工业体系,以谷物粮食、林果蔬菜、畜禽养殖及加工为主的现代农业,以商贸物流、文化旅游和休闲度假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比较优势逐渐凸显,发展潜力很大、成长性很强。2010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1606.51亿元,比上年增长 13.1%,是 2005年的 2.33倍,年均增长15%;实现地方财政收入70.5亿元,比上年增长27.3%,是2005年的2.7倍,年均增长 2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89元,比上年增长12.1%,是2005年的1.98倍,年均增长14.5%;农民人均纯收入6377元,比上年增长15.1%,是2005年的1.83倍,年均增长13.5%,基本实现了经济发展与城乡居民收入的同步增长,并且还取得了成功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茌平县成为鲁西第一个全国百强县等一系列可喜成绩。
虽然聊城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与先进地区相比,聊城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许多不够全面、不够协调和不可持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产业结构不够合理。2010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3.8∶58.2∶28。其中,一产比重偏高,二产中传统产业、重化工产业比例偏重,三产发展滞后。二是资源环境约束较紧。除土地、资金等约束外,环境容量小、承载力低的矛盾十分突出。三是民生欠账较多。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社会事业发展仍比较滞后。四是区域竞争激烈。尤其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后,聊城面临着更大的发展压力。这些问题是聊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反映,也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实现科学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要想从深层次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不断解放思想,认真总结多年来积累的发展经验,坚持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和聊城实际的发展理念和工作思路,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实现新的突破,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相比,与发达地区相比,聊城最大的差距就在于思想观念。针对干部群众中存在的一些与科学发展观不相符合的落后思想观念,我们倡导广大干部群众牢固树立“GDP增长不等于财富积累”、“生态是借贷而不是继承”、“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情”三个理念。这三个理念涵盖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内涵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对促进改革的深化、开放的推进、工作的落实、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和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GDP增长不等于财富积累
GDP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或地区)疆域内所产出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它不但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体经济表现,也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综合国力。GDP的概念来自1953年联合国发布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及其附表”,它是这一体系的核心指标。在经过1968年与1993年的两次修订之后,SNA系统已经成为当前国际最主流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虽然GDP和国民经济核算似乎有些神秘,但它们确实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如同人造卫星探测地球上的气候,GDP描绘出一幅经济运行状态的整体图景。”
但是,从GDP诞生的那一天起,对它似乎难以取代的尊崇地位的争议就从未停止,20世纪一位举足轻重的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早就警告世人,应远离对GDP的迷信,他在中国的一次演讲中曾经说到,“GDP是充满穷人的富裕”。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未对 GDP的增速提出定量要求。这一点,有别于以往的五年规划。诚然,从意识形态领先到注重经济发展,GDP概念引入中国,在中国过去30多年的发展中居功至伟。然而,较长一个时期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主导意识过于倾向 GDP增长而过分地、不惜代价地追求GDP的高速增长,就会使政府偏离自己的正当本性,成为逐“利”的公司。而最为关键的是,在这种片面追求GDP增长的过程中,社会财富并没有得到更为充分的积累。在统计学中,只有一个疆域内的人创造的产品和付出的劳务是有效的,GDP才有意义,才等同于财富;如果产品和劳务是无效的,尽管产生了GDP,但并没有产生财富。举个简单的例子,今天政府雇一个工人在马路上挖了一条沟,付给他100元,明天再雇一个工人把这个沟填上恢复原样,再付给他100元,那么GDP是200元,而财富积累为零。再比如,一些地方几年前建设了很多半拉子工程,这些都是当年的GDP,现在将其拆掉,又成为了今天的GDP。尽管GDP增长了,但是并没有形成财富的积累,甚至还浪费了大量财富。这种现象,在城市建设领域中表现得更为触目惊心。从历史上说,我国的建筑寿命就普遍较短,一般只有三五十年,而在西方国家,建筑物一般可以用到一百年甚至几百年,不但节约了建设成本,而且很多建筑具有了文化价值,成为了文物古迹。不断地拆了建、建了拆,形成了GDP增长,但却浪费了大量财富,这也应该是千百年来勤劳智慧的中国人至今还不富裕的重要原因之一。
党的十七大以来,我们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代了过去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虽然只是两字之变,但内涵却发生了质的变化。“增长”侧重于规模、外延、数量的增加或扩张;而“发展”则是侧重于内涵、结构、质量、效益的优化和提升。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认同“GDP增长不等于财富积累”的理念,在工作中更加科学务实,不仅要重视经济增长,更要重视财富积累,尽量不要干那些“挖沟―填沟”的事情。怎样才能使GDP更多地成为财富积累下来呢?还是以城市建设为例。建筑是凝固的艺术,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要使我们今天的建筑成为明天的财富,首先要做到高水平规划。必须立足于100年不落后,绝不能今天修、明天改,一届政府一个规划,一个领导人一个思路。法国巴黎的城市规划做得非常好,古城保护得美轮美奂,一砖一瓦都是文物,而相隔七八公里就是新城,非常摩登,中间由高速路相连,这样使得古城作为财富积累下来。聊城是国务院确定的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为促进聊城的文化旅游业发展,我们确定投资38亿元,对具有千年历史的“中华水上古城”进行保护性改造。首先,我们提出“不舍得花钱做规划是最大的浪费”的理念,坚持高水平规划,全面放开规划设计市场,聘请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同济大学教授阮仪三编制了古城保护性整治规划,还聘请了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教授朱自煊等16位权威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对古城规划进行严格把关。在此基础上,报请城市规划建设项目审查委员会、城市规划委员会进行审查,形成了决策部门、工作部门、专家学者和群众代表共同参与的四级规划决策体系,为实现科学规划提供了有效保证。其次是最大限度地保护。当前城市的大拆大建问题比较严重,有的大楼盖了没几年,就炸掉了,非常可惜。当然,加快城市化发展必要的拆迁是应该的,对于不符合城市规划的建筑和一些设施落后的楼宇,该拆的一定要拆。但是,对那些可拆可不拆的,一定先不要拆,尽可能多地发挥其使用价值。在对古城区进行保护性改造中,我们在严格保护重点文物的同时,认真保持了古城区的原有格局、肌理和风貌,努力做到既搞好古城改造,又最大限度地保护财富、节约财富。再次是高质量建设。我们有些建筑使用寿命低,与建筑质量差和使用的建筑材料密切相关。当然,建筑的质量高,并不是说花钱越多质量就越好,也不是向大自然索取名贵建筑材料越多越好,而应做到以人为本、美观实用、建筑与生态相协调。比如说,有的地方用高档花岗岩修造马路护牙,跟周围环境并不相称,而新加坡的马路护牙都是普通砼,美观大方,简朴整洁。所以,我们必须要本着向历史负责,向子孙后代负责的精神,切实做到变“泥瓦匠建城市”为“艺术家建城市”,努力把每一栋建筑都打造成精品工程,为后人留下真正的财富而不是垃圾。
不仅城市建设,农村建设也应考虑百年大计。在农村,很多农民通过种地、打工,辛辛苦苦积攒了多年的钱,然后在家盖座房子,房子盖了没几年,儿子长大了,要娶媳妇了,那就拆了旧房盖新房。祖祖辈辈都是这样,不断地拆旧盖新,不断地把积累花在盖新房上,而不是生产经营上,所以尽管中国的农民很勤劳,但是很难积累下多少财富。据有关部门调查,我国的农村房屋使用到30年以上的还不到40%。我们应当努力改变农村过去一代人一代房的局面,结合现在的新农村建设,立足农民生活需要,科学规划,认真建设,把农村新居建造得更加合理、更加耐用,能够让几代人长久地住下去。
上面只举了建设方面的例子,其他方面的道理也一样。说到底,各个方面、全社会、尤其是各级党委、政府,都应当转变观念,真正树立“GDP增长不等于财富积累”的理念,不干或少干那些增长不发展,甚至是劳民伤财的蠢事。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才能够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才能够让勤劳智慧的中国老百姓尽快过上殷实富足的幸福生活。
生态是借贷而不是继承
该理念的基本含义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不能看作是从祖先那里“继承”来的,而应看作是从子孙后代那里“借贷”来用的,没有权利进行破坏,将来必须完好无损地交还给子孙后代,而且还要加上“利息”即发展的成果。如果认为是从祖先那里继承的,那我们就拥有处置权,如何处置它都不过分。近年来,聊城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生态文明市为总抓手,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大力倡导、积极实践“生态是借贷而不是继承”的理念,取得了积极成效。
“生态是借贷而不是继承”理念具有丰富的理论来源和实践基础。进入工业文明后,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人类对大自然展开了规模空前的征服运动,以掠夺方式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从而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85%的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人口,面对剩下的不到50%的地球一次性能源资源。在这样的背景下,生态文明理念应运而生。对生态资源的处置权如何看待,是引导人类迈进生态文明门槛的重要伦理基础,对人类转变对待生态环境的行为方式具有革命性的意义。聊城市地处黄河下游冲积平原,人口密度大,人口分布均匀,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很差,一旦污染,后果严重;况且聊城正处在工业化进程中期的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势头很猛,传统工业仍占主体,经济发展对环境的承载压力很大。因此,只有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统筹考虑,促进二者和谐共赢,才能实现聊城的可持续发展。2008年,聊城市在我国北方城市中率先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市的目标任务,进而确定了“加快建设生态型强市名城实现新跨越”的发展目标。“强市”就是经济实力要强,“名城”就是文化影响力要大,“生态型”就是生态环境要美,“新跨越”是指发展理念、发展路径和发展质量的跨越。一句话,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生态文明市为抓手,推动提升各项工作,努力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科学发展之路。这一系列发展目标思路和措施的提出,为“生态是借贷而不是继承”理念的深入人心奠定了坚实基础。
“生态是借贷而不是继承”理念的提出,可以深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当人们认识到,自己由生态环境的“所有权人”变成了“债务人”,自己并不享有对生态环境的任意处置权,自然而然地对生态环境的态度也发生了明显转变。人们对生态文明建设更加理解和支持,更加珍惜环境,更加爱护环境,更加自觉地监督环境违法行为。即使是在国际金融危机肆虐的严峻形势下,全市上下都能够自觉按照生态文明的要求谋划发展,提报项目。由于所报项目全都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节能环保要求,得到了上级在项目报批、土地利用、信贷资金等多方面的大力支持,使得2009年成为我们历年来新上项目最多的一年,实现了“化危为机、弯道超越”的预期目标。同时由于该理念的深入人心,使得企业经营者也更加注重节能减排,不断加大对节能减排工作的投入。使一大批传统重化工企业形成了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废水、废气、废渣在企业内部实现了循环利用。比如,茌平信发集团自主研发建设了200万吨赤泥综合处理项目,成为世界上第一家拥有将赤泥“吃干榨净”技术的铝冶炼企业。阳谷祥光铜业做足循环利用的文章,以资源循环带动经济循环,有效解决了“三废”问题,实现了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荣获了我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最高奖——“国家环境友好十大工程”称号。
生态环境既然是“借”来的,就要保证能够完好“归还”。聊城市在环境整治方面重拳出击,全面取缔了“十五小”和“新五小”企业,关闭了几十家治污设施不能稳定达标的企业。严格落实节能减排措施,确保全市50户重点用能企业、130户重点排污企业实现达标生产。超额完成“十一五”期间的 COD和 SO2减排工作任务,综合排名在全省跃升11个位次。大力改善城市生态宜居功能,全市8个县(市区)中已有3个被评为国家生态示范区,4个被评为省级生态示范区。2010年,聊城市顺利通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考核验收,成为国家环保部实行新的更全面更严格考核标准后通过验收的第一个城市。考核组指出,聊城市在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保护好生态环境,为国内同类型城市作出了重要表率,具有较强的典型性和示范性。
为了给付高额的“利息”,就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道路。立足聊城的发展阶段和比较优势,我们提出建设“一五二”产业基地的发展战略。“一”是在一产方面,建设一个产业基地,即生态农业及农产品深加工基地。“五”是在二产方面,建设五个产业基地,即有色金属及金属加工基地、运输设备及零部件基地、基础化工及精细化工基地、轻纺造纸及食品医药基地、能源电力及节能设备基地。“二”是在三产方面,建设两个产业基地,即商贸物流及现代物流基地和文化旅游及休闲度假基地。这些产业,都是用“什么及什么”的方式表述的,前半部分是聊城当前的产业优势,后半部分是该产业今后的发展方向。在具体措施上,一是以增量调存量,不断扩大优质高效投入,每年抓好100个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科技含量高、产出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重点项目,实行市级领导分包责任制,严格督查考核。通过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加强银企合作、招商引资、资源整合、企业上市等方式,迅速膨胀优势产业规模,尤其是抓好铜、铝、化工三个千亿产业园区建设。二是存量再优化。鼓励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加强与高校院所的交流合作,发挥西安交大聊城科技园、有色金属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国家重点农作物种质创新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作用,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搞好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打造产业集群。三是培植新兴战略产业。建设16平方公里的九州国际高科技园,加快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新兴战略产业。四是加快推进中华水上古城、马颊河生态旅游度假区、徒骇河世界运河(建筑)博览园、聊城物流中心、煤炭储运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打响“江北水城?运河古都——生态聊城”的城市品牌。五是实施农业产业调整振兴计划,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着力培植优质农产品品牌和生产基地。我市投资30亿元,正在建设国内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面积达4800亩、以有机绿色农产品为特色的农产品物流交易中心。2010年,全市粮食实现连续8年丰收,总产量达到104亿斤,蔬菜和食用菌、畜牧和水产、林果及加工产值分别超过百亿元。
目前,“生态是借贷而不是继承”的理念在聊城市广大干部群众中已深入人心,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市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证。
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情
“雪中送炭”原本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生动体现。但在现实中,总有些干部只喜欢做“锦上添花”的事情,而不喜欢做“雪中送炭”的事情,这会助长马太效应的产生,不利于建设和谐社会,也与我们党的执政理念不相符合。
“雪中送炭”就是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切身的利益出发,多做利民惠民的事情。多年以来,受历史条件所限,我们的工作更多地侧重于经济建设,对社会民生事业欠账较多。十七大以来,中央多次重申,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们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也是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和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既是对长期滞后于经济发展的社会民生“雪中送炭”,也是对亟需内需拉动的经济增长的“雪中送炭”。近年来,聊城市不断加大民生投入,努力解决好群众关心的就业、社保、教育、医疗、住房等现实问题,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集中有限财力,着重抓了城乡环境整治、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一批民生工程,改善了城乡面貌。建设了 1500所农村中心卫生服务站,实现了农民群众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的愿望。格外关注困难群众和社会弱势群体,启动了低保标准与物价上涨联动机制,城乡低保标准连年提高。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向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发放廉租住房补贴。我们承诺,确保每个困难家庭的子女都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机会,确保每个考上大学的学生不因家庭贫困而失学,确保每个困难家庭的患病者得到及时的医疗救助。近年来,我市城乡群众收入始终保持了较高增幅,群众生活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实现了均衡提升。
“雪中送炭”就是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比如说,在一些城市,平整的路面说不准什么时候就被挖得“体无完肤”,而且经常是“旧伤未愈”又添“新伤”。人们很形象地用“马路拉链”来形容这一常见的道路反复开挖现象。我们在古城保护与改造过程中,采取了将市政管线统一整合在地下综合管沟内的做法,避免了传统市政管线直埋敷设因维修或扩容而导致道路重复开挖的弊病。更重要的是,它使城市宝贵的地下空间资源得以综合利用,为城市的发展预留了足够的地下空间。再比如,我们坚持把加强干部教育培训作为提高干部能力素质的基础性工程。我们组织各县(市区)委书记、县(市区)长和部分市直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到复旦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进行培训,组织部分企业干部、乡镇基层干部和年轻干部到国内外知名大学培训,增强了各级干部党的意识、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有力地促进了各级干部的观念转变和素质提升。在培训中,我们着重加强领导干部应对突发事件、做好群众工作、与新闻媒体沟通和外事工作等四种能力的培养,为推动聊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打下坚实的干部基础。
“雪中送炭”就是要既重视显绩,更重视潜绩。政绩观是领导干部对如何履行职责、追求何种政绩的根本认识和态度,对领导干部的从政行为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尤其是在财政尚不富裕的情况下,党委、政府是重视“锦上添花”还是“雪中送炭”,体现着不同的执政理念。2010年的全国“两会”上,吴邦国同志在与湖北代表团一起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我们要少做一点锦上添花的事,多做一点雪中送炭的事。”现实中,必要的“锦上添花”的事情固然要做,但是党委政府应当把更多的精力和资源用在“雪中送炭”上。要引导广大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慕虚名,力戒浮躁,“勿以善小而不为”,花心思、下力气解决群众身边的实际问题,让群众充分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比如,我们在搞好市内主要街区“光亮工程”的同时,拿出专门资金为背街小巷、居民小区和城中村安置路灯,方便群众夜间出行。我们投资500多万元购置大小合适、清洁环保的公交车,将公交线路开通至背街小巷,使社区道路和医院、学校、商场、农贸市场等公共设施全部串联,在全国同类城市率先实现背街小巷通公交,实实在在地解决了群众出行难的问题。
“雪中送炭”就是要着力营造春天般的发展环境,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各类要素发挥最大效用。近年来,我们致力于提升服务效能,用心创造春天般的发展环境。召开了市县乡三级转变干部作风优化发展环境大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意见》和《关于严肃纪律强化问责切实转变作风的若干规定》。提出了“八条禁令”,明确了 13条行政不作为、乱作为行为,并制定了对单位的四种追究方式和对个人的八种追究方式等具体的责任追究措施。2010年,我们进一步加大对工作落实的督导问责力度,实施了对市区违法占地、违法建设工作的专项整治,对8名在这项工作中不作为、乱作为的县级干部进行了严厉查处,在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在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冲击下,我们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要求各级深入基层,帮助企业排忧解难,全力为企业“雪中送炭”。“雪中送炭”的对象不仅是大企业,更多的是成长中的中小企业、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中小企业。为此我们设立了中小企业贷款周转金,成立了小额贷款公司,努力把中小企业的“小苗”培育成“大树”,提高其抗风险能力。目前中小企业已经成为聊城经济的半壁江山。同时,我们始终把维护稳定作为第一责任,坚持用群众工作理念统领信访工作,创新信访工作机制,以信访建议函、督办函等形式督促有关部门切实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促进了群众反映问题的解决,提升了群众满意度。按照“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情”理念,我们较好地保证了把有限的财力用在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面,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树立了正确的理念之后,关键的是要抓好落实。习近平同志在今年中央党校春季开学典礼上强调,“如果落实工作抓得不好,再好的方针、政策、措施也会落空,再伟大的目标任务也实现不了。”为了将上述三个理念付诸实践,我们在市十一次党代会上确立了加快建设生态型强市名城实现新跨越的奋斗目标,并提出坚持工业强市、三产兴市、三农稳市、城建靓市的“四市”方针和重点抓好结构调整、节能减排、改革创新、富民优先、和谐稳定及党的建设等六项工作,相继开展了“谋划年”、“落实年”、“项目突破年”、“全面提升年”等年度主题活动,圆满完成了“十一五”确定的各项任务目标。当前,聊城已踏上“十二五”的新征程,全市上下将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着力打造“一五二”产业基地和山东省东引西拓的“桥头堡”城市,努力再创新优势,实现新跨越,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生态型强市名城目标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作者系中共山东省聊城市委书记)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