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福州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园区发展研究 [打印本页]

作者: 福建老秘    时间: 2011-9-11 10:12
标题: 福州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园区发展研究
[提要]福州文化创意产业近几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面临许多发展的问题,主要是如何实际运作,推动文化创意企业的快速生长,并发挥集聚效应,培育创意市场,打造并完善创意产业链,形成新的产业发展群落。因此,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创建创意产业园区是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园区产业聚集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基地)是一种集文化创意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传统为一体,科技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及相关配套产业互相交融、和谐共存的新型经济园区。它是文化经济的必然产物,是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化的主要载体。
    一、福州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和园区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
  从实施文化强市发展战略以来,福州市一直努力推进福州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和园区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已成长为福州经济发展中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之一。
    (一)政府大力支持,不断推进基地和园区建设
  福州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和园区建设起步较晚,但政府在政策和资金上大力扶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福州先后颁布实施了《福州市文化强市纲要》、《福州市推动动漫游戏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福州保护发展传统工艺美术的实施意见》和《福州市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福州市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意见》等产业政策,大力推动以创意为主的文化企业做大做强。福州市仅市本级财政每年用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性资金就超过5000万元,通过贷款贴息、项目补助、资助和奖励等方式,扶持文化创意产业龙头企业、重点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园区)、重大文化创意产业工程、具有示范性导向性的文化产品生产和文化服务项目及国有文化企业转企改制、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和发展等。在利好政策和资金的扶持下,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园区迅速发展发展壮大。
  从2006年“福建省网龙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被文化部评为全国第二批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基地及“福建省闽剧院”和“福州榕城大剧院”被省文化厅评为福建省第一批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基地以来,福州每年都有文化企业、基地、园区被评为省级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基地。截至2009年底,福州拥有国家级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基地1个,省级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基地10个,大大地推动了福州文化创意产业的良性发展。
  特别是随着2009年《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和《文化创意产业振兴规划》公布,福州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特别是《文化创意产业振兴规划》提出了“加强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基地布局的统筹规划,坚持标准、突出特色、提高水平,促进各种资源合理配置和产业分工。对符合规划的产业园区和基地,在基础设施建设、土地使用、税收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建设若干辐射全国的区域文化产品物流中心。”在此大好形势下,福州进一步加大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步伐,在建设完善原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基地项目的基础上,不断规划建设新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基地。大力推进海西(网龙)动漫创意之都、三坊七巷文化旅游产业基地、福州福百祥(丝绸厂)文化创意园、连江(时代华奥)海峡文化创意产业基地、鼓楼芍园里1号创意产业园、福建漆空间漆艺创意园、海峡(永泰)影视基地、榕都318创意艺术街区等产业园区的投资、开发、建设。福州还将于近期出台相关文化创意产业政策,进一步推动福州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基地的建设。
    (二)基地主体多元化,示范企业高速成长
  福州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城市和著名的侨乡,历来非公资本都比较活跃。福州的文化创意产业起步较晚,产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不够突显。为了大力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2006年市政府投资15亿在福州软件园设立福州动漫游戏产业基地。基地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基地动漫企业从最初的6家增加到目前的50多家,全市从事动画、Flash、漫画出版、网络游戏、手机动漫(游戏)的企业也增至100多家,很好地促进了动漫产业的发展。
  政府为开发主体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园区)建设,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吸引了许多非公资本参加文化创意产业的建设发展。在《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创意产业的若干决定》、《福建省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创意产业的若干意见》等政策的指导下, 福州市积极做好文化创意产业基地与园区规划引导工作,大量的非公资本进入文化创意产业,极大地推动了的福州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网龙公司在长乐市滨海区域投资建设“海西动漫创意之都”,整体规划用地14000亩,总投资10亿元。福建省时代华奥动漫有限公司投资30亿元人民币于连江县贵安兴建的“海峡文化创意产业基地”,规划总面积超过1000亩。福建福百祥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就利用福州市晋安区福马路原福州市丝绸印染厂旧厂房建设“福百祥文化创意园”,占地约30亩左右,建筑面积约16000平方米。
  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示范基地(企业)实现了高速成长。福建网龙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2006年被评为国家级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基地以来,充分发挥了一个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基地的示范作用,在中国网络游戏业界树立起网龙的品牌形象。2007年网龙公司全年营业收入达到645亿元,较上年同期上升4286%,利润则较上年同期增长772%,达人民币374亿元,成为福建省创税大户之一;2008年,网龙在经济大环境整体疲软的情况下,仍实现了总营收入达5960亿元,净利润达人民币2394亿元。公司并于2008年在港交所主板成功上市。公司连续获得“全国优秀网络文化企业”、“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福建省软件业‘十强’企业”、“中国十佳游戏运营商”、“中国游戏海外拓展奖” 、“中国十佳游戏开发商”、“中国游戏行业优秀企业”等荣誉称号,荣登《福布斯》中文版“2008中国潜力企业榜”。
  福州和声钢琴有限公司2008年被省文化厅评为福建省第三批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基地。2009年,公司努力克服世界经济危机的负面影响,积极扩大内需,2009年共生产钢琴6039台、销售额5789万元。2009年公司获得由福建省科技厅、福建省国资委、福建省经贸委、福建省总工会联合评选的“福建省创新型试点企业”。同时2009年哈曼尼钢琴第二次获评“福建省著名商标”、第三次荣获“福建名牌产品”称号。
    (三)产业聚集效应初步形成,带动、示范作用明显增强
  基地、园区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形成文化企业的空间集聚,打造文化创意产业链,构建文化创意产业集群。2007年“福州动漫游戏产业基地”被省文化厅评为福建省第二批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基地以来,以市场化运作方式,为基地企业提供政策咨询、协会活动、联合参展、项目对接、共建平台等服务,促进的基地的提升和基地企业的高速成长,产业聚集效应初步形成。
  目前基地已有动漫企业约50家,其中原创动画企业已达到17家,注册资金达13318万元人民币,从业人员超过2000人。2009年,全市动漫游戏产业总产值107亿元,其中影视动画产业首次产值突破亿元大关。在文化部最新公布的2009年度全国动漫企业认定结果中,基地的福建金豹动画设计有限公司、福州五彩动漫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榜上有名,成为全省首批国家认定的动漫企业。
  基地2009年原创动画片产量达6000分钟以上。《宠物宝贝环游记》、《狂狼凹凹巫》、《三七小福星》、《妙计双响炮》等原创动画作品相继在央视、湖南金鹰卡通、江苏少儿台等多家电视台热播。其中由新月安利公司制作的《宏物宝贝环游记》成为我省首部在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播出并销往海外的动画原创作品;五彩动漫的《护生》、育港公司的《三七小福星》分别在2009、2010年获得国家广电总局优先推荐动画片;福建天狼星动漫参加由文化部、工信部等主办的全国手机动漫大赛,取得较好成绩。09年获得该赛事单项大奖--最佳手机动画奖和“最具潜质新星奖”、“全国科普动漫大赛”二等奖等七项大奖。同时,基地申请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已通过国家广电总局的审核验收,即将正式挂牌。
由网龙公司投资建设的“海西动漫创意之都”项目一期工程1500亩已于2009年动工完成,2010年1月份投入使用的以五角大楼、办公楼为主体的5幢建筑建筑面积近15000平方米,用于网龙公司的人才培训、拓展以及台湾内地两岸软件人才交流。届时将吸纳近5000名创意人才,带动起整个创意之都的超强人气,并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初步形成产业聚集效应。
    二、福州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和园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福州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对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是和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成都、武汉等城市相比还落后了不少,存在许多发展的问题和制约因素有待解决。
  (一)产业基础薄弱,资源转化程度不足
  文化创意产业虽然是一个融合了三大产业相关要素资源的新兴产业,但从实质上来说,文化创意产业还是属于服务业,为商品生产和生活消费提供服务的产业。因此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程度还要受制于地域工业的发达程度。
  福州的工业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因此福州文化创意产业的基地园区发展不平衡,动漫游戏业、文化旅游业、休闲娱乐业、工艺美术业等为日常文化生活消费服务的行业发展相对较快,而为工业生产服务的现代传媒、广告、会展、创意设计等行业发展相对缓慢,在1个国家级和10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中,文化生活服务类的基地占了绝大多数。同时还有一些园区、项目属于盲目跟风建设,缺乏产出效益,没有研发优势,入驻成本过高,有的处于产业的低端,技术创新能力不强。
  福州虽然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但是因为工业(制造业)不够发达,文化体制改革不能够进一步深化,许多的文化创意不能转变为现实的产品生产,无法通过商业化、市场化来充分实现其经济价值,许多文化资源成了“沉没资本”,资源优势不能完全转化为产业竞争优势,制约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二)资源整合力度不够,产业集聚不足
  文化创意产业做为新兴产业,相关部门和企业对其认识不足,使得在产业布局、项目规划、项目运作过程中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福州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建设虽然取得了很好的产业示范作用,但在产业带动方面,却严重不足,示范企业的龙头、核心地位不明显。
  目前只有“福州动漫游戏产业基地”和“中国寿山石交易中心”形成了一定的企业聚集。网龙公司2007年规划建设的“海西动漫创意之都”,2009年才开始第一期工程建设,2010年才刚投入使用,目前还处于招商宣传阶段,尚未形成产业集聚。即便是这样,这几个基地、园区的资源整合情况还有待进一步加强,虽然有一定数量的企业聚集,但其中缺乏具有核心凝聚力和带着作用的大中型企业。最明显的是福州的寿山石行业,虽然“中国寿山石交易中心”形成了一定的企业聚集,但由于福州的城区土地资源有限,“中国寿山石交易中心”的拓展空间有限,“中心”的产业集聚不足,还有相当数量的具有较大规模的寿山石交易、展示企业散布在福州城区内。
  目前以行政区域划分或行业分割方式构建的创意产业园区,会受到传统利益格局和资源配置的影响,存在重复建设、特色不鲜明等问题,产业集聚不足,难以达到理想的要素组合和产业的深化。同时,一些相关的文化创意产业配套政策不够完善,园区、基地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聚集脆弱、缺乏完善的产业集群机制
  目前福州成规模的文化产业园区稀缺,尚未形成真正完整的文化产业集群。现有的多数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园区多是通过提供土地和优惠政策来吸引企业而形成企业聚集的。这种聚集只是一种松散企业的“物理”的集中,而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集聚体。相互支援、相互依存的专业化分工协作的产业网络尚未形成。企业之间在业务上的关联并不多,中小企业在某些环节上为大企业提供专业化供应配套的也很少。
  “产学研”合作机制不完善。福州作为省会城市,高等院校或研究机构较多,这些院校和研究机构也都有相当的研究开发能力,但由于缺乏良好的合作机制和合作氛围,这些学校或科研机构并未较好地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外溢来源和科技创新始发性资源的重要供应源。
  缺乏有效的风险投资机制。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高投资、高风险、高收益的新兴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壮大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持。而只靠政府财政扶持和银行贷款是远远不够的。要获得充足的风险资本投资,就需要风险投资家、风险投资公司和机构投资公司。但从全国来讲,目前文化创意产业都还没有形成风险投资机制。许多优秀创意项目和创业者缺乏资金而难产,影响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完善。
  三、 提升文化产业基地、园区功能和竞争实力的主要思路
  (一)强化政府服务职能,夯实基地和园区发展基础
  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从市场培育到产业发展成熟还有一段比较曲折的过程。福州的文化创意产业起步较晚,目前还处于初始阶段,现有的企业大多建立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文化事业基础之上。除了一些新兴文化产业,福州的文化创意企业大多是由原先的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而来。这就决定了的文化产业带有浓厚的政府色彩,还需要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来大力扶持与推动。
  文化创意产业又属于高风险、高投资、高收益的新兴产业。通过政府的舆论宣传进行“概念炒作”,引导更多的目光关注文化创意产业。资本具有趋利性,先通过政府扶持下的基地园区对市场进行预热,先行者取得的成功先例,社会资本才会降低其观望心态,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自发的积极参与到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和园区的发展建设,共同把市场做大,把产业做大。
  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发展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的努力。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以及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和园区的建设中,政府担当着引导者、扶持者和规划者的角色。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初期,政府要从制度上保障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以及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和园区良好运行,要制定相关产业扶持政策,在土地、税收、财政、等方面给与优惠,创造良好的投融资环境。建立产业示范基地,并加强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园区配套设施的建设,提供完善的公共服务,夯实基地和园区发展基础,吸引企业入驻文化创意产业园,实现文化企业集聚效果。近期出台的《福州市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意见》为推动文化产业基地的发展创造了积极条件,但还需要相关部门和县市区的配套政策的进一步完善,进而更有力的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在园区管理上政府要建立完善企业交流平台等机制,使得企业之间有机会在一起不断的相互学习、沟通和了解,从而建立供需、合作关系。按照市场规则进行运作,在基地、园区内逐渐建立相应的产业链。同时政企之间保持沟通,政府帮助解决企业普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保障在基地、园区中的企业可以创造收益,带动区域就业和文化消费水平的提高,从而进一步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健康发展。
  (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构建文化创意产业集群
  1、科学规划,产业联动,推进整个产业体系的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的根本特征就是通过“创意”促成文化与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重组与合作。以此来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经济、文化、社会的共同发展,并且通过在全社会推动创造性发展,来促进社会机制的改革创新。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高融合性的新兴产业,是一个以创意为核心,一、二、三产业交融的新兴产业。从文化资源创造、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到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消费过程,离不开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的支持。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不是孤立的,而是前后联动、左右衔接的产业链、产业体系的整体发展。
  以往政府的产业政策支持往往立足于生产要素供给的优惠,虽然土地、税收和基础设施在短期可以形成区域的比较优势,但从长期的角度来看,区域间的产业竞争会逐步抵消这些政策优惠所带来的比较优势。如今的文化创意产业的竞争重点,不再是单个文化企业与企业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竞争,而是区域产业链、产业集群之间的竞争,每一个企业都只是区域内某一条产业链或产业体系中的一环。优惠政策带来的生产要素低成本优势,并不能形成长远的产业竞争优势,也不利于产业的升级和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今后政府要把原来的要素供给的优惠政策转向技术支持和产业支持,围绕产业龙头企业、核心企业,推动配套产业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打造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全球经济一体化推动了经济国际化,资本、商品和劳动力在国际间流动,产业链竞争范围也从区域内的企业竞争推向区域间甚至全球范围的产业竞争。因此,福州在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时,不仅要充分发挥本土的特色文化资源优势,还要大力促进外来文化的引入与共生。基地、园区的建设要充分考虑区域产业链的发展要求,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带动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
  2、突出产业资源特色,重点发展优势产业
  福州文化创意产业处在初期阶段,各方面发展都相对薄弱,市场不成熟,需求不稳定,产业链尚不完整。福州只能通过集中力量发展区域特色和优势产业,树立区域特色品牌。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产业竞争优势,确立局部的市场领先态势。通过优势品牌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以局部带动整体、以先进推动后进,促进区域产业的集聚和协调发展。
  面对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福州文化创意产业要想后来居上,在竞争中不断做强做大,关键是要找准市场定位,突显区域产业优势,实行“差异化”发展战略。集中有限的资源,重点发展一些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行业龙头企业、重点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园区)、重大文化创意产业工程、具有示范性导向性的文化产品生产和文化服务项目等。
  新出台的《福州市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意见》根据福州文化资源特色和产业发展趋势,明确提出七大重点发展行业。这七大重点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在细分市场中树立相对优势,在目标受众心中牢固树立福州文化创意产品或服务的地域品牌形象,突显自身的竞争比较优势。福州文化创意产业的茁壮成长离不开优秀的地域传统特色文化的支持。要充分发掘闽都特色文化资源,突出重点,打造优势产业链、产业集群。特别是县市区的相关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并依据自身的资源优势和文化特点,做好产业规划、布局,充分发挥区域文化资源优势,促进区域文化资源优化配置,建设“专、精、尖、新、奇、特”的地方文化产业基地、园区。
  3、整合资源,推动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目前福州文化创意产业还存在市场不成熟,需求不稳定,产业链尚不完整的问题,但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有效需求不断高速增长,市场前景十分广阔,经济效益非常诱人。市场的自发自动导致文化产业园区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盲目性,重复建设、同质化,造成资源的浪费与产业发展的混乱。
  文化作为一个新的市场化程度很高的产业门类,现有创意产业发展的社会支撑体系还很薄弱,福州的土地和楼宇等生产要素资源的有限性,制约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同时,文化创意产业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二产、三产,分布在各个行业之中,主要靠个体的创意理念,总体上较为分散,无法体现产业集聚效应。而通过组团式发展,有利降低运营成本,实现资源共享,专业协作,为企业发展提供更为优良和更为有利的环境。
  为此,积极推进了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使创意产业集聚区成为创意企业和创意人才的集聚地,创意产业的发源地,创意成果的展示窗口。以整合社会资源为重点,引导平台建设。积极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引导社会资源参与创意产业发展。以现有的创意产业集聚地为基础,加强区域和行业的协调,从完善创意产业链和优化资源配置出发,进行规划和整合,探索建立几个功能定位合理、具有明显特色的创意产业园区。同时,发挥高校、企业、各类协会的专业优势,鼓励参与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以先进的科技水平、多样的艺术形式、健康的文化内容、现代的产业功能为发展主线,集中研发、培训、孵化、展示、交易等功能于一体。
  (三) 发挥区位优势,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榕台产业合作
  海峡西岸经济区东与台湾地区一水相隔,北承长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是我国沿海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中处于重要位置。福州作为福建省省会中心城市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居主体地位。要充分发挥福州的区位优势,促进文化产业人才集聚和榕台产业对接。
  1、 实施人才发展战略,培育、引进高端产业人才
  人才是创意产业发展的核心资源,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智力支持和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人才的竞争日益成为现代文化企业之间的竞争焦点。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并使之保持强大的发展后劲,必须建立起有活力的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引进、选拔、使用、管理与激励机制,积极创造条件,有计划地培育、引进一大批高素质、懂经营、会管理的熟悉市场经济规律的文化产业专门人才。同时,努力营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创业环境、生活环境和人文环境,培养和引进各类高级专业人才,为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积蓄人力资本。
  发挥福州院校、科研机构较多和人才相对集聚的优势,鼓励在榕各类院校开设相关专业培养文化产业人才,加强产、学、研的协调与合作,提高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针对性。文化产业具有较强的产业融合性和渗透力,文化产业与高新技术的关联也越来越密切,对专业人才的知识与能力结构要求也越来越高。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多渠道、多方位的引进国内、国际各类高层次、高素质人才。推动文化人才市场建设,建立社会化的文化产业人才管理体系,促进人才合理流动,优化人才资源配置。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促进人才集聚,形成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富有活力的文化人才群体,构筑文化产业人才高地。
  2、加强榕台经贸交流,促进文化产业合作
  海峡两岸有着极为深厚和密切的历史文化渊源关系,随着海峡两岸关系的不断改善,福州的近台区位优势有了更为确切的现实意义。紧紧抓住国务院支持福建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和振兴文化产业规划的契机,发挥福州独特的对台优势和工作基础,在两岸综合性经济合作框架下,按照建立合作先行的要求,在对台文化创意产业交流与合作中,采取更加灵活开放的政策,先行先试,着力培育专、精、特、新文化企业,建立海峡两岸文化产业合作中心。
  努力构筑两岸文化创意产业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实施先行先试政策,加强与台湾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全面对接,按照同等优先、适当放宽的原则,鼓励承接台湾文化创意产业转移,设立海峡两岸文化产业园,建设一批对台文化交流与合作基地,推动两岸交流合作向更广范围、更大规模、更高层次迈进。积极推动榕台民间团体的文化沟通和交流,大力开展榕台文艺、文博、影视等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沟通、交流与合作。鼓励和引导台资来榕投资文化产业,建立生产基地、地区总部、研发及营销中心等。以重大台资文化项目为龙头,进一步延伸文化产业链,重点加强榕台在动漫、网络、会展业等新兴产业和民俗文化、文化旅游等方面的产业合作,全面推进榕台文化产业对接。
  充分发挥会展、论坛等平台的作用,拓展榕台文化产业交流合作渠道。积极引进台湾健康文化产品和知名品牌,学习先进生产技术、经营管理理念、营销策略,进行吸收、转化,并和福州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提高福州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水平。通过文化艺术展演、文化产品展销、文化产业推介等方式,扩大福州文化产品在台影响力,提升对台文化贸易水平,把福州建设成海峡两岸文化产业交流中心,努力成为全国重要的文化产业基地。

参考文献:
①李思屈:《文化产业概论》,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②胡惠林:《文化产业学概论》,书海出版社,2006年版。
③徐浩然、雷琛烨:《文化产业管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④邹广文、徐庆文:《全球化与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版。
⑤欧阳友权:《文化产业通论》,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⑥《文化产业振兴规划》。
⑦《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
⑧《中共福建省委办公厅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
⑨《福建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纲要》。
⑩《福州市文化强市纲要》。
李晋榕:《促进福建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
齐立博、李艳萍:《一种创意产业集聚区的空间布局模式——以江苏创意文化产业基地为例》,《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 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
林建华:《五缘文化力与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0期。
吴声怡、郑淼茜:《福建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研究》,《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6期。
管宁:《产业化:发展海峡文化的重要路径》,《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5期。
李建建、黄茂兴:《“十一五”时期加快福建省文化产业发展问题研究》,《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
王伟年、张平宇:《城市文化产业园区建设的区位因素分析》,《人文地理》,2006 年第1 期。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