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科学内涵 郑仓元 [打印本页]

作者: 辽宁老秘    时间: 2011-8-30 08:14
标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科学内涵 郑仓元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把“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作为党和人民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三大成就之一郑重提了出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概念的提出,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提出有何重大意义?它的科学内涵是什么?它的特点和优势在哪里?日前,记者专题采访了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副校长郑仓元教授。

  记者:改革开放以来,在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大家耳熟能详的是“摸着石头过河”。经过长期的摸索,我们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现在,我们党第一次从制度层面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何重大意义?

  郑仓元: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来说,“道路”与“理论体系”绘就了美好蓝图,有了“制度”才可谓渐入佳境。道路、理论、制度三足鼎立,共同支撑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道路是发展方向,解决的是中国社会往哪里走的问题;理论是世界观与方法论,解决的是中国社会如何发展的问题;制度则是行动章程与行为守则,解决的是让事业从理念走向实践,从理论变为行动的保障问题。胡锦涛同志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这一论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当代中国的地位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

  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初期,“摸着石头过河”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们没有必要、也不应该在再一次面对同样情况的时候还“摸着石头过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意味着我们在相当多的事情上再也用不着“摸着石头过河”了,因为过去的成功经验、好办法已经凝结为制度,可以让我们照着去行动了,这些制度甚至为我们未来的发展都铺好轨道,不用再走弯路,不用再折腾。

  记者:大家都知道,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我们已经讲了很长时间了,为什么这个时候才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呢?

  郑仓元:这是因为制度的形成是需要条件、需要积累的,实践的深化是制度成型的基础。

  60多年的艰辛探索,30多年的高歌猛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各个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在经济领域,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崭新格局已经成型。国有经济控制力强化,非公经济三分天下有其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瓜熟蒂落。

  在政治领域,民主形式越来越丰富,民主渠道越来越宽阔,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日渐成为政治生活中的常态,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越来越得到有效保障;各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与中国共产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各民族之间平等、团结、稳定,民族地区发展迅速;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社区居民自治进展得红红火火。所有这一切实践的丰硕成果使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深深扎根于中国社会政治生活中。

  在文化方面,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战略,重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进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使得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相得益彰。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的政策已经走向制度层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体制创新方兴未艾。

  在社会领域,适应社会结构日益多元、社会状态更加开放、社会诉求越发高涨的变化,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模式,总结社会管理创新经验,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适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新要求,崭新的社会体制也逐渐成型。

  值得强调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是建立在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与运用之上,建立在对中国社会发展阶段的清醒认知之上,建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火热的实践之上的。

  记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作为一个首次提出的崭新概念,在学习“七一”讲话中大家感到对它的含义领会得不够透彻。请您重点谈谈怎样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科学内涵。

  郑仓元: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来说,要透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含义,确实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要更好地推进这项伟大事业,又要求我们必须了解,至少得有个大致的了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经过数十年的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形成的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在这一体系中,既有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又有建立在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只有不同层面、不同类型的制度各司其职,有机协调,才能更好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首先是根本政治制度。根本政治制度是社会制度系统的基础和核心,也是社会制度系统的主要标志和代表者。根本政治制度若是改变了,也就意味着社会制度系统的根本性质发生了改变。作为根本政治制度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正如胡锦涛同志所讲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载体”。背离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也就背离了社会主义。

  其次是基本的政治制度和基本的经济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社会的基本政治面貌和经济格局,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支柱性制度保障。

  再次是体制与机制。这是社会基本制度的具体化,是社会基本制度的表现方式和实现方式。若是没有社会体制机制发挥作用,社会基本制度就会悬空,其维护社会关系、社会性质、社会秩序的目的便无法实现;若是社会体制机制不恰当不适宜,其中的具体制度不完全正确、不具体全面和不相互配套,也会影响社会基本制度的贯彻落实。我们现在强调进行体制机制改革就是要求让体制机制与根本制度、基本制度更加适应、更加吻合。

  最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法律体系是制度构建和制度运行的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宪法为统帅,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的法律规范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把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纳入法制化轨道,实现了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有法可依,从法律上解决了国家发展中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问题。

  记者: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请您再简要谈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哪些特点和优势吧。

  郑仓元: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程中发展起来的,又是为了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保驾护航的。它的特点和优势主要体现在:

  制度立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社会主义的性质,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的原则,它的制度逻辑究其本质上讲是有利于保证和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

  制度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始终指向公平正义与共同富裕。它以共同富裕、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为价值指向,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妥善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既允许一些地区、一些人先富起来,更着眼于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充分彰显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与属性。

  制度绩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机理与运行模式决定了它可以形成强大的统一意志和组织力量,让全国成为一盘棋,把一切经济政治社会资源都组织调动起来,同心同德、同舟共济,上下贯通、统一行动,快速高效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完成各种任务。

  制度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可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统筹兼顾、求同存异,消除不利于人民群众发挥积极性的不利因素,克服阻碍社会群体创新奋进的不良现象,营造各尽其能的氛围和环境,把各个社会阶层和群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等方面,创造了广阔的制度空间,提供了有效的制度保障。

  需要指出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让我们有了一个大体的制度框架与制度轮廓,让我们在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方面迈出了至关重要的第一步。但制度的确立并不等于制度的定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依然处在不断变革过程中,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浙江日报2011年8月22日)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